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2014年依法治市工作要點
1. 瀘州、德陽實行境外輸入隔離政策
【導讀】為了嚴防境外疫情輸入擴散,四川多地出台具體的防控措施,這些措施的實施,都是為了保障公眾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瀘州、德陽出台了一些具體的針對性措施,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
瀘州
3月15日,瀘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第4號通告,自2月29日以來所有境外來瀘返瀘人員,須如實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報告登記,並積極配合做好隔離、健康監測等工作。確診患者要主動配合做好流行病學調查、隔離治療等工作。
所有境外來瀘返瀘人員抵瀘後,須配合機場、汽車站等交通口岸做好健康登記,積極配合瀘州市對境外來瀘返瀘人員轉接等防疫工作的統一安排。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境外疫情高發國家(地區)所有入瀘人員需要進行14天集中或居家隔離觀察,並主動向各交通入口、社區(村)、所在單位等報告入境時間、聯系方式及行程等信息。
凡境外近期有來瀘返瀘計劃的人員,本地家屬、親友、單位應及時向其轉告通告內容。
凡涉嫌故意隱瞞身體健康異常情況、故意隱瞞有與新冠肺炎病人接觸史、故意隱瞞有疫情報告國家和地區旅(居)史及其他擾亂疫情管控正常秩序等行為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依法追究相應責任。
德陽
3月13日,德陽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發布第9號通告,自2月20日以來所有境外抵(返)德人員,須如實向所在社區(村)、單位報告登記,由屬地政府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一視同仁、無差別開展各項疫情防控工作。
境外人員近期有返德計劃的,抵(返)德時間和方式確定後,其家屬和親友須提前3天向所在社區(村)、單位如實報告抵(返)德人員姓名、聯系方式、健康狀況、本地居住地址、返回目的、境外行程、返程日期和所乘交通工具等相關信息,確保境外抵(返)德人員可追蹤。
所有境外抵(返)德的人員,須配合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等交通站點做好入境健康登記,積極配合抵(返)德人員接送專班的統一安排。
所有境外抵(返)德的人員須主動申領「德陽健康碼」並配合接受檢測、流調等工作。疫情高發國家抵(返)德人員須接受14天的集中或居家隔離管理和服務。
廣大市民要提高防範意識,加強自我防護,無特殊情況暫緩出國(境)。如發現境外抵(返)德人員,要積極主動向所在社區(村)、單位報告。
故意隱匿、瞞報本人或親屬疫情高發國家(地區)旅行史、居住史以及與新冠肺炎確診病人接觸史等信息的,或在居家隔離管理和服務期間不遵守規定私自外出、導致疫情傳播或造成不良後果的,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為確保疫情防控效果,根據國外疫情形勢發展和國、省的部署要求,將依法動態調整防控措施和防控范圍。
境外疫情防控不是單方面的事情,個人是需要配合國家的相關政策,也要求境外人員入境後必須第一時間主動如實報告登記,在這樣危機的時刻,我們一定要齊心協力,打好這場戰役。
2. 法律七進是什麼
一是廣泛開展 「法律進機關」活動,不斷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水平。加強機關公職人員學法制度。繼續實施領導幹部法律知識任職資格制度,建立健全機關各項法律知識學習制度。
二是廣泛開展 「法律進鄉村」 活動,努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大向農村贈送普法教材的力度。目前,轄區3個法律服務窗口單位與3個村和6個社區簽訂了法律服務協議書。
三是廣泛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促進和諧社區建設。充分發揮法制講師團的作用,舉辦法制講座和培訓活動。組織普法宣傳隊為社區幹部群眾舉辦法制講座。
四是廣泛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進一步推進青少年學生的法律素質教育。加強對學校法制教育師資的培訓,進一步規范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工作。
五是廣泛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大力推進企業依法經營、誠信經營。加強了企業職工學法陣地建設,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
六是廣泛開展「法律進單位」活動,逐步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積極開展「五五」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了領導幹部學法制度,開展法制講座。各單位通過公示牌、宣傳冊等形式,積極向社會宣傳與本單位業務相關的專業法律法規知識。
七是廣泛開展「法律進寺院」活動,提高宗教教職人員的法律素質。宣講《宗教事務條例》,不斷強化宗教教職人員法律意識,使他們愛國愛教,依法從事宗教活動。
3. 德陽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引導和促進文明行為,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德陽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德陽市行政區域內的文明行為促進工作,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文明行為,是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恪守新時代道德要求,遵守法律法規規定,維護公序良俗,推動社會進步的行為。第三條文明行為促進工作應當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規范與治理相結合、政府主導與社會共治相結合、鼓勵與懲戒相結合的原則,構建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組織實施、部門各負其責、社會協同推進、群眾共同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第四條市、縣(市、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統籌推進本行政區域內的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市、縣(市、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事機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的組織、協調、督查、考核。