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慶元

法治慶元

發布時間: 2025-05-23 06:13:46

⑴ 關於法治的詩句和句子

1.關於法治的句子『

關於法治的句子

1、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彰顯法治力量,建設法治中國。

2、德行天下,法治社會,人人用法,和諧中華。

3、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讓法治精神成為全民的信仰。

4、學法辨是非,守法踐於行,憲法廣宣傳,社會更安寧!

5、以憲為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以人為本,共同構建法治社會。

6、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堅決實施依法治國,讓憲法走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遍及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

7、學法愛法維護法,知法用法行天下。

8、依憲治國,處處政通人和;依法興邦,人人安居樂業。

9、古語雲:「法不阿貴,繩不繞曲」。只有法律才能保障我們每一位公民的權利和只有!憲法是我們國家的母法,也是根本大法。大學生更是要主動知法、學法,帶頭做憲法的「代言人」!

10、學法以正,普法以誠,明法以精,尚法以恆。

11、積極學憲,懂法明理,規行矩步,一生受益;人人守法,處處和諧,更好明天,同心協力。

12、普法人甘願用自己的青春與汗水做法治中國的奠基石,致敬!我們和你們一起奔跑在實現法治夢、中國夢的路上。

13、法律知識很重要,學法懂法不可少!學法入心底,不觸高壓線!首發過生活,幸福有保障!用法維權益,說話有底氣!知法守法做表率,家鄰和睦安寧在,人人歡樂笑開懷。

14、忠於憲法,服務社會。

15、發揮憲法作用,樹立憲法權威,普及憲法知識與價值,讓憲法權威深入民心,人民才有法的保障,國家才能更加富強!

16、為官者依法,國泰民安;為名者依法,和諧發展;為商者依法,商機無限;為友者依法,高朋滿座。

17、知法分清榮辱,學法明辨是非,用法處理紛爭,懂法不會吃虧。手法從我做起,護法人人有責,宣法社會更美。

18、普法的核心在於普憲,依憲治國,發揮憲法作用,樹立憲法權威,塑造憲法信仰。憲法作為最重要之法律,一定要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

19、國泰於法正,民安於律清。

20、如果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一棵大樹,憲法就是這棵大樹的根基。憲法是法之統帥,從憲法出發,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21、學習憲法,就是要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憲法觀念,培養憲法意識,普及憲法知識,塑造憲法文化,使憲法更加貼近我們生活,成為生活中的規則與習慣。

22、新時期的憲法經歷了幾次修正以來,更具有獨特的中國特色,依法治國,保障人權寫入憲法,使我們每個人都成為最終的受益者,憲法保障無處不在,憲法精神無處不在!

23、憲法讓我感受到國家對人民的尊重和保護,守法學法,從你我做起。

24、憲法,乃國之根本,民之倚仗。

25、憲法是根亦是魂,立國之本此為准,護法守法不在口,依法行事在走心。

26、感受憲法價值,擴大憲法基礎,注重憲法形象,維護憲法尊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駕,為人民幸福生活護航!

27、法由民出,權依法使,學法辨是非,守法踐於行,弘揚憲法,遵紀守法,辦事依法,最好辦法。

28、學法,知法,立身守法;用法,護法,辦事依法。

29、堅守努力,接力前行,法治的力量就會生生不息,法治中國的夢想也定會實現。

30、莫道行路難,守法路自寬。

2.有關法治的詩句、名言警句

1、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2、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3、法不阿貴,繩不繞曲。

——韓非子4、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管子5、國不可無法,有法而不善與無法等。

——沈家本6、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 ——列寧7、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

——林肯8、我們成為法律的奴隸,是為了能夠保有自由。 ——西塞羅9、你所說的話不一定正確,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伏爾泰10、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亞里士多德11、法律的基本原則是:為人誠實,不損害他人,給予每個人他應得的部分。

——查士丁尼12、人無信不立, 國無法不安。13、普法是國家安康的基石 守法是為人處事的根本。

14、誠信塑造美麗人生 法治鑄就平安中國。15、法律的保護比個人的保護更有力。

16、好的習慣比好的法律更有價值。17、任何權力都不得位於法律之上。

18、保護惡就是侵害善。19、法律不會強迫一個人去做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20、好人因為愛好美德而憎恨犯罪,壞人因為恐懼刑罰而憎恨犯罪。21、以身試法者愚 ,以法維權者智。

22、絆人的樁不在高,違法的事不在小。23、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

——孟德斯鳩25、人一出生就口含一枚金幣,一面寫著平等,一面寫著自由,這枚金幣叫人權。——盧梭26、法無授權不得為,法無禁止不得罰。

27、與其責罵罪惡,不如伸張正義。——英國作家丁尼生28、不知事實可以作為借口,但不知法卻不能開脫(罪責)。

29、法律決非一成不變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面因風浪而起變化一樣,法律也因情況和時運而變化。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第7頁30、有損害即有賠償。

31、天平的一邊放上自由,另一邊放上守法,它才能平衡。32、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英]波洛克33、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偉的大夏,庇護著我們大家;它的每一塊磚石都壘在另一塊磚石上。高爾斯華綏34、遲來的正義即非正義。

35、法者,引得失以繩,而明曲直者也。36、法,治國安邦之利器。

3.關於法制教育的詩與句子.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國王,除了法律就沒有別的上司。

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象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

法律的真理知識,來自於立法者的教養。

法律解釋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尋獲其時代問題的答案。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法律是人類為了共同利益,由人類智慧遵循人類經驗所做出的最後成果。

法律提供保護以對抗專斷,它給人們以一種安全感和可靠感,並使人們不致在未來處於不祥的黑暗之中。

法律顯示了國家幾個世紀以來發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視為僅僅是數學課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法律應該是穩定的,但不能停止不前。

