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西方法治故事

西方法治故事

發布時間: 2025-08-16 04:06:14

A. 求5個法治小故事(50字內)

1:16歲的小興,自打接觸網路游戲CS後,就著了迷,經常往網吧里鑽。苦於家裡管得版嚴,小興就想出這么一權招:每天一大早打著上學的旗號,背著書包直奔網吧,差不多到放學點兒了再回家。就這樣持續了半年多時間,小興不僅把父親給的學費等都送進了網吧,還因為錢不夠,不斷向父親索要周末 補習費 等各種費用。後來到期末,小興拿不回成績單,父親起疑找到學校,才知道兒子竟然已經半年沒有上學,學校也沒有和家長溝通!而就在小興父親深受打擊的時候,又傳來另一個「噩耗」:小興因為上網缺錢,從家裡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學生身上的20元零花錢,結果被少年法庭判處緩刑。

B. 「法律」的十個小故事都有哪些

  1. 法律與良心
    在柏林牆推倒的前兩年,東德一個名叫亨里奇的守牆衛兵,開槍射殺了攀爬柏林牆希圖逃向西德的青年克利斯。在牆倒後對他的審判中,他的律師辯稱,他僅僅是施行命令的人,基本沒有挑選的權利,罪不在己。而法官則指出:‚作為警察,不施行上級命令是有罪的,然而打不準是無罪的。作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此時此刻,你有把槍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權,這是你應自動承擔的良心義務。這個世界,在法律之外還有良心。當法律和良心抵觸之時,良心是最高的行動原則,而不是法律。尊崇性命,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准繩。

  2. 要奔前程走正道 花錢賄選要處罰 湖南嶽陽市某鎮召開人大會擬補選一名副鎮長。現年34歲的本鎮畜牧水產站站長鄒魯得知後,便通知鄒游、柴榮共同商議如何競選副鎮長。鄒魯武決定拿出3000元,由鄒游、柴榮對各自熟悉的人大代錶行賄,共賄賂27名人大代表。鄒魯武還利用自己是鎮人大會第四代表團團長的身份,跟鎮人大代表打招呼,結果在選舉會上順利當選。 我國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條把破壞選舉的行為依法定為破壞選舉罪。該罪是指違反選舉法的規定,以暴力、威脅、欺騙、賄賂、偽造選舉文件、虛報選舉票數等手段破壞選舉或者妨害選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情節嚴重的行為。當地縣人民法院近日對鄒魯武賄選案作出判決,以「破壞選舉罪」判處剝奪政治權利1年。在今年6月,鄒魯武因賄選被鎮人大會罷免了副鎮長職務。參與策劃賄選的鄒游、柴榮免予刑事處罰。

  3. 咨詢收費一個肉店老闆在路上碰見了他想去找的律師。他問道:「如果一隻狗偷吃了別人的東西,那麼這只狗的主人是不是要替自己的狗賠錢?」律師回答:「那是當然的了。」肉店老闆:「你講話算數嗎?」「當然!我是專門從事訴訟的律師,我講話是有法律依據的。」「那麼,請你付給我十塊錢吧,因為你的狗偷吃了我的一塊肉。」律師笑道:「好,我同意。但是,你要知道,我是律師,凡是向我咨詢每次收費二十塊錢,所以你必須先付給我二十塊錢,扣除我賠償你的十塊錢之後,你還應付給我十塊錢。」

  4. 右手犯罪這是一起盜竊案。辯護律師說:「被告只是把右手伸進窗戶偷了幾件東西而已。他的右手不等於他整個人,怎麼能因為一隻右手犯了罪而懲罰整個人呢?」法官最後判決:「辯護意見有理,予以採納。判決被告的右手一年徒刑。被告是否隨右手一起入獄,由他自己決定。」律師飛快地幫被告把裝在右臂上的木製假手卸下來交給法官,然後拉著只有一隻手的被告揚長而去。

