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宋新法學

宋新法學

發布時間: 2025-08-07 11:49:10

Ⅰ 安溪出過什麼大官

羅豪才
全國政協副主席。
男,漢族,1934年3月生,福建安溪人,致公黨成員、中共黨員,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教授。
1951年4月至1952年7月在新加坡被英殖民當局監禁。1952年至1956年廣東省廣州知用中學、江蘇省無錫市第一中學學習。1956年至1960年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習。1960年至1984年北京大學法律系助教、講師、系副主任。1984年至1985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1985年至1986年北京大學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1986年至1992年北京大學副校長、教授,北京市僑聯主席,中國僑聯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1992年至1993年致公黨中央副主席,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北京市僑聯主席。1993年至1995年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1995年至1996年致公黨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1996年至1997年致公黨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1997年至1998年致公黨中央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1998年至1999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1999年至2000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2000年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2003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榕村,安溪湖頭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登進士第五名,官至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是清朝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壯宦48年,操守清廉,鄞政恤民,育材舉賢,黜墨擊貧
說實話是真的不少其實很稀的女娃拖行說很多女。有的你可能也都不知道,不過你多了解了解也行,這些人可能不太為人所熟知,但是安溪確實是一個好地方,好山水育好人,

Ⅱ 河南大學法學院的學校簡介

法學院擁有一批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教學與科研並重的專家、學者和教授,現有教職工70人,專任教師55人,教授8人,占教師的14.5%,副教授18人(不包括校聘),佔32.7%,博士學位者30人,佔54.5%。各學科學術帶頭人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的學術交流,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學院先後有11名博士受國家留學基金或海外基金組織的資助,在國外留學或做訪問學者。本科教育方面:1985年招收法律專科,1986年開設法學專業本科教育。1996年後曾設法學與經濟法兩個本科專業,1999年並為法學專業。在生源上,法學專業文理兼收,並於2011年開始招收法學專業本碩連讀生。在課程設置上,學院設置了思想道德修養、大學英語、大學體育等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與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包括法理學、憲法學、邏輯學、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商法總論、知識產權法學、環境資源法學、司法文書、國際法、國際訴訟法、國際經濟法和經濟法學共19門基礎的法律學科,選修課主要包括中國司法制度、刑事偵查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等。
在本科教學中,學院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與法律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知識分析現實問題。充分利用模擬法庭、庭審觀摩、社區法律服務、暑期社會實踐等鍛煉法學本科學生實踐能力。研究生教育方面:學院現擁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涵蓋了法理學、法律史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環境與資源法學等二級學科各專業,同時擁有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近300人,在職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近200人。學院現有研究生導師32人,其中學院專職導師22人,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兼職導師6人,另外還從司法實務部門遴選了一批職業導師。學校和學院日益重視研究生培養,在擴大招生規模以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加大人才引進和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力度,並建立健全了研究生培養的各項規章制度,確保研究生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法學院教學科研條件良好,管理機制健全。學院圖書資料室擁有種類齊全並且不斷更新的中外文法學圖書資料,藏有專業類書籍達20000餘冊,訂閱法學研究類、法規類、實踐類專業期刊110種,國家級、省級綜合性社科期刊和重點大學人文社科學報38種,報紙20餘種。同時,由法學院本科、研究生主辦的《法政季刊》、《正義之光》期刊以及本科生編輯的《河大法律人》報受到校內外的好評,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法學院的學生還建有「河南大學法學院研究生信息網」、「正義之光」、「河南大學法律服務中心」等博客、網站作為學術與實踐活動的交流平台。
法學院學術氛圍濃郁,科研成果突出。近五年,學院師生共發表論文300餘篇,其中在法學權威級重點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篇,在CSSCI來源期刊發表78篇;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社科項目10項;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獎勵8項。法律史學和訴訟法學等學科方向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河南省處於領先地位。吳祖謀先生主編的《法學概論》,不僅是建國以後公開發行的第一本法學概論教材,而且是高校法學統編教材發行量最大的一本,並獲得國家教委第二屆普通高等學校全國優秀教材獎及河南省教委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特等獎,至今已發行超過600萬冊,在全國法學界有著巨大的影響。陳景良教授所進行的宋代司法傳統研究已在國內外居於領先地位,同時,他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唐宋社會變動與法律變化研究》及國家社科項目《宋代司法中的理性與經驗》,在國內同類研究中具有創新價值,亦有填補空白的意義。王明鎖教授是較早研究和主張開設《知識產權法》課程的專家,主編出版的《知識產權法》和獨著的《票據法學》,均在國內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中國民商立法研究中,所提出的民商真正合一、中國民商法典六分制體系以及他物權新體系等重要觀點在國內外學術界都具有重大創新性。法學院多年來始終注重學術交流與合作。建院以來,每年都邀請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等單位的資深學者與法律實務界名流來院授課講學,如陳光中、江平、江偉、高銘暄、趙秉志、梁慧星、孫憲忠、漆多俊、賀衛方、齊文遠、劉仁文等都曾被邀來講學,或作兼職教授。台灣大學林端教授為我院研究生講授《法律社會學》課程,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張少瑜教授講授《法律史文獻學》、《兵家法的思想研究》等課程,對我院研究生的教學起到了促進作用。同時,學院與河南省人民檢察院、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不僅聘請實務界名流來院講學交流,還與實務部門專家合作,共同解決河南省重大司法實務難題,進一步突出理論研究的實踐性和實用性。
河南大學法學院始終以社會的繁榮發展,民主法治的進步為己任,秉承「法天立極,會通中西」的院訓,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眾多法律人才,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提供智力文化成果,取得了可喜業績。今日的輝煌來自多年來積累,來自法學院師生的共同努力。在未來的發展征途中,法學院的全體師生員工,將會更加團結、奮斗,取得更多更大的業績。法學院的明天會更加燦爛輝煌。

