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
Ⅰ 第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七個方面
依法治國應從七個方面做起
一,實行官員財產公開制度。如果以各種理由拒絕實行這一制度,依法治國就是假話。
二,落實民眾的各項憲法權利。如果憲法被束之高閣,那就是假依法治國。
三,在人口教育素質相對較高的一兩個大城市試點直選市長。候選人可以全是中共黨員。選舉制未必就得由多個政黨的人員成為被選舉人,被選舉人全是共產黨員也沒有什麼不好,核心是選舉,被選舉上去的官員,才更敬畏選民,從而對選民負責,而不是對上級負責。鑒於實行了很長時間的縣級以下直選已經失敗,所以,是時候改革或者廢除目前的縣級以下直選了。在大城市試點直選,是漸進式實現中國直選的好辦法,又對中共有百利而無一害,希望這一實驗能盡快展開。如果不敢或者不願試點大城市直選,那依法治國不過也是空話。
四,教育上,廢除各種容易滋生腐敗的加分制度,並由全國人大制定法律加以規制。
五,文化上,要立法容許文藝界創作、演出、播放批評執政黨和政府以及政府官員的文藝作品。如果不敢或者不願這樣做,依法治國也不過是一個虛假的口號。
六,立法保護新聞記者獨立報到新聞的各項權利。允許民間自辦報紙電視台等媒體。如果不敢或者不願意這樣做,依法治國就失去了新聞輿論的監督和支持,一切皆為空談。
七,依法治國必須先依法治黨,因此必須盡快制定一部政黨活動法,主要規定政黨活動的經費來源,任何政黨都不能從政府財政中拿錢來舉辦會議等各種活動。如果不先依法治黨,依法治國也假。
Ⅱ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的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是什麼
依法治國來的基本格局是這樣明自確具體部署的:
(1)科學立法。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法律是治國之重器,立法是法治的龍頭環節。
(2)嚴格執法。「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
(3)公正司法。「治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是司法活動最高的價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4)全民守法。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眾的內心裡。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
Ⅲ 十八屆四中全會有關依法治國的新16字方針的重要意義
在《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國的「新十六字方針」,這一方針成為構建法治中國的核心要求和基本准則。
科學立法是法治中國的前提。它要求不僅要繼續完善立法,填補現有法律的空白,還要確保新立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這包括在深化改革、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網路監管等關鍵領域加強立法工作,並通過公眾參與和立法評估機制,提高立法的質量和效率。
嚴格執法是法治中國的關鍵。這要求建立有效的執法機制,包括實施交叉執法制度,確保執法者及其家屬的安全,正確處理公民權利問題,並樹立政府的權威。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提高執法的效率和公正性。
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國的防線。為了實現司法公正,必須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司法機關能夠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同時,建立有效的社會監督機制,維護司法權威,確保每一項司法判決都能得到尊重和執行。
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國的基礎。全民守法不僅需要加強法治教育和宣傳,還需要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實踐活動,使公民能夠自覺地在法律范圍內行事,尊重他人的權利和自由。特別是黨政機關領導幹部要起到表率作用,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法治的統一和尊嚴。
通過推動全民守法,建設法治社會的進程,可以為構建法治中國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Ⅳ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六項重大任務是什麼
黨的十八屆四中抄全會提出全面推出襲依法治國的6項重大任務是:1.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2.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3.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4.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5.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6.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Ⅳ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司法公正,是否正確
【錯誤】
本題考查政治常識,主要考查依法治國相關內容。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故表述錯誤。
Ⅵ 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依法治國有哪十大亮點
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10大亮點內容如下:
亮點1:依法治國將統一領導協調
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
亮點2: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
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
亮點3:把法治建設納入政績考核
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
亮點4:首提設立最高法巡迴法庭
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
亮點5:檢察機關可提起公益訴訟
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亮點6:領導幹部干預司法將追責
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
亮點7:完善行政權力糾錯問責制
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完善糾錯問責機制。
亮點8:重大決策終身追責倒查
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亮點9:律師法學家可當法官檢察官
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
亮點10: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