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行政的基本原理

法治行政的基本原理

發布時間: 2025-07-29 04:18:43

❶ 依法行政的核心內涵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權責統一
一、依法行政的含義
依法行政又稱行政法治,是依法治國(法治)的核心要素,其基本涵義在於行政機關(以及其他行政公務組織)及其行政公務人員必須依法行使行政權。依法行政同依法治國一樣,也可從辦事原則、法制模式、法律精神和社會秩序等多種意義上來解。
二、依法行政原則的內容
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是指依法行政在政治、社會和國家意義上的指導理念和根本准則,是依法行政在方向上、宏觀上、全局上以及它和其他活動在相互關繫上的普遍性規則。我國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是:依法行政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必須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必須維護憲法權威,確保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必須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必須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有機結合起來,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把推進依法行政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開拓創新與循序漸進的統一,既要體現改革和創新的精神,又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分類推進;必須把堅持依法行政與提高行政效率統一起來,做到既嚴格依法辦事,又積極履行職責。
三、依法行政原則的要求
2004年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對依法行政提出了六項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這六項要求對指導和規范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法律依據
《國務院關於印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通知》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合法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
合理行政。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程序正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外,應當公開,注意聽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意見;要嚴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對人、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與行政管理相對人存在利害關系時,應當迴避。
高效便民。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誠實守信。行政機關公布的信息應當全面、准確、真實。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行政機關不得撤銷、變更已經生效的行政決定;因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變更行政決定的,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並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因此而受到的財產損失依法予以補償。
權責統一。行政機關依法履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事務管理職責,要由法律、法規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手段。行政機關違法或者不當行使職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實現權力和責任的統一。依法做到執法有保障、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

❷ 法治政府的內涵

法治政府的內涵可以簡潔地概括為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決策、依法維權。

1.法治政府的基本原則

法治政府的基本原則包括公正、公平、公開、公約、公共參與五個方面。

其中,公正是指政府在執政過程中要依法進行,不得違背法律的規定;公平是指政府要保障社會各方的合法權益,不偏袒任何一方;公開是指政府的決策和行政行為應當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督;公約是指政府要遵守國際法和國際公約的規定;公共參與是指政府在重大決策和政策制定過程中要廣泛徵求民眾的意見和建議。

5.法治政府的責任和義務

法治政府的主要責任和義務是保護人民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政府要在依法行使職權的基礎上,為人民提供公共服務,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福祉,並承擔應盡的監管職責,確保社會秩序和法律的有效執行。

❸ 試述行政法及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行政法基本原則是貫穿於行政法關系之中,指導行政法的立法與實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行政法治原則。

行政法治原則作為法治原則在行政法上的反映,涵蓋了對行政法關系所有主體的要求。由於 歷史的原因和現實的需要,我們談及行政法治原則時,經常更突出地強調其對行政主體的要 求。事實上, 「 公民必須守法 」 , 「 依法監督行政行為 」 等也是行政法治原則的內在要求。