Ⅲ 中國人大民商法考研需要看哪些參考書目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初試科目:憲法(分)、法理(40分)、民法(50分)、刑法(50分)、民訴(25分)、刑訴(25分)、行政法(30分)、三國法(40分)分為綜合一(憲法(40分)、法理(40分)、行政法(30分)、三國法(40分))和綜合二(民法(50分)、刑法(50分)、民訴(25分)、刑訴(25分))。教材如下:
《法理學導論》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份舒國瀅主編
《憲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第四版 焦洪昌主編
《國際法》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2008年 周忠海主編
《國際私法》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2011年 第三版 趙相林主編
《國際經濟法》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8年9月版 莫世健主編
《行政法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版 張樹義主編
《行政訴訟法學》第二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版 馬懷德主編
《民法學》第二版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最新版 江平主編

來源茂名律師網頁鏈接

《民事訴訟法學》(第二版)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 宋朝武主編
《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 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陳光中主編 (5月底出新版)
《刑法學》 (第四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7月版 曲新久主編

Ⅳ 誰能提供一個司法考試各科輔導老師的排行榜

民法:
李仁玉:北京民商法學會副會長,政協委員,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被學員譽為:「民法輔導第一人」。
鍾秀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司法考試民法資深輔導教師,多年的輔導經驗,對司考命題規律有深入的研究,擅長講理論與案例的結合。
席志國:中國政法大學民法學博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授課條理清晰,教學風格嚴謹,善於總結、把握司法考試的脈搏。
民訴:
常英:中國政法大學資深教授,碩士生導師,政法英傑校長,著名教育家,學者。被學員譽為:「民訴輔導第一人」。
卜開明:北京師范大學訴訟法學博士。
司考輔導經驗豐富,高級輔導員,具有很強的應試輔導經驗,師從著名導師及命題專家宋老師,深受學員歡迎。
刑法:
楊艷霞:中國政法大學刑法學博士,副教授。授課經驗豐富,講課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幽默風趣。
李金明:中國政法大學刑法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著名司考輔導專家,09年押中刑法卷四原題。
刑訴:
李奮飛: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副教授,八年司考輔導經驗,講課生動,課堂十分活躍,邏輯思維嚴密,命題准確。
袁家德:中國政法大學,具有豐富司法考試輔導經驗,多次參與司法考試輔導用書的編纂,授課中重點突出,富有激情。
史飈: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訴訟法學博士,著名司考輔導專家,權威名師,司法考試民事訴訟法新生代名師,講課風格貼近考生,應試性強,深受學員好評。
行政法:
吳鵬: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行政法博士,教授。司考輔導權威專家,多次參加輔導書的主編和司考的組題及閱卷,串講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重點法條有很高的命中率,講課幽默風趣,深入淺出。
王晨: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副教授。司法考試資深輔導專家,授課深入淺出,思路清晰,簡明扼要,有極強的感染力。
三國:
楊帆(女):中國政法大學教師、法學碩士、兼職律師。授課特點:條理清楚,准確把握商法、經濟法司法考試的命題規律和答題技巧。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商經復習、記憶及臨場答題技巧,深受考生歡迎
李毅: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副教授,有多年的司法考試輔導經驗,講課嚴謹、命題准確。
黃建軍:司法考試著名輔導專家,授課重點突出,簡明扼要,知識體系性強,考試輔導具有極強的針對性。主講:三國法
商經:
司艷麗: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博士,多次參加司法考試教材及輔導資料的編寫,擅長講授商經法,串講重點法條、講評典型案例,其講課信息量大、深入淺出、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張海峽: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司法行政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講知識產權、商經法。著名商經輔導專家。
法理:
楊帆:中國政法大學博士,任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法律史學研究中心。司法考試法制史輔導課的開拓者、授課風格深入淺出、邏輯縝密,在學生中有很高的威望。
法制史:
葉曉川: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譽滿京城的著名輔導專家,睿智、幽默的講課風格很受學員喜愛。講課重點突出、輔導方法得當、命題預測准確,主講法理、憲法、法制史。
張龍:法學博士,著名的司法考試培訓專家。授課經驗豐富,講課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邏輯縝密。

