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薇法學
① 重慶工商大學老師有哪些
單個學員都很多人。而且還有些是學校工作的。很多啦。
……以下僅是女老師,很難找。沒招著男老師名單,這么多誰知道、。、、
郝穎 經濟貿易學院
林黎 經濟貿易學院
周洪 經濟貿易學院
魏新欣 經濟貿易學院
嚴艷 經濟貿易學院
徐慧 經濟貿易學院
高艷 經濟貿易學院
胡偉輝 經濟貿易學院
宋瑛 經濟貿易學院
戴佩華 經濟貿易學院
黃玲 經濟貿易學院
蔣興紅 經濟貿易學院
王美英 經濟貿易學院
宋豫 經濟貿易學院
陳淑祥 經濟貿易學院
吳孟 經濟貿易學院
李開玉 經濟貿易學院
劉小樂 經濟貿易學院
嚴小群 經濟貿易學院
譚荔 財政金融學院
袁媛 財政金融學院
岳瑾 財政金融學院
楊佳妮 財政金融學院
楊柳 財政金融學院
張娓 財政金融學院
張葉 財政金融學院
陳曉莉 財政金融學院
謝丹 財政金融學院
陶慶梅 財政金融學院
白玉 財政金融學院
湯鳳林 財政金融學院
余濤 財政金融學院
韓昭敏 財政金融學院
劉蓉 財政金融學院
粟麗麗 財政金融學院
王蘭 財政金融學院
劉海英 財政金融學院
周淵 財政金融學院
賀莉萍 財政金融學院
徐玫 財政金融學院
許世琴 財政金融學院
唐曉玲 財政金融學院
虞利娟 財政金融學院
駱志芳 財政金融學院
孟麗 財政金融學院
邱向寧 財政金融學院
莫麗萍 財政金融學院
譚會敏 財政金融學院
劉榴 管理學院
鄧華 管理學院
鄭歡 管理學院
陳婷婷 管理學院
陸嘉 管理學院
劉麗平 管理學院
劉洋 管理學院
鄧輔玉 管理學院
喬晶 管理學院
黃潔 管理學院
李紅霞 管理學院
肖艷 管理學院
代春艷 管理學院
張桂英 管理學院
邵傳毅 管理學院
張璐 管理學院
唐敏 管理學院
胡寶娣 管理學院
簡玉蘭 管理學院
鄧穎禹 管理學院
何淑明 管理學院
吳孔珍 管理學院
饒莉 管理學院
鄧莉 管理學院
張偉 管理學院
陳靜 管理學院
劉惠君 管理學院
何廷玲 管理學院
王溥 管理學院
朱淑芳 管理學院
魏婉怡 會計學院
陳潔 會計學院
王婷 會計學院
陳曦 會計學院
孫回回 會計學院
郭敏 會計學院
幸素園 會計學院
張婉君 會計學院
張淑慧 會計學院
秦冬梅 會計學院
徐茜 會計學院
陳永麗 會計學院
趙光宏 會計學院
王成敬 會計學院
杜迎新 會計學院
孔莉 會計學院
余倫芳 會計學院
喻建紅 會計學院
劉淑蓉 會計學院
王杏芬 會計學院
姚曉琴 會計學院
余新 會計學院
黃永紅 會計學院
陳煒 會計學院
叢巍 會計學院
潘龍萍 會計學院
王宗萍 會計學院
唐俐 會計學院
李光鳳 會計學院
張佩 會計學院
熊亞 會計學院
章新蓉 會計學院
徐克英 會計學院
楊志君 會計學院
董承婷 商務策劃學院
游薇 商務策劃學院
施桂芳 商務策劃學院
古純玉 商務策劃學院
吳謀可 商務策劃學院
高敏 商務策劃學院
田靜 商務策劃學院
駱艷萍 商務策劃學院
嚴莉 商務策劃學院
陳久梅 商務策劃學院
姜玉潔 商務策劃學院
熊素紅 商務策劃學院
呂遠飛 商務策劃學院
李湘蓉 商務策劃學院
龔英 商務策劃學院
張彥 商務策劃學院
陳秋梅 商務策劃學院
梁雲 商務策劃學院
李玲 商務策劃學院
青虹宏 商務策劃學院
黃蔚 商務策劃學院
譚亞娜 文學與新聞學院
苑野 文學與新聞學院
范葉妮 文學與新聞學院
王星燦 文學與新聞學院
王瑞林 文學與新聞學院
餘霞 文學與新聞學院
王歡 文學與新聞學院
許林 文學與新聞學院
徐建芳 文學與新聞學院
王玉英 文學與新聞學院
劉英(小) 文學與新聞學院
馬麗 文學與新聞學院
王亞培 文學與新聞學院
雍琴 文學與新聞學院
張彩虹 文學與新聞學院
余虹 文學與新聞學院
徐衛 文學與新聞學院
張雪梅 文學與新聞學院
劉小桃 文學與新聞學院
劉英(大) 文學與新聞學院
顧瑛 文學與新聞學院
賀曉蘭 文學與新聞學院
康清蓮 文學與新聞學院
紅塵 文學與新聞學院
秦蘭 文學與新聞學院
劉紅曦 文學與新聞學院
李厲 文學與新聞學院
刁桂芸 文學與新聞學院
王巧萍 文學與新聞學院
楊月蓉 文學與新聞學院
陳碧娥 文學與新聞學院
王微 機械工程學院
黃傑渝 機械工程學院
呂尚書 機械工程學院
崔爽 機械工程學院
劉靜 機械工程學院
袁程利 機械工程學院
黃菊 機械工程學院
杜力 機械工程學院
梁宇 機械工程學院
譚瓊 機械工程學院
李軍 機械工程學院
董翠蘭 機械工程學院
謝燕平 機械工程學院
程芳 機械工程學院
徐瑩 機械工程學院
何燕 機械工程學院
廖蘭 機械工程學院
黃雁 機械工程學院
劉順淑 機械工程學院
徐元 機械工程學院
李長艷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李曉鈺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景佳佳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馮敏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卓琳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譚雪梅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許惠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高媛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文敏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葉梅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謝紅梅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文莉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殷菲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王瑞琪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王星敏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魏琛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熊曉莉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韋曉蘭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沈榮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唐春紅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高春鳳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吳四維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