法律職業的社會地位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

法治概念的最高層次是一種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礎,應該是對於人的價值的尊重。

法治意味著,政府除非實施眾所周知的規則,否則不得對個人實施強制。

付給律師的費用不應據其在法庭上陳述時間的長短,而應據其辯護質量的優劣。

婚姻的結合要求夫妻雙方都要忠實,忠實是一切權利中最神聖的權利。

解釋法律系法律學之開端,並為其基礎,系一項科學性工作,但又為一種藝術。

盡量大可能把關於他們的意志的知識散布在人民中間,這就是立法機關的義務。

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話,全部藏書就會變成廢紙。

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成為僵死的教條,而沒有法律的信仰將蛻變成為狂信。

民眾對權利和審判的漠不關心的態度對法律來說,是一個壞兆頭。

讓我們維護公平,那麼我們將會得到更多的自由。

如果法律沒有恐懼支撐,它絕不能生效。

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倘若世上沒有壞人,也就不會有好的律師。

憲法創制者給我們的是一個羅盤,而不是一張藍圖。

刑罰的威懾力不在於刑罰的嚴酷性,而在於其不可避免性。

刑為盛世所不能廢,而亦盛世所不尚。

一項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裡以惡行為前提,那麼它本身就越好。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國是距離法治最為遙遠的一種,甚至與歐洲形成了兩極相對的反差。

在一個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銘是什麼?那就是「嚴格地服從,自由地批判」。

4.有關「法治」的詩詞有哪些

1.政理訟平法治天

作者:榮三金

原文:

執法嚴明善且賢,為民審案慎用權。

公私市物皆有度,政理訟平法治天。

2.法治進萬家

作者:鄒 寧

原文:

依法治國出奇葩,尚德崇儀遍中華。

黃鍾大呂風雅頌,春風伴我進萬家。

3.建設法治無錫

作者:曾壽松

原文:

塵事紛繁憑法治,潔身勤政法為先。

法規嚴峻齊遵守,社會和諧法治篇。

4.法治謠

作者:徐素娥

原文:

權言代法一帚銷,方略為綱看今朝。

法正民安神州樂,律清國治萬民昭。

5.依法治國萬年春 三首

作者:蔡棣華

原文:

改革開創新局面,國富民強巨龍騰。

建功立業須依法,無限前程旭日升。

社會和諧萬象新,城鄉錦綉四時春。

龍騰虎躍千帆疾,法制護航功業存。

創業艱辛守業難,紅旗不倒國方安。

遵循法度金湯固,華夏騰飛日可攀。

6.詠法治

作者:毛明強

原文:

常觀古與今,秩序法中尋。

國治商鞅令,家和琴瑟音。

時時依律則,處處得民心。

法治新城市,和諧勝萬金。

7.沁園春·吟無錫贊法治

作者:吳彩虹

無錫風光,千頃煙波,萬戶廠商。望波濤浩渺,連通皖浙;產銷暢旺,跨越洲洋。汽艇游湖,靈山禮佛,品茗泉邊興味長。清寧夜,看市容璀璨,滿目琳琅。 城鄉如此輝煌,幸法治英雄日夜忙。有人民法院,公平正義;公安民警,守崗巡防。檢察司法,糾紛化解,天網恢恢狐鼠慌。吟無錫,正千帆競發,追向朝陽。

8.記《無錫普法》雜志

作者:馮榮興

原文:清明盛世究原因,法治領先由此生。

銅表始終規天地,恩威到底不由人。

從來治國憑圭臬,畢竟安邦靠經綸。

法海迷航誰指引?當代韋陀點迷津。

5.關於法治的 詩句

西周 親親尊尊行五禮,(親其所親,尊其所尊;五禮:吉凶禮賓嘉) 質牛劑器貸傅別。

(買賣:牛、奴隸稱為質,器具等稱為劑;借貸關系:傅別) 六禮七出三不去,(婚姻六禮;休妻制度) 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繼承製) 聽訟斷獄表刑禮,(民刑區分;德主刑輔,出禮入刑,相為表裡) 辭色氣耳目真偽。

(五聽) 官來伙反內惟過,(五過) 群臣官吏刺國人。(司法三刺) 春秋戰國 鄭鑄刑書晉鑄鼎,(名稱不同,也有先後,但都在鼎上鑄) 鄧析私殺用竹刑。

(鄧析私寫竹刑,被王殺之,但用其竹刑,諷刺) 盜賊網捕魏雜具,(魏國李悝做法經六章) 商鞅律改法治秦。(秦改法為律,有內涵) 輕罪重刑法經論,(重刑原則) 六禁雜典具總則。

(六禁規定在「雜」章;「具」為總則,具其加減) 強秦勵耕軍功獎,(井田制、軍功等制度強國) 廢卿郡縣奸誣連。(削弱地方權力,建立縣亭制,誣告反坐,株連制度) 漢 上請恤刑相首匿,(上請制度;親親得相首匿:漢宣帝) 緹縈上文廢肉刑。

(文:指漢文帝;廢肉刑是「雖有減刑之名,卻有殺戮之實」) 春秋決獄心定罪,(春秋決獄的宗旨是:以心定罪) 秋冬行刑應天人。(秋東時節,天地肅殺,好日子,以後就有了「秋審」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 魏八議,(曹魏) 南陳北魏官當始。

(官當在兩個地方開始:南朝陳國和北朝魏國,不是三國的曹魏) 齊重罪,(重罪十條) 晉齊五服以制罪。(晉律北齊,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相犯者遠近高低各不同) 北魏死刑需復奏,(死刑復核) 南北宣布廢宮刑。

(法律宣布廢,但後世還有) 北魏胡刑鞭與杖,(胡人之刑:鞭與杖) 齊律啟後又承前。(齊律地位很高,但說隋律有承前啟後也是正確的) 隋 隋文煬帝開皇律,莫要十罪要十惡。

商周黥劓剕宮辟,(舊五刑) 更得笞杖徒流死。(新五刑) 唐 高祖建唐顯武德,(唐高祖奪天下,作《武德律》) 貞觀作律加役流。

(貞觀之治) 永徽高宗唐疏議,(高宗年代作永微疏議,史稱唐疏議,) 刑統匯編政六典。(刑法匯編;行政法典) 公罪私罪吏憂喜,(公罪輕私罪重,官吏兩為難) 未舉自首揭自新。

