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建成法治政府
⑴ 黨的十八大提出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時間是
2020年。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顯示,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這是法治中國的目標之一。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進一步明確法治政府的目標和標准,指明了法治政府的建設重點,可以說是「十三五」時期法治建設的重要依循。
⑵ 法制政府建設總體目標
法治政府建設總體目標:加快推進法治、創新、廉潔、服務、協同「五型政府」建設,到2020年,基本建成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職能科學。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全面提升政府依法履職能力。
權責法定:落實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促進行政權力與責任緊密掛鉤、與行政權力主體利益徹底脫鉤,嚴格執行行政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
執法嚴明: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全面正確實施法律法規規章,依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公開公正:健全依法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及時准確提供政府信息,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行政管理做到公平公正。
廉潔高效: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形成科學有效的行政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履行職責,不斷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守法誠信:縣、鄉鎮人民政府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政策措施符合法律規定並保持相對穩定,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全面提升,政府公信力不斷增強。
⑶ 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什麼基本形成
從下面5個方面:
一、在經濟建設方面,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我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經濟發展實現由數量和規模擴張向質量和效益提升的根本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更加完善,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構建,經濟活力明顯增強。
形成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全要素生產率明顯提升,基本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空間格局得到優化,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基本形成,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備,城市品質明顯提升。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在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之後,到2035年躍升至創新型國家前列。
二、在政治建設方面,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達到高度有機統一。
人民民橋改主更加充分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協制度更加完善,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得到有效落實,人權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發揮。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大為增強,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基本建成。
依法治國得到全面落實,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在文化建設方面,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耐中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全體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和文化凝聚力不斷提高。
重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社敏畝判會風尚基本養成,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基本建成,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廣泛,中華文化走出去達到新水平。
四、在民生和社會建設方面,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願景,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我國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人口預期壽命和國民受教育程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公平正義充分彰顯,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五、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基本建立,生態文明制度更加健全。綠色發展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能源、水等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大氣、水、土壤等環境狀況明顯改觀,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基本建立,生產空間安全高效、生活空間舒適宜居、生態空間山青水碧的國土開發格局形成,森林、河湖、濕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明顯改善。
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備。
法律依據:
《法治中國建設規劃》
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奮力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
(三)總體目標
建設法治中國,應當實現法律規范科學完備統一,執法司法公正高效權威,權力運行受到有效制約監督,人民合法權益得到充分尊重保障,法治信仰普遍確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全面建成。
到2025年,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體制機制更加健全,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備,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日益健全,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司法權運行機制更加科學有效,法治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黨內法規體系更加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初步形成。
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基本形成,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⑷ 為何建設法治政府怎樣建設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實現物質文明的小康,同時也要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小康。黨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確立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又進一步明確了這一目標要求。未來5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關鍵時期。沒有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就難以保障社會公正、促進社會和諧,使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對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法治是改革發展的可靠保障,厲行法治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破解改革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依法治理經濟,依法協調和處理各種利益和問題,避免埋釘子、留尾巴,使國家和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近些年來,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成效顯著。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法治政府建設在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在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和嚴格公正實施法律法規等方面亟待加強。建設法治政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具有示範性和帶動性的關鍵環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迫切要求把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法治政府建設的目標具體化、措施系統化,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105/c40531-28012567.html
⑸ 法治政府2015至2020年它的目標是建設成什麼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到2020年,我國法治政府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目標是構建一個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體系。職能科學,意味著政府機構職責清晰,分工合理,職責明確;權責法定,則是指政府行為必須依法進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嚴明,則強調執法過程中的嚴格公正,確保法律執行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公開公正,要求政府決策過程透明,公眾能夠獲取相關信息,保障公民知情權和參與權;廉潔高效,旨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減少腐敗現象,增強政府公信力;守法誠信,要求政府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這一目標的實現,不僅有助於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還能增強公民對政府的信任。職能科學和權責法定,為政府高效運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執法嚴明和公開公正,確保了法律的公正實施和透明度;廉潔高效和守法誠信,則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來源。通過這些措施,法治政府能夠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各級政府需要加強法制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確保政府行為有法可依。同時,需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確保政府依法行政,防止權力濫用。此外,政府還需提高行政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審批,為市場主體提供便利。同時,政府應加強誠信建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贏得公眾的信任和支持。
總之,到2020年基本建成的法治政府,將是一個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政府。這不僅有助於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還能增強公民對政府的信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⑹ 法治政府的標准有哪些
職能科學、權責法定 、執法嚴明、公開公正 、廉潔高效 、守法誠信。
信息出處:
2014年11月6日,國新辦舉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袁曙宏在介紹有關情況時表示,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也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標准,共有六個層面、24個字,那就是要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6)2020年建成法治政府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作為中國基本治國方略,強調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其中執法是關鍵。國家的法律法規都需要各級政府來實施,與群眾關系最密切的也是各級人民政府,政府的決策與執法活動是否合法、是否適當,不僅關系人民福祉和社會穩定,也關系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方略能否落實。
因此,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如果能夠緊緊抓住這個關鍵,在規范政府權力的行使、防止權力濫用方面有切實可行的制度安排,將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產生重大作用。
應當特別指出的是,作為權力主體和管理者,政府部門極易主觀行事,而多年來又沒有形成對政府行為的有效制度約束。因此,一方面,要健全行政監督的法律法規;
另一方面,要調整對政府行為的約束與監督的立法角度,即從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禁止性立法轉變為允許性立法: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只能做法律法規允許的事項,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允許的一律視為不允許。與此同時,要把法律監督、行政監督和群眾監督、社會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嚴格約束政府行為。
建設責任政府、服務政府和法治政府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改革,必須抓住時機,積極推進。但也要看到,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從實際出發,穩妥推進,重要的是堅持方向,把握原則;重要的是不淺嘗輒止,延擱拖沓。
⑺ 法治政府的基本標准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標准,共有六個層面、24個字,那就是要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1.政府職能依法全面履行;
2.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完備;
3.行政決策科學民主合法;
4.服務型行政執法整體推進;
5.行政權力規范透明運行。
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標准,共有六個層面、24個字,那就是要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從決策到執行及監督的整個過程都納入法治化軌道,權利與責任緊密相聯,集陽光政府、有限政府、誠信政府、責任政府於一身,並用法律加以固定即為法治政府。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第四條 行政復議機關履行行政復議職責,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的原則,堅持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
第五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是法律規定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與政務服務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