Ⅳ 簡述宋代刑事法律的主要內容

趙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其主要法典《宋刑法》是我國第一部刻板印刷的刑事法典。差誤較小。本書主要研究《宋刑法》的刑法制度和刑法思想,兼論宋代的其他刑事法規,同時還介紹了與宋同時期的遼、金和西夏的刑法制度,以便讀者對宋代空上特定歷史階段的刑法制度有一個全面而系統的了解。
一、宋代強化中央集權的立法思想 德主刑輔,是中國傳統社會正統法學世界觀的核心內容,宋初統治集團對此也十分重視,並在實際操作時更加註重「刑輔」這一手,而且,比較強調對一般犯罪的寬恕與輕刑,對謀叛、謀反及賊盜等危害到統治階級之根本利益的犯罪的嚴懲不貸。宋朝經過宋太祖、宋太宗兩代的治理,在經濟和政治上都取得了諸多成就。然而,如上所述,由於宋朝從太宗時就開始採取「守內虛外」的國策,[1]以及對地主豪強兼並農民土地採取放任的政策,所以,到宋真宗去世、劉太後主政以及宋仁宗親政時期,北宋的經濟和政治危機也開始逐漸暴露,表現為外有遼、西夏等強敵壓迫,內有京東王倫、京西張海等的暴亂。同時,國家機構的「三冗」(即冗官、冗吏和冗兵),以及因富者無限占田而出現的百姓傾家盪產、流離失所的現象也日趨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北宋統治階級更為重視立法改革,試圖進一步加強法律治理國家的力度。與此同時,自宋代開始,「理學」成為統治階級思想的主流,它將法律視為維護封建社會正常統治秩序的重要工具,是輔助儒學教化的手段,但有時,為了鎮壓「犯上作亂」的民眾,還必須施以重刑。為了使法律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理學主張振綱紀、厲風俗,使天下人都能各循其「理」。由於理學將維護三綱五常說成是「天理」,而法又是由「理」產生,為「理」服務的工具,因此,理學同時主張在據罪論刑時,必須以三綱五常為斷獄聽訟的原則。此外,由於理學嚴格要求「存天理、滅人慾」(朱熹語)、「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程頤語),作為「理」的派生物的「法」,就是一種「滅人慾」的工具,法中的權利因素被徹底抽空,只剩下了義務性、強制性和鎮壓性的功能,法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也進一步受到破壞,其社會地位也進一步降低。 二、宋代重懲賊盜的國策 兩宋的刑事法律規范主要是《宋刑統》,其後所附的敕文則加重了對「盜賊」的處罰。同時,制定特別法,繼續加重對「盜賊」的處罰,其中包括《窩藏重法》《盜賊重法》和《妻孥編管法》。 「凡重法地,嘉祐中始於開封府諸縣,後稍及諸州。」{1}可見仁宗時即制定了關於劃分「重法地」,懲治「盜賊」及其窩藏之家的特別法《窩藏重地》。神宗時制定《盜賊重法》: 立《盜賊重法》。凡劫盜罪當死者,籍其家貲以賞告人,妻子編置千里;遇赦若災傷減等者,配遠惡地。罪當徒、流者,配嶺表;流罪會降者,配三千里,籍其家貲之半為賞,妻子遞降等有差。應編配者,雖會赦,不移不釋。