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現代國際法學

現代國際法學

發布時間: 2025-08-11 05:33:04

⑴ 中國國際法學會理事名單

中國國際法學會的理事會成員由其所在單位推薦,以下為理事會的部分成員名單:


丁麗柏,重慶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教研室


萬鄂湘,武漢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研究所


王玫黎,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教研室


劉仁山,中南政法學院國際經濟法


朱崇實,廈門大學法學院


余勁松,武漢大學法學院


李仁真,武漢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系


楊澤偉,中南政法學院國際經濟法系


肖永平,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


鄒立剛,中南政法學院


陳治東,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系


周洪鈞,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系


徐崇利,廈門大學法律系


謝石松,中山大學法律系


慕亞平,中山大學法律系


王可菊,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陶正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楊力軍,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李旺,清華大學法學院


叢文勝,軍事科學院軍制部


趙少群,貴州大學法律系


柯良棟,公安部法制局


劉錦,海南大學


韋經建,吉林大學法學院


車丕照,清華大學法學院


呂岩峰,吉林大學法學院


劉世元,吉林大學法學院


洪莉萍,上海政法管理幹部學院(上海大學法學院)


浦偉良,上海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秦曉程,外交學院


葉興平,深圳大學法學院


高智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律系


邵沙平,武漢大學法學院


賈午光,司法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


何敏,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涉外涉港澳台處


劉偉民,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


王雪江,中國民航總局安全技術中心


夏興華,民航總局體改法規辦公室


李培傳,國務院法制辦


李建,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政法勞動社會保障法制司


吳浩,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財政金融法制司


回滬明,最高人民法


李健,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庭


邵文虹,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賀慶,國家法官學院


顧經儀,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王 慧,北京大學法學院


龔刃韌,北京大學法學院


余敏友,武漢大學法學院


白桂梅,北京大學法學院


邵景春,北京大學法學院


黃亞英,西北政法學院國際法系


王浩,西北政法學院法學四系


劉曉蜜,河北大學法律系


王叔良,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國際法室


王生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陳波,中國貿促會法律部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


高宗澤,中華全國律師協會


馮秀梅,同上


朱洪超,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


劉大力,上海市通力律師事務所


戰寧,北京時代律師事務所


肖微,北京君合律師事務所


謝思敏,信利律師事務所


韓小京,北京通商律師事務所


葉蓁,外交部領事司


張軍,外交部國際司


高燕平,駐美使館


黃惠康,外交部條法司


胡志強,外交部條法司


王宗來,外交部條法司


王曉渡,外交部條法司


尹玉標,外交部條法司前司長


王淑芬,外交部條法司


蘇偉,駐聯合國代表團


馬亞歐,外交部條法司


徐宏,外交部條法司


段潔龍,外交部條法司


劉大群,外交部條法司


高風,外交部條法司


李燕端,外交部條法司


王海英,煙台大學法律系


吳雙全,蘭州大學法律系


黃瑞,江西南昌大學政法學院


陳立虎,蘇州大學法學院


劉健,湘潭大學法學院


徐天錫,上海市法學會


馬曉玲,安徽大學法學院


王在邦,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政治研究室


張靈強,山東青島大學文學院法律系


張恆山,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


沈秋潮,中央軍委法制局


趙建文,鄭州大學法學院


宋永新,浙江大學法學院


陳寒楓,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辦公室


周衛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辦公室條法處


吳慧,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政治系


周建海,中國政法大學


劉廷吉,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


佟連發,遼寧大學法學院


張文彬,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董安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牛文軍,內蒙古大學法學院


劉金科,東北財經大學法律系國際經濟法教研室


劉滿達,寧波大學法學院


周曉燕,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條約法律司


萬國華,南開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所


程寶庫,南開大學法政學院


江國青,外交學院


劉慧珊,外交學院


盧松,外交學院


許軍珂,外交學院


許建中,外交學院


任超英,中國民航總局航空安全中心


吳高盛,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


梁淑英,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教研室


黃丹涵,中國建設銀行法律部


許衛凌,中國司法雜志社


張慶珍,山西大學法學院


湯樹梅,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江偉鈺,南京審計學院


周健,外交部


趙永琛,公安大學科研處


(1)現代國際法學擴展閱讀

中國國際法學會,是在國家民政部登記的全國性學術團體,1980年成立,由外交部主管。學會現擁有注冊會員800餘名,分別來自於全國各地的國際法教學科研機構、國家機關及其他實際工作部門,包括了全國國際法領域最優秀的學者專家。中國國際法學會是中國國際法學術交流的中心和連接中外國際法學界的紐帶。它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對促進國際法在中國的研究、實踐、傳播和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和影響。