行政法治原則對行政主體的要求可概括為依法行政,具體可分解為行政合法性原則、行政合 理性原則和行政應急性原則。

❹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的內涵

法律分析:
一.依法行政原則:依法行政原則,或稱合法性原則,是各國行政法的共同理念或基本原則,其基本含義在於行政機關和其他行政公務組織必須依法行使行政權或者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其要求為:職權法定(國家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的行政職權,必須由法律予以規定或授予);法律優先(又稱為消極的依法行政,行政活動均不得與民意代表機關制定的法律相抵觸,即法律優先於行政);法律保留(又稱積極的依法行政,具體是指行政機關的行為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授權,法律無明文授權即無行政;
二.行政合理性原則: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主體不僅應當在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范圍內實施行政行為,而且要求行政行為要客觀、適度,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其要求為:比例原則(適當性--對行政行為的目的所作的要求,即行政行為的作出要適合於目的的實現,或者說不得與目的相悖離、必要性---為達成目的面對多種可能選擇的手段,須盡可能採取對人民利益影響最輕微的手段、衡量性--又稱狹義比例原則或平衡原則,指手段應按目的加以衡量);平等對待(行政主體應平等對待行政相對人;國家應平等對待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正當原則(系指行政主體在作出行政行為時,應當符合一般的道德標准與生活價值觀。或者說,應當符合人們公認的「情理」標准。)
三.程序正當原則:程序正當是指行政機關在作出影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益的決定,尤其是不利決定時,必須遵循正當、公開的程序。具體要求為:行政公開(行政過程公開透明也是預防行政主體恣意、濫權和腐敗的有效手段);程序公正(在救濟程序領域,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有兩個: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任何人在受到不利對待時應當給予其陳述和辯護的機會);公眾參與(信息公開透明、充分保障公眾的參與機會、給予當事人陳述與申辯的機會)
四.誠信原則:誠實信用,基本內涵主要包括誠實守信和信賴保護兩個方面。具體為:1、誠實守信:行政主體不得為了自身的利益、欺騙行政相對人,違反法律、法規、政策的初衷和目的。政府在制定法律、政策、決定和作出承諾前,必須充分考慮各種復雜的情形,聽取多方意見,在慎重考慮的基礎上作出決定。行政主體必須依法行政,不得任意反悔。法治要求法律規范具有穩定性與連續性、可靠性與可預測性。行政活動應具有真實性與確定性。行政主體作出行政活動,應出於真實的目的和意圖,意思表示真實、准確,真實性不只適用於行政法律行為,也應包括行政事實行為,如咨詢、信息提供等。虛假、錯誤的行政行為造成公民合法權益損害的,行政主體負有賠償義務。
2、信賴保護信賴保護原則指人民基於對國家公權力行使結果的合理信賴而有所規劃或舉措,由此而產生的信賴利益應受保護。信賴前提:須有信賴基礎、信賴表現以及信賴值得保護具體要求:行政行為一經作出,非有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撤銷、廢止或改變,以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既得利益和合理期待。
五.高效便民原則
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應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職權,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眾,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人民和實現行政管理的目標。具體要求:1、高效原則,即以最低成本在最短時間內創造出更多的成果。
2、便民原則:是指民眾能夠方便獲得行政主體提供的公共服務。
六.監督與救濟原則
1、所謂監督原則,即監督行政的原則,是指有權國家機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的行政活動有權進行監督與問責。基於「權責一致」和「有權力必有監督」的要求,監督原則主要包括監督與責任兩個方面的內容。監督主要表現為:
(1)自覺接受「他律」監督。
(2)加強行政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責任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1)行政機關有責任依法行使職權。
(2)對違法、不當行為及其他造成公民或組織權益損害的行為應當承擔責任。
(3)問責。
2、救濟原則處於行政相對人地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救濟權利,主要包括申請行政復議權、提起行政訴訟權、要求賠償權或補償權以及救濟過程中的相應權利等。這些救濟權的行使及實現,在我國主要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國家賠償與補償等制度來保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四條 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范圍、條件和程序。
第五條 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原則。
有關行政許可的規定應當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實施行政許可的依據。行政許可的實施和結果,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外,應當公開。未經申請人同意,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參與專家評審等的人員不得披露申請人提交的商業秘密、未披露信息或者保密商務信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涉及國家安全、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除外;行政機關依法公開申請人前述信息的,允許申請人在合理期限內提出異議。
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申請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許可的平等權利,行政機關不得歧視任何人。
第六條 實施行政許可,應當遵循便民的原則,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

❺ 行政法基本原則基本原則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貫穿於行政法之中,指導其制定與執行的核心准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行政法治原則:這是行政法的基石,要求行政機關必須依法行事,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2. 適度性原則:行政機關在行使權力時,應當遵循合理、適當的原則,不能過度干預或濫用權力,確保行政行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 互動性原則:強調行政機關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溝通與協作,通過公開、透明的程序,促進雙方的理解和信任,實現行政目標的和諧達成。

