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指衡量
① 人為什麼會有道德
社會關系的形成是道德產生的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是人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准,不同的對錯標準是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系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系的的道德,稱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個人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特點和傾向。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因素構成。在中國社會主義時期,最高尚的、最能體現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是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雖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1)道德指衡量擴展閱讀:
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這是一種道德相對主義,與之相反的主張則稱為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范的心理意識。
② 光有利益沒有道德,最後會怎樣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准,是指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利益是指人類用來滿足自身慾望的一系列物質、精神需求的產品,某種程度上來說,包括:金錢、權勢、色慾、榮譽、名氣、國家地位、領土、主權等所帶來的快感,但凡是能滿足自身慾望的事物,均可稱為利益。
如果一味追求利益,就可能有人為了利益而做出違反道德准則的行為,而這種行為卻會影響到其他大多數人的利益,社會就會亂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