幸宏偉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游霞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古昌紅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江瀾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單振秀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李鑫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王敏斌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余純麗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徐亮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張瑞宇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譚彩荷 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
周元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何躍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何莉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陳亞惠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祁媛媛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彭潔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張翠玲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唐裕霞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周沛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龔黔芬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許江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胡莉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羅佳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賀玲玲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王榮秀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楊嵐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羅棻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梁華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楊莉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林蕾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羅士菊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代秀娟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楊藝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彭燕妮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李盛瑜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周紅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程雪梅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黃敏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曹曉莉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曹怡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劉澤君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楊雪濤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楊琳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代洪霞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廖文新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洪雲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張小莉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鄧莉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陸瑜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胡朗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龍濤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徐帆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王琰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張利沙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劉宵惠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劉英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嚴玥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
李娜 設計藝術學院
孔雪梅 設計藝術學院
劉蓉 設計藝術學院
王晶 設計藝術學院
陳昭霓 設計藝術學院
黃薇 設計藝術學院
劉平 設計藝術學院
胡蘭 設計藝術學院
辜小蘇 設計藝術學院
楊媛媛 設計藝術學院
張艷潔 設計藝術學院
黃鎣涓 設計藝術學院
周鳴鳴 設計藝術學院
吳小萱 設計藝術學院
鄧英 設計藝術學院
楊悅 設計藝術學院
彭曉 設計藝術學院
曾莉 設計藝術學院
黃海燕 設計藝術學院
冉迎賓 設計藝術學院
齊雪源 設計藝術學院
袁婀婷 設計藝術學院
樊雯 設計藝術學院
李昱靚 設計藝術學院
楊玲 設計藝術學院
汪維丁 設計藝術學院
杜偉 設計藝術學院
李聞 設計藝術學院
余曉 設計藝術學院
王小玲 設計藝術學院
羅曉容 設計藝術學院
羅江玫 設計藝術學院
李琦 設計藝術學院
劉榮 設計藝術學院
陳曉暉 設計藝術學院
徐岳南 設計藝術學院
王幗英 法學院
林細妹 法學院
薛薇 法學院
冉艷輝 法學院
曾琳 法學院
荻曦萍 法學院
彭霞 法學院
初紅漫 法學院
張霞 法學院
張雲秀 法學院
錢穎萍 法學院
李莉莎 法學院
賴長鴻 法學院
範文傑 法學院
龍江 法學院
岳樹梅 法學院
王建萍 法學院
楊靜 法學院
吳憶萍 法學院
張曉娟 法學院
謝書楠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王飛飛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李琴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朱艷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邱繼勤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臧亞君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李爽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周心琴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許曦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許穎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曹揚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劉冰彬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王志芬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李自維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張英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呂萍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袁靜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劉加林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杜繼淑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徐首青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李艷娜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李雪花 旅遊與國土資源學院
黃秋彧 數學與統計學院
劉麗穎 數學與統計學院
胡洵 數學與統計學院
唐艷 數學與統計學院
宋樹枝 數學與統計學院
張穎 數學與統計學院
劉翠霞 數學與統計學院
李煥榮 數學與統計學院
胡雪梅 數學與統計學院
劉亞莉 數學與統計學院
楊爽 數學與統計學院
雷瀾 數學與統計學院
劉彬 數學與統計學院
李紅 數學與統計學院
余魯 數學與統計學院
黃霞 數學與統計學院
張義萍 數學與統計學院
蘇繼偉 數學與統計學院
姚莉 數學與統計學院
李慶玉 數學與統計學院
郭偉 數學與統計學院
張曉翠 數學與統計學院
郭華 數學與統計學院
馮琳 數學與統計學院
張維 數學與統計學院
曹莉莉 數學與統計學院
夏莉 數學與統計學院
范秀榮 數學與統計學院
黃應繪 數學與統計學院
劉懿 體育學院
任蓓 體育學院
曾文瑤 體育學院
熊雪梅 體育學院
周晉 體育學院
楊洪 體育學院
曾捷 體育學院
王擁軍 體育學院
陳靜琪 體育學院
馬雪蓉 體育學院
羅屹 體育學院
高清偉 體育學院
杜朝輝 體育學院
周玉英 體育學院
童世敏 體育學院
李萍 體育學院
崔秋萍 體育學院
瞿琴 體育學院
劉芳 體育學院
房嘉怡 體育學院
王春鳳 體育學院
黃柯 體育學院
王曉玲 體育學院
李光蘭 體育學院
楊麗芳 體育學院
冉永琴 外語學院
石倩 外語學院
岳宜陽 外語學院
羅媛媛 外語學院
薑蓉蓉 外語學院
夏娟 外語學院
劉源 外語學院
朱珠 外語學院
郭薇 外語學院
奉霞 外語學院
唐艷 外語學院
陳丹傑 外語學院
陳靜 外語學院
張穎 外語學院
韓媛媛 外語學院
金友菊 外語學院
方芳 外語學院
黃冠 外語學院
李小姝 外語學院
李昕 外語學院
駱萍 外語學院
周齊姝 外語學院
張瑾佳 外語學院
宋敏子 外語學院
劉繁 外語學院
李勤 外語學院
唐菁蔚 外語學院
汪越騏 外語學院
龍亞 外語學院
汪玉玲 外語學院
陳春莉 外語學院
楊芳 外語學院
黃緬 外語學院
楊曉瓊 外語學院
蒲瑩暉 外語學院
畢麗君 外語學院
吳歡歡 外語學院
郭祖蓮 外語學院
董茜 外語學院
李莉 外語學院
王波 外語學院
伍維平 外語學院
張莉 外語學院
張玫 外語學院
曹勤 外語學院
雷菁 外語學院
戴雪梅 外語學院
曹俊 外語學院
庄美蘭 外語學院
李伯利 外語學院
賴恆靜 外語學院
曾維秀 外語學院
夏春玫 外語學院
甘偉 外語學院
廖文玉 外語學院
吳紅 外語學院
何霞 外語學院
邱俠 外語學院
何東燕 外語學院
郭曉俐 外語學院
唐英 外語學院
黃偉明 外語學院
張蘭 外語學院
申立 外語學院
何文 外語學院
楊玉蘭 外語學院
田美紅 外語學院
呂友蘭 外語學院
徐濤 外語學院
陳革 外語學院
彭厚坤 外語學院
李文英 外語學院
程婭 外語學院
湯聲平 外語學院
李敏 外語學院
趙平 外語學院
謝宗仙 外語學院
李汶璟 外語學院
張平春 外語學院