凡囊橐之家,劫盜死罪,情重者斬,余皆配遠惡地,籍其家貲之半為賞。盜罪當徒、流者,配五百里,籍其家貲三之一為賞。竊盜三犯,杖配五百里或鄰州。雖非重法之地,而囊橐重法之人,以重法論。其知縣、捕盜官皆用舉者,或武臣為尉。盜發十人以上,限內捕半不獲,劾罪取旨。若復殺官吏,及累殺三人,焚舍屋百間,或群行州縣之內,劫掠江海船栰之中,非重地,亦以重論。{1} 《盜賊重法》的特點是:對罪犯家屬的刑事處罰及賞告人的規定,與英宗時的《重法》相比,變化不大;但對窩藏之人的處罰則加重,可判至死刑,且非重法地,亦依重法地論;對「若復殺官吏,及累殺三人,焚舍屋百間,或群行州縣之內,劫掠江海船栰之中」的「重法之人」,雖非重法地,亦從重處罰,這便使重法的適用范圍更加擴大。 哲宗時制定,對盜賊家屬的處罰作了進一步規定。 「凡重法地,嘉祐中始於開封府諸縣,後稍及諸州。以開封府東明、考城、長垣縣,京西滑州,淮南宿州,河北澶州,京東應天府、濮、齊、徐、濟、單、兗、鄆、沂州、淮陽軍,亦立重法,著為令。至元豐時,河北、京東、淮南、福建等路皆用重法,郡縣浸益廣矣。元豐敕,重法地分,劫盜五人以上,凶惡者,方論以重法。紹聖後,有犯即坐,不計人數。」{1} 仁宗時,「重法地」僅限於開封府及附近州縣,神宗時擴大到京東、京西、淮南、河北、福建等路和一些州軍,但神宗時須「劫盜五人以上,凶惡者,方論以重法」,而哲宗「紹聖後,有犯即坐,不計人數」,又繼續加重。 實行「保甲法」,嚴防「盜賊」。「建炎三年四月,苗傅等疾閹宦恣橫,及聞王淵為樞密,愈不平,乃與王世修謀逆。詔御史捕世脩鞫之,斬於市。七月,韓世忠執苗傅等,磔之建康。」{2}不僅一概處死,而且均使用酷刑。 宋代除了重典懲罰賊盜外,還加重了對其他嚴重危害統治秩序犯罪的處罰。比如造祅書祅言罪。「左道亂法,妖言惑眾,先王之所不赦,至宋尤重其禁。凡傳習妖教,夜聚曉散,與夫殺人祭祀之類,皆著於法,訶察甚嚴。故奸軌不逞之民,無以動搖愚俗。間有為之,隨輒報敗,其事不足紀也。」{1}也就是說對妖言罪「至宋尤重其禁」,即加重「造祅書祅言罪」的處罰。 三、宋代的刑罰體系 (一)折杖法 宋朝的刑罰制度,基本上是沿襲唐代的五刑,以笞、杖、徒、流、死為基本刑制,但《宋刑統》又有所改動,創制了折杖法,用決杖來代替笞、杖、徒、流四刑。宋初,為改五代之苛,太祖時即定折杖之制。 凡流刑四:加役流,脊杖二十,配役三年;流三千里,脊杖二十,二千五百里,脊杖十八,二千里,脊杖十七,並配役一年。凡徒刑五:徒三年,脊杖二十;徒二年半,脊杖十八;二年,脊杖十七;一年半,脊杖十五;一年,脊杖十三。凡杖刑五:杖一百,臀杖二十;九十,臀杖十八;八十,臀杖十七;七十,臀杖十五;六十,臀杖十三。凡笞刑五:笞五十,臀杖十下;四十、三十,臀杖八下;二十、十,臀杖七下。常行官杖如周顯德五年制,長三尺五寸,大頭闊不過二寸,厚及小頭徑不得過九分。徒、流、笞通用常行杖,徒罪決而不役。{1} 對於「折杖之制」,後人大多以為是將刑罰折輕了,是宋初減緩刑法的措施之一。如清人沈家本就認為,折杖之制使「流罪得免遠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減決數」。