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之印
Ⅰ 渚濇硶琛屾斂,鍏卞悓鎺ㄨ繘,鍧氭寔浠涔堜竴浣撳緩璁
渚濇硶琛屾斂錛屽叡鍚屾帹榪涳紝鍧氭寔鈥滄硶娌誨浗瀹躲佹硶娌繪斂搴溿佹硶娌葷ぞ浼氣濅竴浣撳緩璁俱
鎴戝浗鏈14浜誇漢鍙o紝緔犳湁鈥滀互鍜屼負璐碘濈殑鏂囧寲浼犵粺錛屽浗鎯呭喅瀹氫簡鎴戜滑涓嶈兘鎴愪負鈥滆瘔璁煎ぇ鍥解濄傛硶娌諱腑鍥藉緩璁捐勫垝銆佹硶娌葷ぞ浼氬緩璁懼疄鏂界翰瑕佸凡緇忓埗瀹氬嵃鍙戱紝鎺ㄥ姩鍚勫湴鍖哄悇閮ㄩ棬鍒跺畾钀藉疄鏂規堝苟鎺ㄨ繘瀹炴柦錛屾姄緔х爺絀跺埗瀹氭柊涓杞娉曟不鏀垮簻寤鴻懼疄鏂界翰瑕侊紝鎶婁緷娉曟不鍥姐佷緷娉曟墽鏀褲佷緷娉曡屾斂鍏卞悓鎺ㄨ繘錛屾硶娌誨浗瀹躲佹硶娌繪斂搴溿佹硶娌葷ぞ浼氫竴浣撳緩璁炬彁楂樺埌鏂版按騫熾
瑕佹帹鍔ㄦ洿澶氭硶娌誨姏閲忓悜寮曞煎拰鐤忓肩鐢ㄥ姏錛屽畬鍠勯勯槻鎬ф硶寰嬪埗搴︼紝鍧氭寔鍜屽彂灞曟柊鏃朵唬鈥滄灚妗ョ粡楠屸濓紝鍋ュ叏紺句細鐭涚浘綰犵悍澶氬厓棰勯槻璋冨勫寲瑙g患鍚堟満鍒訛紝鎺ㄨ繘甯傚煙紺句細娌葷悊鐜頒唬鍖栵紝娑堟湭璧蜂箣鎮c佹不鏈鐥呬箣鐤撅紝淇冭繘紺句細鍜岃皭紼沖畾錛屽艦鎴愮﹀悎鍥芥儏銆佷綋鐜版椂浠g壒寰併佷漢姘戠兢浼楁弧鎰忕殑娉曟不紺句細寤鴻劇敓鍔ㄥ矓闈銆
渚濇硶娌誨浗鐨勯噸瑕佹
瑕佸己鍖栦緷娉曟不鐞嗭紝鍩硅偛鍏ㄧぞ浼氬姙浜嬩緷娉曘侀亣浜嬫壘娉曘佽В鍐抽棶棰樼敤娉曘佸寲瑙g煕鐩鵑潬娉曠殑娉曟不鐜澧冦傚緩璁炬硶娌葷ぞ浼氭棦鏄鍏ㄩ潰渚濇硶娌誨浗鐨勫熀紜錛屼篃鏄涓欏歸暱鏈熷伐紼嬶紝涓嶈兘姣曞叾鍔熶簬涓褰癸紝蹇呴』緇電壞鐢ㄥ姏銆佷箙涔呬負鍔熴
鎺ㄥ姩鍏ㄦ皯瀹堟硶鏄寤鴻炬硶娌葷ぞ浼氱殑閲嶈佹柟闈錛屽傛灉涓涓紺句細澶у氭暟浜哄規硶娌繪病鏈夋剰璇嗐佸瑰畧娉曟病鏈変俊蹇冿紝灝變笉鍙鑳藉緩鎴愭硶娌葷ぞ浼氥30澶氬勾鏉ワ紝鎴戜滑宸茬粡瀹炴柦浜7涓浜斿勾鍏ㄦ皯鏅娉曡勫垝錛屼互涓懼浗涔嬪姏鑷涓婅屼笅銆侀┌鑰屼笉鎮鍦版妸娉曞緥浜ょ粰浜誇竾浜烘皯錛屽叏紺句細娉曟不鎰忚瘑鏄庢樉鎻愬崌銆傛柊鏃朵唬錛屼笉璁烘槸浜烘皯緹や紬瀵規硶娌葷殑鏂版湡寰咃紝榪樻槸鐜頒唬浼犳挱鎶鏈鐨勬柊鍙戝睍錛岄兘瀵規櫘娉曞伐浣滄彁鍑轟簡鏂扮殑鏇撮珮瑕佹眰銆
Ⅱ 普法宣傳橫幅標語
普法是普及法律常識的簡稱,普法的對象是國家居民,普及的法律常識是居民必須要理解的法律。這種法通常是法律中最簡便的一種。下面我給大家帶來普法宣傳橫幅標語,歡迎大家閱讀。
普法宣傳橫幅標語1
1、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弘揚法治精神。
2、開展普法教育,營造發展環境。
3、學好法律明是非,依法維權不吃虧。
4、法以民為本,民以法為天。
5、學法銘於心,守法踐於行。
6、實踐科學發展觀,法制社區天地寬。
7、學法、知法、守法、護法,為你為我為大家。
8、法制社區重在行,和諧家園我先行。
9、法制意識心中有,和諧生活更長久。
10、法制與你我同在,社區與和諧同行。
11、法律和人生相伴,平安與和諧同在。
12、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設靠大家。
13、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4、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
15、學法用法、依法辦事,提高全社會法治化水平。
16、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
17、深入開展『七五』普法,全力推進「法治社區」
18、天天學法明是非,時時想法強觀念,處處守法樹文明,事事用法維權益。
19、加強法制宣傳,服務經濟建設,堅持科學發展。
20、弘揚法治精神,推進依法治國。
21、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
22、學法守法天地寬,與法同行心自安!
23、人人都是普法先鋒,處處都是和諧風景。
24、法·治張家港,律·動正能量。
25、學法讓人生更完美,守法讓港城更和諧。
26、美麗港城讓你心動,學法守法邀你行動。
27、守法一生,平安百年,幸福萬家。
28、天天學法明是非,時時守法生活美,處處用法不吃虧。
29、港城與法同行,我與港城共進。