陽敏慧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田慧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秦筱萌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趙曉曼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羅瓊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白瓊英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曾崇碧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屈蓮華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楊小紅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張寒梅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鄧洪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李以庄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李春玉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金光美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余春林 思想政治理論學院
李南潔 重慶市發展信息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林娜 重慶市發展信息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孫麗 重慶市發展信息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宋燕 重慶市發展信息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苟虹 圖書館
張穎 圖書館
劉笑君 圖書館
何小琴 圖書館
王歆 圖書館
楊梅 圖書館
吳利萍 圖書館
張莉 圖書館
張易 圖書館
劉軍 圖書館
李紅梅 圖書館
李華 圖書館
張必蘭 圖書館
楊秋鴻 圖書館
劉桂南 圖書館
康秋紅 圖書館
王東梅 圖書館
張慧 圖書館
廖利 圖書館
王昕 圖書館
張瓊華 圖書館
伊小燕 圖書館
周發容 圖書館
羅紅 圖書館
舒小軍 圖書館
周維 圖書館
向方 圖書館
任曉嵐 圖書館
翁雪梅 圖書館
袁思 圖書館
彭敏 圖書館
石菊君 圖書館
許曉麗 圖書館
戴紅 圖書館
李桂林 圖書館
姜田竹 圖書館
林官春 圖書館
蔣正均 圖書館
楊新婭 圖書館
米玲 圖書館
唐廷英 圖書館
張曉茜 圖書館
王朴 圖書館
陳曉華 圖書館
卓光 圖書館
黃心誠 圖書館
黃蘭 圖書館
史麗芳 圖書館
劉非 圖書館
李虹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孫暢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張學敏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宋麗紅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蔣毅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張躍 應用技術學院
安冬平 應用技術學院
王秀婷 應用技術學院
徐敏 應用技術學院
許曉靜 應用技術學院
陳芹 應用技術學院
郭靜 應用技術學院
張秀偉 應用技術學院
楊海麗 應用技術學院
陳中潔 應用技術學院
孫彩虹 應用技術學院
吳榮秀 應用技術學院
彭寒飛 應用技術學院
劉春梅 應用技術學院
冉蘇寧 應用技術學院
溫蓓 應用技術學院
黃鍾儀 應用技術學院
劉瑜 應用技術學院
張雪蓮 應用技術學院
楊雁 應用技術學院
張曉琴 應用技術學院
任志鳳 應用技術學院
陳學宇 應用技術學院
王曉霞 應用技術學院
母小曼 應用技術學院
柏群 國際商學院
劉茜 國際商學院
程文莉 融智學院
張嘯 融智學院
袁曉靈 繼續教育學院
張譯丹 繼續教育學院
覃英 繼續教育學院
任奇志 繼續教育學院
王靜玲 繼續教育學院
羅惠玉 繼續教育學院
劉乾芬 繼續教育學院
梁晉林 繼續教育學院
夏炳均 科技開發總公司
胡曉林 科技開發總公司
徐鐵那 流動人才部
鍾林 流動人才部
包曉玲 長江傳媒學院
楊眉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丁曉妮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王燕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袁俊萍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孟傳慧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袁琳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李孜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肖雲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鄧蓉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李濱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李曉勤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俞萍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
② 《民法典》誰可以學普通人能買到嗎
《民法典》全國人民都要學習。民法典可以在網上購買,也可以在書店購買。兩會期間《專民法典》出爐屬,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人們稱之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也就是說,它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民典法共7編,即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共1260條。
這部法典非常細致,甚至滲入到了我們生活里的一個個細節之中;比如「民法典」中明確的「婚前不如實告知對方自己患有疾病,婚姻可撤銷」這一條,比《婚姻法》中規定的「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禁止結婚。如有嚴重的精神病,重症智力低下和患有其他類型的傳染病、遺傳性疾病而未治癒的是不能結婚的」有了明顯的進步;再比如《民法典》這次將「文字、圖像」也納入到了性騷擾的認定范圍之中,可以說是完善了先前防止性騷擾的有關規定;再有前天電視采訪中專家說的「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是給「見義勇為者免責」、還有「小區共有場所收入歸業主」、「保護個人信息」以及「遺囑形式的增加」等等,這在《民法典》中都有。