  5. 證物年輕的律師住在公寓,因公寓只有一個廚房,常要與樓內其他人員合用,所以他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常常不翼而飛。有一次,他訂了一隻燒雞,這只燒雞本應該下星期一才送來的,結果在星期五便送來了。他為防萬一,放燒雞進冰箱時附帶了一張條子。星期一打開冰箱時,燒雞果然還在。那條子上寫的是:「請勿觸摸!謀殺案證物。」

  6. 文物保護遇挑戰 目光短淺拆古橋 2003的某一天,在浙江某村村民為了出行的方便,擅自拆掉了清朝嘉慶年間建造的古石橋,該橋已在2001年被確認為市文物保護點,為什麼村民非拆掉它不可呢,原來該橋已經嚴重影響村民的車輛通行,在旁邊另修一座水泥橋則費用很大,而該村經濟基礎薄弱,於是大家決定把古橋石以12萬元的代價賣給桐鄉烏鎮某單位,用這筆資金在原址上造一座可通汽車的水泥橋,後來當地鎮政府向區委反映,區委命令鎮政府把古橋石追了回來,但石橋已無法恢復,實在太可惜啦。 村民們這樣做既不符合自己的長期利益,也是一種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第二十五條規定:「 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轉讓、抵押或者改變用途的,應當根據其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由當地人民政府出資幫助修繕的,應當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准。」 第二十六條也規定:「 使用不可移動文物,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負責保護建築物及其附屬文物的安全,不得損毀、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動文物。」 看來對農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和科學發展觀教育很有必要。

  7. 爭執為何事 只為體育課 某市民辦初中十分重視教學質量,每次開會校長都會說:「教學質量是我們的生命,如果今年初三的中考成績不佳,那麼招生形勢就嚴峻,有的教師就得下崗。所以一些副課要砍掉點,如體育考試是學校自己操作的,少點課也不影響體育成績……」。任教初二初三體育的吳老師是一位市名教師,對學校砍掉初三體育課的做法表示不同意見。有一次,為爭取讓初三學生每周上兩節體育課,吳老師和校長發生了爭執,此事後來反映到了市教育局。市教育局領導表揚了吳老師不愧是一位市名教師,而且批評了該校校長,並要求該校初中每周開足三節體育課。 為什麼市教育局領導要表揚吳老師呢?因為根據《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十條的規定:「 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生動活潑。普通中小學校、農業中學、職業中學每天應當安排課間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含體育課)。」顯然以前該校的做法是欠妥的。法律法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對於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其中,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與法規等一起談時,法律是指狹義上的法律。法規則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8. 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在律師竭盡全力的辯護下,被告人終於被宣布無罪釋放。在法院門口,律師問被告人:‚你已經獲得釋放,我們即將分手了。現在請你最後向我說實話,你是否真的犯了罪?‛

    被告人回答:‚律師先生,當我在法庭上聽到你為我作精彩的辯護時,我剛剛明白,我原來是清白的。

    短評:個案正義的缺失是法治得以順利運行的成本,中國律師要解開自己的心結,從職業職責要求出發在規范內尋求自己和當事人利益的最大化,這無可厚非。

  9. 證物。年輕的律師住在公寓,因公寓只有一個廚房,常要與樓內其他人員合用,所以他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常常不翼而飛。有一次,他訂了一隻燒雞,這只燒雞本應該下星期一才送來的,結果在星期五便送來了。他為防萬一,放燒雞進冰箱時附帶了一張條子。星期一打開冰箱時,燒雞果然還在。那條子上寫的是:‚請勿觸摸!謀殺案證物。‛

    短評:用兵之道,以奇制勝。

  10. 從善如流。柯德希:律師先生,如果我在開庭之前送一隻肥鵝給法官,並附上我的名片,您認為怎樣?律師:您發瘋了,您會立刻因賄賂法官而輸掉這場官司的!開庭的結果是柯德希贏了官司。第二天他得意地告訴律師:‚我沒聽您的勸告,還是把鵝寄給了法官!律師懷疑地說:這不可能!可能的!他解釋道:只是我把對手的名片同鵝一起寄去了。

    短評:如果這是律師如此設計的,則高!實在是高!既取得了當事人的效果,而又臵身事外,不會有麻煩,可謂從心所欲未逾矩!