(自首和自新的界限) 類推以明舉輕重,(諸斷罪而無正條,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其應入罪者則舉輕以明重) 贓殺保辜化外人。(六贓;六殺;保辜;化外人) 宋 編敕破律宋刑統,(皇權當道,一人說了算) 折杖配役常凌遲。

(但《宋刑統》沒有正式規定「凌遲」) 契約細分買典借,(商事發達) 室女分承准妻離。(女人地位提高:在室女可以繼承;妻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提出離婚) 翻異別勘另審訴,(注意操作方式) 證據勘驗原被舉。

(講究證據調查;舉證責任明確) 南宋慶元凌遲定,(凌遲源於五代西遼) 立命繼子與絕女。(夫亡而妻在,立繼從妻,稱立繼,夫妻俱亡,立繼從其尊長,稱命繼;女子和繼子有繼承權,但分在室女和出嫁女時候各人繼承比例不同) 明 明刑弼教朱大誥,(大誥只在朱元璋時代用,明刑弼教是對刑罰理學角度另一種解釋) 大明會典學六唐。

(行政法) 重輕兩極衛廷杖,(標榜新意,重其所重,輕其所輕;「衛」是間諜;廷杖讓老臣顏面何存?借口奸黨充軍刑。(奸黨:是為皇帝任意殺戮功臣提供法律依據;充軍是流刑以外增加) 清 大清律例集大成,(封建法律的大成者) 事成條則例統稱。

(法律形式:事例、成例、條例、則例) 大清會典仿明政,(行政法) 文字無獄類大逆。(雖無「文字罪」,但將其視為「大逆」) 晚清 現行刑律渡新律,(清楚哪個是過度性的) 首創商律和民草。

司法行政始離異,欽定憲綱挽殘局。民國 臨時約法史憲件,(第一個憲法性文件) 天壇憲草限袁賊。

(孫文限制袁世凱的法律手段:共和制) 奈何約法復辟帝,(袁世凱也作約法掃除障礙) 賄選憲法正式行。(曹琨賄賂當選,正式實行憲法) 明清會審制度 (明) 重案朝審五大宦,九卿圓審翻供皇 (清) 京師熱,笞杖快決好空牢,(笞杖等輕刑集中復核,能放則放) 清秋爽,斬絞監侯死復審,(地方上報死刑(斬絞監侯)的復審) 霜降朝,刑部嫌重附京侯。

(1、刑部判決重的;2京師附近斬絞監侯的復審)。

6.關於法律的詩句有哪些

1、

《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

年代: 宋 作者: 蘇轍

膠西前輩鄭康成,千載遺風及後生。

舊學詩書儒術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還家彩服頻為壽,得邑河壖喜有兵。

民事近來多迫促,弦歌聊試武城聲。

2、

《送師道弟守德慶》

年代: 宋 作者: 陳宓

乃父高皇侍從臣,汝今潛邸牧疲民。

天低日近偏臨照,士曠人稀費撫循。

得暇詩書休釋手,先公法律自治身。

舟來勿寄南方物,只寄平反愜老親。

3、

《詠史上·宣帝》

年代: 宋 作者: 陳普

不將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數國囚。

4、

《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

年代: 宋 作者: 陳襄

我愛仙居好,公餘日在房。

憂民極反覆,責已未周詳。

法律行隨手,詩書坐滿箱。

老來須向學,多病喜平康。

5、

《次韻黃簿》

年代: 宋 作者: 陳造

先生不著惠文冠,須信論才當價難。

法律剡章真未盡,盍言粹學輩豪韓。

6、

《新作南門》

年代: 宋 作者: 蘇轍

於公決獄多陰功,自知有子當三公,

高作里門車馬通。定國精明有父風,

飲酒一石耳目聰。漢家宰相仍侯封,

左右中興始且終。我家讀書自我翁,

恥言法律羞丘戎。中年出入黃門中,

智巧不足稱愚忠,雖雲寡過亦無功。

不忮不求心粗空,舉世知我惟天工。

恃此知不累兒童,作門不庳亦不隆。

陋巷正與顏生同,勢家笑唾儻見容。

7.關於法制的古詩句

歌詩謠》之一百八十六 遵紀守法三句半

姒傳雙

引言

1.舊有《莫爭打》一詩

時閑憤怒便引拳,

招引官方在眼前。

下獄戴枷遭責罰,

更須枉費幾文錢。

2.舊有《莫應對》一詩

人來罵我逞無明,

我若還他便斗爭。

聽似不聞休應對,

一支蓮在火中生。

3.舊有《戒爭地詩》

他侵我界是無良,

我與他爭未是長。

布施與他三尺地,

休誇誰弱又誰強。

8.有關法制的古詩詞

自從四方多法律宋並敘 《次韻子瞻見寄》 8、不將法律作春秋宋陳普 《詠史上·宣帝》 10、掃除詩書誦法律宋蘇軾 《石鼓》 4、法律滲商君宋何夢桂 《和夾谷書隱先生寄題蛟峰石峽書院三十韻》 14、司馬八法律以規宋毛直方 《贈督師曹將軍》 15 1、法律忌脫遺宋張鎡 《次韻傅景夏見贈兼簡徐季益》 20、法律行隨手宋陳襄 《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 11、前人唯法律宋梅堯臣 《送何濟川學士知漢州》 17、兼通法律吏能精宋蘇轍 《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 7、富貴拘法律宋梅堯臣 《長歌行》 16、恥言法律羞丘戎宋蘇轍 《新作南門》 19、先公法律自治身宋陳宓 《送師道弟守德慶》 9、惟用法律自繩己唐韓愈 《寄盧仝》 2、自従四方多法律宋蘇轍 《次韻子瞻見寄》 6、此雖法律所無奈宋蘇洵 《自尤》 18、法律存 *** 《唐受命讖》 3、始讀法律親笞榜宋陸游 《秋懷》 5、法律剡章真未盡宋陳造 《次韻黃簿》 12、法律森嚴信殊絕宋高斯得 《孤憤吟上十韻》 13、且說高王寬法律宋鄭剛中 《樓樞蜜過華山浩然有念古慕希夷之心謹用韻作》 21。