③ 最新葯品管理法做了哪些修訂
《葯品管理法》修訂主推市場化理念
第三方檢驗診斷機構或獲益
在醞釀並討論多年後,新成立的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國家食葯總局」)於近日開始啟動《葯品管理法》修訂工作,並定於2014年8月後向全社會徵求意見,修訂建議稿將分別由中國葯科大學、清華大學法學院進行研究。
《葯品管理法》1985年實施,1998年啟動第一次修改,2001年正式頒布,至今已走過將近13個年頭。這部法律將從哪些方面修訂成為很多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從國家食葯總局獲悉,本次修改主推的市場機制理念將觸及行業變局。
主推市場化理念
「我認為,這次修訂不是小改動或部分字句的調整,而是徹底扭轉監管思路、明確監管部門職能、企業責任,調動實現社會共治的理念。」國家食葯總局副局長吳湞在《葯品管理法》修改啟動會議上指出,有些項目是否能考慮實行備案制、有些葯品三期臨床試驗是否沒必要經過審批、一些審批權是否還需要放到中央等問題,都需要落實到修改意見中。
據他介紹,原《葯品管理法》的諸多問題早在2007年就暴露出來,但隨著這幾年國內醫葯產業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這部法律明顯不適合經濟社會發展。2013年食葯總局機構改革職能落定後,修改時機已經成熟。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現行《葯品管理法》存在四大問題:一是沒有明確鑒定政府職能、市場機制,為執法帶來很大障礙。審批制與備案制實施目標並不明晰;二是中央與地方職權沒有清晰劃分;三是沒有充分參照和借鑒國際經驗;最後,業內人士紛紛指出,最突出的是問題是:部分條款沒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引導醫葯經濟充分健康發展。
「現行法規具有很強的部門性,留下了很強的計劃經濟色彩,很多項目都需要審批。」吳湞認為,這些都影響了其法律作用。
國家食葯總局副局長滕佳材指出,《葯品管理法》修訂將積極探索葯品安全工作規律,創新治理理念、治理制度等,明確葯品安全相關各方權利和責任,著力構建企業負責、行業自律、政府監管、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葯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格局;堅持依法從嚴治葯,強化葯品安全法律責任追究,嚴懲重處違法違規行為,全面提升葯品安全水平。
推崇向第三方購買服務
「當前我們葯品市場和監管工作,碰到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信用問題。」江蘇省食葯局副局長葉耀宇指出,自己在平時日常監管過程中遇到不斷出現的很多問題,都反映了醫葯企業信用缺失。市場經濟如果沒有誠信,沒有信用做基礎,這個市場不僅不能建立,而且也得不到發展。「希望在這次修法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問題充分在法律中體現出來。」
他還認為,一些條文限制了醫葯企業並購重組。企業准入有難度,而退出更難,市場機制沒有發揮作用。「葯品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先後順序問題沒解決,G M P認證和許可證目前合二為一,可未來怎麼辦?」
對於目前醫葯界反映的葯品審評速度太慢、人手太少等問題,專家們的觀點一致指向第三方參與,建議政府向第三方購買服務。
上海市食葯局副局長唐民皓說,我國有不少從事基礎醫葯、檢驗等工作的第三方研究機構,但監管部門並未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政府購買服務的作用。「第三方怎麼參與進來、政府實驗室怎麼來重新歸位,這些問題應該解決。」
中國醫葯工業科研開發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指出,應該推動第三方評價機構的建立。「我們現在有大量在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的實驗室可以利用起來,也可以利用N G O,利用民間的這種技術機構來承擔一些葯品的檢驗等技術性的工作。這樣也可以節省我們很多的人力、物力;如果我們真的看不清,就留一個窗口,留一個對接,為今後改進留下空間。」他說。
業內人士指出,向第三方購買服務的理念已被接受,這將讓第三方檢驗診斷機構獲益。
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
而現行《葯品管理法》法律責任不明確、處罰太輕的問題,也備受詬病。
沈陽葯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武志昂認為,現行法規經濟處罰力度太輕,沒有突出葯企民事賠償責任,不足以糾正市場競爭帶來的一些缺陷。
宋瑞霖指出,修訂法案應該強化葯監局的執法能力,特別是執法權力,提高違法成本。「一家葯品企業違法了,不是說真讓它傾家盪產,而是讓它感覺到傾家盪產那種巨大的壓力。」
全國人大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黃薇指出,能否讓葯企的所有污點都留下記錄,將來檔案還要向社會公開。通過信息公開,大家來監督這個葯企,使它能真正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
「而且,明星代言植入廣告也要承擔連帶責任。明星做廣告的葯品很多,打開電視(一看)都在做葯品廣告,對社會的誘導作用不容忽視。」她指出。
④ 西南政法大學應用法學院的學院師資
楊建學,男,雲南陸良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82級,教授,碩士生導師,應用法學院院長、西南政法大學比較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
張光君,男,四川開江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碩士,應用法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西南政法大學比較環境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政法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刑事司法與刑事執行研究中心副主任。
