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分成

道德分成

發布時間: 2025-08-11 03:39:32

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我給大家推薦一個理論叫「道德發展階段理論」。這個理論就認為人的道德存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發展階段會一級一級的提升。在我們身邊存在兩種人,一種是道德領先者,就是年紀輕輕的,他的道德發展階段就已經很高了;還有一種叫道德滯後者,這樣的人年紀已經很大了,但是他缺乏跟年齡相匹配的道德發展階段。

比如說當一個小孩子不排隊或者闖紅燈的時候,我們往往傾向於比較寬容,說這孩子真不懂事。但是當一個有一定年紀的長者不排隊或闖紅燈的時候,我們就很排斥,甚至會很質疑他。都這么大歲數了,不懂得守規矩嗎?

從總體上說,我們這一生的道德發展分成三個大的階段。第一個是感受階段,主要在乎自己的心理感受。做事情主要是為了自己覺得舒服,自己覺得開心。那麼我們把這個階段又可以稱為孩提階段,就是小孩一般都是這樣的。做事情只要我開心就可以了,我高興就可以,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接下來第二個階段是規則階段,在這個階段人們做事情會考慮規范,會講究秩序。而且規則分成外部的規則和自己的規則。一方面為人處事不違反社會規則,不違反法律道德;另一方面自己也給自己定一些規則,這個規則也不可以違反。我們把這個階段稱為成人階段。一個成熟的人格完整的成年人,應該是做到這樣的規則階段的要求。

第三個階段是信念階段,在這個階段會從更高的層次來考慮眼前的每件事情,會從公平、正義、理想、信念的角度來處理生活,來看待人和事。這個階段的人在跟別人打交道的時候,就會遵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就會追求天下大同、解放全人類、普度眾生的境界。我們把這個階段稱為高人階段。在這個階段上面,人就已經有了聖賢的傾向。

——《平講平說》

❷ 簡述個人道德發展階段

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前道德階段(出生~3歲)。

第二階段:他律道德階段或道德實在論階段(3~7歲)。

第三階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7~12歲)

第四階段:公正階段(11~12歲以後)。

科爾伯格的道德階段包含如下的一些特徵。

1、道德發展的各階段都是一個「結構化了的統一體」,一個有組織的思想系統。

2、每一階段的核心特徵標志著階段與階段之間的質的差異。

3、這些階段形成一個自然的連續順序,在發展過程中,新的階段從前一階段中發展出來,因而是舊與新的綜合體。

4、每一個體都是為建立他自己的綜合體積極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個社會文化所規定的現成模式。

(2)道德分成擴展閱讀:

帶有沖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適合於促進個體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兒童通過對假設性道德兩難問題的討論,能夠理解和同化高於自己一介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於自己道德階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圍繞道德兩難問題的小組討論是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

德育也象智育一樣,應該以促進兒童對道德問題和道德決策的積極的思維為基礎。兒童的品德是一個發展過程,兒童是從道德判斷和道德推理中逐漸理解道德的。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促進兒童道德推理的發展。

兒童道德成熟的標志就是能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則的能力,而不是服從周圍成人的道德判斷。

基於這一道德教育觀點,科爾伯格認為,在學校道德教育中應該經常給兒童提供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兩難問題,引起他們的討論,激發他們向更高的道德階段不斷前進的願望和動機。

❸ 簡述道德發展階段如何影響個人倫理

科爾伯格
道德發展分成三個層次,每個層次又分為兩個階段:
層次1前慣例期(Pre-Conventional)
並沒有道德觀念,凡事只會著重個人利益和只為滿足自己而行事。
階段1避罰服從取向(Obedience and punishment orientation)
只單純地為免被懲罰而服於規范,不會考慮其他事情。
階段2相對功利取向(Self-interest orientation)
視會被人贊賞的行為作規范,為得到因贊賞而取得的利益而遵守規范。
層次2慣例期(Conventional)
道德觀念是以他人的標准作判斷,以此作為發展自我道德觀念的方向,因為這個層次的兒童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
階段3 尋求認可取向(Interpersonal accord and conformity)
為了取得成人的好感,而遵從成人定立的「好孩子」標準的規范( The good boy/good girl attitude)。同時亦認為滿足大眾期望的行為便是好的行為,因此會有較強的從眾表現。
階段4遵守法規取向(Authority and social-order maintaining orientation)
認為法律至高無尚的權威,並服從大眾所定下的各種規律作為道德規范。
層次3後慣例期(Post-Conventional)
道德觀念已超越一般人及社會規范,對自我有所要求。
階段5社會法製取向(Social contract orientation)
相信法律是為了維護社會和大眾的共同最大利益而制定的,一切會以大眾的利益,但仍有不足之處,所以有些時候應為了大眾的利益而作出違法。
階段6普遍倫理取向(Universal ethical principles)
憑自我心行事。
盡管法律有所限制,不過若因此而無法實踐自己的道德觀念,縱使犯法也在所不惜,因為那些法律是有違其建立的原意。
處於這個階段的人,會認為他所做的全為了全世界人類的福祉著想。

熱點內容
司法所法制宣傳總結 發布:2025-08-11 19:47:35 瀏覽:511
交不起法院罰金 發布:2025-08-11 19:43:13 瀏覽:124
法律對共同飲酒責任的規定 發布:2025-08-11 19:27:00 瀏覽:223
金融詐騙法律咨詢 發布:2025-08-11 19:26:58 瀏覽:609
司法服裝 發布:2025-08-11 19:25:24 瀏覽:546
法院團支部 發布:2025-08-11 19:19:33 瀏覽:326
香港偽造證據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1 19:02:29 瀏覽:322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認識舉例 發布:2025-08-11 19:01:42 瀏覽:109
法院序列流轉 發布:2025-08-11 19:00:53 瀏覽:482
ppp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5-08-11 18:59:17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