法治方式的理解
Ⅰ 什麼是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1、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回的思維方式,是一種以答法律規范為基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2、法治方式與法治思維是內在和外在的關系,法治方式就是法治思維實際作用於人的行為的外在表現。
3、法治思維影響和決定著法治方式。法治思維是建立在法治理念的基礎上的,要求領導幹部或者是公務人員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有一種法律規則的意識,堅持法律至上,堅持法律規則的運用,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等法治精神和原則。
「法治思維」還表現為一種行為選擇,面臨多種問題的解決方式、手段時,領導幹部能夠首先研判處理方式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法治精神等。
Ⅱ 法治思維方式的含義和特徵是什麼
1. 含義:法治思維方式是將法治的各項要求應用於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它以法律規范為基準,是一種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模式。
2. 特徵:
- 法律至上:法治思維方式將法律置於最高權威,所有行為和決策都以法律為依據。
- 權力制約:這種思維方式強調對權力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制約,防止濫用職權。
- 人權保障:法治思維方式注重保護個人和集體的權利,確保每個人的權益不受侵犯。
- 正當程序:在處理事務時,法治思維方式強調必須遵循公正、透明的程序,確保結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Ⅲ 什麼是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法治,簡言之,就是依法而治,即管理國家、治理社會主要依靠法律這種普遍、穩定、明確的規范和規則,而不是法律之外的某些習慣和辦法,更不是個人包括領導者的意志和看法。強調領導幹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就是要求領導幹部在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推動工作和事業發展時,根據法律規則認識和解決問題。其中,法治思維是指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則、精神和邏輯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的思想認識活動或思想認識過程;法治方式是指在法治思維的基礎上,按照法律規定和法律程序處理和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和工作方式。在依法治國被確立為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成為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背景下,領導幹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能力,必須切實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樹立遇到問題找法的思維方式,養成解決問題用法的工作方式。
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既各有側重又緊密相連。法治思維強調思維方式要符合法治的理念、精神、原則和邏輯,著眼於思想;法治方式強調各種措施、方式、方法和行為要符合法的規定性,著眼於行動。法治思維決定和支配法治方式,具備了法治思維,就會主動運用法治方式認識和解決問題。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維的具體體現,法治思維只有外化為法治行為、體現為法治方式,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進。善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會促進法治實踐,法治實踐又會激發人們主動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積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艱巨,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各種矛盾日益凸顯。在這種情況下,大力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客觀需要,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的重要內容。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法是全社會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是社會關系的調節器。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要更好凝聚改革共識、確保改革不斷推進,就必須在發揮政策作用的同時,更加註重發揮法治的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發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員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領導幹部應善於將黨的改革主張和人民的改革意願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代表國家意志的法律制度,以促進和保證改革措施貫徹落實、改革經驗和成果得到鞏固;善於將改革實踐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通過發揮法治的作用和維護法治的權威,提高領導改革和依法執政的能力與水平。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法治具有普遍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等特點,與科學發展有內在聯系。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發展中的問題,有利於推動科學發展。法治不僅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法寶。特別是在經濟社會轉型時期,領導幹部應更多更自覺地用法治眼光審視發展問題、用法治思維謀劃發展思路、用法治手段破解發展難題,進一步建立健全適應科學發展要求的法律法規,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法治是利益協調、權益保障的根本依據,也是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有效手段。面對各種社會矛盾多發頻發的現實,領導幹部應更加註意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妥善協調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矛盾糾紛、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別是在應對人民群眾各種訴求和處理各種突發事件時,既要注意運用經濟、政策、行政等手段,更要注重運用法治手段,確保解決辦法和處理結果經得起實踐檢驗,從而更好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