30、「七五」普法人人參與,社會和諧家家受益!
31、踏「七五」普法新征程,做港城守法好市民。
32、誠信書寫美妙人生,法治創造和諧社會。
33、普法一起來,港城更精彩!
34、「七五」普法大舞台,有你參與更精彩。
35、學法、知法、懂法,法律常駐心中。用法、守法、護法,幸福相伴一生。
36、普法學法齊行動,共築幸福港城夢。
37、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推進法治新會建設。
38、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全面推進法治社區建設進程
39、以憲為尊,以法為本,依法辦事,依法維權。
40、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權威。
41、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42、公民依法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相統一。
43、您的權益需要法律保護,法律權威需要您的維護。
44、弘揚法治精神,樹立法制觀念,堅持依法辦事,維護法治環境。
45、積極學法,自覺守法,主動用法,誠心護法。
46、依法辦事,依法維權。民主參與,民主監督。
47、傳播法律知識,培養法制觀念,弘揚法治精神。
48、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49、學法辨是非,知法明榮辱,用法止紛爭。
50、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普法宣傳橫幅標語2
1、熱烈祝賀「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啟動
2、弘揚法治精神 構建和諧社會
3、弘揚法治精神 打造平安墾利
4、弘揚憲法精神 推進依法治縣進程
5、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6、自覺學法用法 嚴格依法辦事
7、普及法律知識 提高全民法律素質
8、依法治國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9、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 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
10、依法治校 法育未來
11、學法、守法、知法、護法 為你為我為大家
12、大力實施依法治國方略
13、落實「五五」普法規劃 提高公民法律素質
14、依法行政 公正司法
15、學習法律知識 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16、創造良好法治環境 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17、堅持依法行政 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
18、加強社會主義民主 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19、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教育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20、依法治理食品葯品違法行為 確保群眾飲食用葯安全
普法宣傳橫幅標語3
1、多一點法律知識,少一點人生迷失。
2、加強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
3、加強未成年人教育,預防青少年犯罪!
4、求真求是求美,成人成材成功。
5、大手牽小手,學法一起走。
6、與法同行,成長有保障。
7、依法治校,法育未來!
8、祖國在我心中,法律伴我成長。
9、堅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結合!
