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疫情提供法治保障
Ⅰ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疫情期間如何體現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原則,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科學立法,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組織編製法律體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是制定機構設置和組織編制方面法律的根本依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就要加快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組織編製法律法規體系,推動機構編制科學化、規范化、法定化,改進機構編制管理方式。要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制定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完善機構和編制方面的黨內法規。協調發揮好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在規范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中的作用,把黨政機構統籌起來考慮、設置,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黨政機構新格局。要完善黨政部門機構設置、職能配置、人員編制方面的規定,依法管理各類組織機構和編制,充分發揮法律引領、推動、保障機構改革的作用,保障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順利、平穩、有序開展。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實現組織法定,為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奠定製度基礎。
深化改革,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在行政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上,要做到職責明確;在履行職能和行使權力上,要做到依法行政。要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轉變政府職能,解決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加強和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滿足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新需要。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精簡整合辦事機構,精幹設置各級政府部門及其內設機構,簡化辦事手續環節,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改革行政執法體制,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整合精簡執法隊伍,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解決執法不作為、亂作為、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等問題,營造公正、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發揮法治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要把握好深化改革和推進法治的關系。實現改革與法治相向而行、同步雙贏,要求立法要主動適應改革要求,為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按照改革方案和政策要求,全面清理與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相關的法律法規,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該制定的制定,為機構改革掃清法律障礙,為改革後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提供製度保障。凡涉及法律設定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事項,應當及時啟動法律修改和廢止程序,確保在法治的框架內推動改革。只有將改革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以法治的方式推動改革,以剛性的制度管許可權權,才能增強改革的合法性與權威性,順利完成改革任務。十三屆全國人大修改憲法,賦予國家監察委員會憲法地位,用一節五條的篇幅規定國家監察機關的產生、性質、組成、體制、許可權和程序等重大問題,並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就是為了確保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於憲有源、於法有據,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促進,既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用法治的方式促進改革,充分發揮法治規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又要在改革中完善和強化法治,主動適應改革需要,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
Ⅱ 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如何依法防控依法治理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
1、要研究和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2、要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認真評估傳染病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
3、要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常備不懈,將預防關口前移,避免小病釀成大疫。
要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投入結構,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防控能力建設,織密織牢第一道防線。
(2)為疫情提供法治保障擴展閱讀:
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
1、健全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領導指揮體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統有序、條塊暢達、執行有力,精準解決疫情第一線問題。要健全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的有效協同機制,及時總結各地實踐經驗,形成制度化成果。
