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
Ⅰ 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的辯證關系探析
下面是我為你整理整合了一些關於倫理道德的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科學技術和倫理道德的概念
在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科學與技術各自都有相對確切的概念。現代所用“科學”一詞,是近代日本學界初用於對譯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歐洲語言中的相應詞彙。科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科學包括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而俠義科學僅指自然科學,本文所指是其俠義的自然科學。英文中的技術一詞technology由希臘文techne(工藝、技能)和logos(詞,講話)構成,意為對工藝、技能的論述。到20世紀初,技術的含義逐漸擴大,涉及工具、機器及其使用方法。倫理學,在古希臘,“ethos”一詞最早見於《荷馬史詩》,特指一群人所共居的地方,後來,詞義擴大為一群人的性格、氣質及所形成的風俗習慣。倫理學發展到今天已被認為是以道德為研究對象的獨立科學。“道德”一詞被賦予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質、道德境界和調整人和人之間關系的道德原則和規范。
二、關於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關系的幾種觀點
自古以來,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的關系,一直以來被大家爭論不休,但主要分為相關論、不相關論和等同論。相關論者又可分為倫理道德決定論和科學技術決定論。下面我們就分別進行闡述。
(一)不相關論
早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就把科學技術和倫理道德區分開,他著有《物理學》是研究科學技術,他的《尼格馬克倫理學》是研究倫理道德的,前者的研究對象是自然,而後者研究對象是人。法國數學家、哲學家彭家勒(1854-1912)認為,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分屬兩個不同的領域,它們有各自的研究對象和社會作用,一個追求“真”,一個追求“善”,“從來也不相遇,永遠也不會發生沖突”,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英國思想家休(1711-1776)把知識和科學分為“事實的知識”、“價值的知識”和“物理科學”、“精神科學”,認為道德價值觀念來自趨樂避苦的情感,理性對道德價值無能為力。現代西方新實證主義倫理學派代表人物維特根斯坦(1889-1951)、卡爾納普(1891-1970)等人也認為道德不存在對錯、真偽的問題,科學也沒有善惡之分。中國的《易經》就有“形而下為之器,形而上者為之道”,把倫理道德所指的“道”和自然科學所指的“器”區分開來。他們太注重科學技術和倫理道德的區分,實質上是否定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的本質聯系。
(二)等同論
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前468-前420),是第一個把知識與德行統一起來的人,他提出“美德即知識”的命題。他認為,“知識包括了一切的善”,美德作為一種善,屬於知識的范疇。知識使人變得明智、就會有美德,相反愚昧無知是導致惡行的根源。把美德作為知識的一部分,將二者結合起來考察,是蘇格拉底對人類科學技術史和倫理思想史的巨大貢獻。但是,知識與道德畢竟是兩個性質不同的概念,在沒有揭示其內在的、本質的聯系的情況下“等同”對待,實際上等於忽視或取消了兩者之間的差別,這一觀點後來成為導致科學技術樂觀主義和科學技術決定論的思想淵藪。
(三)科學技術決定論
中國先秦墨家學派崇尚自然科學,主張兼愛非攻、天志明鬼,《墨子》有“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主張人人平等,反對戰爭,天志既掌握自然規律,明鬼既繼承前人的經驗。在近代自然科學盛行一時的階段,這種觀點占據了主導。從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知識就是力量”,到哥白尼的地心說革命,伽利略確定了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方法,笛卡爾認為,所有物質的東西,都是為同一機械規律所支配的機器,甚至人體也是如此。十七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他認為世界就像一個運轉的大機器,上帝給了第一腳的推動力,於是世界便在三大定律作用下開始運轉。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了生產力的高速發展,一些機械論者認為科學技術主宰世間的萬事萬物,科學技術的進步就能帶動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步。顯然這種觀點太過於極端化,事實表明,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原子彈、克隆人等例證就能表明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弊端。
(四)倫理道德決定論
中國的儒家思想一直把個人的倫理道德放在高於其他知識地位,《論語》就有“君子入則孝,出則悌,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問”,《中庸》有“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反映了倫理道德才是最根本的前提。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現實社會只是理性社會的一個模版,理性社會的人都是追求最高的倫理道德――善,人類學習知識只不過是為了運用知識更加認識理性世界。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在著名的《科學和藝術的發展是敗壞了風俗還是凈化了風俗》一文中,悲觀地預言:“科學與藝術日益進步,可是人類變得越來越壞了”,“隨著科學和藝術的光芒在我們的天邊上升起,德行也就消逝了。”特別是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道德墮落的現象遍及社會各個角落,一些學者認為“道德崩潰”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在科學的威力不斷增加的同時,科學的利用越來越不高尚,越來越粗野,而且越來越不道德”。他們甚至主張用“完全剎車”的辦法,來阻止科學技術的發展,拯救道德危機,陷入了道德決定論的誤區。
三、科學技術和倫理道德的辯證關系
