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與道德ppt免費下載
㈠ 文明與道德牽手作文
文明是一個種族的延續,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基礎,是我們健康成長的港灣。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線,沒有了生命的火種。其實,文明是每個人成長歷程中都要有所經歷的,也是每一個成功人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什麼是文明?懂禮貌是文明,助人為樂是文明,不亂丟果皮紙屑,不隨地吐痰也是文明。總之,文明就是一種品質,一種習慣,一種受大家尊敬、推崇的行為。文明,體現的不僅是一個人身上優良的品德,更體現了一個社會整體的文明進步程度。
我認為,尊老敬幼、文明禮貌,是一名文明人的基本前提。泱泱五千年中華文明,素來講究文明禮儀,也沉澱了一個禮儀之邦的許多優秀品質。孔子就提出「不學禮,無以立」,將講文明禮儀作為做人的第一條。作為一名當代小學生,從小,爸爸媽媽就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禮貌,講文明的好孩子,上學後,老師也常常如此教育我。說的就是我們學習應先學做人,做個文明的人,學做一個堂堂正正,懂文明懂禮貌的謙虛君子,然後才能成才。例如,見到長輩要熱情打招呼;同學之間彼此尊重,不講臟話,不相互打罵;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要先說聲:「對不起」;別人幫你解決了困難,要對別人道一聲「謝謝」;坐公交車時,要主動把座位讓給老弱病殘者……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文明的馨香,有了這些習慣,才算具備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質,但這些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更需要我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逐漸養成。
其次,我認為,能否主動熱情、樂於助人,是體現文明人修養的一個重要方面。現在,在社會上出現了老人跌倒沒人敢扶,公交車上有小偷沒人敢說,老人坐公交車沒人讓座,……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事情在社會上還有不少。作為當代小學生,應該從身邊事做起,用自身行動抵制此類不文明現象。比如說,當同學遇到難題時,要主動幫助解決;遇到老年人過馬路,要主動攙扶;撿到貴重物品,要及時交到警察叔叔手中,等等。我想,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攜起手來,人與人之間就會多一份溫馨,社會就會多一份溫暖,文明進程也會前進一大步。
再次,舉止得體、維護公德,是展示個人綜合素質修養、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現在,在小生活區亂扔垃圾,在公眾場合講粗話、大聲喧嘩等不良現象時常發生。這些不文明行為,表現了一部分人的陋習和文明素養的低下。作為當代小學生,應從點滴小事做起,立志做一個素質高、公德意識強的人。例如,愛護校園和公園里的花草,不隨意折損;不亂倒垃圾;有團結意識、紀律意識,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公益活動,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講禮貌、樂於助人、維護社會公德,只是作為一名文明人必須具備基本素質,其實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大家去維護、去共建。比如說,熱愛祖國、團結協作、誠實守信、熱愛勞動,等等。
朋友們,文明在行動,有你、有我、有他。讓我們撐起文明之帆,在文明的海洋中破浪前行,讓文明之花在心中綻放,做文明的主人,與文明同行吧!
㈡ 中華傳統文明道德ppt
中華傳統文明道德
包括忠孝節義
然後具體闡述
㈢ 社會文明道德的素材故事
【道德與規則】
72歲的「金融大鱷」
索羅斯近日獲得第二屆「代頓和平獎」。有關消息說獲獎的原因「是他捐出巨款,給波斯尼亞地區的人民在戰後重建生活,並成立量子基金支持慈善事業。」對許多亞洲人來說,這消息簡直太「豈有此理」了。索羅斯這個「大玩家」,曾迫使英格蘭銀行屈服,挑起亞洲金融風暴,導致東南亞國家金融危機,似乎是個毫無道德可言的人。
其實索羅斯既然被稱為「金融大鱷」,說明他對金融圈裡的游戲規則玩得很老練,是個地道的規則的「大玩家」。索羅斯自己也曾說過,金融市場是不屬於道德范疇的,它有自己的游戲規則,按規則來操作說不上有無道德,只是操作而已。常言道,「在商言商」。索羅斯「言商」的道德標准就是遵守商界的游戲規則。在這種規則中,對游戲的各方,只論輸贏,不論道德。從某種意義上說,亞洲金融危機中,一些國家的金融業遭到重創,難道不是因為他們違反了國際金融業的游戲規則而受到的懲罰嗎?因此,我們面臨的不僅是道德問題,更主要的是如何學會規則和建立規則。有了規則的力量,道德標准才有實際意義。就是在慈善事業中,規則也是必要的。但是,在我們這個國家,慈善行為可能更多的是道德的沖動或者具有某些功利的目的,而缺少有效的行善的規則,這種規則應達到把行善本身作為目的,而不是功利的手段。這樣,我們就不會面對那麼多的諸如扶貧資金被挪用、救災物資不知去向、甚至捐給孩子們上學的錢也變成了個別人的消費基金等等的問題。
莎士比亞:道德是遠勝於富貴的資產,它可以使一個凡人成為不朽的神明。
㈣ 什麼是文明道德
文明是人類創造精神財富的總和。它的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完善社會道德體系和個人道德規范;二是維護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道德,是個抽象名字,並沒有固定的定義。在我看來,道德是社會經過長期發展,而一直保留下來的一種集體的價值取向,輿論的力量使道德有了約束力,讓道德成為人們日常自覺遵守的一種規范。追根就地,道德是整個社會的精神財富,在無形中灌輸給每一個人,也影響和制約著每一個人。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它並不能靠人類的大腦空想出來,它到底還是由環境的影響而不斷積累和發展起來的。
道德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的文化現象,它代表了一個社會整體的價值取向。道德和文化之間相互作用也相互影響,道德在某些方面可以制約和影響著文化的發展,而文化發展的同時,也讓道德進一步完善.