2、完善突發重特大疫情防控規范和應急救治管理辦法。
要平戰結合、補齊短板,健全優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支持一線臨床技術創新,及時推廣有效救治方案。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
Ⅲ 加強什麼依法審慎決策嚴格依法實施防控措施
加強風險評估依法審慎決策嚴格依法實施防控措施。
法者,治之端也。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依法科學有序防控至關重要。全省上下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身體健康
疫情發生以來,陝西依法嚴懲「醫鬧」及傷害醫護人員、生產銷售偽劣防治防護物資、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惡意傳播疫情謠言、故意編造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為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面對疫情防控的緊迫形勢,各級各部門必須全面依法履行職責,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積極主動履職,抓好任務落實,不斷提高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另一方面,要加強治安管理、市場監管等執法工作,加大對暴力傷害醫務人員的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嚴厲查處各類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價格的違法行為,依法嚴厲打擊抗拒疫情防控、暴力傷醫、制假售假、造謠傳謠等破壞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保障社會安定有序。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總體戰,必須依法治理。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要全面依法履行職責,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在處置重大突發事件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水平。
Ⅳ 如何理解「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依法科學有序防控至關重要。疫情防回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答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這一論斷為當前依法科學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指明了方向。
國奉圭臬,治依良法。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即便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也絕不允許突破法治底線。「法無古今,惟其時之所宜與民之所安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蘊含著黨領導廣大人民應對歷次重大挑戰的實踐智慧,疫情防控越到最吃勁的時候,就越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顯著優勢,以統籌各方力量,兼顧不同利益,彰顯社會公平正義。
Ⅳ 湖北24小時最嚴格的封閉式管理開始執行
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強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通告
當前,全省疫情防控已進入最吃勁的關鍵期,疫情形勢仍然嚴峻,為有效切斷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決定》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現就進一步強化疫情防控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一、強化屬地防控責任。各市、縣、鄉鎮要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統籌整合力量,加強社區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控。社區要結合實際,完善上門排摸、人員核實、社區管理等聯動機制。
二、強化城鄉社區封閉管理。城鄉所有村組、社區、小區、居民點實行24小時最嚴格的封閉式管理。嚴管外來車輛,非必需不進出;嚴管外來人員,非必要不入內;嚴管住戶外出,葯品和必需生活物品等可採取集中采購配送等方式進行;嚴管經營門店,規范體溫檢測,控制人流量;嚴管不法行為,對不遵守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有關規定的,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三、強化車輛通行管控。全面加強各市域內交通管控,採取臨時交通管制措施,減少機動車出行。除抗疫車輛、公務用車、公共交通、醫護人員用車、運輸生活必需品車輛和救護、消防、搶險、環衛、警車等特種車輛外,其他車輛一律禁止通行。
四、強化重點區域管理。所有非必需的公共場所一律關閉,一切群眾聚集性活動一律停止。超市、葯店等必需開放場所,要合理安排營業時間,嚴格控制人流量,做好人員導流、體溫檢測。實行零售葯店購葯登記制度,購買感冒葯、發熱咳嗽葯、退熱葯等葯品的人員,必須如實填寫姓名、聯系方式、身份證號碼、住址、體溫等信息,信息必須完整錄入電腦系統才能購買,強化風險管控。對出現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的社區、小區、居民點、樓宇、工作場所等基層單元,堅決實行14天封閉式硬隔離。
五、強化居民健康全面排查。對所有居民開展拉網式動態滾動篩查,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不斷一天」,確保全覆蓋、無盲區。加強對「四類人員」的流行病學調查,所涉單位和個人必須依法無條件配合,不得隱瞞病史、密切接觸史,不得逃避隔離醫學觀察。拒不配合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居民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必須第一時間向社區報告。社區對發熱病人報告的健康信息認真核查,對確認的發熱病人就近轉送至發熱門診就診。
六、強化重點人群管理和服務。所有疑似、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和不能明確排除新冠肺炎的發熱病人,必須送集中隔離點單人單間留觀,不得居家隔離留觀。鄉鎮要組建工作專班,做好被隔離人員的醫療救治、生活服務、衛生管理、心理疏導、人文關懷等各項工作。要加強警力配備,維護診療秩序,防止發生次生事件。凡因隔離點建設不到位、床位籌集不到位,導致「四類人員」不能及時收治和隔離的,對因隔離點醫護人員、生活物資、安全保護等保障措施不到位,引發次生事件的,一律嚴肅處理。社區要加強對老幼弱、醫護人員家屬等群體的關愛,做好服務保障。
