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輯思維法治
1. 律師的思維,和普通人有什麼區別
從事法律職業其他工作的人,我不了解,只說說律師。大多數情況下律師和從事其他工作的人版相權比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吧。
1.當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會考慮依法維權,但首先會考慮維權成本。為了幾塊錢去打官司的律師,並非真的維護自己的權益,可能真的是維護社會公眾的利益,也可能就是為了吸引關注。
2.做事首先會考慮法律規定,是否有法律風險。所以做過幾年律師後,沒有人會轉行自己搞個公司,分析來分析去,覺得法律風險太大。
3.看到過太多的社會不公,當年「仗劍護法」的初心雖然還有,但對各種糟糕的結果基本上可以淡然處之了。
4.當年的文學青年現在連一句打油詩都很難說出來,但是,寫份合同、律師函手到擒來,立馬可待。
5.時間觀念強,最討厭不遵守時間的人。
6.做事情喜歡列清單。
7.因為訴訟中常常有各種不確定性,所以在生活中盡力避免各種不確定性,能夠預先安排的事情,一定預先安排。
2. 羅輯思維 有一集講閻瑞生案的,請問是哪集
羅輯思維 2013:法治國什麼樣? 第40期
3. 什麼是法治思維,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法治思維是將法律作為判斷是非和處理事務的准繩,包括:
1、法治思維是規則思維。法律實際上是一種規則。法律規則具有明確性、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可以為人們提供基本的行為准繩。有了這種法律思維,人們對於自己乃至他人的行為及其法律後果就有了穩定的預期,便會依此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和規范。規則思維要求制定良好的法律,並貫徹它、遵守它。
2、法治思維是平等思維。法律的一個重要價值取向是平等,即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平等思維要求每一個人都拋棄特權思想,自覺將自己置於法律的監督和制約之下。法律的制定需要貫徹平等原則,不允許個別人或個別集團將自己的特權法制化;法律的實施更要落實平等原則,任何人不得凌駕於法律之上,不得有法外特權。
3、法治思維是權力受制約思維。權力受制約思維要求制定科學的制度機制,使權力得到制約,使權力行使具有明確邊界。依據法治思維,權力體制與機制必須保證權力在相互制約的前提下相互配合。
4、法治思維是程序思維。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的重要保證。程序思維要求分析問題特別是處理問題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必須遵循規律,為公權力的行使設立科學、合理的程序,並確立違反程序的制裁性後果,從而防止破壞法定程序的行為。
(3)羅輯思維法治擴展閱讀:
法治思維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觀念多元多樣多變,各種利益分歧、矛盾沖突相互交織,只有法治才能有效整合各種張力、化解各種沖突,為社會和諧穩定奠定根基。當前各級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治國能力強弱,直接影響著黨的執政根基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治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