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十

依法治國十

發布時間: 2025-07-21 06:31:30

① 全面依法治國的「十個堅持」是什麼

1、堅持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全面依法治國決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而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不斷提高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必須堅持實現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形成法律,通過法律保障黨的政策有效實施,確保全面依法治國正確方向。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法治建設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3、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要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走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決不能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決不能走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

4、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必須抓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個總抓手,努力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不斷開創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

5、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更加註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是一個有機整體,關鍵在於黨要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各有側重、相輔相成,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主體,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要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6、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

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

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必須以憲法法律為行為准則,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7、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解決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要緊緊抓住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完善立法體制,提高立法質量。

要推進嚴格執法,理順執法體制,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要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制度安排。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培育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

8、堅持處理好全面依法治國的辯證關系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關系。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要發揮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互補性作用,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從嚴治黨。

9、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著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

要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10、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領導幹部具體行使黨的執政權和國家立法權、行政權、監察權、司法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

領導幹部必須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紀守法、捍衛法治,厲行法治、依法辦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以實際行動帶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② 依法治國是十幾大寫入憲法的

依法治國是十五大寫入憲法。

1997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五大提出的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發展需要

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民主法治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並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中國共產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實行依法治國,必須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牢固樹立法制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實現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民主化與法治化。

③ 依法治國新老16字方針有什麼區別

依法治國新老16字方針有什麼區別

1:表面文字的區別
(老)十六字方針的內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新)十六字方針的內容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深層意義上的區別
(1):從「有法可依」到「科學立法」。
「有法可依」是從引導國家進入依靠法律制度實現管理秩序的規范而言的,使對國家的治理有法律可以依循。
而「科學立法」的目的是要通過立法築牢制度和權力籠子,不是僅僅有法律依據,而是更加註重立法的質量,確保人民通過法律將國家權力固定下來,把國家權力關進籠子裡面去。
(2):從「有法必依」到「嚴格執法」。
「有法必依」強調的是對法的依循,側重於對執法過程的要求。
而「嚴格執法」既突出了執法遵循,又強化了對法的實施。
(3):從「執法必嚴」到「公正司法」。
從近年一些典型的執法、司法案例看,人民群眾已經不僅僅滿足執法必嚴,而對公正司法有了更高的渴求。
「公正司法」不僅體現了執法必嚴,也強調了執法的公正性,更能體現執法為民與秉公執法這一法治精神的統一,滿足法治服務於公正的價值要義。
(4):從「違法必究」到「全民守法」。
「違法必究」強調的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而「全民守法」體現的不只是這一平等,還明確了全民作為守法的主體。
拓展資料:
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落實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體現為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緊緊圍繞這個新目標,建設一個由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構成的法治治理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就會進一步夯實黨執政興國的法治基礎,鞏固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團結奮斗的力量。
資料來源:網路:依法治國

④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依法治國有哪「十一個堅持

「十一個堅持」中有兩個是過去沒有的。它們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一個堅持是要始終堅持黨對人民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的關系、改革和法治的關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的關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

⑤ 全面依法治國的十一個堅持是什麼

全面依法治國的十一個堅持如下:

一、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鞏固執政地位、改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通過法治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實施。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立足當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著眼長遠,築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促進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

四、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不動搖。

五、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加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堅持依法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

六、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積極推進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生態文明、防範風險、涉外法治等重要領域立法;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以良法善治保障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七、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整體謀劃,更加註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率先突破,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規范行政決策程序,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普法工作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完善預防性法律制度,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八、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繼續推進法治領域改革,解決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加快構建規范高效的制約監督體系;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堅決打擊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

九、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協調推進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強化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有效應對挑戰、防範風險,綜合利用立法、執法、司法等手段開展斗爭,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尊嚴和核心利益;推動全球治理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十、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推進法治專門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確保做到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教育引導法律服務工作者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依法依規誠信執業,認真履行社會責任。

十一、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

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確保全面依法治國各項任務真正落到實處。

全面依法治國重大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熱點內容
注會稅法財管經濟法戰略怎麼安排 發布:2025-07-21 10:38:41 瀏覽:657
夢見看見法官 發布:2025-07-21 10:38:01 瀏覽:97
劉光明律師 發布:2025-07-21 10:22:18 瀏覽:906
單方面協議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1 09:48:46 瀏覽:839
1039交通法規 發布:2025-07-21 09:42:22 瀏覽:452
2017年新勞動法關於病假規定 發布:2025-07-21 09:41:29 瀏覽:374
合同法具體條款 發布:2025-07-21 09:24:08 瀏覽:939
法學民商法與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07-21 09:17:51 瀏覽:973
香港立法會logo字體 發布:2025-07-21 08:58:14 瀏覽:257
以法治保障疫情 發布:2025-07-21 08:56:52 瀏覽: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