10、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11、學法用法,做遵紀守法好少年!
12、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讓青少年遠離犯罪!
13、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14、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
15、加強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
16、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17、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質!
18、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要做到制度化、規范化!
19、堅持不懈地做好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20、青少年學生要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品德!
21、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22、凈化青少年成長環境,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23、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工作抓緊抓好!
24、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
25、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學校、家庭責無旁貸。
26、遵紀守法,從我做起。
27、遵紀守法,做對社會有益的人。
28、學法用法,爭做遵紀守法的青少年
Ⅲ 誠信的名言
關於誠信的名言30金句。
具體如下:
1.一點一滴培育誠信,一生一世成就事業。
2.法治與安定同在,誠信與文明共存。
3.只有誠心,才能換來誠信。大誠信其實就是大智慧。
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張衡
5.蚜蟲吃青草,銹吃鐵,虛偽吃靈魂。——契訶夫
6.人格無價誠可貴,事業有成信當先。
7.將誠信存入生命的銀行,為你的事業成功兌現珍貴的利息。
8.要我們買他的誠實,一點點語錄網這種人出售的是他的名譽——沃夫格
9.信為人際交往的綠燈,誠是心靈溝通的橋梁。
10.沒有一種罪惡比虛偽和背義更可恥了。——培根
11.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郭沫若
12.多虛不如少實。——陳甫,宋朝哲學家
13.Thetruthmaybesad,butisbetterthanalie。
14.禍莫大於無信。——傅玄
15.-discipline,。
16.是謂是,非謂非,曰直。——荀子
17.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富蘭克林
18.誠信就像人生航船的楫槳,控制著人生的去向。
19.誠信是人生路途中的第一準則。
20.處己事上臨下皆當以誠為主。——薛敬軒
21.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魯迅
22.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種誠信為先決條件。
23.誠信是心靈與心靈間最默契的對話。
24.「誠」通全國,「信」達世界。
25.誠信經營,高效創新;務實負責,服務教育;效率成就品牌,誠信鑄就未來;求同存異,共謀多贏健康和諧,服務社會;
26.我要求別人誠實,我自己就得誠實。——陀思妥耶夫斯基
27.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決定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誇美紐斯
28.誠實守信是面明鏡,不誠實的人在他面前,都會露出真相。
29.「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30.善良——這是天才者的偉大品質之一。——安格爾
Ⅳ 關於中國古代捉鬼捉妖等人物的稱呼有哪些
1、道士
道士作為博大精深道教文化的主要傳播者和形象代言人,又要以一些帶有神秘色彩的方式,吸引教眾,佈道傳教,為其宗教盡職盡力,同時圓滿自己的修行。道士比之佛教僧侶更多了一分瀟灑的氣質。從而在日常社會生活中,也是極為引人注目的角色。
2、巫婆
通常實際身份是女巫、仙女或女神,經常在民間傳說和童話故事中出現。通常她們的性格要麼是仁慈,要麼是惡意,描述經常變得模稜兩可。隨著現代科學對大自然、醫學的研究,巫婆從業者所聲稱其具有的能力受到嚴重懷疑,巫婆被視為裝神弄鬼的封建迷信從業者。
3、術士
術士在古代是巫師是用來驅除魔鬼的 在現在也有著種職業一般是農村居多,而且一般都是騙子。 在古代如果有人生病,那病人的家屬就會請神漢來跳驅魔舞 來為病人驅除魔鬼和疾病,神婆也是相近的,而且在古代有戰爭的時候神漢和神婆也回被領主請來跳祝福舞 。 這職業在古代是很崇高。
(4)法治之印擴展閱讀
鍾馗
是中國神話中能打鬼驅邪的神明。舊時中國民間常掛鍾馗神像辟邪除災,從古至今都流傳著「鍾馗捉鬼」的典故傳說,也是道教中的著名神仙之一;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唐·賜福鎮宅聖君」。
古書記載他系唐初長安終南人,生的鐵面虯鬢,相貌奇異;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
Ⅳ 頒布印發是什麼意思
頒布印發是漢語詞彙中的術語,通常用於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或學術機構發布文件或通知時使用。其含義是指將新制定的法規、政策、規定、制度、辦法等文件,經過正式審批後,由相關機構書寫成文並蓋上印章,加蓋簽字,然後公開發布並向相關方面通知,以確保實施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頒布印發除了是一種正式的公布文件的方式,也是一種傳統的文化習慣。在古代中國,官方的文書文件都需要蓋上印章,以證明合法性和權威性。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技術的進步,數字化簽名翻拍概念逐漸替代了印章,但是仍然有些正式場合仍在沿用印章。