⑵ 關於法治的詩句

1. 關於法治的詩句
關於法治的詩句 1. 關於「法制」的古詩有哪些
1.(唐) 韓愈《寄盧仝》

彼皆刺口論世事,有力未免遭驅使。先生事業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繩己。

2.(宋)蘇軾《石鼓》

掃除詩書誦法律,投棄俎豆陳鞭杻。當年何人佐祖龍,上蔡公子牽黃狗。

3.(宋)陸游《秋懷》

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訟氓滿庭鬧如市,吏牘圍坐高於城。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傾稀餳。平生養氣頗自許,雖老尚可吞司並。何時擁馬橫戈去,聊為君王護北平。

4.(宋)蘇轍《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

膠西前輩鄭康成,千載遺風及後生。舊學詩書儒術富,兼通法律吏能精。還家彩服頻為壽,得邑河壖喜有兵。民事近來多迫促,弦歌聊試武城聲。

5.(宋)並敘《次韻子瞻見寄》

矯時自信力不足,從政敢謂學已優。閉門卻掃誰與語,畫夢時作鈞天游。自從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無術。

6.(宋) 陳襄《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

我愛仙居好,公餘日在房。憂民極反覆,責已未周詳。法律行隨手,詩書坐滿箱。老來須向學,多病喜平康。

7.(宋)高斯得《孤憤吟上十韻》

每篇必寓憂世懷,直筆寧愁當國忤。法律森嚴信殊絕,對屬始終無齟齬。嗟予衰老才力弱,稽首名賢晨夕慕。憂來援筆偶成章,力戒負囊毋輒露。

8.(宋)毛直方《贈督師曹將軍》

泰階煌煌色已齊,祥飆為掃蚩尤旗。幅員浩盪春台熙,不遺桴鼓驚鋤犁。羽林宿衛環三陲,居安節慮忘戰危。整暇自許忘其機,司馬八法律以規。蒐苗獮狩凜弗違,碧油有幢儼軍師。

9.(宋)梅堯臣《送何濟川學士知漢州》

府胥喜君來,督責去暴抶。疾苦無不求,前人唯法律。晝錦榮既浮,康民美方溢。真為丈夫志,豈是名過實。

10.(宋)張鎡《次韻傅景夏見贈兼簡徐季益》

懶情妨勇志,闇識乖明時。昔人嗟遠矣,有夢那見之。百計諧余衷,第一證以詩。合處即券鑰,寧問渠為誰。端居逼仄胸,旦旦荊榛披。又如涸轍魴,縱漾清塘陂。宗旨要領會,法律忌脫遺。
2. 有關法治的詩詞
1.

《比得寒疾用道士養生法治其內郡幕徐天隱遺以》

宋代:毛滂

江南卑濕地,往往如長沙。

薄寒能中人,毛立噤齒牙。

初猶遭蒸炊,又似縛且檛。

淫祠亂昏俗,過福專群鴉。

參軍支病骨,抱案隨吏衙。

鬼蓋乘其窮,屢以寒熱加。

定知鬼非人,吾誰彼疵瑕。

烏飢集屋樑。聊試彈以笯。

手摩田中丹,三關氣成霞。

房圖引芸蒿,相與排陰邪。

此鬼不足施,霍然促脂車。

2.《送楊舒州》

宋代:衛博

我昔懷軍書,西行盡淮泗。

是時敵方張,長江飲渴騎。

憨將何一律,兩地一朝棄。

川原厭膏血,關山接烽燧。

巋然舒子國,屹立干戈地。

中有袴襦民,未可文法治。

瘡痍待良葯,天子念循吏。

誰厭承明直,雅是詩書帥。

淮揚君肯薄,吾丘世寡二。

正須烹鮮手,往述羨魚意。

前驅觸炎熱,弭節及涼吹。

朝衙百吏散,閉合有餘致。

臨州古雲樂,此理敢輕議。

近聞今單於,已遣朝正使。

公師杜征南,郡得漢龔遂。

里閭息愁嘆,扞牧殆餘事。

政成多暇日,寄我千金字,

淮魚秋正美,灊山日空翠。

匹馬不作難,為公十日醉。

頗見有此客,要使州人記。
3. 關於法治的 詩句
1、《秋懷》宋代詩人陸游 原文: 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

訟氓滿庭鬧如市,吏牘圍坐高於城。 譯文:下巴的胡須都白了感到好落寞,開始讀法律親自打榜。

訴訟民滿院子鬧到市場,官吏文書圍坐高在城。 2、《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宋代詩人陳襄 原文: 法律行隨手,詩書坐滿箱。

老來須向學,多病喜平康。 譯文:法律行為隨手而做,詩書滿箱子都是。

老了需要多學習,身體疾病多非常希望健康。 3、《自尤》宋代詩人蘇洵 原文: 此雖法律所無奈,尚可仰首披蒼旻。

天高鬼神不可信,後世有耳猶或聞。 譯文:這就是法律所無奈,還可以抬起頭披蒼天。

天高鬼神不可信,後世有耳朵還聽說。 4、《長歌行》宋代梅堯臣 原文: 富貴拘法律,貧賤畏笞榜。

生既若此苦,死當一切平。 譯文:富貴不應該拘束法律,貧賤的人也不需要畏懼法律。

人生下來就是這樣的痛哭,死去也應該一樣的安靜平和。 5、《官倒》近現代:田遨 原文: 轉手真財藪,撐腰實禍階。

但求嚴法治,當可凈風霾。 譯文:手上錢財眾多,看死是撐腰的其實是禍端。

但求法治嚴苛,可以凈化風霾。
4. 關於法治的 詩句
西周 親親尊尊行五禮,(親其所親,尊其所尊;五禮:吉凶禮賓嘉) 質牛劑器貸傅別。

(買賣:牛、奴隸稱為質,器具等稱為劑;借貸關系:傅別) 六禮七出三不去,(婚姻六禮;休妻制度) 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繼承製) 聽訟斷獄表刑禮,(民刑區分;德主刑輔,出禮入刑,相為表裡) 辭色氣耳目真偽。

