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法學教授
① 肖永平人物業績
1984年,18歲的肖永平懷揣著對律師職業的憧憬,踏入西南政法學院,夢想成為一名像電影中那樣的博學善辯的律師,維護正義。如今,33歲的他已成為武漢大學法學教授,是法學界青年才俊中的佼佼者。
他對法律的熱愛促使他刻苦鑽研,本科期間連續三年成績拔得頭籌,並成功考入武大繼續深造,隨後又提前攻讀博士學位。在武大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強大的師資力量影響下,肖永平選擇了專注於法學研究,特別是在國際私法領域。在韓德培教授的引導下,他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投身於國際私法的探索,主持或參與了多項全國重點課題的研究。
1996年,他的專著《中國沖突法立法問題研究》出版,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該書通過對各國沖突法立法的深入比較,剖析了我國的立法現狀,並提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立法建議。他率先引入實證主義方法,為我國國際私法的理論發展開辟了新道路。至今,肖永平已出版學術著作12部,其中包括3部個人獨撰,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論文71篇。31歲那年,他破格晉升為教授,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法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1998年,肖永平赴哈佛訪學,其扎實的學術功底贏得了美國法學界人士的尊重,他在《美國比較法雜志》發表的文章進一步拓展了他的學術視野。作為中國法學新生代的代表,他倡導在反思中創新,在創新中突破,強調新一代學者要結合人文積淀和現代科技知識發展國際私法學,並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法學體系。
堅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肖永平曾在國內一經濟糾紛案中發揮關鍵作用,為國家挽回了巨額經濟損失。2011年,他因在法學領域的傑出貢獻,榮獲「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榮譽稱號,成為中國法學界的耀眼明星。
(1)最年輕法學教授擴展閱讀
肖永平,男,漢族,湖北麻城人,1966年2月28日出生,武漢大學教授。曾獲湖北省首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霍英東基金會高校青年教師獎,「中國法治之路」青年法律論文優秀獎,首屆珞珈青年赤子獎等11項獎勵,著有《中國沖突法立法問題研究》、《中國仲裁法教程》和《沖突法專論》等12部著作,在《中國社會科學》、《美國比較法雜志》等國際國內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
② 肖永平的人物業績
1984年,當肖永平踏入西南政法學院的門檻時,這位18歲的麻城少年正做著「律師夢」,電影中的大律師博學善辯,匡扶正義,讓他神往。而今天,33歲的肖永平己成為武漢大學一名法學教授,是青年法學家中的佼佼者。
憑著對法律的濃厚興趣,他刻苦攻讀,本科期間曾連續三年成績居全校第一,並考入武大讀研,爾後又提前攻博。武大法學院濃厚的學術氛圍和雄厚的師資力量使肖永平改變初衷,決心致力於法學研究。在一代法學宗師韓德培教授的指導下,他以一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傾注於國際私法的探索。自留校以來,他先後主持或參加了「市場經濟與中國國際私法立法的完善等三項全國性重點課題的研究。1996年,其專著《中國沖突法立法問題研究》出版後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該書通過對各國沖突法立法體制及其基本運作方式的比較研究,剖析了我國沖突法立法現狀,提出了一系列極有價值的立法建議。尤為可貴的是,他率先引入實證主義的分析方法,在我國理論界第一次論證了國際私法法典化問題,從而在諸多學術領域實現了突破。此外,他先後出版學術著作12部,其中個人獨撰3部,並在《中國社會科學》、《美國比較法雜志》等國內外權威、核心期刊發表論文71篇。1997年,31歲的肖永平破格晉升為教授,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法學教授。次年又被增列為博士生導師,是法學界最年輕的博導。1998年肖永平又訪學哈佛,並以其扎實的學術功底贏得了美國法學界人士的尊重,他們邀請這位來自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法學家赴紐約、華盛頓等各地作學術報告。肖永平也利用這一難得的機遇與美國法學界廣泛交流,拓寬學術視野,並在美國權威法學期刊《美國比較法雜志》上發表了《大陸與香港的法律沖突與協調模式的選擇》一文。
作為中國法學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肖永平逐漸形成了鮮明的學術風格:在反思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突破,開放、多向和動態地思考問題。他主張,新一代學者要實現發展與重構國際私法學,須在人文積淀與研究方法上不斷開拓,並力求掌握現代科技知識。他說,獨特的國情為每一個有強烈民族和社會責任感的法學家提供了肥沃的研究土壤,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國際私法學體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任務。
「理論是灰色的,實踐之樹常青」,肖永平認為,脫離司法實踐而局限在「象牙塔」里做文章,無法迎接21世紀的挑戰。1998年2月,江蘇南通某國有進出口公司與俄國商人發生經濟糾紛,後來,英國銀行在英國倫敦對中國某銀行提起訴訟。肖永平毅然伸出援助之手,為當事人在英國法院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專家證言,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千萬余元。