頒布印發具有重要的法律意義和規范性作用。它是政府管理和社會公共事務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保證法治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之一。頒布印發需要嚴格的程序和規定,不能隨意亂用,否則會影響到政府的權威和公信力,甚至可能引起社會的不滿和抵制。因此,各級政府和單位應該認真對待頒布印發的相關手續和規范,切實維護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讓頒布印發發揚其應有的作用。
Ⅵ 什麼是法治,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法治,顧名思義,法治就是"法的統治"。法治是一種貫徹法律至上、 嚴格依法辦事的治國原則和方式。它要求作為反映社會主體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並在全社會得到有效的實施、普遍的遵守和有力的貫徹。
法治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式, 要求整個國家以及社會生活均依法而治, 即管理國家、治理社會, 是憑靠法律這種公共權威, 這種普遍、穩定、明確的社會規范;而不是靠任何人格權威, 不是靠掌權者的威嚴甚至特權, 不依個人意志為轉移。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當代中國,"法治"和"依法治國"這兩個概念是根本一致的,依法治國實際就是法治的另一種表述,二者之間是一體兩面的關系。 要全面認識法治的內涵,必須對法治與法制、法治與人治、法治與德治的概念做一下辨析,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系。
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一、法治在民主政治建設中的必要性
(一)法治與民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法治與民主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民主促進法治,法治保障民主。法治強調用法律治理國家,而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超然於政治體系之外的法律是不存在的,法律需要民主以保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與此同時,法治通過規范政治行為、協調政治關系、解決政治問題等方式,保障民主在政治中的參與性以及民主權利的實現,促進民主政治生活的良性運行。
(二)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由之路。
法治,對於限制政府公權力,保障公民私權利具有重要意義。
二、建設法治中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在中國的推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法治是保障公民權利奠基石
(二)法治是市場經濟的護航員
(三)法治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閥」
(四)法治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神
(五)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器
(6)法治之印擴展閱讀
法治與人治是根本相對立的,是不同的治國理念。人治強調個人權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與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沒有法治。
但要強調,國家依靠法治並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為再好的法律與制度都需要人來實現與執行。但是,不可以將「人的作用」與「人治」相等同,兩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兩個部分,即形式意義的法治和實質意義的法治,是兩者的統一體。形式意義的法治,強調「以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
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形式意義的法治應當體現法治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實質意義的法治也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運行機制予以實現,兩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為基礎,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們的法治卻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在理論上如何印證現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現實的法治實踐中確實存在缺少政府和民眾的有效「互動」。
冷靜地思考分析和對「依法治理」現狀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缺少這種「互動」的現實表現,主要原因在於:民眾對於自身的權利不知道,知道不執行,執行不徹底,導致了21世紀初的這個結果。民眾們在經歷義務教育之後,依舊對於介紹法治的課程並不重視,法治觀念、理念很難進入民眾內心。
使得法治推動成為看似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
法治是依據法律的治理。
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
法治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指通過這種治國的方式、原則和制度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狀態。
總的來說就是法治包括實質意義上的法治和形式意義上的法治,也就是強調兩者的統一,形式意義上的法治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
Ⅶ 名詞解釋法治
名詞解釋法治?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客觀要求,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中文名
法治
外文名
rule of law
拼音