但筆者認為,折杖之制比起五代的酷刑濫殺,或許是一種減輕,若同唐代刑罰相比,則仍是加重。因為折杖是折成重杖,特別是折成脊杖,對人體的損害很大。唐代就曾禁止行笞杖刑時擊打罪犯的背部。如「(唐)太宗嘗覽《明堂針灸圖》,見人之五藏皆近背,針灸失所,則其害致死,嘆曰:『夫捶者,五刑之輕;死者,人之所重。安得犯至輕之刑而或致死?』遂詔罪人無得鞭背」。{3}之所以要改行折杖法,是宋太祖認為五代時期刑罰過於苛重,而折杖法具有「流罪得免遠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減決數」的好處,體現了省刑從輕的精神。但是折杖法不適用於死刑及反逆、強盜等犯罪。宋初採行折杖法,對於糾正刑罰越來越嚴酷的趨勢、緩和社會階級矛盾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其中的刑種和刑等設置並不科學合理,輕重懸殊,難免有畫蛇添足之嫌。{4}194(二)刺配刑 為了彌補折杖法輕重懸殊的缺陷,宋開始使用刺配刑。刺配,是將杖刑、刺面、配役三刑同時施加於一人,即處脊杖、刺面後發配到遠惡州、軍終身傅軍籍,服苦役的刑罰。「凡應配役者傅軍籍,用重曲者黥其面。會赦,則有司上其罪狀,情輕者縱之,重者終身不釋。」{5}比唐代的加役流更為嚴酷。始創於五代後晉天福年間,原為寬恕死罪之刑。至宋初逐漸突破寬貸死罪的使用的范圍,後逐步用於重罪犯人和累犯之人,有關法律條文也日益增多。「諸配隸,《祥符編敕》止四十六條,慶歷中,增至百七十餘條。至於淳熙,又增至五百七十條,則四倍於慶歷矣。配法既多,犯者日眾,黥配之人,所至充斥。」{5}刺配遂成為宋代用之最多的刑種。配隸之刑特別是刺配刑的廣泛適用,使宋代刑罰趨於殘酷。 刺面因情節輕重而有大小、部位之不同。神宗時規定:「凡犯盜,刺環於耳後:徒、流,方;杖,圓;三犯杖,移於面。徑不過五分。」{5}刺字的部位、形狀,因犯罪之性質和情節之輕重而不同。南宋時臣僚載論及刺配刑時,也提到:「如入情重,則仿舊刺面,用不移不放之格;其次稍重,則止刺額角,用配及十年之格。」{5} 配隸者根據犯罪情節之輕重決定遠近和地點,情節嚴重者刺配遠惡州軍,無復地里之限。對性質、情節嚴重的犯罪及累犯,則刺配遠惡州軍或登州沙門島。宋初,只將死罪減輕處罰者刺配遠惡州軍或沙門島,即「犯死罪獲貸者,多配隸登州沙門島及通州海島,皆有屯兵使者領護。而通州島中凡兩處官煮鹽,豪強難制者隸崇明鎮,懦弱者隸東州市。太平興國五年,始令分隸鹽亭役之,而沙門如故」。{5}仁宗時規定:「配隸重者沙門島砦,其次嶺表,其次三千里至鄰州,其次羈管,其次遷鄉。斷訖,不以寒暑,即時上道。」{5}配隸的地里增至3000里以上。女犯則配役於妻窯務或軍營致遠務。宋初,婦人有罪至流,亦執針配役。太平興國五年,詔罷免之。「婦人應配,則以妻窯務或軍營致遠務卒之無家者,著為法。」{5} 對配隸者,罪輕者會赦可釋放;次輕者會赦可遷移近(家)州軍;罪重者不放不移。南宋時期,有不少大臣認為刺配之刑過重過濫,建議進行改革。如,孝宗淳熙十一年: 校書郎羅點言其太重,乃詔刑、寺集議奏聞。至十四年,未有定論。其後臣僚議,以為「若止居役,不離鄉井,則幾惠奸,不足以懲惡;若盡用配法,不恤黥刺,則面目一壞,誰復顧藉?