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的法治
① 秦漢法律制度的特點是什麼
特點:
1. 法自君出,君主獨斷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建立了以皇帝為中心的集權政治體制,皇帝集立法、行政、司法大權於一身,成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秦始皇自稱始皇帝,將「命」改為「制」,「令」改為「詔」,以加強法律的權威。他親自處理政務和司法,確保皇帝權力的至高無上,這是秦朝法律制度的首要原則。
2. 以法為本,嚴刑峻罰
法家主張的「法治」和「重刑」在秦朝得到了充分體現。秦始皇重視法律,使其成為國家治理的核心。秦朝的刑罰種類繁多,行刑方法殘酷,為歷史所罕見。法律涵蓋軍事、外交、社會治安等各個方面,體現了秦朝法律制度的嚴格性。
3. 治道運行,皆有法式
秦始皇注重立法工作,法律規范逐漸細化,覆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秦朝法律包括刑事、民事、經濟、行政、訴訟等多個領域,體現了秦朝法治的全面性。
4. 法令由一統,民以吏為師
為了確保法律的有效實施,秦始皇鼓勵全民學習法律,規定官吏必須精通法律,民眾則以官吏為師。這是秦朝法律制度的一大特色。
簡介:
秦朝的法律制度主要繼承自秦國在發展過程中創立的體制,許多內容源自商鞅變法後的制度。秦朝法律制度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商鞅變法至統一六國之前,此時法律制度的框架和風格已形成;第二階段是從秦統一至滅亡,秦始皇將秦國法律推廣至全國,並頒布新法律,如關於皇帝尊號、廢除謚號、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等,同時實行焚書令,強化法律對社會生活的控制。
② 秦漢對官吏的管理,說明了古時候法治社會的哪些意義
周朝實行的是「禮治」制度,但到了周朝後期,隨著禮樂的崩壞和諸侯的割據,周王室的權威日益衰弱。周天子的統治名存實亡,隨後,嬴姓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多民族大一統的王朝——秦朝。秦朝在建立之初,立法和社會制度都還在逐步形成中。盡管秦朝只存在了短短十五年,但其「以法治國」的理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秦朝對官吏的嚴格管理,更是體現了古代法治社會的某些重要特徵。
在秦朝,官吏犯法所受的懲罰往往比百姓更為嚴厲。這種做法在漢朝得到繼承,漢朝前期的吏治因此顯得清明,國家治理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秦國自商鞅變法起,就高度重視法律。在古代社會,法律需要由人來執行,而這些執行法律的人就是官吏。因此,官吏的選拔、監督、晉升和管理成為國家治理的關鍵。秦法以嚴格著稱,對官吏的約束遠超過對百姓。
在官吏選拔方面,秦朝主要採取的是「保舉制」,鼓勵推薦有能力的人才擔任官職。但這一制度也容易被濫用,秦朝因此制定了嚴格的法規,規定如果被推薦的人不勝任,推薦人也將受到處罰。西漢時期,對這一制度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西漢丞相張蒼就是一個例子,他曾因保舉不力而被免職。
除了保舉制,秦漢時期還通過調動官吏的方式,避免他們之間形成勾結。秦漢時期,監察體系也相當完善,中央設有御史府,地方則有監郡御史和刺史。但這種制度也存在缺陷,如地方長官權力過小,難以鎮壓暴動。漢朝時期,取消了刺史的職位,給予地方郡守更大的權力,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如郡守可能隱瞞實情。
漢朝時期,又設立了「督郵」來監察地方,但由於督郵受郡守控制,相互勾結的問題仍然存在。這些制度反映了中國古代法治社會的一些基本特徵,如對官吏的嚴格管理,以及監察體系的建立,都體現了法治社會的初步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