fǎ zhì
基本解釋
依法治國
對稱
人治
快速
導航
重要論述歷史演變必要性其它相關
詞語概念
基本含義
(1 [rule of law]∶依法治國[1]
(2)[rulaw]∶法治 rulaws法治學 法治學的是獨立的學科,是社會政治法律發展的結果,是一種全新的系統化社會價值體系。
引證解釋
法治,謂根據法律治理國家。與「人治」相對。《晏子春秋·諫上九》:「昔者先君 桓公 之地狹於今,修法治,廣政教,以霸諸侯。」《淮南子·氾論訓》:「知法治所由生,則應時而變;不知法治之源,雖循古終亂。」 鄒韜奮 《抗戰以來》六二:「在此種慘酷壓迫之情況下,法治無存,是非不論。」亦指依法處治。《史記·蒙恬列傳》:「 高 有大罪, 秦王 令 蒙毅 法治之。」
「法治」一詞很早就出現在古書中。
但有時並非作為一個片語,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奢)收租稅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殺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法治」與儒家的「德治」相對
法治與人治是根本相對立的,是不同的治國理念。人治強調個人權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與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沒有法治。但要強調,國家依靠法治並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為再好的法律與制度都需要人來實現與執行。但是,不可以將「人的作用」與「人治」相等同,兩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兩個部分,即形式意義的法治和實質意義的法治,是兩者的統一體。形式意義的法治,強調「以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形式意義的法治應當體現法治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實質意義的法治也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運行機制予以實現,兩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為基礎,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們的法治卻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在理論上如何印證現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現實的法治實踐中確實存在缺少政府和民眾的有效「互動」。冷靜地思考分析和對「依法治理」現狀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缺少這種「互動」的現實表現,主要原因在於:民眾對於自身的權利不知道,知道不執行,執行不徹底,導致了21世紀初的這個結果。民眾們在經歷義務教育之後,依舊對於介紹法治的課程並不重視,法治觀念、理念很難進入民眾內心。使得法治推動成為看似官方在發動和推進,民眾似乎處在旁觀者的地位而表現出「被動」和「冷漠」。
而所謂的為「三治三不治」,即「治下不治上」、「治外不治內」、「治民不治官」。是一種錯誤的說法,因為在我國立法的權力屬於人大,而不屬於所謂的「上」、「外」、「官」,因此這樣說並不符合實際情況。這種情況在「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縣」、「依法治鄉」、「依法治村」等依法治理的過程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並不會因為違法者身份而縱容其違法。行政機關並沒有立法權,但是行政權力確實在影響司法,通過各種行政權力對司法權的影響,來擴大其職能和實現其效用。在近一段時間內,輿論以第四權的身份出現,掌握輿論資源的人通過各種輿論壓力,對於司法權的影響也日益增大,使得輿論資源所有者與行政權力所有者一道成為影響司法權的人。這種片面的、出於「官本位」或「輿論第四權」思想的「依法治理」嚴重悖離了法治精神和原則。而廣大民眾則處於「被動」的地位,既在客觀上不能有效得知正確信息、行動上介入國家法治實踐,又在主觀上無法正確判斷,更不用提參與和對之加以評價。其深層原因在於人治思想與權力本位思想還在相當的領域中存在。尤其是在中央提出依法治國的口號之後,各級黨委和政府先後提出的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縣,甚至提出依法治校、依法治村等口號。這種形式主義做法使得依法治國的法治內涵與精神逐步喪失,結果最後演變為依法治民的政治治理觀。在他們眼裡,仍然認為依法治國就是用法律來治理國家,而且存在固有偏見,認為法律只是專管老百姓的,從而形成了法治的表層現象,其真正內涵沒有深刻理解並內化為堅實的信念和外化為行動。因此,「依法治國」成為僅僅理解為依據大量出自有據的規章、政策和法律來治理國家和人民,這種「葉公好龍」式的法治觀是法治非理性的表現形式,是傳統專制主義、人治主義和宗法思想沒有得到徹底清算的典型特徵。[2][3]
法治是依據法律的治理。
法治實際上包含了許多層面的含義,它是指一種治國的方略、社會調控方式,法治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亞里士多德就明確提出「法治應當優於一人之治」。
法治還是指一種法律價值、法律精神,一種社會理想,指通過這種治國的方式、原則和制度的實現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狀態。
總的來說就是法治包括實質意義上的法治和形式意義上的法治,也就是強調兩者的統一,形式意義上的法治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
重要論述
顯而易見,我國公民越來越信奉法律、崇尚法治了。而在過去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里,人們曾只追求「人治」的完善,將治國理想寄託在「聖人」「明君」身上,但歷史的車輪卻一次次無情地碾碎了這一幻想……
中國土壤里並非沒有過法治的種子,我們有過「奉法者強則國強」的法治宣言,有過「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法治原則,但同時也有「刑不上大夫」的法治缺憾。當西方已經大致勾勒出法治框架時,我們才發現,原來法治在守護社會公平正義方面能發揮如此積極有效的作用。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中國政法大學生討論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