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山頂

道德山頂

發布時間: 2025-05-20 04:26:17

㈠ 道觀在山頂佛教在山腰儒教在山腳

1、其實儒釋道三家有相同的地方:就是講德。儒家講品德,道家講道德,佛家講功德。所以修行人特重一個德字。德不光是做人的問題,還是一個技術問題,德上不去,功夫修行就上不去。
2、區別在於:儒家講今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講成仙做天人。佛家講明心見性永離輪回。
所以,不要去糾結地位的問題,這些都是相上的東西。若見所相非相,即見如來。
阿彌陀佛!

㈡ 老子的道德經到底講的是什麼意思啊

一.《道德經》原本寫的是什麼? 這里我們不去研究《道德經》是如何出土,有幾個版本之類的「史話」,那是考古歷史學家的研究方向,這種文字說明你可以在市面隨處找到。 《道德經》是闡述「宇宙生命整體」的生命特徵的經文。通俗地說,就是寫一切的一切的「本來」,也是追溯一切一切的「根」。 何謂「宇宙生命整體」?一朵花是一個「生命的個體」,我們一個人是一個「生命的個體」,一個星球也是一個「生命的個體」,匯集所有「生命的個體」的「整體」就是「宇宙生命整體」。 我們現在通過「科學」認識到,這個「宇宙生命整體」除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外,還有無數個或大、或小、或遠、或近的「星球」組成,當然星球與星球之間還有無邊浩渺的「虛空」。這些「浩瀚漫舞」的星球,這些「虛無縹緲」的虛空又是如何形成?它的終極根源是什麼? 可以想像,「一個人」在這個「宇宙生命整體」中實在是微乎其微,就連人類生存的「地球」在其中也不過是個「微塵」。如果把「宇宙生命整體」比作沙灘,「地球」就好比沙灘上的「一粒沙」,而我們數以億萬的人類就生活在「這粒沙」當中。 相對宇宙生命整體,人類只是「一粒沙」中的部分。但我們往往把人類自身看成是宇宙生命的主宰,可以主宰一切的「全部」,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人類「服務」的,這顯然是一個很值得「反思」的一個「念頭」。試想,即便是人類可以自由征服一切,那又是什麼在背後「令」人類具有這個「自由的能力」呢? 老子自然也是人類的一份子,老子知道自己的渺小,可是他的「心」卻通融了這個「宇宙生命整體」,與其融合為「一」(這些論點我們會在經文的具體註解中逐漸展開)。在經文中,老子通過借喻「吾」、「聖人」、「侯王」、「太上」的生命行為向我們闡述,根本上是「宇宙生命整體」的生命能量在支配「個體」的生命活動。 如何來描述「宇宙生命整體」?老子把這個「宇宙生命整體」以及這個生命整體的生命特徵勉強取個「字」叫「道」,取個「名」叫「大」,這便是「大道」的由來。另外,老子將這個「道」的能量所展現開來的「表現特徵」取名為「德」。通俗地說,只要歸順「道」的特徵的「表現」就是「德」。老子指出,一切都是「道生之、徳蓄之」。 但是,這個「道」實在太大,「大曰逝」,大到「至大無外」;又實在太小,「搏之不得,名曰微」,小到每個生命內核,小到「至小無內」。「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既沒有顏色、也沒有聲音、又沒有形狀,實在難以用文字加以「描述」。為此,一方面老子勉強應用「恍惚、淵兮、湛兮、繩繩兮……」等文字加以形容這個「道」;另一方面,老子藉助「道」這個大「母體」中的「子」亦即天、地、人的存在表現對照來闡述。 這正是老子區別於佛經和其他經典的地方。其他的經典往往是在萬物的生命活動的基礎之外,「另立」一個「超級的神或者上帝」來區別個體生命,唯有老子是直指本來,是把個體和整體「合一」闡述。可能這種定義的說法比較籠統,或許有些讀者也不以為然。我們換一種說法,無論是老子的「道德經」、釋迦摩尼的「佛經」、以及耶穌的「聖經」,這三家所闡述的是同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宇宙生命的根本。 