肖永平入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2011年1月 25日,10位青年法律法學工作者在京獲頒「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榮譽稱號。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肖永平教授榜上有名。
該評選活動由中國法學會主辦,是我國法學界的一項重要活動,自1995年啟動以來,今年已是第六屆。按要求,參選對象必須是年齡在45歲以下的法學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擁有具備原創意義或學術前沿水平的法學研究成果,在理論創新與實踐的結合上取得顯著成績。
肖永平教授出生於1966年,在沖突法與法理學、比較國際私法、中國沖突法立法等方面有開創性的研究,代表作有論文《最密切聯系原則在中國沖突法中的應用》和著作《法理學視野下的沖突法》等。
③ 致年輕律師的信作者簡介
艾倫·德肖維茨,一位在法律界響當當的名字。他以其28歲時成為哈佛歷史上最年輕的法學教授的壯舉,踏入了法學的殿堂。他的職業生涯充滿了輝煌與挑戰,代理過一系列知名案件,包括辛普森案、泰森案、五大樓秘密文件案、柯林頓總統彈劾案和美國總統大選案等。他的成功,使他被譽為「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辯護律師」。
除了在法庭上的輝煌,德肖維茨還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他的著作包括《最好的辯護》、《極不公正》、《最高法院如何控制2000年.辛普森案件》、《厚臉皮》、《財富揭密》和《任用的借口》等,深受讀者喜愛和推崇。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他在法律領域的深刻見解,也為公眾提供了對法律問題的深入思考。
德肖維茨的生活並不局限於學術和法庭。他目前居住在馬薩諸塞州的坎布里奇,繼續在法律界發光發熱,影響著無數年輕律師和法律學子。他的故事激勵著年輕律師們,展現出法律職業生涯的無限可能。無論是在法庭上的雄辯,還是通過文字傳播法律知識,德肖維茨都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法律人的職責和使命。
艾倫·德肖維茨,這位在法學和寫作領域都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不僅是年輕律師的榜樣,也是法律界的一顆璀璨明星。他的故事,激勵著每一個有志於法律事業的人,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斷探索法律的奧秘,為社會正義貢獻力量。
④ 黃進的人物簡介
國際私法學權威
黃進1958年出生於湖北利川,1975年到農村插隊,1977年,考入湖北財經學院(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系,當時全國只有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和湖北財經學院開辦了法學專業。考入大學的黃進實現了「自己當知青時候的夢想」,年齡在班裡倒數第三的黃進學習非常刻苦,並對當時在國內尚處研究空白的國際私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湖北財經學院77級法學系走出了眾多中國法學界的知名學者,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的王利明當時和黃進同班、同一個寢室,同班同學中還有畢業後留校任教,現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的吳漢東。
1982年考入武漢大學讀研究生後,黃進的學術生涯就始終伴隨著「破格」二字。1984年底,碩士剛畢業,他就開始留校擔任助教。1987年任講師,1988年博士畢業後,黃進成為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位國際私法博士。1988年初被破格提拔為副教授,1991年成為當時中國最年輕的法學教授之一,1993年成為博士生導師。
從1982年算起,到2009年離開武漢大學北上赴任中國政法大學第九任校長,這27年的時間里,黃進曾擔任過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所長,法學院副院長,以及武漢大學教務部部長、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校長助理,副校長等職務。期間黃進還曾有過國外任職的經歷。作為國際體育仲裁院(CAS)的仲裁員,黃進教授作為被選中的12名仲裁員之一,參加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仲裁工作。
1996到1998年,黃進擔任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事務辦公室法律專家,負責澳門回歸前的法律本地化工作。「本地化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更名,而是一個現代化的過程,澳門當時施行的葡萄牙法律很多是100多年前頒布的,要對其進行一些修改。」黃進說。此外,黃進還曾在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做過一年的富布萊特高級訪問學者。盡管在國外學習、工作多年,黃進的工作基礎一直都在武漢大學。經過數年的研究、教學工作,武漢大學已經成為中國國際法領域實力最為雄厚的院校,黃進教授擔任所長的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於1987年被原國家教委確定為重點研究所,並於1988年確立為國家重點學科,2000年,該所被批准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1995年,黃進當選為中國首屆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當時一同獲選的法學家中,包括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利明以及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趙秉志等。