C. 法治的現代名人素材事例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生活的環境也是一樣,只有在法制社會下,人們才能安居樂業。所謂法制社會,就是用法律來規范社會上的各種行為。

法治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1.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伯爾曼《法律與宗教》

適用主題,法律意識,法制社會,敬畏法律等主題。語出法學家,伯爾曼的《法律與宗教》

事例:近年來群眾因無知而獵殺,販賣瀕臨野生動物最終獲刑這樣的新聞屢見不鮮。輿論傾向於同情這些因無知而獲罪的犯人。法律卻不能有同情之心,正如法學家伯爾曼所說:「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犯法之後,人人動輒以不知道,為借口借口開脫。那法律的權威性就盪然無存,社會也將面臨滅頂之災。

2.普遍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礎。——雨果《九三年》

適用主題,道德與規則,良心是法治等主題。

事例:有些人認為法律高高在上。實則不然,普遍的道德是社會的基礎,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正來源於普遍的道德和良心,與社會中的各個個體都息息相關,因此在道德的底線前止步,使能免於法律的制裁,積極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就能免於良心上的不安。

關於法治的名人故事

1、陳毅制定「入城守則」

1949年5月24日夜裡,上海街頭響起半夜激戰的槍聲。第二天,天蒙蒙亮,市民們小心地打開一點門,從門縫里望出去,只見馬路兩側,整齊地躺滿了抱著槍,合衣而睡的解放軍戰士,市民們感到奇怪,「這些軍隊怎麼和以前不一樣的呢?」

不一會,市民們開始走出家門。他們看到戰士已經起來了,有的在洗漱,有的在吃飯,吃的是饅頭、鹹菜。於是,不少市民拿出熱水瓶,給戰士們倒開水。戰士們笑嘻嘻地搖著頭,謝絕了。天大亮了,「解放軍露宿街頭」,「解放軍秋毫無犯」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上海,市民蜂擁上街頭,歡迎人民子弟兵,慶祝上海獲得新生。

原來上海大戰役打響前,陳毅就讓秘書長起草了《入城守則》,為接管上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不要以為我是總理》

周總理生前從不認為自己是國家總理就可以置身法紀之外,他總是時時處處帶頭遵紀守法。有一次,他乘車去政協禮堂開會,司機違犯了交通規則,交井批評司機的時間很長,耽誤了開會時間。同車的幹部想去和民警交涉,總理嚴厲制止說:「這怎麼行?交通規則是政府頒布的,政府總理應帶頭遵守。總理不遵守,就是帶頭破壞制度。」一直等到警察放行,總理一行才離開那裡。此後,總理常常叮囑司機,不能違反交通規則,說:「不要以為我是總理,就可以特殊,可以違章。」

D. 古羅馬(Ⅱ):在羅馬廣場殺親子的「傻瓜」驅國王舅建共和

那天早上,我們從酒店出發,先遊玩了古羅馬斗獸場,然後再到古羅馬廣場遺址參觀的。這個廣場遺址處在帕拉蒂諾山和卡比托利歐山腳下的低窪地,它又被稱為羅曼努姆廣場,是古羅馬早期最重要的公共廣場,是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等活動場所。這里除了有許多著名建築外,古羅馬史上還有許多重要事件,也曾發生在這個廣場上,因此這里又被譽為「露天博物館」。在羅馬廣場的四周,除了有各類大會堂外,還有神廟、店鋪、凱旋門、演講台以及古羅馬最高權力機構「元老院」等。這個廣場初建於公元前6世紀,共和時期最興旺,之後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這個廣場也逐漸被廢棄。如今的這里,只剩下一些建築物的殘牆斷臂。如果你對古羅馬歷史及羅馬建築藝術有興趣的話,這個廣場遺址還是很值得去游賞的。