彭繼紅,女,四川成都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79級,應用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平,男,重慶巫溪人,無黨派,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83級,應用法學院副院長、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實務教學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鍾樞,男,四川敘永人,致公黨主委,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83級,重慶市沙坪壩區政協常委,教授,碩士生導師。
薛佐文,女,重慶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79級,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鄧為,男,四川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85級,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伍鑒萍,女,重慶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79級,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程繼革,男,重慶人,致公黨員,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84級,講師。
胡綿娓,女,雲南東川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副教授。
呂品田,女,北京人,中共黨員,重慶師范大學管理學碩士,西南政法大學外事處對外漢語教師,助理研究員。
劉小紅,女,四川內江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在讀博士,講師。
陳亮,男,四川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商法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博士後,西南政法大學比較環境法研究中心副主任,重慶宏州律師事務所律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周愉,女,四川遂寧人,中共黨員,法學碩士,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83級,講師。
何金輝,男,江西人,中共黨員,法學碩士,講師。
房國賓,男,河南平輿人,中共黨員,法學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司法與刑事執行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徐新躍,男,江西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80級,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吳志偉,男,黑龍江人,中共黨員,法學碩士,西南政法大學應用法學院院長助理、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實務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講師。
范水蘭,女,福建順昌人,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博士。
馮子軒,女,四川巴中人,西南政法大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博士。
郝艷兵,男,河南人,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博士,2010年8月至2010年11月在德國曼海姆大學訪學。
康良輝,男,雲南人,中國人民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士,講師。
陳英,女,四川南充人,西南政法大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博士。
任世丹,女,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環境法學博士。
車亮亮,男,甘肅天水人,民進會員,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博士。
廖建凱,男,湖南醴陵人,中共黨員,武漢大學環境法學博士,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比較公法與國際法所做研究人員。
鐵燕,女,四川自貢人,無黨派,武漢大學環境法學博士,2006年7月至2006年12月在日本東京經濟大學做訪問學者,講師。
趙天寶,男,河南焦作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史博士,副教授。
石雷,男,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博士,助理研究員。
孟慶濤,男,遼寧建平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法理學博士,講師。
田毅平,女,重慶人,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博士,講師。
郭平宜,男,四川資中人,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博士,副教授。
皮錫軍,男,重慶墊江人,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碩士,副教授。
劉渝峽,女,重慶渝中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碩士,講師。
康曉虹,女,重慶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碩士,講師。
曾興華,男,四川南充人,民主促進會,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實務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碩士生導師,副教授。
王箏,女,湖南人,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碩士,西南政法大學應用法學院院長助理,講師。
張逸,男,重慶江津人,四川大學軟體工程碩士,講師,目前擔任全校的計算機教學任務。
鄭軍,女,回族,江蘇南京人,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史碩士,講師。
胡曙東,男,重慶大足人,民主促進會,國際法學碩士,講師。
