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與審計
Ⅰ 國家審計審計准則
國家審計的審計准則:
國家審計(Government Audit)
【發布單位】審計署
【發布文號】審計署令第1號
【發布日期】2000-01-28
【生效日期】2000-01-28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國家法律法規
國家審計的定義:
是指由國家審計機關所實施的審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規定,我國的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國家審計的准則序言:
(2000年1月28日審計署令第1號)
本序言旨在說明中國國家審計准則的制定依據、目標、體系、法律效力、適用范圍、制定與發布程序、修訂和解釋權等問題。
國家審計的依據目標:
全面落實《審計法》,推進依法治國,促進依法行政,實現審計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促使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按照統一的審計准則開展審計工作,規范審計行為,提高審計質量,明確審計責任。
促進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Ⅱ 國家審計依據與目標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以下簡稱《審計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結合中國審計機關審計工作實踐,借鑒國際公認審計准則經驗,制定中國國家審計准則。
制定中國國家審計准則的目標是:
(一)全面落實《審計法》,推進依法治國,促進依法行政,實現審計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二)促使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按照統一的審計准則開展審計工作,規范審計行為,提高審計質量,明確審計責任。
(三)促進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Ⅲ 審計問責制是什麼意思
審計問責制是指通過對財務、行政等方面的檢查、監督和評估,確保公共資源的合理使用和防止濫用的機制。具體來說:
- 獨立性:審計機關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對行政機關和其他管理部門進行審計,確保其在使用公共資金時遵守規定和程序。
- 目的:旨在保障公共資源的透明度、公正性和合法性,防止低效、浪費和腐敗的行為。
- 工作范圍:包括對公共機關、政府部門、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組織等進行審計,以確保其在收支、財產調配等方面的合法合規性。
- 問責權力:對於違反規定的行為,審計機關有權對其進行追究和問責。
- 重要性:審計問責制是現代治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深化改革的必然選擇。通過加強審計監督和問責工作,可以有效促進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規范和規范化管理,為社會各方面的發展提供保障。
此外,為加強審計問責工作,我國已設立專門的審計機關並建立審計制度,同時也在不斷加強信息化建設,以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