(五聽) 官來伙反內惟過,(五過) 群臣官吏刺國人。(司法三刺) 春秋戰國 鄭鑄刑書晉鑄鼎,(名稱不同,也有先後,但都在鼎上鑄) 鄧析私殺用竹刑。

(鄧析私寫竹刑,被王殺之,但用其竹刑,諷刺) 盜賊網捕魏雜具,(魏國李悝做法經六章) 商鞅律改法治秦。(秦改法為律,有內涵) 輕罪重刑法經論,(重刑原則) 六禁雜典具總則。

(六禁規定在「雜」章;「具」為總則,具其加減) 強秦勵耕軍功獎,(井田制、軍功等制度強國) 廢卿郡縣奸誣連。(削弱地方權力,建立縣亭制,誣告反坐,株連制度) 漢 上請恤刑相首匿,(上請制度;親親得相首匿:漢宣帝) 緹縈上文廢肉刑。

(文:指漢文帝;廢肉刑是「雖有減刑之名,卻有殺戮之實」) 春秋決獄心定罪,(春秋決獄的宗旨是:以心定罪) 秋冬行刑應天人。(秋東時節,天地肅殺,好日子,以後就有了「秋審」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 魏八議,(曹魏) 南陳北魏官當始。

(官當在兩個地方開始:南朝陳國和北朝魏國,不是三國的曹魏) 齊重罪,(重罪十條) 晉齊五服以制罪。(晉律北齊,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相犯者遠近高低各不同) 北魏死刑需復奏,(死刑復核) 南北宣布廢宮刑。

(法律宣布廢,但後世還有) 北魏胡刑鞭與杖,(胡人之刑:鞭與杖) 齊律啟後又承前。(齊律地位很高,但說隋律有承前啟後也是正確的) 隋 隋文煬帝開皇律,莫要十罪要十惡。

商周黥劓剕宮辟,(舊五刑) 更得笞杖徒流死。(新五刑) 唐 高祖建唐顯武德,(唐高祖奪天下,作《武德律》) 貞觀作律加役流。

(貞觀之治) 永徽高宗唐疏議,(高宗年代作永微疏議,史稱唐疏議,) 刑統匯編政六典。(刑法匯編;行政法典) 公罪私罪吏憂喜,(公罪輕私罪重,官吏兩為難) 未舉自首揭自新。

(自首和自新的界限) 類推以明舉輕重,(諸斷罪而無正條,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其應入罪者則舉輕以明重) 贓殺保辜化外人。(六贓;六殺;保辜;化外人) 宋 編敕破律宋刑統,(皇權當道,一人說了算) 折杖配役常凌遲。

(但《宋刑統》沒有正式規定「凌遲」) 契約細分買典借,(商事發達) 室女分承准妻離。(女人地位提高:在室女可以繼承;妻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提出離婚) 翻異別勘另審訴,(注意操作方式) 證據勘驗原被舉。

(講究證據調查;舉證責任明確) 南宋慶元凌遲定,(凌遲源於五代西遼) 立命繼子與絕女。(夫亡而妻在,立繼從妻,稱立繼,夫妻俱亡,立繼從其尊長,稱命繼;女子和繼子有繼承權,但分在室女和出嫁女時候各人繼承比例不同) 明 明刑弼教朱大誥,(大誥只在朱元璋時代用,明刑弼教是對刑罰理學角度另一種解釋) 大明會典學六唐。

(行政法) 重輕兩極衛廷杖,(標榜新意,重其所重,輕其所輕;「衛」是間諜;廷杖讓老臣顏面何存?借口奸黨充軍刑。(奸黨:是為皇帝任意殺戮功臣提供法律依據;充軍是流刑以外增加) 清 大清律例集大成,(封建法律的大成者) 事成條則例統稱。

(法律形式:事例、成例、條例、則例) 大清會典仿明政,(行政法) 文字無獄類大逆。(雖無「文字罪」,但將其視為「大逆」) 晚清 現行刑律渡新律,(清楚哪個是過度性的) 首創商律和民草。

司法行政始離異,欽定憲綱挽殘局。民國 臨時約法史憲件,(第一個憲法性文件) 天壇憲草限袁賊。

(孫文限制袁世凱的法律手段:共和制) 奈何約法復辟帝,(袁世凱也作約法掃除障礙) 賄選憲法正式行。(曹琨賄賂當選,正式實行憲法) 明清會審制度 (明) 重案朝審五大宦,九卿圓審翻供皇 (清) 京師熱,笞杖快決好空牢,(笞杖等輕刑集中復核,能放則放) 清秋爽,斬絞監侯死復審,(地方上報死刑(斬絞監侯)的復審) 霜降朝,刑部嫌重附京侯。

(1、刑部判決重的;2京師附近斬絞監侯的復審)。
5. 求幾個古代關於法制的詩句
中國法制史之律(卷一)西周親親尊尊行五禮,(親其所親,尊其所尊;五禮:吉凶禮賓嘉)質牛劑器貸傅別。

(買賣:牛、奴隸稱為質,器具等稱為劑;借貸關系:傅別)六禮七出三不去,(婚姻六禮;休妻制度)立嫡以長不以賢。(嫡長子繼承製)聽訟斷獄表刑禮,(民刑區分;德主刑輔,出禮入刑,相為表裡)辭色氣耳目真偽。

(五聽)官來伙反內惟過,(五過)群臣官吏刺國人。(司法三刺)春秋戰國鄭鑄刑書晉鑄鼎,(名稱不同,也有先後,但都在鼎上鑄)鄧析私殺用竹刑。

(鄧析私寫竹刑,被王殺之,但用其竹刑,諷刺)盜賊網捕魏雜具,(魏國李悝做法經六章)商鞅律改法治秦。(秦改法為律,有內涵)輕罪重刑法經論,(重刑原則)六禁雜典具總則。

(六禁規定在「雜」章;「具」為總則,具其加減)強秦勵耕軍功獎,(井田制、軍功等制度強國)廢卿郡縣奸誣連。(削弱地方權力,建立縣亭制,誣告反坐,株連制度)漢上請恤刑相首匿,(上請制度;親親得相首匿:漢宣帝)緹縈上文廢肉刑。

