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的依法治國夢

我的依法治國夢

發布時間: 2025-07-21 01:39:54

① 實現中國夢為什麼要堅持依法治

依法治國是實現抄中國夢的必然路襲徑

  1. 依法治國,是我國憲法確立的一項重大基本方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法治是保持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基礎,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維系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利益的關鍵所在,實現「中國夢」,離不開法治護航

  2.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堅持依憲治國。憲法是法治的基礎,沒有憲法,就不會有法治,也就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國。沒有憲法,民主的事實將無法得到法律的承認;沒有憲法,基本民主制度的建立,也將無法得到實現。憲法還是檢驗一個國家是不是法治國家的標准,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法治國家,在於是否有切實發揮作用的憲法。所以在推進我國依法治國的進程中,核心就是要堅持依憲治國

  3.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依法治國這一強大保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要發揮依法治國在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為建成更加完善的法治國家而不斷奮斗

② 依法治國體現了怎樣的社會價值取向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那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達到什麼目的?這就是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問題。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依法治國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價值支撐,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高度的價值自覺與價值自信,也是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依法治國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

首先,國家富強、民主、文明與和諧是依法治國的首要價值理想。

國家層面的價值觀選擇,實際上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管理國家事務以及社會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在參與國家事務和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過程中應該秉承的價值觀念。「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立足國家發展提出的價值導向,體現了建設社會主義國家「五位一體」的布局和奮斗目標,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共同理想和美好前景,凝聚了中華民族對國家形象塑造的追求和嚮往,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根本要求,凝結了中華民族長期艱苦奮斗與不懈追求的夢想。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要求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活動全部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不隨意被個人意志所干擾。當今世界綜合國力角逐日趨激烈,當代中國完備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的任務愈發緊迫。中國正在經歷現代化進程中決定性的深刻變革。越是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發展關鍵期,越需要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確保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改革,更好凝聚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整體提升轉化為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推力,讓深刻變革中的我國社會既井然有序又生機勃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依法治國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是實現國家富強、民主、文明與和諧的根本保障。

其次,社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價值目標。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社會發展提出的價值導向,順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日益凸顯的社會相對自主與自治的發展趨勢。它的每一項內涵都與依法治國密切相關,成為引領依法治國的價值目標。「自由」,即在法律允許范圍內不受限制和約束的自主選擇,其實質是依法賦予並保障社會公眾和社會組織充分、自由、全面而個性的發展空間,激發人民群眾和社會組織的創造活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平等」即社會權益和地位平等,其實質是社會主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證社會主體平等參與、平等發展和共享發展成果。「公正」即公平正義,是社會主體生存與發展的機會公正、過程公正和結果公正的良好社會環境。「法治」即依法治理,一切社會事務均有法可依,其實質是在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下,不斷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使公共權力受到監督和制約,使政府權力邊界得以確立,使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

社會是由各種組織、團體、階層、群體等組成的有機統一體。由於不同社會主體的利益存在差異,所抱持的價值觀存在分歧,因而必然引發各種社會矛盾乃至沖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有利於減少和緩解社會矛盾。我們不僅要建設法治國家,還要建設法治社會,充分發揮法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公民個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依法治國的基本價值追求。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對公民個體提出的價值導向,彰顯了公民所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則與法律規范,涵蓋了公民社會行為的各個環節,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的價值追求。「愛國」,其實質是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關注祖國的前途和命運,立志為建設祖國、振興中華而奮斗。「敬業」,即敬重本職工作,遵守職業道德,忠於職業操守。「誠信」,即誠實守信,要求人們在經營或交往中,杜絕弄虛作假、投機欺詐。「友善」,即友好醇善,其實質是人與人之間應該友好互助,摒棄見利忘義、惡言惡行。

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實際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的體現。法律是指導人們如何為人處世、如何生活工作的重要規范之一,它懲惡揚善,既保護和鼓勵人們的善行,又禁止和懲戒人們的惡行。其本身所具備的特殊權威,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敬畏和遵守法律。依法治國的至高境界,不是讓人們寸利必爭、事事爭訟,而是要使法律原則和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人們自覺承擔對國家、社會和他人的責任與義務。實現人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了法律的追求、嚮往和理想,為依法治國樹立了一個催人奮進的價值標尺和價值目標。正如十八屆四中全會所指:「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

③ 求關於 共創中國夢,法制伴我行 的800以上作文。謝謝啦

人生如船,夢想是帆,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把每個人的夢匯聚起來就組成了我們國家的夢,中華民族的夢,因此每個人的夢與國家民族的興衰榮辱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我們才能幸福和諧的生活。

現在是「法治」社會、文明時代,「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時刻規范著我們的行為。我們只有學法、懂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一句話,對於法律,我們必須了解它、學習它、遵守它。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它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

古人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這「規矩」就是「法律」。「法律」是我們整個社會的「行為准則」。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鍾,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群體中也存在著一些觸犯刑法的不良現象。如:強要同學錢財,參與搶劫,更有甚者結幫犯罪。據報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萬寧市17歲學生溫某,因持塑料槍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來,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犯罪,無疑永遠威脅著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個「利」字,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說,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扞衛它!