當我們走入羅馬廣場,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些灑落在廢墟之中,殘缺不全的「羅馬柱」。其實這種「羅馬柱」並非羅馬人所創造,在古希臘建築中,這類柱子就已被廣泛使用。早期的多立克柱,最先是在義大利地區的一些寡頭制城邦中流行的,後來被希臘人所接受,並應用到了雅典衛城的帕提農神廟中。多立克柱又被稱為男性柱,另外還有一種被稱女性柱的愛奧尼柱,這種柱式產生於小亞細亞先進的共和制城邦里。而真正屬於古希臘地區柱式的則是科林斯柱,它是希臘古典時期,產生於伯羅奔尼撒半島地區的柱式。但在西方藝術史中,一般都把多立克柱、愛奧尼柱和科林斯柱統稱為希臘柱式。羅馬人在建築物中使用柱式要晚於希臘人,起初採用的是一種最簡單的塔斯干柱。後來則流行一種新的復合柱,就是在科林斯柱頭之上,再加一對愛奧尼柱的渦卷,這就是典型的羅馬柱。從而使古羅馬的柱式從古希臘的三種類型,發展成五種典型樣式。

我們在羅馬廣場遺址上,所看到的那些殘存的羅馬柱,是當時一些重要建築的遺跡。據說這個廣場初建於塞爾維烏斯執政時期,尤其到了共和時期,廣場上的各類建築物不斷增多,這里也就成了共和時期政治活動的中心。塞爾維烏斯·圖里烏斯是羅馬王政時代第六位國王,他是第五位國王老塔克文的養子和女婿。當老塔克文被暗殺身亡後,王後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塞爾維烏斯。並在王後的精心策劃下,粉碎了暗殺者們的陰謀,使塞爾維烏斯順利登上了王位。這位國王繼位後,首先考慮的就是要完成先王已開啟的事業,完成保衛全羅馬的城牆建設項目。這是項龐大的建設工程,城牆要把羅馬七個山丘和中間的平地全部合攏起來,起到防禦和保衛羅馬城的目的。如今,在羅馬市內所能見到的一些斷壁殘垣的城牆,已經歷了2500多年的風雨洗禮,可依然被稱為「塞爾維烏斯城牆」

塞爾維烏斯在修建城牆以保障羅馬安全的同時,還對低窪的濕地進行了改造,並在開墾出來的平地上修建廣場。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馬爾斯廣場」,意思是戰神馬爾斯的廣場,冠以戰神之名,意味著這個平地是為集結軍隊所用。而羅馬廣場,應該也是在這個時期修建的,其初衷也是為集結軍隊所用,後來又當作了公民大會的投票場所,隨之也成了市場和集會之地。羅馬廣場從此由一個泥濘的沼澤,轉化為一個龐大的公共廣場,也成了古羅馬政府機構和城市的核心。由於塞爾維烏斯和他的養父老塔克文國王,以及王政時代最後一位國王小塔克文都是伊特魯里亞人,有學者就認為,那時的羅馬城建設,已受伊特魯里亞文化影響較大,但羅馬還是保持著自己的獨立地位。塞爾維烏斯當政期間,最大的功績,就是對羅馬的軍隊編制、公民選舉、財務稅收等重要制度進行了改革。簡而言之,就是將原先的氏族政治改革成金錢政治。