(文:指漢文帝;廢肉刑是「雖有減刑之名,卻有殺戮之實」)春秋決獄心定罪,(春秋決獄的宗旨是:以心定罪)秋冬行刑應天人。(秋東時節,天地肅殺,好日子,以後就有了「秋審」等)三國兩晉南北朝魏八議,(曹魏)南陳北魏官當始。

(官當在兩個地方開始:南朝陳國和北朝魏國,不是三國的曹魏)齊重罪,(重罪十條)晉齊五服以制罪。(晉律北齊,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相犯者遠近高低各不同)北魏死刑需復奏,(死刑復核)南北宣布廢宮刑。

(法律宣布廢,但後世還有)北魏胡刑鞭與杖,(胡人之刑:鞭與杖)齊律啟後又承前。(齊律地位很高,但說隋律有承前啟後也是正確的)隋隋文煬帝開皇律,莫要十罪要十惡。

商周黥劓剕宮辟,(舊五刑)更得笞杖徒流死。(新五刑)唐高祖建唐顯武德,(唐高祖奪天下,作《武德律》)貞觀作律加役流。

(貞觀之治)永徽高宗唐疏議,(高宗年代作永微疏議,史稱唐疏議,)刑統匯編政六典。(刑法匯編;行政法典)公罪私罪吏憂喜,(公罪輕私罪重,官吏兩為難)未舉自首揭自新。

(自首和自新的界限)類推以明舉輕重,(諸斷罪而無正條,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其應入罪者則舉輕以明重)贓殺保辜化外人。(六贓;六殺;保辜;化外人)宋編敕破律宋刑統,(皇權當道,一人說了算)折杖配役常凌遲。

(但《宋刑統》沒有正式規定「凌遲」)契約細分買典借,(商事發達)室女分承准妻離。(女人地位提高:在室女可以繼承;妻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提出離婚)翻異別勘另審訴,(注意操作方式)證據勘驗原被舉。

(講究證據調查;舉證責任明確)南宋慶元凌遲定,(凌遲源於五代西遼)立命繼子與絕女。(夫亡而妻在,立繼從妻,稱立繼,夫妻俱亡,立繼從其尊長,稱命繼;女子和繼子有繼承權,但分在室女和出嫁女時候各人繼承比例不同)明明刑弼教朱大誥,(大誥只在朱元璋時代用,明刑弼教是對刑罰理學角度另一種解釋)大明會典學六唐。

(行政法)重輕兩極衛廷杖,(標榜新意,重其所重,輕其所輕;「衛」是間諜;廷杖讓老臣顏面何存?借口奸黨充軍刑。(奸黨:是為皇帝任意殺戮功臣提供法律依據;充軍是流刑以外增加)清大清律例集大成,(封建法律的大成者)事成條則例統稱。

(法律形式:事例、成例、條例、則例)大清會典仿明政,(行政法)文字無獄類大逆。(雖無「文字罪」,但將其視為「大逆」)晚清現行刑律渡新律,(清楚哪個是過度性的)首創商律和民草。

司法行政始離異,欽定憲綱挽殘局。民國臨時約法史憲件,(第一個憲法性文件)天壇憲草限袁賊。

(孫文限制袁世凱的法律手段:共和制)奈何約法復辟帝,(袁世凱也作約法掃除障礙)賄選憲法正式行。(曹琨賄賂當選,正式實行憲法)明清會審制度(明)重案朝審五大宦,九卿圓審翻供皇(清)京師熱,笞杖快決好空牢,(笞杖等輕刑集中復核,能放則放)清秋爽,斬絞監侯死復審,(地方上報死刑(斬絞監侯)的復審)霜降朝,刑部嫌重附京侯。

(1、刑部判決重的;2京師附近斬絞監侯的復審)。
6. 關於法制的古詩詞
1、《長歌行》——宋代梅堯臣

富貴拘法律,貧賤畏笞榜。生既若此苦,死當一切平。

白話譯文:富貴不應該拘束法律,貧賤的人,也不需要畏懼法律。人生下來就是這樣的痛哭,死去也應該一樣的安靜平和。

2、《自尤》——宋代 蘇洵

此雖法律所無奈,尚可仰首披蒼旻。天高鬼神不可信,後世有耳猶或聞。

白話譯文:這就是法律的無奈了,我依然可以抬頭問蒼天為什麼會這樣。天這么高,鬼神沒有辦法相信,但是後世的人們一定還是會聽聞我們現在聽見的話。

3、《寄盧仝》——唐代韓愈

先生事業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繩己。

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窮終始。

往年弄筆嘲同異,怪辭驚眾謗不已。

近來自說尋坦途。猶上虛空跨綠駬。

白話譯文:先生事業不可量,只有用法律自己糾正自己。春秋三傳束高閣,獨自抱著經卷徹底終結。

去年弄筆嘲笑相同,怪辭驚嚇眾人誹謗不停。最近,我從喜歡尋坦途。還上空中跨越綠色駬。

4、《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宋代 陳襄

我愛仙居好,公餘日在房。

憂民極反覆,責已未周詳。

法律行隨手,詩書坐滿箱。

老來須向學,多病喜平康。

白話譯文:我愛仙居好,你多天在房。憂慮百姓極其反復無常,責備自己沒有周詳。

法律行為隨手,《詩》、《書》坐滿箱子。老來要去學,多病喜平康。

5、《秋懷》——宋代陸游

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

訟氓滿庭鬧如市,吏牘圍坐高於城。

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傾稀餳。

平生養氣頗自許,雖老尚可吞司並。

白話譯文:下巴必須在全好落寞,開始讀法律親自打榜。訴訟民滿院子鬧到市場,官吏文書圍坐高在城。

不嫌我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傾稀糖。平時供養自己很同意,雖然我還可以吞司都。
7. 有關法治的詩詞
1.《比得寒疾用道士養生法治其內郡幕徐天隱遺以》宋代:毛滂江南卑濕地,往往如長沙。