我們把這個「根本」比作一座山的頂,三家從不同方向登頂,彼此路徑的沿途風景角度是不一樣的,這個不一樣就是他們的「區別」所在。但是這三家所「指向」又無非是同一個山頂,這便是三家「同」的所指。值得說明的是,老子的揭示「道」直接立山頂,就在山頂。基督闡述從半山腰切入,而佛家則是從山底起步,因為佛家講求從基礎切入。這也便是坊間佛家信眾以平民百姓居眾多,就是因為可以從很基本的東西切入。但是,必須強調的是,道與道教、佛與佛教、基督與基督教,彼此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常無欲以觀其妙」,行無為法則;後者含「教」者,均為世間人為信仰教派,是屬於「常有欲以觀其繳」,行有為法則。當然,以上的說法是筆者勉強的「一個比喻」,旨在形象理解三家的異同,並無對三家刻意作區別,敬請諸位大德閱讀參諒。 老子的「道」直接就在山頂,這只是一個比喻。根本意思是說,老子是直接切入宇宙生命這個「根本」來論述本來,直接說「道」。那麼,「道」在哪裡?答案是,無處不在、無所不有。如此說來,「道」就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至大無外、至小無內。老子把「個體」生命融入這個「整體」來闡述,並且只在描寫「當下」,當下就是「道」,當下的一切「個體」生命的表現就是「德」,只不過是這些「德」表現「千姿百態」,老子正是描述這些「千姿百態」的背後是何種能量使然。 《道德經》正是描述這個「道」和「德」的經文。 因此,「道」是天地萬物一切一切的總根,是「整體」,是「母」。天、地、萬物、人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這個整體生命之中的「個體」,是「子」。老子是借「道」這個「母」中的「子」,又大部分用「人」這個「子」作為萬物的代表來襯托闡述「道」這個「母」本身,就是為了民眾容易體悟,容易明白。 但或許是「多易必多難」,最容易看明白,卻往往反而也最難看明白。這便是知「道」、體「道」、行「道」者為眾不多的一個方面。我們從千百年來眾多的註解不一,所著呈現千姿百態就可窺一斑。 其中,有的註解把這個《道德經》解成了政治謀略;有的解成了哲學理論;有的解成了生命醫學;有的解成了修心養生;有的解成了兵法策略…… 我們若試著拋開這些各方主觀區分,回歸原點,匯集一道,老子不就是在描述宇宙生命整體的這個「本來」么。很顯然,把老子的《道德經》注成不同的經「解」只是註解了一種經「用」而已。因為,本來就是一個本來,是「一」,一個整體的不可雕琢「朴」,一經區分來解,只能得出不同的「器」用。況且老子所處的時代,也沒有如此這般「分科之名」的區分。 但或許也是一切的一切都無非是在這個「道」的母體中蘊育,花樣繁多的「理解」體現多角度的「應用」之經學,也不足為奇。

熱點內容
論新會計法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0 09:35:09 瀏覽:628
臨床研究方法學 發布:2025-05-20 09:35:06 瀏覽:396
晚清司法改革 發布:2025-05-20 09:31:12 瀏覽:349
合同法對格式條款的法律規制 發布:2025-05-20 09:31:10 瀏覽:424
伊春市律師 發布:2025-05-20 09:21:45 瀏覽:2
公司發的郵件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0 09:07:25 瀏覽:47
蘇格蘭法學家 發布:2025-05-20 09:06:25 瀏覽:189
南京移民律師 發布:2025-05-20 09:05:43 瀏覽:195
刑事訴訟法39 發布:2025-05-20 09:04:49 瀏覽:971
耦合刑法 發布:2025-05-20 09:04:46 瀏覽: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