七、強化居民生活必需品保障。各地要因地制宜,靈活採取多種方式,保障實行封閉管理後群眾生活必需物資供應。要拓展社區配送服務,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強供銷對接保障,開展「電商+連鎖配送」,推行無接觸式配送服務,推進小區網上團購,憑證錯峰出門采買。
八、強化醫用防護物資保障。全省重點醫護物資生產企業的所有產品由省人民政府統一調配。全力支持重點醫護物資生產企業擴大產能,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技改轉產。加強對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的醫護物資保障。
九、強化環境衛生管理。落實環境消毒制度,對重點場所定期進行通風和預防性消毒。所有社區、醫院、隔離點的生活垃圾和醫療廢棄物都必須分類收集處置,切實做到日產日清。
十、強化單位主體責任。實行企業復工復產報備制,未經縣疫情防控指揮部批准不得復工復產。經批准復工復產的企業要全面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機關事業單位辦公場所、園區、樓宇、復工復產企業等要加強體溫監測,認真篩查發熱人員,發現異常及時報告。
十一、強化下沉社區黨員幹部的工作責任。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必須就近下沉到村組、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接受鄉鎮的管理和調度。對不主動報到、不服從調配的,要堅決嚴肅處理,並追究所在單位主要負責人責任。各單位要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門,對本單位黨員幹部下沉村組、社區情況建立清單,並報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備案。
十二、強化個人法定責任。全體居民要自覺遵守疫情防控各項規定。嚴格遵守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的規定,非必要不外出,不參加聚會和集體活動。對違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管控措施、妨礙疫情防控工作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十三、強化示範帶動。全體黨員幹部、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要發揮帶頭作用,帶動家人親屬、街坊鄰居自覺遵守疫情防控各項規定。所有黨員幹部、居民必須服從統一領導和調度,積極參與防疫工作。
十四、強化工作紀律。對防控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的,對貽誤戰機、陽奉陰違、消極應付的,對因封閉管理不嚴、防控措施不力導致疫情蔓延的,對不服從統一調度、影響疫情防控措施落實的,一律從快從嚴追責問責。造成嚴重後果的,實行問責「上追一級」。
十五、強化投訴監督。各地必須向社會公布本地疫情防控服務熱線電話、網上服務窗口,接受群眾咨詢、投訴、舉報、求助,及時回應訴求,反饋辦理結果。出台舉報獎勵政策,群眾可通過「12345」熱線、鄂匯辦APP疫情防控專區等途徑,對發熱病人報告不及時、「四類人員」收治隔離落實不到位、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打折扣等問題進行舉報。
希望廣大人民群眾繼續理解配合、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支持一線人員開展工作,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堅決打贏全省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20年2月16日
Ⅵ 防疫法律法規咨詢
你去防疫站咨詢一下,戓是衛生院咨詢,肯定是有的,沒上戶口也可以打防疫針的
Ⅶ 舉例談談如何將基層的「治理柔性」和制度的「約束剛性」辯證統一起來
堅持德法並重,實現制度剛性和治理柔性的辯證統一。
舉例,面對突發疫情,一方面,這樣的突發公共事件都隱藏著高度的不確定性、極大的風險性和嚴重的破壞性。一旦危機爆發,常態下的社會秩序將被打破,各種正常利益關系也將失去平衡,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臨嚴重威脅。因此,依靠法律建立起疫情防控的制度剛性,有效地發揮制度的規范、引導和保障作用至關重要。工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當前,我國的疫情防控及應急管理制度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必須強化法治引領,進一步加強配套制度建設,著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制度體系。
另一方面,疫情面前柔性治理強調以人為本,推崇人格化的管理和服務,通過尊重人、肯定人、激勵人、鞭策人,充分激發組織成員的內在激情和活力,從而調動人們參與治理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基層治理水平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只有將基層的「治理柔性」和制度的「約束剛性」辯證統一起來,才能畫好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善治「同心圓」。
Ⅷ 抗疫情民法典手抄報
「典」亮我們的生活|民法典為疫情防控提供法治保障。疫情防控越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並要求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民法典》是依法防控的重要依據,在第二個「民法典宣傳月」期間,讓我們一同了解民法典關於疫情防控的有關規定吧!
3.因為疫情影響的合同能否以不可抗力原因解除合同?要視合同因疫情影響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果疫情及其防控措施僅導致合同履行發生了一般的困難,比如受疫情影響,不能按期發貨、生產成本增加等,合同雙方應當重新協商,通過採取延遲發貨期限、增加價款等方法使得合同繼續得到履行。若在合理期限內,雙方的協商不能達成協議。合同當事人可「繼續履行合同對於當事人一方明顯不公平"為由將對方訴至法院,請求變更合同的履行限、履行方式、價款數額。
4.由於發生疫情,監護人被強制隔離,被監護人的監護職責由誰承擔?因發生疫情等突發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5.疫情期間,政府是否有權徵用個人經營賓館作為隔離場所,使用後是否給予補償?出現疫情防控的緊急情況,政府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據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可以徵用個人的房屋,但在使用後應當予以返還並給予補償。
6.物業根據政府的通知對業主出行嚴格進行管控,業主需要執行嗎?業主應當配合執行。民法典總結了社區防控的經驗,為了維護社區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規定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在疫情防控等特殊情況下承擔應急處置的責任,並明確業主的配合義務,便於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開展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