只要我們心藏法制,我們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我們就不會感情用事,我們就不會做違反國家利益,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我們會維護國家和人民以至社會,當我們的行為都很好,很規范了,我們的國家就會和平,我們就能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環境里,快樂和幸福就會伴隨著我們。

我最大的驕傲是身為一名中國人,最大的自豪是外國人叫我「Chinese」,最大的幸福是生活在中國,最不想放棄的稱謂是中國公民。我想你們大家應該也是如此,在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所以讓我們一起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

④ 論社會主義法治條件下的道德建設 論文3000字左右,求大神給我弄一篇。感謝

依法治國不僅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障,更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所在。它對於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直接關繫到國家的長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都是必須面對的重要任務。這些任務的完成,都需要依法治國作為堅實的基礎。在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的關鍵時期,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對國際形勢的復雜多變,我們黨需要面對前所未有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依法治國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需要更好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地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要更好地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以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需要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依法治國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宏觀層面上,也體現在微觀層面上。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法律都是維護秩序、調節關系、促進公平正義的重要工具。通過法治建設,可以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因此,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依法治國,將法治作為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不斷推進法治建設,以法治的力量推動社會的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⑤ 學法,用法,共圓中國夢為主題,寫高中作文,給我點思路或者案例

‍我們常常用「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來表達自己對自由的嚮往。然而,魚兒離不開水,鳥兒離不開天空。可見,魚和鳥的自由是有條件的,我們人類也一樣,我們的行為受到法律的約束,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個規矩,否則就什麼也做不成。而對國家、社會來說,這個規矩就是法律。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治國基本方略,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加強法律宣傳,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得到普遍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得到增強,我國在依法治國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未來希望。今天的青少年,明天就是國家的保衛者、建設者,是振興中華民族、使祖國繁榮昌盛的希望所在,是各條戰線的生力軍和後備力量。青少年法律素質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社會的穩定程度。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育階段的中學生,可塑性很強,從小培養法律意識,進行普法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我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鄧小平同志說過:「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青少年的我們,希望自由自在「暢游天空,遨遊大海」,但身處在法制社會,「法」無處不在。我們不能將約束自己的「法」視為生活的負擔,而要將它作為我們生活的准則,規范我們的行為,約束我們的行動。沖動、困惑時,讓法律喚起你的理智;迷惘、躊躇時,讓法律指引你的道路。知法、守法、用法會讓我們的青春少走一段彎路,多一道北斗星的正確方向。
只有認真守法,才能做一個懂法的人;只有懂法,才能成為一個守法的公民;只有守法,我們才能更好地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將「法」根植於我們的內心,做一個理性的守法公民,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挺起胸膛,自豪地說:「『法』在我心,我心有『法』!」我們無愧於自己,無愧於國家,無愧於這個時代。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自覺學習基本的法律知識,逐步培養法律素質,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我們要善於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自覺不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我們要熱心宣傳法律法規,以正確的法制觀念去影響身邊的人,帶動周圍的人,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同學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知法守法,與法同行,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中華民族的復興賦予我們光榮的使命,豆蔻年華的你我肩負祖國明天的輝煌。讓我們行動起來,遵循「法」的軌道茁壯成長,切實牢記「法」在我心,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自覺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為推進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現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我們常常用「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來表達自己對自由的嚮往。然而,魚兒離不開水,鳥兒離不開天空。可見,魚和鳥的自由是有條件的,我們人類也一樣,我們的行為受到法律的約束,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個規矩,否則就什麼也做不成。而對國家、社會來說,這個規矩就是法律。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治國基本方略,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加強法律宣傳,廣大人民群眾的法制觀念得到普遍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得到增強,我國在依法治國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未來希望。今天的青少年,明天就是國家的保衛者、建設者,是振興中華民族、使祖國繁榮昌盛的希望所在,是各條戰線的生力軍和後備力量。青少年法律素質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社會的穩定程度。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育階段的中學生,可塑性很強,從小培養法律意識,進行普法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我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
鄧小平同志說過:「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青少年的我們,希望自由自在「暢游天空,遨遊大海」,但身處在法制社會,「法」無處不在。我們不能將約束自己的「法」視為生活的負擔,而要將它作為我們生活的准則,規范我們的行為,約束我們的行動。沖動、困惑時,讓法律喚起你的理智;迷惘、躊躇時,讓法律指引你的道路。知法、守法、用法會讓我們的青春少走一段彎路,多一道北斗星的正確方向。
只有認真守法,才能做一個懂法的人;只有懂法,才能成為一個守法的公民;只有守法,我們才能更好地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將「法」根植於我們的內心,做一個理性的守法公民,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挺起胸膛,自豪地說:「『法』在我心,我心有『法』!」我們無愧於自己,無愧於國家,無愧於這個時代。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自覺學習基本的法律知識,逐步培養法律素質,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我們要善於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自覺不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我們要熱心宣傳法律法規,以正確的法制觀念去影響身邊的人,帶動周圍的人,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同學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知法守法,與法同行,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中華民族的復興賦予我們光榮的使命,豆蔻年華的你我肩負祖國明天的輝煌。讓我們行動起來,遵循「法」的軌道茁壯成長,切實牢記「法」在我心,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自覺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為推進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現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⑥ 實現中國夢,法治伴我行這篇作文要怎麼寫

