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感恩道德經

感恩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5-08-10 13:06:51

道德經感恩的詩句

首先、道德經講的是修己修道,最高理想是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所以扯不到感恩這種情感;
其次。。道德經不是詩經、裡面沒有詩句

❷ 道德經感悟最深的一段話

道德經感悟最深的一段話

道德經感悟最深的一段話,《道德經》在中國的文學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文學上一顆非常璀璨的明珠,從古至今它的地位一直不見衰減,下面我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道德經感悟最深的一段話。

道德經感悟最深的一段話1

《道德經》中一段話,這是對道德思考,原文如下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兮似萬物之宗。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這段文字翻譯簡單,理解起來很困難,它能翻譯成:「道」這種東西一直存在著,能夠永久保存下去,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它十分深遠、十分磅礴,似乎是世間萬物的源頭。「道」無所不能,能挫掉世間萬物的銳氣,解決世界上的糾紛,像光一樣偉大,像塵土一樣無處不在。不知道他是誰衍生出來的,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他比一切出現的都早。

讀完這段文字,不禁令人深思,到底什麼是道,到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道德經》中也說它是看不見摸不著,永恆存在的,同時它也無處不在,那麼它到底是什麼?這里本人要發表一下個人見解,我認為道總體來說可以理解成世間萬物的規律,這就是道。

同時,「道」不僅僅包含規律,他也包含著人生、世間看得見的、看不見的所有的現象,他們運行的開始和結果。總之,道很廣闊。在世間,春夏秋冬是道,人生老病死也是道,落葉歸根、太陽東升西落都是道。這些都是自然規律,是宇宙萬物運行的規律,這就是道,但道不僅僅局限於此。

「道」也在社會中,比如做了壞事,必然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在一方面有所得,就會在另一方面有所失。「道」來無影去無蹤,也許很是虛無,個人認為,道是客觀存在的,有些人認為對此信則有、不信則無,其實不管你信與不信,道始終在這里。

如果您真正去感悟、去理解「道」,您就會發現您的生活很精彩,當您在失意的時候,您就會覺得這不是常態,失意過後就是得意,這是「道」,當你成功的時候,你更應該謹慎,因為「道」告訴我們,成功之後很容易失敗,所以我們要小心謹慎,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果。

「道」並不能教給我們怎樣直接成功,但它卻讓我們活得更快樂,其實有時想想,怎樣的人生你才能得到滿足?當你餓了,你想,只要填飽肚子你就會很開心、很幸福了,可是當你填飽肚子之後,你還想吃得更好,當你吃到山珍海味之後,你還想穿華麗的衣服,有了錦衣華服之後,你還想得到馬車、得到相應的地位,這樣的人生何時到盡頭?

所以,人要懂得感恩,懂得知足,知足常樂,只有知足你才會發現你所擁有的東西,你才會發現他們的價值,想要知足,必然要懂得感恩,只有感恩才會知足,這樣的人生是美好的,心態好了,不就是成功嗎?這是我的所有感悟,願您開心快樂。

道德經感悟最深的`一段話2

《道德經》第23章中有一小段話: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這里是說,大風刮不了一個早晨,大雨也下不了一整天。這些是誰造成的呢?是天地。既然天地都不能長久,何況是人呢?

從前有個年輕人,他總是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煩惱,要麼就是與人爭得面紅耳赤,要麼就是一個人關在房裡生悶氣。

於是,他去一個寺廟向禪師請教說:「我怎麼這么愛生氣,您能不能開示一下!」

禪師說:「你去買一包鹽吧!」

年輕人買完鹽之後就回來了,禪師就說:「你放一勺鹽到杯中,然後喝一口。」

年輕人於是照著做了。禪師又說:「你再放一勺鹽到旁邊的水塘里,然後也喝一口。」

接著,禪師讓他對比一下。年輕人說:「杯中的水很咸,而水塘里的水就沒有味道了。」

禪師說:「人生的煩惱就像這勺鹽,我們的感受,取決於我們將它放在多大的容器中。」

年輕人點點頭,似乎明白了很多。

實際上,《道德經》這幾句話所說的就是一個人的格局問題。

原來我們之所以有很多煩惱與痛苦,大部分時候都是由於自己的格局不夠造成的。

生活本來沒有那麼沉重,我們很多時候是在作繭自縛,將自己困在一個狹小的天地中。

格局小的人,感覺人人都在與自己作對,感覺處處都是坎坷;而格局大的人,則會無視那些瑣碎的煩心事,他們與人為善,不斤斤計較,處世穩重踏實。

看了太多雞湯式的勵志文章或語錄,但其中沒有一句比老子的話更有穿透力。

一般的勵志文章,一般都是通過某人的成功反推過程:比如某某人成功了,就是他努力的結果;你沒成功,就是因為你沒有努力。至於該怎麼努力,你仍然是一頭霧水,而且對比一下他人的成功,你的自信心還會大受打擊。

而老子則不同。老子用兩個最簡單的自然現象——「飄風」和「驟雨」,來比喻人生的困境。你看吧,再大的風雨也不會持續一整天,老天爺都不能長久,何況是人呢?

老子站在天地的視角,以一顆悲憫之心來勸慰芸芸眾生,這是一種何等的格局!

仔細品讀老子的話,實際上隱藏著兩層意思:

一是不要害怕挫折與困難,因為再大的風雨,也終將會過去;

二是如果盡力而為了,你也無需自責,更無需責備他人,因為即使是老天爺也不是超人。

有了這樣的心態,你就會以一顆平常心去待人處事,從容地面對困境,坦然地去擁抱生活,更加自信與豁達。

熱點內容
法院府院聯動機制 發布:2025-08-11 22:25:41 瀏覽:492
司法整風 發布:2025-08-11 22:24:07 瀏覽:337
簽字經辦人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11 22:22:59 瀏覽:183
不參加公司體檢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8-11 22:18:08 瀏覽:576
澳門關於葯品管理法規 發布:2025-08-11 22:09:22 瀏覽:654
海珠區法院地址 發布:2025-08-11 22:06:43 瀏覽:211
北京田法官 發布:2025-08-11 22:01:18 瀏覽:194
承兌匯票變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1 21:53:14 瀏覽:698
勞動法關於企業員工加班的規定的 發布:2025-08-11 21:47:15 瀏覽:993
刑法司法考試試題 發布:2025-08-11 21:38:04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