強民適長威力,有過無由自新。檢照《元豐刑部格》,諸編配人自有不移、不放及移放條限;《政和編配格》又有情重、稍重、情輕、稍輕四等。若依仿舊格,稍加參訂,如入情重,則仿舊刺面,用不移不放之格;其次稍重,則止刺額角,用配及十年之格;其次稍輕,則與免黥刺,用不刺面、役滿放還之格;其次最輕,則降為居役,別立年限縱免之格。儻有從坐編管,則置之本城,減其放限。如此,則於見行條法並無牴牾,且使刺面之法,專處情犯凶蠹,而其他偶麗於罪,皆得全其面目,知所顧藉,可以自新。省黥徒,銷奸黨,誠天下之切務。」即詔有司裁定,其後迄如舊制。{5} 可惜最終還是未改成,仍沿用舊制。 寧宗嘉泰四年,「臣僚言:『配隸之人,蓋有兩等。其鄉民一時斗毆殺傷,及胥吏犯贓貸命流配等,設使逃逸,未必能為大過,止欲從徒,配本州牢城重役,限滿給據,復為良民。至於累犯強盜,及聚眾販賣私商,曾經殺傷捕獲之人,非村民、胥吏之比,欲並配屯駐軍,立為年限,限滿改刺從正軍。』從之。」{5}對一般犯罪,限滿後可予釋放;對累犯強盜,及聚眾販賣私商,曾經殺傷捕獲之人,雖改刺從正軍,但仍須服苦役。 對刺配之刑,後人多有評價。這些評價,均指出了刺配刑的殘酷性,但對刺配的殘酷性又都言之未盡。「刺配集肉刑、勞役多種刑罰於一身,刑罰苛重,而且使用過濫,引起了一系列的惡果。」{4}194-195筆者認為:刺配沙門島,實等於死刑。沙門島上所配隸之人數,神宗以前定為200人,以後增為300人。如熙寧六年,「審刑院言:『登州沙門砦配隸,以二百人為額,余則移置海外,非禁奸之意。』詔以三百人為額。」{5}「罪人貸死者,舊多配沙門島,至者多死。」{5}刺配遠惡州軍,也與死刑無異。如熙寧六年,「廣南轉運司言:『春州瘴癘之地,配隸至者十死八九,願停配罪人。』詔:『應配沙門島者,許配春州,余勿配。』」只要刺配春州,倖存者不多。此外,刺配刑是「斷訖,不以寒暑,即時上道」。雖然臣僚吳充建請:「『流人冬寒被創,上道多凍死。請自今非情理巨蠹,遇冬月聽留役本處,至春月遣之。』詔可」。但被處刺配刑者絕大多數都是「情理巨蠹」,仍須「不以寒暑,即時上道」,故路上凍死者仍很多。{5} (三)死刑 宋代死刑有多種法定執行方法,分斬首、絞殺、凌遲、杖殺、腰斬。《宋史·刑法志》提到了凌遲這種刑罰。「凌遲者,先斷其支體,乃抉其吭,當時之極法也。」即以利刃碎割受刑人的肢體和肌膚,使之在痛苦重緩慢死去。凌遲是封建社會後期最殘酷的死刑執行方法。凌遲刑產生於五代,大遼國率先襲用之。如《遼史·刑法志》稱:「死刑有絞、斬、凌遲之屬。」宋初未用,真宗景德四年,「御史台嘗鞫殺人賊,獄具,知雜王隨請臠剮之,帝曰:『五刑自有常制,何為慘毒也。』入內供奉官楊守珍使陝西,督捕盜賊,因請『擒獲強盜至死者,望以付臣凌遲,用戒凶惡』。詔:『捕賊送所屬,依法論決,毋用凌遲。』」{1}提出使用凌遲刑者,均受到皇帝的斥責,故至遲在真宗時,宋代尚不允許使用凌遲刑。但在仁宗明道以後,凌遲刑已經開始使用。北宋仁宗時荊湖地區出現殺人祭鬼的惡性,仁宗敕令:「有首謀若加功者,處以凌遲刑」,首開凌遲先例。凌遲的廣泛適用,是宋代刑罰走向殘酷的重要標志。以後,元、明、清三代凌遲之刑沿襲不變。

