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法學家
⑴ 法學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法學,又稱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
法學,是關於法律的科學。法律作為社會的強制性規范,其直接目的在於維持社會秩序,並通過秩序的構建與維護,實現社會公正。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於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
法學是世界各國高等學校普遍開設的大類,也是中國大學的十大學科體系之一,包括法學、政治學、公安學、社會學四個主要組成部分。
在中國,法學思想最早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哲學思想,法學在中國先秦時代被稱為「刑名之學」,從漢代開始有「律學」的名稱。在西方,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Ulpianus)對「法學」(古代拉丁語中的Jurisprudentia)一詞的定義是:人和神的事務的概念,正義和非正義之學。
(1)最早法學家擴展閱讀:
法學——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該專業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熟練的職業技能、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能在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能力要求:
(1)具備獨立自主地獲取和更新本專業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力。
(2)具備將所學的專業理論與知識融會貫通,靈活地綜合應用於專業實務之中的基本技能。
(3)具備利用創造性思維方法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和創新創業實踐的能力;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外語能力。
⑵ 我國著名的法學家都有誰
中國近代以來法學家分為五代:第一代為清末時期。傳統儒家社會遭受西方思想沖擊的背景下,不少仁人志士學習外國的思想,以期振興中華。有「沈家本、梁啟超、嚴復」等人為代表。
第二代為民國初期。有:錢端升、史尚寬、胡長清、吳經熊、王世傑等人。然風雲變幻,江山易主,在接受社會主義的改造中,這些法學家甚是慘淡。
第三代為民國時期,其時,法學依然較為發達,民國也制定了六法全書,法律體系較為完備,法學家水準也相應較高。其中有北大的蔡樞衡、王伯琦等
第四代則是文革後的法學復興,以學習蘇聯法學模式為主要背景下的紅色法學家,江平、曹子丹、王叔文、高銘喧等人。
第五代為恢復高考之後,有王利民、崔建遠,張明楷等等等等。第五代法學家人數較多,比之以往學術觀點也較為龐雜。但總體看來,第五代法學家,在當前依法治國的政治環境下,所學所述必有用武之地。
⑶ 蓋尤斯的個人生平簡歷都有哪些
蓋尤斯(,約130~約180) 是羅馬梁寬帝國前期著名法學家,所謂的「羅馬五大法學家」中的出生最早的一位。古蘆逗羅馬人的姓名由3個名字組成,蓋尤斯是其首姓。作為一個法學教師,是現在世界上有專業論著傳世的第一位職業法學家。在學術上,蓋尤斯自稱屬於薩賓派。他是一位多產的法學家,他的著作共有13種,如《十二銅表法注釋》、《行省敕令評論》32篇,《市政裁判官告示評論》、《法律論》15、委託論、案例論、規則論、嫁資論以及橡嘩亮抵押論各1篇等著作。
其代表作無疑是四卷本《法學階梯》(Institutes),該書不僅是當時法律學校的教材,成為查士丁尼編纂同名法典《法學階梯》(羅馬《國法大全》其中一部)時的範本,同時也是唯一的一部完整地傳至後世的古代羅馬法學家的文獻,此外它還是西方法學史上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法學專著。在它以前,古希臘學者柏拉圖的《法律篇》、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古羅馬共和國學者西賽羅的《論法律》,都未能將法律與政治、哲學、神學等話題嚴格區分。蓋尤斯的論著則是以純粹法學的視野來研究法律現象。其能完整地傳至後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歸功於該書的普及程度。該書大約成於公元161年前後,是一部初級法學教材,長期用作羅馬法科學生的課本。有關私法的內容幾乎都已涉及,很適宜作法律學校和市民自學法律用的教材。因而該書當時流傳很廣。與《法學階梯》配套,蓋尤斯還編寫了一本《日常法律事件》,該書曾被後世學者稱為「黃金書」,是進一步闡述《法學階梯》的著作。可惜,這本解釋書已失傳了。由於蓋尤斯及其他法學家著述了皇帝的權利,維護當時帝國的統治秩序,公元426年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和西羅馬皇帝瓦倫廷二世頒布《學說印證法》,蓋尤斯與帕比尼安、烏爾比安、保羅、莫德斯丁被一起列為羅馬五大法學家,蓋尤斯的地位僅次於烏爾比安和帕比尼安。公元六世紀時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的《學說匯纂》中有535條選自蓋尤斯的《法學階梯》。現今西方奉行的「一個人的住宅即其壁壘」的原則,就是出自蓋尤斯。」
⑷ 法家創始人
法家真正意義上的創始人是戰國時期魏國的李悝,李悝也稱李克,戰國初期魏國著名政治家、法學家,曾任魏文侯相,主持變法,編撰《法經》,被史學家公認為法家始祖。
法家,諸子百家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治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
法家不是純粹的理論家,而是積極入世的行動派,它的思想也是著眼於法律的實際效用。
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於夏商時期的理官,成熟在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