薄寒能中人,毛立噤齒牙。初猶遭蒸炊,又似縛且檛。

淫祠亂昏俗,過福專群鴉。參軍支病骨,抱案隨吏衙。

鬼蓋乘其窮,屢以寒熱加。定知鬼非人,吾誰彼疵瑕。

烏飢集屋樑。聊試彈以笯。

手摩田中丹,三關氣成霞。房圖引芸蒿,相與排陰邪。

此鬼不足施,霍然促脂車。2.《送楊舒州》宋代:衛博我昔懷軍書,西行盡淮泗。

是時敵方張,長江飲渴騎。憨將何一律,兩地一朝棄。

川原厭膏血,關山接烽燧。巋然舒子國,屹立干戈地。

中有袴襦民,未可文法治。瘡痍待良葯,天子念循吏。

誰厭承明直,雅是詩書帥。淮揚君肯薄,吾丘世寡二。

正須烹鮮手,往述羨魚意。前驅觸炎熱,弭節及涼吹。

朝衙百吏散,閉合有餘致。臨州古雲樂,此理敢輕議。

近聞今單於,已遣朝正使。公師杜征南,郡得漢龔遂。

里閭息愁嘆,扞牧殆餘事。政成多暇日,寄我千金字,淮魚秋正美,灊山日空翠。

匹馬不作難,為公十日醉。頗見有此客,要使州人記。
8. 關於「法制」的古詩有哪些
1.(唐) 韓愈《寄盧仝》 彼皆刺口論世事,有力未免遭驅使。

先生事業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繩己。 2.(宋)蘇軾《石鼓》 掃除詩書誦法律,投棄俎豆陳鞭杻。

當年何人佐祖龍,上蔡公子牽黃狗。 3.(宋)陸游《秋懷》 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

訟氓滿庭鬧如市,吏牘圍坐高於城。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傾稀餳。

平生養氣頗自許,雖老尚可吞司並。何時擁馬橫戈去,聊為君王護北平。

4.(宋)蘇轍《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 膠西前輩鄭康成,千載遺風及後生。舊學詩書儒術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還家彩服頻為壽,得邑河壖喜有兵。民事近來多迫促,弦歌聊試武城聲。

5.(宋)並敘《次韻子瞻見寄》 矯時自信力不足,從政敢謂學已優。閉門卻掃誰與語,畫夢時作鈞天游。

自從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無術。 6.(宋) 陳襄《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 我愛仙居好,公餘日在房。

憂民極反覆,責已未周詳。法律行隨手,詩書坐滿箱。

老來須向學,多病喜平康。 7.(宋)高斯得《孤憤吟上十韻》 每篇必寓憂世懷,直筆寧愁當國忤。

法律森嚴信殊絕,對屬始終無齟齬。嗟予衰老才力弱,稽首名賢晨夕慕。

憂來援筆偶成章,力戒負囊毋輒露。 8.(宋)毛直方《贈督師曹將軍》 泰階煌煌色已齊,祥飆為掃蚩尤旗。

幅員浩盪春台熙,不遺桴鼓驚鋤犁。羽林宿衛環三陲,居安節慮忘戰危。

整暇自許忘其機,司馬八法律以規。蒐苗獮狩凜弗違,碧油有幢儼軍師。

9.(宋)梅堯臣《送何濟川學士知漢州》 府胥喜君來,督責去暴抶。疾苦無不求,前人唯法律。

晝錦榮既浮,康民美方溢。真為丈夫志,豈是名過實。

10.(宋)張鎡《次韻傅景夏見贈兼簡徐季益》 懶情妨勇志,闇識乖明時。昔人嗟遠矣,有夢那見之。

百計諧余衷,第一證以詩。合處即券鑰,寧問渠為誰。

端居逼仄胸,旦旦荊榛披。又如涸轍魴,縱漾清塘陂。

宗旨要領會,法律忌脫遺。

⑶ 宋代"以敕破律"在法制史上有什麼地位它的出現說明了什麼問題

編敕是宋代常見的立法活動,亦是宋代用來調整社會關系的主要法律形式。即是宋代法律變化的集中體現,也是對宋代社會關系的直接、具體的反映。

1、宋代"以敕破律"在法制史上的地位。

宋代的編敕在法制史上提供了一個法律實際應用的先例,採用了靈活的法律形式來彌補常法的不足,使得宋朝法律在保持穩定性的同時,具有極大的靈活性,非常能適應宋代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尖銳的局面。同時也讓我們發現了此方式的局限性,有利於當下法制工作的正確開展。

2、宋代編敕出現說明的問題。

雖然宋初就已經制定了《宋刑統》,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宋刑統》已經滿足不了政治經濟生活對法律領域的要求,新問題大量出現,社會矛盾激化,《唐律》、《宋刑統》等已有的法律規范都無力解決,因此皇帝發布了大量詔敕。

元豐修敕之前,不僅法典體系混亂,而且元豐編敕之前的數次編敕都是不同性質的法律規范的混合,屬於綜合性的法律規范。這樣再有的情況下,可能因為適用法律規范不同從而刑罰輕重不同,不利於司法官量罪定刑,不利於法律的權威性。

(3)法治慶元擴展閱讀

宋代法規形式

1、編敕

敕是皇帝發布的指示或決定。令日多,為了便於保存和官吏檢引,需要匯編成冊,這就是編。宋代編敕很多,大抵每一改元,就有一次或數次編活動。

據南宋王應麟所輯《玉海》卷六六和《宋史·刑法志》等書記載,宋代編主要有:《建隆編敕》4卷;《太平興國編敕》15卷;《淳化編敕》25卷,後來因「其間賞罰條目頗有重者,難於久行,宜重加裁定」,由許驤等刊定為30卷;

《咸平編敕》12卷;《景德編敕》15卷;《大中祥符編敕》20卷;《天聖編敕》12卷;《景編敕》44卷;《慶歷編敕》(卷數不詳);《嘉編敕》18卷。上述編敕都早已散失。元豐(1078~1085)以後,單獨的編敕幾乎不見,往往與令、格、式編纂在一起。