在這串「星光閃閃」的名單中,盡管已成為學術界公認的國際法領域的權威。談到那份榮譽,黃進教授本人卻很淡然,「當時評選的條件有年齡不超過40歲,我們所的幾個教師里只有我符合條件,所以我就評上了」。
尊師者成尊師
《法制日報》記者在中國政法大學聯合樓一間狹小的辦公室里見到了校長黃進。黃進拎著一隻本科教學評估的工作包走了進來,操著一口略帶南方口音的普通話,黃進不願多談自己的經歷,倒是自己的老師,被譽為「新中國國際私法學的一代宗師」、「中國法學界的鎮山之石」的韓德培教授成為他屢屢提及的名字。
黃進自1982年初到武漢大學攻讀法學碩士學位就開始追隨韓德培教授,也是他指導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
黃進欽佩韓德培先生的敏銳,他說韓老在主持重建武漢大學法律系的同時,於1980年就組建了國際法研究所,這是中國高校建立的第一個國際法研究所。緊接著1981年,在大多數國人還沒有起碼的環境保護意識的時候,韓老即推動武漢大學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後改為國家環保局)合作組建了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而這個環境法研究所不僅在中國是第一個,而且在亞洲也是第一個,在世界上也是建立最早的環境法研究機構之一。
韓德培先生這份對學科的前瞻性影響了黃進。1999年,就是在電子商務出現的第四個年頭,黃進便首創和主持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示範法)的起草工作。
示範法的發表,對中國進行電子商務立法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而當初那些略為青澀的科研團隊成員,如今已經成長為中國電子商務法的骨幹力量。
重慶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齊愛民即是其中之一,他和課題組的另一成員何其生博士都因參與課題而得到政府的關注,被選派到維也納作為政府代表團顧問出席聯合國貿法會大會,直接參與電子訂約公約的締結工作。
一件小事至今令齊愛民念念不忘,「在課題進展過程中,我曾協助黃進老師收集電子商務法總論的資料,他在發表的署名方面再三要求我和他共同署名。用他的話說,我做了工作。我堅辭,黃進校長勉強應允,還說這樣不好」。
10多年後的今天,電子商務法已經成為電子商務專業的必修課,是法學院普遍開設的選修課。「回過頭來看,黃進老師的學術眼界令人嘆服。」齊愛民說。
但最令齊愛民敬佩的是,「黃進老師是一位宅心仁厚的師長,胸懷似海」。「在電子商務法的研究方面,我作為一個非國際法專業的學生,卻獲得了和黃進老師合作的第一個學術機會。我當時很為感慨,對待學生,無論是否自己指導的,無論是什麼專業的,他都一視同仁,沒有門戶之別。」
但黃進卻說自己的導師韓德培先生才是真正的「一個有大海一樣胸懷的人」。在解決剛恢復的武漢大學法律系教師的職稱方面,韓老則實事求是,不拘一格,大膽提拔。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武大法律系教師職稱問題解決之快,不僅超過了武大其他科系,而且在全國法律院系也是名列前茅的。
「韓老一貫反對在評職稱時論資排輩、互相傾軋。就我所知,他並不是對人對事沒有自己的評價,他即使對某人有意見,但總是從學科、院系和學校的大局和全局利益出發,大膽推薦,大膽提拔,大膽使用。我想,韓老之所以這么大刀闊斧地干,是因為他在這方面毫無私心,有寬廣的胸懷,有大家的氣派。」黃進教授說。
正是這樣一個被學生尊重的尊師者,黃進教授本人格外重視道德建設,他在就職演說中特別提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一句古語,並提出法大師生要和平共處、和衷共濟、和而不同、和諧發展。或許這也正是中國政法大學,乃至整個大學教育所亟需的一份淡定與溫潤。 (來源: )
⑤ 海南大學最年輕的教授
因科研突出,28歲時直接被海南大學聘任教授崗位,成為當時法學界最年輕的教授,31歲時獲博士生導師資格,目前累計在CSSCI收錄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
海南大學(Hainan University),簡稱海大,坐落於海南省海口市,是教育部與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海南省人民政府與財政部共建高校、海南省屬綜合性重點大學、海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重點支持高校,位列國家「雙一流」。
「211工程」,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
截至2022年3月,學校有專任教師2606人,院士、傑青等國家級人才41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1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5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4人。
⑥ 西南政法大學最年輕的教授是
施鵬鵬吧
⑦ 著名律師有哪些呢
著名律師有:
1、艾倫·德肖維茨
在哈佛法學院進修後,艾倫·德肖維茨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全職法學教授。德肖維茨最出名的可能是他作為律師,為「夢之隊」起訴他們的顧問。
他還為邁克·泰森、吉姆·巴克和帕蒂·赫斯特進行過辯護以及在克勞斯·馮·布洛因謀殺妻子未遂罪的判決中扮演了一個角色。德肖維茨也寫了幾本書,《刑事司法系統》和《辛普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