在古羅馬時代,所有的貴族和自由人,其主要職責就是參與征戰和國家管理,他們基本上是不參與具體生產勞動的。而他們的財富來源主要有二個方面:一是由他們的奴隸在他們的土地上勞作,為他們創造財富。這些奴隸只有幹活的份,不能參與任何軍事和經濟等方面的活動,也沒有任何政治地位和人權。西方人的這種政治與軍事方面的規則,一直保持到美國的南北戰爭。林肯針對這種規則,創造性的把北方奴隸解放出來,並參與到軍事活動中,從使北方軍隊實力大增,最終戰勝南方貴族軍隊,取得南北戰爭的最終勝利,同時也宣告了這種規則的終結;另一方面,貴族和自由人也是靠戰爭與搶劫來增加自己的財富,他們發動戰爭的目的為了掠奪土地和財富。而如今世界,通過金融手段已能實現這個目標,戰爭則成了補充手段,因為畢竟打仗雙方都會死人的。

塞爾維烏斯的改革,將羅馬人分成了五個等級,其等級的高低不再看氏族和血統,而是看財富的多少來決定家族的等級。這樣使有錢人不僅能得到更高的政治地位,也讓他們給國家和社會承擔更多的義務,並使這些富人能上交更多的稅,來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我們在古羅馬廣場上,就看到了羅馬國庫的遺址,它在農神廟的下面,這個神廟是廣場中現存最古老的建築。這說明當時的古羅馬不但有國家經濟部門,還有專門存放國家財富的地方。然而塞爾維烏斯這種改革也觸犯了舊貴族們的政治利益,這才有了他的女婿、養父的兒子小塔克文,在元老院里公開挑戰他的國王權威。對這所發生的一切,元老院里的那些世家貴族的長老們則袖手旁觀。最後身體強健的小塔克文,將塞爾維烏斯攔腰抱起,把他從元老院的台階上投擲到羅馬廣場。然後轉身進了元老院,坐上了國王的位置,並得到了元老院貴族議員的承認。而在此期間,塞爾維烏斯的隨員和護衛,早就逃之夭夭,他只能獨自從地上爬起來,在回宮路上,被小塔克文的人殺害。

通過這個故事,讀者們可能對古羅馬的政治體制有了些基本的了解。元老院在古羅馬時期,屬於最高權力機構,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其作用、地位和職能會發生一些變化。而古羅馬國家最高元首,在不同的時期也有不同的稱謂,王政時代稱國王,共和時期則為執政官或獨裁官,而到了帝國時期,最高元首才被稱為皇帝。在古羅馬不論是國王、獨裁官還是皇帝,其地位和身份都必須得到元老院的確認,才能坐上國家元首的位置。另外在古羅馬還有公民大會機制,它是古羅馬政治體制中普通民眾行使權力的機構,後來在這個機構中又增加了一個保民官的職位。從中可以看出,國王(皇帝、執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會,這三足鼎立的政治形態是確保古羅馬長期發展和稱霸的政治基礎。雖然在不同的時代,這三足的權重會發一些變化,但這種基本的政治結構卻從來沒有改變過。這種原始的三權分立形式到了啟蒙運動時,就發展成了立法、司法和行政相分立的理論,使分權機制由形式升華為內容。

小塔克文是王政時代的最後一位國王,然而他卻被一個坑爹的兒子,把他從國王的位置上推了下來,全家也因此被趕出了羅馬城。而這個事件的策劃者和推動者,卻是他外甥布魯特斯。這個事的起因是:小塔克文那個好色的兒子塞克圖斯,看上自己堂兄的妻子盧克麗婭,並找機會強奸了她。盧克麗婭受害後,第一時間就通知了自己的父親和丈夫,並讓他們各帶一個可信之人速回。當時布魯特斯與盧克麗婭的丈夫科拉提努斯正好在一起,而且他們又都是親戚,也就跟著去了他們的家。當他們四人走進房間,坐在床邊的盧克麗婭淚流滿面的告訴了他們,塞克圖斯王子是如何威逼她就犯並姦汙了她。她說:「我的身體雖然被污染,但我的心則是無辜的。死亡將為我見證。」說完她就從衣服里拿出一把匕首,迅速刺進了自己的心臟。身邊的這幾個男人想去阻止,可已來不及了。在她生命彌留之際,盧克麗婭讓這四個男人發誓,一定要為她報仇。