⑵ 關於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理論上有幾種學說

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理論上可分為三種學說。

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問題,是國際法的一個基本理論問題,基於對這一問題的不同認識,形成了一元論和二元論兩種理論。其中,一元論又分為國內法優先說和國際法優先說,而二元論似乎是現代國際法學界的主流觀點。
(一)一元論。一元論主張國際法和國內法同屬於一個法律體系,但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個誰優先的問題,進而又有國際法優先說和國內法優先說兩種學說。
1、國際法優先說主張,國際法和國內法都是調整個人之間關系的法律,兩者屬於同一個法律體系,在這一體系中,法律規范被分為各種不同的等級,每一級規范的效力都來自於上級規范,國際法是高於國內法的法律規范,國內法的效力來源於國際法,國內法必須服從於國際法。這種學說強調國際法的效力,保證國際法具有無條件的優先地位,但卻否定了國家意志和國家主權,否定國內法的效力。另外,這種學說主張國際法和國內法都是以個人之間的關系為調整對象,這就完全否定了國際法作為「國家之間的法」的基本屬性,根本改變了國際法的性質和方向。
2、國內法優先說理論產生於德國。它主張,國際法作為法律,與國內法同屬於一個體系,國際法是從屬於國內法的次一等的法律,國際法的效力來源於國內法,它只有依靠國內法才有法律效力。國內法優先說實質上是強權政治在法律上的表現,通過把國家意志絕對化來否定國際法存在的意義,以達到把一個國家的意志強加於國際社會,實現統治世界的目的。國內法優先說在理論上是否定和取消國際法的,在實踐中是不利於甚至是破壞國際法律秩序的,因而在國際上少有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逐漸衰落。

(二)二元論。二元論的觀點被稱為國際法和國內法「平行說」或「對立說」,產生於19世紀末的德國。二元論主張,國際法和國內法各具特點,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體系,兩者是平等或對立的關系,它們各自有自己的適用范圍,國際法不能適用於國內法,若要使國際法在國內適用,必須通過某種國家行為將其「轉化」為國內法。二元論比較正確地分析了國際法和國內法的特點,認為國際法和國內法都是法律,都是國家主權意志的表現,兩者分屬於獨立平等的法律體系,這是對國際法理論的一個發展。但二元論只是論述了國際法和國內法在形式上的對立,沒有看到或忽視了它們在實質上的聯系。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⑶ 國際法學專業介紹及就業方向

國際法學專業介紹及就業方向

法學專業是一個比較吃香的專業,那麼國際法學專業就業方向是什麼呢?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詳細的內容吧!

國際法學專業介紹

在很多影片中律師是智慧、正義、理想、財富的完美結合,他們唇槍舌劍,口若懸河的主持正義,維護著當事人的利益。一位東北農業大學(微博)法學專業的同學在博客上寫道,“我當時選擇法學專業就是抱著過這樣的想法……”

某事務所合夥人黎學寧律師介紹說,法學(又稱法律學或法律科學)是研究法、法的現象以及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是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我國現代法學屬於大陸法系,同學們在影視劇里看到的戴著白發套雄辯滔滔的律師,屬於英美法系,這是不一樣的。在我國的法庭上根本看不見走來走去的律師。

法學本科階段的學習重在學習一種語言方式即法律語言。了解法的形式是什麼,法學的研究方法,法是如何運用如何發揮效力的。主要開設14門專業主幹課,有法理學、憲法、民法、刑法、中國法制史、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司法、國際經濟法。

國際法學專業就業方向

一、公務員(微博)

主要包括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對於法學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傳統意義上的“專業對口”應該是進入公、檢、法機關。但由於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制度的設立,使得本科生要想成為法官、檢察官,必須在畢業後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同學們會發現“畢業證”絕對不是“職業准入證”,司法考試可以說是法學專業畢業生最重要的考試,這個考試過關率在30%左右。當然,想進入公、檢、法這樣的單位,除了需要通過司法考試以外還要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

二、律師

律師既不像公務員隊伍那樣難進,又是法律專業的對口領域,是很多年輕畢業生的主要選擇。黎律師表示,律師是個經驗型行業,收入參差不齊。律師的收入構成可分兩種計算,一種是拿工資式的,事務所付工資,律師負責打官司;另一種是律師不拿工資,但掛靠律師事務所,靠律師找客戶,根據業務提成。律師的收入根據工作經驗、能力大小和所涉法律領域的不同,是有很大差別。按北京的情況來看,頂尖的律師每年的收入是很可觀的,一年收入1000萬不成問題。但大部分小律師和見習律師每年可能只有1萬—2萬元左右的收入。目前我國對律師的從業資格採取的是嚴格准入制度,必須通過全國司法考試。