(一)科學技術對倫理道德的能動作用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而科學技術不僅帶來政治、法律等政治上層建築的發展和變革,而且帶來文學、藝術、倫理道德等觀念上層建築的發展和變革,由此可見,科學技術的進步決定了倫理道德的完善,中國先秦的管子在其著書《管子》中說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只有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生產力的發展,才能生產出更多的生產資料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需要,人們才能更好的遵紀守法、知禮讓禮。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豐富和發展著人們認識世界的知識、方法和手段,為促進人們對倫理道德問題的認識和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改變著人們的利害關系,對新的價值觀、倫理觀的形成發揮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總體而言,從最終決定意義上來說是以促進作用為主的。具體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決定了人類道德進步的基本趨勢,科學技術的發展直接改變了人們的傳統道德觀念和道德習慣,改變了社會的道德輿論,促進人類新的道德規范生成,促進了人們價值觀的不斷更新,越來越傾向於運用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看待道德生活、處理倫理關系,強調人類智慧,促進了倫理學學科的發展等。
(二)科學技術對倫理道德的反作用
科學技術的發展所引發的倫理道德問題也是客觀存在的,它在改變一些腐朽落後的倫理道德觀念和規范的同時,也沖擊著那些仍然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仍在發揮著重要社會協調和約束作用的倫理道德,削弱和挑戰著它們對現有社會秩序的維系作用。例如:盲目追求科學技術的進步,而忽略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導致人類價值觀趨向的改變,盲目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利用科學技術去大規模開發利用自然來滿足人類的需求,而忽略倫理道德對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的保護作用,所導致的大氣污染、河流污染、生態破壞等問題。生物技術引發的社會倫理問題更為深刻和嚴重。基因技術特別是人體生物遺傳信息的破譯,在促進人類揭示遺傳基因秘密,為人類自身疾病的診治提供依據和手段的同時,帶來了如何尊重並保護人們的遺傳信息隱私權,如何確保人們受到公平合理的評價和對待,而不是“遺傳決定論”或“基因決定論”的觀點,避免對遺傳信息的誤用和濫用,產生“基因歧視”等社會問題,以及如何真正善待我們的後代,不至於利用基金技術來“設計和製造後代”,既損害了當代人的身心健康,又侵犯了後代人的權利。
(三)倫理道德對科學技術的辯證作用
然而,倫理道德對科學技術的作用猶如科學技術對倫理道德的作用一樣也具有兩面性。倫理道德對科學技術的規范,體現在科學技術倫理和科學家行為規范,可以更好地指引科學技術導向提高社會生產力、造福人類社會的方向,限制科學技術濫用,危害人類和自然生態環境。相反,當社會的倫理道德滯後於科學技術的發展,並且失去了對現實社會生活的調節作用的時候,往往成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束縛,產生阻礙作用。例如中世紀西方封建國家的宗教神學的倫理道德觀念嚴重束縛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時就要打破腐朽落後的倫理道德觀念,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掃清道路。
四、正確處理好倫理道德和科學技術的關系和作用
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分析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之間的關系,我們應當看到兩者之間既不是等同的,又不是相斥的,更不是誰決定誰的。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首先作為理論形態的科學知識是對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而作為人們行為規范和准則的道德,是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系的反映。它們分屬於不同的認識領域,因而社會作用不同。科學用於指導人們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而道德用於調節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但是它們兩者之間又是密切聯系的,都是對客觀實際的正確反映,統一於真善美的追求之中;其次,作為生產力的科學技術與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倫理道德之間的關系也是辯證統一的,從根本上來說,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對於倫理道德的發展也是同樣具有革命意義的推動力量,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決定了人類道德前進的基本趨勢,促進了新的道德規范的形成,深化了人們的道德認識、更新了人們的道德觀念等等。同時進步的社會倫理道德,對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發揮了重要的精神動力和和文化支撐作用。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作用,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Ⅱ 科學與倫理道德的關系
科學技術的應用引發了一系列的倫理道德問題,造成了一些較為深遠的專負面影響,但是絕不能因此屬說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與倫理道德背道而馳。
關鍵是如何正確理解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的關系。科學技術的發展只有藉助於倫理道德的正確引導,才能朝著有利於人類的方向健康發展。要全面深刻地把握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的復雜關系,使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共同促進、協調發展。
(2)淺談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擴展閱讀:
當代科技發展引發的倫理道德沖突涉及領域更加廣泛。例如,安樂死、人工受精等研究帶來的生命倫理問題;網路技術帶來的網路倫理問題,利用網路的虛擬、無序、開放等特徵導致的網路犯罪,網路侵犯等;核能、核武器的和平利用引發的倫理問題等等。
當代科技發展引發的沖突更加直接,更加尖銳。例如,高科技應用導致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克隆技術引發的人類身份確定問題,核能的開發引發的安全以及世界和平問題,這都是直接關繫到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