這個事情的突發,讓國王的外甥布魯特斯,頓時產生了不尋常的變化。「布魯特斯」其實並不是他的原姓,而是他的外號,意思是「傻瓜」。其實布魯特斯的身份非常顯赫,家族也有著巨大的財富,她的母親與國王小塔克文的妻子又都是親姐妹,因此他離王權非常近。而專橫跋扈的小塔克文國王及他的那些王子,一直對他有猜忌,於是他只能靠裝瘋賣傻,來隱藏自己的真實人格。可當他將匕首從盧克麗婭身上拔出的瞬間,便收起了自己的偽裝「面具」。他用充滿智慧的道理和富有情感的言語,表達對這事的看法和意見。他的這一舉動,讓在場的人都感到非常吃驚。他們按照布魯特斯的建議,將盧克麗婭的遺體抬到了羅馬廣場的演講台上。這時,廣場上很快就聚集起許多羅馬市民,布魯特斯面對擠滿廣場的人們,用充滿感染力的語言講述了事情的經過,並攻擊國王的獨裁行為和犯下的各種罪行,把羅馬人對小塔克文的強烈不滿情緒表達了出來。在他的號召下,羅馬市民一致同意將國王及其家人趕出羅馬城。

隨著國王小塔克文被驅逐,不久,元老院就開會決定,將終止一人當權的王政,改為從貴族中選舉兩人為執政官,任期一年。在公民大會上,大家一致選舉在推翻小塔克文暴政上有功的布魯圖斯和盧克麗婭丈夫科拉提努斯並例為首任執政官。從羅慕路斯建國當政開始,到第七任國王小塔克文被趕出羅馬城,這標志著羅馬王政時代的終結。羅馬也從此搖身一變,進入了共和政體時代。義大利史學家李維在《羅馬史》中是這樣描述共和政體的:「羅馬在一年一度選出的官員的治理下,成為了以法律取代個人治理的國家。」共和時期,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為元老院,並由它來決定誰能出任國王、執政官、獨裁官和皇帝等。這種國家管理模式據說是羅慕路斯創立的,並一直保留到羅馬帝國時期。古羅馬的這種基本政治體制,也決定了國王和帝國的皇帝,不一定需要世襲,在這一點上,與我國封建社會皇位的傳承方式有明顯的區別。

共和制建立之初,在羅馬貴族的年輕人中,就產生了一股對共和不滿情緒。他們覺得,元老院議員必須有一家之長來擔任的規定,使他們失去了從政施展才華的機會。當小塔克文的使節回羅馬處理他的財產時,覺察到了這些年輕的想法,於是就用金錢買通了「傻瓜」布魯特斯的兩個兒子和已故盧克麗婭的丈夫、現任執政官科拉提努斯的侄子等,以腐蝕國家核心成員的子女。鼓勵他們行動起來,企圖與他里應外合,以達到推翻共和政體的目的。於是,這些貴族青年聚集到其中一人的家中,商討如何迎小塔克文回來做國王,並用鮮血在誓約書上留下了各自的簽名。誰知在商量時,被門外的一個奴隸偷聽到了,並向執政官悄悄地告了密。經過一番激烈的搏鬥,這些年輕貴族不僅全部被逮捕,而且還繳獲他們陰謀推翻共和制的誓約書。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大家都覺得兩位執政官,肯定很難處理這事,可他們還是毫不猶豫的召開了公民大會。按照當時共和國法律,妄圖推翻共和政體的都屬於叛國罪。這時,大多數人都覺得很為難,因為這些年輕人畢竟都兩個執政官的孩子或親戚。有人想給新執政官布魯特斯賣個人情,建議把他們的死罪改成流放。而「傻瓜」布魯特斯一點都領情,他在羅馬廣場上,把自己的兩個孩子叫到跟前問:「你們為什麼不願針對你們的指控來進行辯護?」他連續問了三次,他的兩個兒子都不回應。布魯特斯沉默了片刻,轉向讓儀杖官按家法來處理,這兩個孩子當場被剝去衣服,用儀杖來責罰了他們。布魯特斯則用定的目光始終盯著這一行刑過程,直到自己的兒子人頭落地。

