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防浪費
① 北京為什麼會立法反對食品浪費
北京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叢駱駱表示,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立法反對食品浪費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樹立社會文明新風尚等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大力整治浪費之風,餐飲浪費行為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制止餐飲浪費的影響因素較多,如消費理念方式、經營管理水平、不文明消費習俗等,浪費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成為頑疾,急需通過立法系統規范,作出有針對性的制度安排。
據介紹,草案制定過程中,10818名市、區、鄉鎮三級人大代表參與問卷調查,網上完成問卷68萬餘人。參與者普遍認為通過立法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很有必要,同時收到立法建議5000餘條。
(1)立法防浪費擴展閱讀:
任何單位個人有權勸阻制止食品浪費
規定草案對外賣、自助餐等企業進行了規定。
其中,要求網路餐飲服務平台、入網餐飲服務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按需、適量點餐,在餐品瀏覽頁面標注餐品分量、規格、建議用餐人數等信息,推廣小規格餐品、可選套餐。外賣配送應當使用符合標準的餐盒、餐袋和保溫、清潔的配送容器。
鼓勵網路餐飲服務平台利用信息技術分析餐飲消費需求,為入網餐飲服務經營者開發改進餐品、按需備餐、防止和減少浪費等提供信息技術服務。
自助餐經營者應當建立備餐評估、供餐巡查等制度,根據用餐人數合理布置餐台,配備不同規格的餐飲用具,引導消費者少量、多次取餐;可以採取事先約定的方式,對造成浪費的消費者收取相應費用。
規定草案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勸阻、制止食品浪費行為,發現食品生產經營者違反本規定的,可以向市民服務熱線或者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有關部門應當及時依法處理。
② 反食品浪費法通過,具體規定了些什麼
為了杜絕食品浪費的情況再出現,國家出台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反食品浪費法的通過,不僅體現了國家對糧食生產的重視,更能夠傳承中華民族節約的傳統美德。而在這個法律中也規定了相關食品浪費現象應該如何作為,讓更多人有了法律的束縛後,不再輕易浪費糧食造成財產的損失,並且減少這些糧食也能讓人類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首先糧食是立人之本,只有吃飽了飯才能更好的幹事業。但卻有很多人不重視,從古代就有很多教導人們珍惜糧食的古詩。很多人小時候也都知道節約糧食的重要性,但就是因為長大之後有些人為了好面子在餐館點菜也不管吃不吃得完就瘋狂的點,到最後剩下的只能倒掉,而有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施行後這樣的情況就會減少。
③ 2021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頒布實施第18條提出什麼管理部門會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第十八條,國務院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對食品浪費的監管工作。
2. 機關事務管理部門聯同其他有關部門,將建立評估和通報機制,針對機關食堂的反食品浪費工作進行監管,並將反食品浪費的表現納入公共機構的能源資源節約考核以及節約型機關的創建活動中。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的立法宗旨在於防止食品浪費,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傳承中華民族節約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並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 該法所定義的食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包括所有供人食用或飲用的食物。
5. 國家倡導節約,反對浪費,並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反食品浪費工作的領導,制定和落實反食品浪費的目標任務和工作機制。
6. 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全國反食品浪費工作的協調,定期分析評估食品浪費情況,並部署相關工作。
7. 機關、人民團體、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應按照國家規定,完善公務接待等活動的用餐規范,帶頭節約反對浪費。
8. 餐飲服務經營者鼓勵消費者參與「光碟行動」,並對造成浪費的消費者收取廚余垃圾處理費用。
9. 設有食堂的單位應建立用餐管理制度,防止食品浪費,並加強宣傳教育。
10. 學校應監測用餐人員數量和結構,選擇校外供餐單位時應建立相應的機制,並擇優選擇。
11. 餐飲外賣平台應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避免浪費。
12. 旅遊經營者應引導旅遊者文明健康用餐,避免食品浪費。
13. 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者應對經營的食品進行日常檢查,對臨期食品進行特別標示或集中陳列出售,減少浪費。
④ 人大立法又有大動作!明顯浪費飯店可另收錢,這一規定可以避免哪些問題
人大立法又有大動作!明顯浪費飯店可另收錢,這一規定可以避免在飯店點菜公司舉辦活動超量點菜 ,參加活動人員吃不完而造成白白的浪費 。還可以避免大量吃播胡吃海喝 ,任性點菜,損害身體健康 。人大終於對大家在飯店吃飯時大量浪費進行立法了 ,規定了飯店可以向用餐人員收取廚余垃圾費用 。這一規定發出後 ,人們再也不可以肆無忌憚的浪費糧食了。
那麼,你有什麼節約糧食的辦法嗎 ?說出來聽一聽吧 。
⑤ 反食品浪費法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是為了防止食品浪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2020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珍惜糧食、反對浪費專題調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長效機制,為全社會確立餐飲消費、日常食物消費的基本行為准則 。12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岳仲明在例行記者會上介紹,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將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關於提請審議反食品浪費法草案的議案 。12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 。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⑥ 反食品浪費法通過,這項政策何時能全國落實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8次會議投票通過了反食品浪費法,為國家預防食品浪費提供了法律依據。《反食物浪費法》於頒布之日正式生效。這意味著從現在起,嚴格的節約和反浪費不再只是提倡和呼籲,而是成為有效的法律規定。這一舉措的實施,也體現了立法者反對食品浪費情緒的緊迫性。人口規模的擴張和城市化的發展,中國的糧食消費量仍將在未來保持剛性增長趨勢。由中國科學院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從2013年到2015年1700萬到1800萬噸糧食被浪費在每年中國餐館,相當於3000萬年到5000萬年的年度配額。
法律是寫出來的道德,道德是心裡的法律。既已是與食品浪費作斗爭的法律,更需要每個人從意識形態和日常生活習慣的層面出發,以法律為導向,以美德為導向,停止鋪張浪費之風,樹立正確的食品消費觀念。防止食物浪費的工作已經完成。停止浪費,我們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法律上。法律的生命在於執行。當政府部門和“關鍵少數派”以身作則,食品生產商、貿易商和消費者嚴格遵守時,法律就能得到執行。我們將打擊浪費了根深蒂固的道德和社會規范,並培養一個健康、文明的“食物”的新時尚在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