2、條法事類

《宋史·刑法志》記載: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初,因、令、格、式合編在一起,內容龐雜,不便於官吏檢引,令「令所分門編類為一書,名曰《淳熙條法事類》」共420卷,總門33,別門420。

宋寧宗(1194~1224在位)時,又編成《慶元條法事類》一書,據《玉海》卷六六記載,共437卷。此書現存,但有殘缺。宋理宗(1224~1264在位)時又編有《淳祐條法事類》。

按《宋史·刑法志》,淳祐十一年(1251)又根據慶元法與淳熙法對新書進行修訂,修改了140條,創入400條,增加50條,刪去17條,共430卷。這是宋代最後一次規模較大的法規編纂活動。宋度宗(1264~1274在位)以後無所更動。

3、斷例

即判案的成例。宋代規定,「法所不載,然後用例」(《宋史·刑法志》)。例本是補法之不足,但在實際審判中,例起的作用很大,甚至超過法令。《宋史·刑法志》說,「當是時,法令雖具,然吏一切以例從事,法當然而無例,則事皆泥而不行。」

據宋朱熹輯《宋名臣言行錄·後集》卷1《韓忠獻王行狀》說,當時官吏多引例斷獄,為了貪圖財賄,「唯意所去取」。宋王朝為了杜絕弊端,崇寧元年(1102)曾對斷例進行編纂。將與法令抵觸的內容刪去。

南宋乾道元年(1165),根據刑部侍郎方滋的建議,將紹興(1131~1162)以來的斷例分類匯集成書,名曰《乾道新編特旨斷例》。

該書收例547件,共64卷,其中名例3卷,衛禁1卷,職制3卷,戶婚1卷,廄庫2卷,擅興1卷,賊盜10卷,斗訟19卷,詐偽4卷,雜例4卷,捕亡10卷,斷獄6卷(《宋會要輯稿·刑法一》)。宋代斷例現在都已亡失。

4、指揮

原是中央官署對某事臨時所作的指示或決定。

一經有過指揮,此後對同類事件就具有約束力,往往與、令並行。《宋史·刑法志》記載,紹興十年(1140)秦檜專權,「率用都堂批狀,指揮行事,雜入吏部續降條冊之中……至與成法並立」。後來雖然申明「一時指揮,不可為永法」,實際上往往仍為處理同類事件的標准。

5、申明

中央主管官署就某項法令所作的解釋。解釋刑統的,稱「申明刑統」;解釋的,稱「申明」「申明」也具有法的效力。《文淵閣書目》卷14有《宋申明刑統》一部。

6、看詳

中央和上級主管官署,根據過去的令或其他案卷所作的批示或決定。

據《宋會要輯稿·刑法一》記載,《申明刑統》曾解釋:僧道在父母喪內犯,要加凡人四等,後經「大理寺再看詳,只合加二等」。主管部門所作的看詳,也可以作為以後處理同類事件的依據。

《宋會要輯稿·刑法一》記載,哲宗元元年(1086)八月十二日,曾「修成六曹條貫及看詳共三千六百九十四冊」。

參考資料:網路-宋代法規

⑷ 關於法治的 詩句

1、《秋懷》宋代詩人陸游

原文:

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

訟氓滿庭鬧如市回,吏牘圍坐答高於城。

譯文:下巴的胡須都白了感到好落寞,開始讀法律親自打榜。訴訟民滿院子鬧到市場,官吏文書圍坐高在城。

2、《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宋代詩人陳襄

原文:

法律行隨手,詩書坐滿箱。

老來須向學,多病喜平康。

譯文:法律行為隨手而做,詩書滿箱子都是。老了需要多學習,身體疾病多非常希望健康。

3、《自尤》宋代詩人蘇洵

原文:

此雖法律所無奈,尚可仰首披蒼旻。

天高鬼神不可信,後世有耳猶或聞。

譯文:這就是法律所無奈,還可以抬起頭披蒼天。天高鬼神不可信,後世有耳朵還聽說。

4、《長歌行》宋代梅堯臣

原文:

富貴拘法律,貧賤畏笞榜。

生既若此苦,死當一切平。

譯文:富貴不應該拘束法律,貧賤的人也不需要畏懼法律。人生下來就是這樣的痛哭,死去也應該一樣的安靜平和。

5、《官倒》近現代:田遨

原文:

轉手真財藪,撐腰實禍階。

但求嚴法治,當可凈風霾。

譯文:手上錢財眾多,看死是撐腰的其實是禍端。但求法治嚴苛,可以凈化風霾。

⑸ 慶元縣人民檢察院本院簡介

慶元縣,坐落在浙江省的西南部,一塊18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地形特色獨特,山巒疊嶂,峰嶺相連,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盡顯自然的壯麗。其中,百山祖聳立,主峰海拔高達1856.7米,傲居浙江省第二高峰之列,為這片土地增添了崇高的氣象。

慶元縣,被美譽為「中國生態第一縣」,位於松源鎮,這里的自然環境尤為優美。在這里,慶元縣人民檢察院以其重要的角色,守護著這片綠色的寶地。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檢察院的職責在於維護國家憲法和法律的統一與正確實施,他們獨立而堅定地行使檢察權,為公正和法治的實現貢獻力量。

他們的存在,是法律的守護者,是公正的象徵,他們的工作不僅關乎法律的尊嚴,更關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在慶元縣這片綠色的土地上,慶元縣人民檢察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為實現法治社會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熱點內容
勞動法調休2016 發布:2025-08-15 22:34:15 瀏覽:365
投資協議書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5 22:34:09 瀏覽:752
薩嘎法院 發布:2025-08-15 22:29:38 瀏覽:595
公司法表決權 發布:2025-08-15 22:20:08 瀏覽:158
借條由誰寫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5 22:14:31 瀏覽:225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排名 發布:2025-08-15 22:04:30 瀏覽:747
新鄭律師咨詢 發布:2025-08-15 21:54:22 瀏覽:44
民主法治建設與經濟建設 發布:2025-08-15 21:24:03 瀏覽:742
罵法官咒警察 發布:2025-08-15 21:05:04 瀏覽:450
什麼是交通法規 發布:2025-08-15 20:52:35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