三、公司法務人員

公司法務人員也是目前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人數最集中的一部分,主要服務於企業的法律事務部、法律咨詢部以及知識產權部等。例如,各大國企、銀行、外企、一些大型的'私企,公司內部都會設有法務部門,專門處理企業所涉及的法律事物。還有一部分供職於政府的法律事物部門,但一般政府部門對學歷和工作能力的要求較高,不是普通本科生能夠達到的。

薪水,外企中的法務人員一般年薪10萬左右,要求精通英語或某國語言;大型國企和民營企業年薪在5萬—7萬左右,但是對於不同的大學和專業有不同的要求。

四、其他相關領域

除了以上的主要就業方向,社會其他領域對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法律人才也是需要的。如企業中的文秘、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等崗位對既有經濟管理基本知識,又具有法律專業知識的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很多法學專業畢業生會做會計師、審計師、證券業人員、環境評估、司法鑒定、職業中介、房地產咨詢、法制宣傳等工作。

‘報考指南’

院校眾多挑好專業方向最重要

我國目前的法學專業設置根據所在院、校的側重點不同,主要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專門的法學院,如中國政法大學(微博)、西南政法大學(微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微博)等;另一種是綜合性大學里的法律系或法學院,如清華大學(微博)法學院、南京大學(微博)法學院等;還有一種是以理工科專業為主的院校,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微博)、北方工業大學等等。

五院四系

說起國內開設法學類專業的知名院校,就不能不提到“五院四系”。中國法學教育界曾有這一種說法:只有從“五院四系”走出來的人,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律科班生。所謂“五院”是指中國政法大學(原北京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原西南政法學院)、西北政法大學(微博)、華東政法大學(原華東政法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中南政法學院),他們被合稱為五院。所謂“四系”指北京大學(微博)、中國人民大學(微博)、吉林大學(微博)、武漢大學(微博)的法律系(現在是法學院)。這些院校堪稱法學類院校的泰山北斗,而這些院校法學專業分數要求也是相當高的。

院校及專業方向

目前,全國開設法學類專業的高等院校有600多所,其中既包括老牌的法學類專門院校和開設法學專業的名校,也包括了一些名氣雖不那麼大,但法學專業具有一定實力和特色的院校。

比如清華大學,民商法是清華法學院最具實力的專業,大師雲集,名師薈萃,在民商法領域形成了清華法學院與社科院、人民大學三足鼎立的格局。比如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設有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國際法學包括的海商法、海上保險法、海事國際私法等方向,非常符合學校的專業特色。除此之外,如中山大學(微博)、廈門大學(微博)、復旦大學(微博)、浙江大學(微博)、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雲南大學(微博)、上海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微博)、中國海洋大學(微博)、中央民族大學(微博)、湖南大學(微博)、黑龍江大學(微博)、華中科技大學(微博)、安徽大學(微博)、鄭州大學等院校的法學專業也各具特色。

由於法學院校眾多,各批次均有開設法學專業的院校。同學們在選擇院校時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院校在各省歷年的錄取分數、院校招生章程等綜合考慮,選擇和自己分數、批次相符合的法學專業院校。

重點學科分布

法學理論——北京大學、吉林大學

法律史——中國政法大學

憲法與行政法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刑法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民商法學——中國人民大學

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

經濟法學——北京大學、西南政法大學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武漢大學

國際法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

報考提示

黎律師表示,從選擇專業方向和就業的角度來說,民商法、經濟法都是法學專業中比較好就業的方向。法律不是跟法條打交道,而是跟人打交道的。同學們在報考時一定要考慮自己的交際能力,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決定是否報考。

報志願時,還特別要對照體檢意見和高等院校《招生章程》中對身體條件的特殊要求,避開限報專業報考。根據《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一眼失明另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於400度;嗅覺遲鈍、口吃、步態異常、駝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風的考生,不宜就讀法學專業。很多院校的招生章程中雖然沒有明確的標出法學“專業受限”的要求,但在章程中明確表示“新生入校後,學校將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進行復查和入學體檢,對不符合錄取條件的學生,取消入學資格”,報考時一定要注意。


熱點內容
司法所法制宣傳總結 發布:2025-08-11 19:47:35 瀏覽:511
交不起法院罰金 發布:2025-08-11 19:43:13 瀏覽:124
法律對共同飲酒責任的規定 發布:2025-08-11 19:27:00 瀏覽:223
金融詐騙法律咨詢 發布:2025-08-11 19:26:58 瀏覽:609
司法服裝 發布:2025-08-11 19:25:24 瀏覽:546
法院團支部 發布:2025-08-11 19:19:33 瀏覽:326
香港偽造證據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1 19:02:29 瀏覽:322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認識舉例 發布:2025-08-11 19:01:42 瀏覽:109
法院序列流轉 發布:2025-08-11 19:00:53 瀏覽:482
ppp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5-08-11 18:59:17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