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制定相關政策措施,推動文明行為促進工作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第六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縣(市、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的統籌部署,落實本轄區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加強文明行為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協助推進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第七條文明行為促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和參與文明行為促進工作。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先進模範人物、教育工作者等應當在文明行為促進工作中發揮表率作用。第二章文明行為規范第八條單位和個人應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法律法規、公序良俗和文明行為規范,弘揚「厚德務實、敢為人先」的德陽城市精神。第九條國家機關應當堅持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相結合,加強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和作風建設,引領社會主義精神文化新風尚。
國家機關在制定社會經濟政策、重大改革措施以及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政策時,應當堅持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穩定連續的原則,廣泛聽取意見,兼顧各方利益,體現社會文明進步的要求。第十條國家機關應當依法及時公布職責職權事項,公開服務標准,優化辦事流程,完善便民措施,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國家機關應當在機關內部構建團結奮斗、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教育幹部職工帶頭遵紀守法、恪守職業道德、言行舉止文明。第十一條國家機關應當堅持誠實信用原則,依法履行職責范圍內的事項及服務質量承諾、期限承諾和保障承諾,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等市場交易活動中嚴格履行約定義務。第十二條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教育引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正確行使權利和自由,自覺履行法定義務。
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制定和完善崗位文明執法規范,加強行政執法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及時處理投訴、舉報,制止不文明行為,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行政執法人員應當文明執法,做到儀容嚴整、舉止端莊、語言文明。第十三條行業服務組織和窗口服務單位應當將文明行為規范納入職業規范要求和崗位培訓內容,教育和督促工作人員做到語言文明、行為規范,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第十四條公民應當加強學習教育,踐行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熱情服務、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互助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以愛國奉獻、明禮遵規、勤勞善良、寬厚正直、自強自律為主要內容的個人品德。第十五條在維護公共秩序方面,應當遵守下列文明行為規范:
(一)文明用語,不講粗話、臟話,在公共場所不高聲喧嘩,使用通訊工具不影響他人;
(二)著裝整潔得體,不在公共場所赤膊;
(三)等候服務依次排隊,保持社交距離,禮讓老、弱、病、殘、孕及攜帶嬰幼兒的人員;
(四)乘坐電梯先下後上,上下樓梯靠右側通行;
(五)娛樂、健身時合理使用場地、設施設備,不幹擾他人;
(六)在觀看演出、比賽或者參觀場館時,尊重參演、參賽、導覽人員,文明喝彩,愛護場館設施和展品;
(七)遇突發事件,服從組織指揮,如實提供有關情況,配合應急處置;
(八)其他維護公共秩序的文明行為規范。
4. 德陽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加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和《德陽市城市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德陽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德陽市行政區域內的城市、縣城建成區和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並公布的其他區域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以及相關管理活動,適用本辦法。
工業固體廢棄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建築垃圾、綠化作業垃圾等廢棄物的處理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執行。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第四條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遵循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屬地管理、分步實施的原則。第五條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加強組織和領導,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建立相應的資金投入和保障機制,協調解決重大事項。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普及活動,指導、動員轄區內單位和個人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活動。