道是里,德是表,德是道之用,是道之現。通俗一點講,就是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德,人人有德,我們這個社會也就有了道,有了秩序、有了規范。
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必須有一顆好心。我們把「德」字拆開解讀一下,就會發現「德」字的意思就是要求人人有一顆心,一顆善良之心,辭讓之心,羞恥之心。 按照今天我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來講,分為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
學識淺陋,供參考吧...
㈤ 什麼是文明道德
)「講文明,樹抄新風,爭做文明小使者;文明走路,文明乘車,爭做文明小市民。」近日,長春市南關區「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衛生城」主題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在北大小學舉行。這是南關區貫徹落實全市「文明伴我成長」系列主題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活動的目的就是從抓未成年人健康文明行為養成教育入手,動員組織全區未成年人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踐行文明,並以自己的行動感染帶動家人、親屬、朋友,了解「創城」、支持「創城」,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到「創城」實踐中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質,不斷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向深入。
㈥ 文明和道德有什麼區別
區別很大,文明是死的,道德是活的,文明包括太多,也包括崇高的道德,一個有道德的人不一定文明,但一個文明的人一定有道德,道德更具有個人色彩,而文明則更具社會的意義
㈦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下冊6 《探訪古代文明》課件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六年下冊6 《探訪古代文明》課件:
第一部分:
(7)文明與道德ppt免費下載擴展閱讀
《探訪古代文明》考察學生對中國古文明發源地了解:
河姆渡人,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古人類。他們過定居生活,住干欄式房屋,用船、筏載人和物、浮水採集,使用刀、匕、錘、鏟、矛、碗、筒、小棍、器柄、紡輪、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養豬,狗和水牛等牲畜,還會挖掘水井。
在河姆渡並出土了中國境內所發現最早的漆器,其陶器製作有一定的水準,估計最高燒成溫度達1000攝氏度。
㈧ 文明與道德牽手作文400子
有一種美,飄逸在浮雲上,深埋在古壘下,這是一種可以吸引靈魂的美,它——就是文明之美。
文明的美麗發自內心,令人驚艷;文明的美麗來自素養,令人回味,文明是人的品格積於一身的體現。它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就像潤滑油,使粗糙的摩擦銷聲匿跡,讓我們如沫春風,神清氣爽。
透過歷史的嵐帳,隱約中祖先用石斧開辟出的圖騰依舊清晰。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璀璨的文明史訴說著中華五千年的輝煌——年僅四歲的孔融把自己的梨讓給別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1959年,毛主席一起和親友老人吃飯,主席向他們敬酒,老人忙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便說:「敬老尊賢,應當應當!」
言為心聲,行為內現,這古人的德行,偉人的敬言,無不折射出耀眼的文明之光,中華民族用自己源遠流長的文明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成為世界上的一顆璀璨之星。千百年來,中華兒女用一顆純潔的心傳承著東方的精髓,修身養性共建和諧,讓祖國的「文明」經久不衰。
其實文明並不是遙不可發,它就在我們身邊,當然文明也不是要轟轟烈烈,只求實實在在。從小,爸爸媽媽就告訴我要做一個有禮貌,講文明的好孩子,上學後,老師也常常如此教育我。在我們的學校里,就有一塊很大的石碑,鐫刻著陶行知爺爺說的一句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我們學習應先學做人,做個文明的人,學做一個堂堂正正,懂文明懂禮貌的謙虛君子,然後才能成才,學校寄於我們多大的厚望啊!
同學們,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樓梯靠右行,同學之間笑臉相迎。不講臟話,不說粗話,撿起丟在地上的瓜皮紙屑,保護身邊的花草,不踐踏它們,這可都是舉手之勞啊!不是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嗎?同學們,讓文明之花在我們心中綻放,讓我們敬業校園的「文明」蔚然成風吧!
行動起來,和陋習告別,與文明握手吧!不愧對脖子上的紅領巾, 其實,文明是那麼簡單啊!多一個小小的手勢,多一句溫馨的祝福,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就夠了。
公交車上,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請先說聲:「對不起」;別人幫你做了事,要對別人道一聲「謝謝」;在校內外,見到老師要熱情打招呼問好;吃飯時,要把最舒適的座位讓給長者……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文明的馨香,有了這些習慣,才算具備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質,但這些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漸養成。
朋友們,讓我們扯起文明之帆,在敬業的校園中乘風破浪,讓文明之花在心中綻放,做文明的主人,與文明同行吧!
㈨ 校園文明道德
講禮貌,講文明,樹新風,愛國愛家愛同學朋友老師,愛學習,守紀律,有理想,有抱負,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