  4. 程序正當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行為時,必須遵循法定的程序,確保行政行為的公正、公平和合法,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這些基本原則不僅是行政法制定與執行的核心准則,還承擔著規范與改善現實,使之逐步接近行政法理想狀態的職責。它們不僅是高度抽象的規范,體現了行政法的核心價值觀念,還是普遍適用的規范,用於對行政關系進行整體的宏觀調整。同時,這些基本原則不僅指導、調整整個行政執法行為,還指導和調整行政立法行為,並在特定情況下直接規范行政行為的實施和行政爭議的解決。

❻ 琛屾斂娉曠殑鍩烘湰鍘熷垯鏈夊摢浜涳紵

銆愬弬鑰冪瓟妗堛
琛屾斂娉曠殑鍩烘湰鍘熷垯鍖呮嫭琛屾斂娉曟不鍘熷垯銆佽屾斂鍏姝e師鍒欍佽屾斂鍏寮鍘熷垯銆佽屾斂鏁堢巼鍘熷垯銆
琛屾斂娉曟不鍘熷垯鍏蜂綋鍖呮嫭濡備笅瑕佹眰錛(1)渚濇硶琛屾斂錛屽嵆鍏鍏辮屾斂緇勭粐蹇呴』渚濈収娉曞畾鏉冮檺銆佹硶瀹氭柟寮忋佹硶瀹氱▼搴忔潵瀹炴柦琛屾斂綆$悊琛屼負錛(2)鎺у埗婊ョ敤鑷鐢辮侀噺鏉冿紱(3)璐d換鏀垮簻銆
琛屾斂鍏姝e師鍒欑殑鍩烘湰綺劇炴槸鍏騫熾佸悎鐞嗗湴瀵瑰緟琛屾斂鐩稿逛漢鍜屽勭悊琛屾斂綆$悊浜嬮」錛屽叕姝e師鍒欏彲浠ュ垎涓哄疄浣撳叕姝e拰紼嬪簭鍏姝c
琛屾斂鍏寮鍘熷垯鐨勫叿浣撹佹眰鏄錛(1)琛屾斂鍐沖畾鍏寮錛岄毠浣曟秹鍙婂栭儴鍏鍏辯$悊浜嬮」鐨勮屾斂鍐沖畾鍐呭歸兘搴斿綋浠ラ傚綋鐨勫艦寮忓叕寮錛(2)琛屾斂榪囩▼鍏寮銆
琛屾斂鏁堢巼鍘熷垯鏄鎸囪屾斂鏈哄叧鍦ㄨ屼嬌鑱屾潈鏃訛紝搴斿綋灝藉彲鑳界敤鏈蹇鐨勬椂闂淬佹渶灝戠殑浜哄憳銆佹渶浣庣殑娑堣楀姙鏈澶氱殑浜嬶紝鍙栧緱鏈澶х殑紺句細鍜岀粡嫻庢晥鐩娿

熱點內容
勞動法有規定曠工幾天算自動離職 發布:2025-07-29 12:07:58 瀏覽:1000
勞動法夫妻辭退賠償 發布:2025-07-29 12:04:20 瀏覽:367
協議怎麼有法律效力法院 發布:2025-07-29 12:02:49 瀏覽:167
孟繁旭法律咨詢電話 發布:2025-07-29 11:54:52 瀏覽:466
延輝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29 11:47:31 瀏覽:714
有限公司理事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9 11:46:58 瀏覽:835
天河區法院開庭公告 發布:2025-07-29 11:42:41 瀏覽:164
嘰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29 11:42:03 瀏覽:339
承運人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9 11:25:41 瀏覽:447
婚姻法24條全文 發布:2025-07-29 11:17:46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