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醫救
㈠ 醫務人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
醫務工作者職業道德;忠於社會主義醫療事業,熱愛本職工作,處處關心病人的疾苦,把維護人民的生命,增進人民的健康,同疾病作斗爭,作為自己崇高的職責。認真鑽研醫務技術,對技術精益求精,勇於攻克疑難病症,積極進行革新創造,不斷開拓醫學新領域。
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病人極端熱情,一視同仁時刻想到病人的痛苦和安危,養成嚴謹細致的醫療作風,平等待人不收禮,不「走後門」,服務細致,謹慎周到,一絲不苟,診斷准確無誤,勇敢果斷,敢於負責,保守病人病情「秘密」,舉止文雅,端莊可親,不利用工作之便,侵害病人權利。
識賢任能、敢於負責,謙虛謹慎、平易近人作風深入,密切聯系群眾,文明禮貌,以誠待人,不弄虛作假,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醫療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一切臨床醫務人員必須時刻自覺地以高尚的醫德標准來嚴格要求自己。
(1)道德醫救擴展閱讀;
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及應具備的思想品質,也是行醫者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對於醫務人員來說高尚的醫德和精湛醫術同樣重要。否則,就像愛因斯坦所說,只有專業知識,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良好的文化修養,提高對疾病診斷和相關問題的洞察能力,促進人文修養的提高。通過心理學知識可以掌握不同人群的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及不同層次患者的心理變化與需求,深層次地與病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廣泛地涉獵各科醫學知識才能給病人一種精神關懷。
提高業務水平的同時,還應提高醫務人員的心理素質,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增強對外界壓力的承受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以適應各種場合各類人群的溝通;才能真誠地服務患者,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不同層次的服務對象;才能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醫生與患者的關系。
提高個人情商這些需要醫務人員在工作中不停的學習社會科學及行業相關知識,提高認識社會的能力,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同時也使自己的人生樂觀豁達,充滿陽光,愛工作、愛事業、愛病人。要做到一切從病人出發,對工作極端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儀表端正,禮儀服務,不得在診室內隨地吐痰、吸煙、嚼口香糖,要保持診室、病房新鮮、整潔、肅靜、環境優美,為病人創造良好的衛生環境。
㈡ 什麼是醫德
醫德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醫療服務過程中應該遵循的職業道德和行為准則。
醫德是醫療行業的靈魂,它涵蓋了醫務人員對病人、對社會、對醫療事業的態度和行為。具體來說,醫德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人為本的患者關懷
醫德的核心是以病人為中心,醫務人員應當時刻關注患者的需求和權益,尊重患者的生命和尊嚴。醫療服務過程中,醫務人員應當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為患者提供全面、細致、耐心的醫療服務。
二、專業技術的精益求精
醫德要求醫務人員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保持對醫學知識的不斷更新。只有掌握了先進的醫療技術,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提高治療效果,減少醫療差錯。
三、誠實守信的服務態度
醫務人員應當誠實守信,對患者和社會負責。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應當如實告知患者治療方案、風險及後果,不隱瞞和欺騙。同時,也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讓患者充分參與到治療過程中。
四、保守醫療秘密和隱私
醫德要求醫務人員嚴格保守患者的醫療秘密和隱私,不得泄露患者的個人信息和病情。這不僅是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規定。
五、社會責任的擔當
醫務人員作為社會的一份子,還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在突發事件和公共衛生事件中,應當積極響應,主動參與醫療救援和防控工作,為社會健康保駕護航。
總的來說,醫德是醫務人員在從事醫療服務過程中應該遵循的職業道德和行為准則,它涵蓋了患者關懷、專業技能、服務態度、醫療秘密保護和社會責任擔當等方面。醫務人員的醫德水平直接影響到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因此,提高醫德醫風建設是醫療行業的重要任務。
㈢ 醫徳醫術醫者仁心的下聯是什麼
答案:醫徳醫術醫者仁心,仁者仁心仁義天下!
醫者仁心什麼意思:凡是品德醫術俱優的醫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無慾念,無希求,首先表現出慈悲同情之心,決心拯救人類的痛苦。
如果有患病苦來求醫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貴賤貧富,老幼美醜,是仇人還是親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還是一般的朋友,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是愚笨的人還是聰明的人,一律同樣看待,都存有對待最親近的人一樣的想法,也不能瞻前顧後,考慮自身的利弊得失,愛惜自己的身家性命。
看到病人的煩惱,就像自己的煩惱一樣,內心悲痛,不避忌艱險、晝夜、寒暑、飢渴、疲勞,全心全意地去救護病人,不能產生推託和擺架子的想法,像這樣才能稱作百姓的好醫生。與此相反的話,就是人民的大害。
(3)道德醫救擴展閱讀:
什麼是醫德?
中國只有兩個職業是帶德的,一個教師,一個醫生。
中國只有兩個職業是帶「德」的,一個教師,一個醫生,看其他職業,就用職業道德籠統的給算了,這兩個職業是單獨計算的,原因就在於,教師要負責人們的精神健康,而醫生要負責人們的肉體健康。
其實還不止,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書容易,育人難吶;醫生要肉體治療,還要有精神撫慰,肉體治療相對好評估,但是這個精神撫慰如何做呢?「德」字就在這精神撫慰和教書育人之間誕生了。
社會上對醫德以及我們對自己的行業道德要求都極高,觀點是:任何站在道德基礎上談論道德都是無效的。不能指望我們的醫生都是聖人之心,道德歸根到底是由外在的環境和制度決定的。如果環境和制度是糟糕的,好人也會變成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