鄧蔚,女,四川儀隴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87級,副教授。
羅蓉,女,羌族,四川北川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79級,講師。
王利,女,重慶江津人,民進黨員,重慶大學工程碩士,應用法學院從事法律文秘實驗室的建設、管理及相應的教學工作,高級實驗師。
楊昆平,男,山東人,中共黨員,西南師范大學外語系畢業,應用法學院教學秘書。
王雯靜,女,四川峨眉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碩士,應用法學院辦公室主任,講師。
張玲,女,重慶潼南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碩士,西南政法大學政法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講師。
陳健,男,重慶沙坪壩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碩士,西南政法大學政法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講師。
黃薇,女,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碩士,助理研究員。
喻小利,女,重慶北碚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碩士,助理研究員。
黃亞菲,女,重慶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法理學碩士,助理研究員。
譚瑞和,男,重慶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法理學碩士,應用法學院黨總支專職黨務人事秘書,助理研究員。
周曉,女,重慶人,中共黨員,三級警司警銜,刑事執行專業專職輔導員。
張艷娣,女,河南鄧州人,中共黨員,西南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論碩士,專職輔導員。
周昳瀾,女,江西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碩士,專職輔導員。
孫瑩,女,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博士,專職教師並兼任學院團委書記。
馮成辰,女,重慶銅梁人,中共黨員,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碩士,專職輔導員。
⑤ 2020民法典編纂熱點問題:護航美好生活
【導讀】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寫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編纂民法典的要求以來,從立法機關到法律實務部門,從專家學者到社會公眾,新中國歷史上首部民法典的編纂,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在繼承中發展、在守正中創新,今天我們就來看看2020民法典編纂熱點問題:護航美好生活。
以人為本,完善法律體系:
「民法典的編纂緊密圍繞基本民事權利的確立、實現、保障和救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事法律制度體系進行了豐富和完善,處處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表示。
王俊峰認為,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從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民事權利、維護社會關系和諧穩定出發,對緊急情況下財產徵用、有關合同權利義務、物業服務企業職責和業主義務、侵權責任等條款,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建議,將民事權利法定化、法定權利具體化,在總結既往立法經驗基礎上有許多新的突破,亮點很多。
以社會普遍關注的「高空拋物墜物」傷人事件為例,侵權責任編草案明確了各方責任的劃分,對於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同時,還規定了建築物管理人應當履行安全保障義務以及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這有利於充分保障被侵權人的合法權益,有利於引導公民自覺提升社會公德和法律意識,有利於調動各方面力量參與社會治理。」王俊峰說。
民法典單獨設立人格權編,突出保護人民群眾的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重要權利。王俊峰認為,這是民法典的重大創新,體現了國家對加強人格權保護的重視,彰顯了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順應了新時代人民群眾的呼聲。人格權編草案三審稿將「隱私」定義為「自然人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等」,擴大了隱私權保護范圍;將同樣具有識別特定自然人功能的「電子郵箱地址」和「行蹤信息」納入個人信息范圍,使個人信息保護更加全面、嚴謹、細微。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婚姻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婚姻家庭糾紛逐漸增多,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規定了離婚冷靜期制度。「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設立,有利於盡可能挽救當事人的婚姻,避免當事人因為一時沖動而草率離婚,並強化當事人的家庭責任感,維護和促進婚姻家庭關系的穩定。」王俊峰表示,承載著人民期待、凝結著幾代法律人夢想的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也必將為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匯集眾智,各方高度認可: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的一項重大立法任務。根據工作安排,民法典編纂採取「兩步走」,即首先制定民法總則,其次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最終形成統一的民法典。面對這部「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立法機關是如何「精雕細琢」的?