居(村)民委員會協助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第六條市、縣(市、區)城市管理主管部門主管本轄區內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負責監督、檢查轄區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情況,依法查處違反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規定的行為。
市、縣(市、區)城市管理主管部門或者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依法確定的其他機構負責具體落實本轄區內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等工作。
其他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相關工作。第二章規劃與建設第七條城市管理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等有關部門,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和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等,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規劃,統籌安排生活垃圾收集、處置設施的布局、用地和規模。
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規劃,應當廣泛徵求公眾意見。第八條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的設置規范及分類標准,並向社會公布。第九條從事城市新區開發、舊區改建和住宅小區開發建設的單位,以及機場、車站、公園、商店等公共設施、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應當按照設置規范,配套建設生活垃圾收集設施。第十條禁止擅自關閉、閑置或者拆除生活垃圾處置的設施、場所;確有必要關閉、閑置或者拆除的,必須經城市管理主管部門商環保主管部門同意後核准,並採取措施,防止污染環境。第三章分類標准與分類投放第十一條本市生活垃圾分為以下四類:
(一)有害垃圾,主要品種包括:廢電池(鎘鎳電池、氧化汞電池、鉛蓄電池等),廢熒光燈管(日光燈管、節能燈等),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葯品及其包裝物,廢油漆、溶劑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相紙等;
(二)易腐垃圾,主要品種包括:相關單位食堂、賓館、飯店等產生的餐廚垃圾,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產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蛋殼、畜禽產品內臟等;
(三)可回收物,主要品種包括: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包裝物、廢舊紡織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玻璃、廢紙塑鋁復合包裝等;
(四)其他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以外的生活垃圾。
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門可以根據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際,適時調整生活垃圾分類標准,並向社會公布。第十二條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拋灑、傾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分類投放:
(一)有害垃圾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對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的品種,應投放至按要求設置的臨時貯存場所;
(二)易腐垃圾投放至易腐垃圾收集容器;
(三)可回收物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者交售給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
(四)其他垃圾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五)家庭或者單位廢棄的體積大、整體性強或者需要拆分再處理的傢具等大件垃圾,應當單獨投放至城市管理主管部門指定的回收點或者交售給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
(六)法律、法規、規章的其他規定。
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門應當制定本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向社會公布,並適時修訂。
5. 德陽市地方稅務局機構概況
德陽市地方稅務局的機構概況,根據網路地圖數據,成立於1994年,隸屬於四川省地方稅務局,實行垂直管理。它管轄著旌陽、廣漢、什邡、綿竹、中江、羅江六個縣(市、區)稅務局以及市局的直屬分局和稽查局。局內設有辦公室、人教科、監察室等12個科室,負責德陽市地方稅收和部分中央與地方共享稅、基金附加的徵收與管理工作。
在組織收入方面,2010年德陽地稅共實現收入48.43億元,其中地方稅收收入44.28億元,較2009年增長14.21億元,展現出強勁的收入實力,排名全省前列。自1994年至2010年,累計收入達到276億元,對德陽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稅收征管方面,德陽地稅遵循依法治稅,強化基礎管理,積極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推動了稅收征管模式的現代化,現已形成以申報納稅、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路為依託,集中徵收、重點稽查和強化管理的新型體系。
納稅服務上,德陽地稅堅持以「聚財為國、執法為民」為核心,致力於滿足納稅人的合理需求,通過優化辦稅流程、提升納稅滿意度和遵從度,提供辦稅服務廳、稅務網站和納稅服務熱線等多渠道服務,構建了以納稅人需求為導向的納稅服務體系。
隊伍建設方面,德陽地稅系統共有830名員工,其中790人擁有大專以上學歷,佔比高達95%。全體人員積極履行職責,多次榮獲省級、市級乃至國家級的文明單位、青年文明號和稅務系統文明單位稱號。在抗震救災中表現出色,系統內多人榮獲國家稅務總局的功勛榮譽,包括集體和個人的一、二、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