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管理道德
⑴ 企業實施道德管理的特徵有哪些
1,普遍性
管理道德是人們在參與管理活動中依據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基本規范為指導而提升、概括出來的管理行為的規范,它適用於各個領域的管理。無論是行政管理、經濟管理、企業管理、文化管理,還是單位、部門、家庭和鄰里的人際關系管理,都應當遵守管理道德的原則和要求。
2,特殊的非強制性
人類最初的管理,屬於公權的、人人都可以平等參加的管理,沒有強制性。與之相應的,調整管理行為的規范,即管理道德也沒有強制性。人類社會進入階級社會以後,管理被打上階級的烙印,具有階級的性質和內容。它依靠國家或組織的權力實行管理活動,具有強制的性質。但是,與此相適應的管理道德並沒有改變其非強制的性質。不過,管理道德在內容上側重於調整和約束組織管理者的管理行為,在社會作用上則側重於依靠被管理者的輿論影響管理者的行為,從而調整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使其具有特殊性。
3,變動性
人類的管理活動是隨著人類的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作為調整管理行為和管理關系的管理道德規范,也必然隨著管理的變化和發展而不斷改變自己的內容和形式。當代科學管理的迅速發展,進一步推動了管理道德的變化和發展。因此,如何在這種變動性中適時調整道德的結構和層次,概括出反映新的時代特點和當代科學管理水平的新的管理道德規范,以滿足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管理發展的需要,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新的任務。
4,社會教化性
道德教化是一個古老的概念,重視教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優良傳統。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大都重視德治,所以都強調道德教化的作用。孔子主張用「仁愛」的道德原則教化人,認為人只要做到「仁」,就能自愛,就能「愛人」,對人寬容、忠恕。孟子發展了孔子的仁愛思想,提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的思想,認為「仁」就是「愛之理,心之德」。此外,儒家還把公正、廉潔、重行、修養、舉賢仁能等等,都看作「仁愛」教化的結果,要求管理者都應具備這些道德品質。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管理道德,應當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合理的道德教化思想,高度重視管理道德的教化作用。尤其應當強調組織管理者的道德示範和引導作用,使管理道德的意識、信念、意志、情感更加深入人心,並化為人們的自覺行為,這對於有效促進社會主義管理目標的實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