可以搜索關於「法治生活」的資料,相信會對你有啟發。
範文如下:
1、
法律伴我行
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律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
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鍾,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群體中也存在著一些觸犯刑法的不良現象。如:強要同學錢財,參與搶劫,更有甚者結幫犯罪。據報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萬寧市17歲學生溫某,因持塑料槍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來,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犯罪,無疑永遠威脅著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個「利」字,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說,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捍衛它!
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常常講要遵紀守法,可見遵紀是基礎。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遵紀的作用,「以小見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認為「現在違反一下學校紀律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以後不違法就行」,那就請你趕快打消這種念頭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現在小小的放鬆很可能在將來會釀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時候才悔恨呢?所以我們現在只有從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起,將來當我們走出校園,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後,才能真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總之,法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維護自己權利的武器,同時又是規范自己行為的社會准則。因為權利在規則中行使,義務在規則中履行,自由在規則中擁有。同學們,從今天起,從這一刻,讓我們一起踏上與法律同行的道路吧!

2、
法律伴我行
平時,我非常喜歡看「今日說法」這個欄目,它使我懂得了許多法律知識。這些知識還真有用,在生活中,我用它解決了不少問題。
記得那天,天氣很冷,爸爸駕駛著剛買的新車,帶著我和媽媽回老家。只見道路兩旁到處是飄落的黃葉,大樹上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枝,行人都穿著鼓鼓囊囊的厚厚的衣服,在路上艱難地行走著。爸爸把暖氣開的足足的,車內溫暖如春,爸爸得意的說:「你看咱們多幸福啊!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幸福吧!」爸爸一手把著方向盤,一手打開CD播放機,聽著他心愛的樂曲。慢慢的爸爸有些大意,隨著樂曲的節拍,輕輕地搖頭晃腦。
出了城,爸爸就把安全帶解開了。通過看《今日說法》我知道了安全帶對司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少事故,都跟司機沒系安全帶有關。於是,我便對爸爸說:「爸爸,快把安全帶繫上,要不然一個急剎車,你就飛出去了!」爸爸一邊撫摸著我的頭,一邊毫不在乎地說:「你放心,我雖然才買的車,但駕駛證已經考出好多年了,相信你爸爸好了。馬路上人不多,又沒有交警,不會罰款的!」突然,正在爸爸放鬆警惕的時候,前方出現了一條狗,爸爸一個急剎車,隨著一陣刺耳的剎車聲,爸爸差一點兒撞到了前擋風玻璃上。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嚇得我和媽媽大氣不敢出。這時,前方出現了一條標語「車禍一秒鍾,痛苦一輩子」,我連忙指給爸爸看,爸爸不好意思地說:「哎,還是女兒說的對。」於是,他慢慢地停穩車,把安全帶繫上,再起程時,車速已減慢了許多。 我和媽媽都放心了。
作為新一代的小公民,我們每個人都要知法守法。如果人人遵紀守法,與法同行,那麼世界將變得更加文明、美好!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模擬題答案 發布:2025-07-21 06:00:20 瀏覽:383
供貨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1 05:50:29 瀏覽:825
交通法規怎樣是闖紅燈 發布:2025-07-21 05:45:37 瀏覽:926
經濟法基礎輕松過關1pdf 發布:2025-07-21 05:17:55 瀏覽:400
經濟法廣告法知識總結 發布:2025-07-21 05:17:50 瀏覽:412
法院盧金滿 發布:2025-07-21 05:17:49 瀏覽:23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調解 發布:2025-07-21 05:16:29 瀏覽:693
深圳勞動法急辭工 發布:2025-07-21 05:15:09 瀏覽:771
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 發布:2025-07-21 05:08:08 瀏覽:483
法治河北答案 發布:2025-07-21 05:04:02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