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立法政策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退役軍人,是指從中國人民解放軍依法退出現役的軍官、軍士和義務兵等人員。
第三條退役軍人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尊重、關愛退役軍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家關心、優待退役軍人,加強退役軍人保障體系建設,保障退役軍人依法享有相應的權益。
(1)退役立法政策擴展閱讀:
立法經過:
2018年7月19日上午,退役軍人事務部召開座談會,就《退役軍人保障法(初稿)》向各界徵集意見。
2018年7月31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孫紹騁在會上介紹了退役軍人事務部的工作,著手起草《退役軍人保障法》。
2018年9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官方網站「中國人大網」公布《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共116件。其中,《退役軍人保障法》被列入47件「需要抓緊工作、條件成熟時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之一。
⑵ 退役軍人保障法新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有頗多亮點。
1.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為退役軍人家庭懸掛光榮牌,定期開展走訪慰問活動。
2. 國家、地方和軍隊舉行重大慶典活動時,應當邀請退役軍人代表參加。
被邀請的退役軍人參加重大慶典活動時,可以穿著退役時的制式服裝,佩戴服現役期間和退役後榮獲的勛章、獎章、紀念章等徽章。
3.國家注重發揮退役軍人在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活動中的積極作用。機關、群團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可以邀請退役軍人協助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可以邀請退役軍人參加學校國防教育培訓,學校可以聘請退役軍人參與學生軍事訓練。
4.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地方誌工作的機構應當將本行政區域內下列退役軍人的名錄和事跡,編輯錄入地方誌:
(一)參戰退役軍人;
(二)榮獲二等功以上獎勵的退役軍人;
(三)獲得省部級或者戰區級以上表彰的退役軍人;
(四)其他符合條件的退役軍人。
5.國家推進軍人公墓建設。符合條件的退役軍人去世後,可以安葬在軍人公墓。
6.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退役軍人權益保障機制,暢通訴求表達渠道,為退役軍人維護其合法權益提供支持和幫助。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應當依法解決。公共法律服務有關機構應當依法為退役軍人提供法律援助等必要的幫助。
7.退役軍人違法犯罪的,由省級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中止、降低或者取消其退役相關待遇,報國務院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退役軍人對省級人民政府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作出的中止、降低或者取消其退役相關待遇的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⑶ 2022年山西省退役軍人保障條例是什麼內容
在《退役軍人保障法》一審草案第六章四十五條中,明確提到了國家逐漸「消除撫恤優待制度城鄉差異,建立統籌平衡的撫恤優待量化標准體系
退役軍人保障法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退役軍人待遇最新政策202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第六章優待和撫恤規定,立法後參戰退役人員將獲得以下優待: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堅持普惠與優待疊加的原則,在保障退役軍人享受普惠性政策和公共服務基礎上,結合服現役期間所做貢獻和各地實際情況給予優待。對參戰退役軍人,應當提高優待標准。
國家逐步消除撫恤優待制度城鄉差異,建立統籌平衡的撫恤優待量化標准體系。
軍人退役後,依法參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並享受相應待遇。
軍人退役時符合安置住房優待條件的,實行市場購買與軍地集中統建相結合,由安置地人民政府統籌規劃、科學實施。
軍隊醫療機構、公立醫療機構
退役軍人憑退役軍人優待證等有效證件享受公共交通、文化優待,具體辦法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