「民法典的立法過程是一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動實踐。」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主任黃薇表示,民法典編纂工作自2015年啟動以來,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具體部署,立法工作機構認真開展研究,廣泛深入調研,採取多種形式聽取意見建議,不斷對草案進行完善。
「匯集眾智」是民法典編纂中一個明顯的特點。黃薇舉例說,在婚姻家庭編起草過程中,針對社會廣泛關注的法定婚齡問題,除認真研究各方面意見建議外,為進一步提高立法決策的科學性、准確性,立法工作機構還委託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對公民的結婚意向年齡開展專項調查。
事實上,相關草案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立法工作機構均通過中國人大網全文公開草案,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據初步統計,自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常委會審議至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7次公布各分編及民法典草案,累計收到410349人提出的951607條意見建議。針對這些意見建議所涉及的問題,立法工作機構認真研究,並在草案修改過程中加以體現。
立法要實事求是,符合社會實際。黃薇介紹,立法工作機構多次赴地方開展立法調研,聽取地方有關方面對法律草案的意見建議。在民法總則起草和民法典各分編編纂過程中,多次赴不同地方開展立法調研,召開座談會,深入小區、居委會、企業、高校等基層一線,聽取意見建議,並認真加以吸收。與此同時,根據黨中央的統一部署,還成立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最高法、最高檢、司法部、中國社科院、中國法學會參加的民法典編纂工作協調小組,定期召開專門會議。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編纂過程中,如何完善高空拋物墜物的相關規則引起社會各方的高度關注。」黃薇說,針對高空拋物墜物事件頻發、嚴重侵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狀況,立法工作機構在原侵權責任法規定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國外有關立法規定,召開由有關部門、專家學者、物業服務企業、業主代表等各方參加的座談會,並赴有關地方進行專題調研,最終對草案的相關規定進行了完善,取得了各方的高度認可。
編纂法典,填補立法空白:
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說,制定中國自己的民法典,是幾代民法學者的夢想,如今,這個夢想就要實現了——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審議民法典草案。
「這是新中國立法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王利明說,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具有基礎性的民事法律規范。民法典草案分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7編,立足中國實踐、借鑒吸收各國立法經驗、體現了我國民事立法的應有水平。
據王利明介紹,我國立法機關曾多次啟動制定民法典,但因為受當時經濟社會發展的限制,對民法典制定採取了「先零售後批發」的策略,也就是先制定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民事單行法,然後在此基礎上再編纂民法典。但編纂民法典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要用科學合理的、富有邏輯性和內在一致性的體系來整合現有民事單行法的全部內容,並填補一些領域的立法空白。
「法典化有助於解決單行法律不全面、不系統、不協調等問題,解決顧此失彼的法律沖突。」王利明說,編纂民法典對司法機關來說,將提供全面、權威、系統的裁判規則;對公眾來說,將指引和規范各種各樣的民事行為。
「民法典草案單獨設立人格權編,是我國民法典編纂的一大亮點。它適應了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對人格權保護的需要,回應了當前人格權保護面臨的各種挑戰,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智慧。」王利明舉例說,民法典草案建立了對侵害人格權的禁令制度,由法院對侵害人格權的行為及時發布禁令,有利於及時救濟受害人。
王利明表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編纂民法典的決定後,立法機關做了大量工作,法學界、法律界積極建言獻策、襄助立法。民法典各編都經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修改,目前,完整的民法典草案已經成熟。編纂民法典是為民立法,把人民願望置於首位,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訴求,最大化地謀求人民的利益。期待民法典早日頒行,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有力制度支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奠定基石,保障經濟發展:
「民法典為法院做好民商事審判執行提供了基本遵循。」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貴祥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民法典在法律體系中居於重要的基本法地位,是促進和保障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法律基石,也是法院審理和執行民商事案件最重要的實體法依據。
通過編纂民法典,完善了我國民商事領域的基本規則,既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民商事活動提供基本遵循,也在供給側為人民法院做好民商事審判執行工作提供了全面詳實的法律依據。「民法典是一部民事權利的宣言書,為人民法院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供基本指引。」劉貴祥說,民法典調整和規范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以權利為本位,系統規定了權利確認規則、權利行使規則和權利保護規則。例如,民法總則第五章對民事權利作出了具體規定,通過對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知識產權等民事權利的一一列舉,凸顯了對民事權利的尊重,加強了對民事權利的保護。
「民法典鮮明體現和弘揚了中國特色、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時又是健全市場秩序,維護交易安全,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本法律。」劉貴祥說,例如,誠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民法之所以能夠成為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就在於市場經濟是以誠信為基礎的契約經濟。民法典草案在總則編中倡導誠信的價值原則,同時在物權編、合同編的許多具體條款中建立起誠信導向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既為市場經濟提供了司法審判和執行指引,也營造誠信價值觀的法治環境。
在劉貴祥看來,民法典與國家其他領域的法律規范一起,共同支撐著國家治理體系。通過民法典編纂,進一步完善我國民事法律規范體系,為推進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強勁動力,也為不斷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多元司法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依據和規則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