Ⅵ 北京大學法學院的現任領導

院 長:張守文(全面主持行政工作)
副 院 長:
潘劍鋒(分管本科生教學)王錫鋅(分管國際合作、中國法碩士項目)楊曉雷(分管行政、財務、校友、籌資、繼續教育、國內合作、圖書館(行政))薛軍(分管科研、法治與發展研究院、圖書館(學術資源))郭靂(分管研究生教學)
院長助理:殷銘(行政) 楊明(研究生教學) 車浩(本科生教學) 侯猛(科研)陳若英(國際合作) 李媛媛(國際合作) 書 記:潘劍鋒
副書記:朴文丹路姜男
委 員:王成、朴文丹、楊曉雷、汪建成、沈巋、張騏、張守文、郭靂、潘劍鋒 主席:楊曉雷
委員:張守文、潘劍鋒、朴文丹、王錫鋅、楊曉雷、薛軍、郭靂、錢明星、路姜男、殷銘、喬玉君、陳志紅、張騏、徐愛國、李紅海、凌斌、湛中樂、沈巋、甘培忠、肖江平、白桂梅、宋英、王慧、張智勇、葛雲松、許德峰、易繼明、樓建波、王新、車浩、汪建成、江溯
秘書:殷銘 主席:錢明星
副 主 席:張雙根粘怡佳
組織委員:洪艷蓉
宣傳委員:王社坤
福利委員:張 婕
女工委員:黃 晨
文體委員:賈薇薇 主席:陳興良
副主任:陳瑞華、沈 巋
委員:(以姓氏筆劃為序)
馬懷德朱蘇力劉凱湘劉 燕張守文張 騏 賀衛方錢明星龔刃韌崔建遠梁根林 潘劍鋒 主席:潘劍鋒 副主席:宋 英 委員:郭 靂、甘培忠、汪建成、王 磊、傅鬱林、徐愛國、王 慧、易繼明、王 新、樓建波、薛 軍

熱點內容
湖北省市場開辦者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2 00:45:57 瀏覽:945
動遷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2 00:45:57 瀏覽:994
天津趙洋律師 發布:2025-08-12 00:43:28 瀏覽:608
遂寧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8-12 00:19:25 瀏覽:385
外匯法規2017 發布:2025-08-12 00:15:01 瀏覽:592
合同法有約定從其約定 發布:2025-08-12 00:13:28 瀏覽:523
砸手機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2 00:07:32 瀏覽:635
律師保險費 發布:2025-08-12 00:05:52 瀏覽:285
民族教育政策法規 發布:2025-08-12 00:03:35 瀏覽:88
關於拆遷安置房法規 發布:2025-08-11 23:53:47 瀏覽: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