共和政體的創立者和推行者布魯特斯,以處死親生兒子為代價,來維護共和政體和法律。如果說,我們用「虎毒不食子」的觀念來衡量,他的這個做法不僅不近人情,而且還十分的「傻」。如今,有些父母為了兒女什麼事都願意干,何況布魯特斯當時有能力保住自己兒子的生命,可他卻沒有這么做。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應該說,他是個標準的「傻子」。但從另個角度看,布魯特斯又是個不計私利,講原則的政治家,他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即便是自己親兒子犯罪,也要做到「王子犯法與民同罪」。英國歷史作家安東尼·艾福瑞特在《羅馬的崛起》一書中,對這件事是這樣評價的:「這種對法治的信仰,加上幾乎沒有人性的嚴厲,是典型的羅馬特質。」也許,這就是西方人與東方人,在法治觀念的差異。

E. 關於關法治的小故事

一天,學生小麗放學以後,正在校門口等她媽媽來接她回家。這時,一名陌生男子騎著自行車到小麗身邊,說:「你在等媽媽接你回家是嗎?」小麗點點頭。那名男子接著說:「你媽媽在單位里正開會,讓我接你回家。」小麗聽這人說得有板有眼的,沒有半點猶豫,就跨上了自行車。但是,當車子騎出去不遠,小麗發現不對了--回家可不是這條路!啊!她知道上當了,大聲地哭道:「放我下車,我要回家!」喊聲驚動了行人。行人圍攏過來,問明了情況,將騎車人扭送到派出所。原來,此人是專門拐賣兒童的罪犯。【反思】:現在社會上有騙子、壞人。他們抓住小學生年紀小、單純、易於上當的特點,用一點小恩小惠或叫你干壞事或騎到外地拐賣你,或騙到幽靜的地方侮辱你,或作為人質敲詐錢財,這樣,小朋友的身心受到傷害,還危及生命,給家長帶來痛苦傷心,使學校老師擔心。我們學生一定要學會自我保護,遇事動腦不上當受騙,不要讓壞人得逞。對來路不明的陌生人,要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聽信花言巧語,不輕易行動。遇事可請老師、家長幫忙。我們在外面是隨時可能遇到壞人,在家時也不能放鬆警惕,遇到陌生人多長個心眼,不要上當受騙,因為壞人是無孔不入的。

F. 西方經典法律故事:夏威夷的椰樹為何不結果

夏威夷群島,這塊綠色的翡翠,是孤懸海外的美國第50個州。這里地處太平洋中部,屬濕潤的海洋性氣候,常年氣候溫和,鮮花盛開。其首府所在地瓦胡島,即中國人稱的檀香山,更是海岸蜿蜒,沙灘遼闊,水清沙白,椰林婆娑,年年都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少遊客。

在這個被譽為度假天堂的海灘上,有著名的「兩多」。其一是美女多。此地是舉世聞名的與美國邁阿密、澳洲墨爾本、巴西里約熱內盧齊名的「世界四大海灘」之一,海灘上,日日是美女如雲。其二便是椰樹多。層層疊疊,青翠碧綠的椰林,與白浪沙灘依依相伴,連綿數十里,異國風光無限,令各國遊人,流連忘返。

夏威夷的椰樹們,本來也與全世界所有海灘上的椰樹們一樣,是果實累累的。清甜的椰子汁、碩果繁花的椰子樹,也曾是這旅遊勝地吸引遊客的一個重要優點。但自上個世紀60年代的某一天起,一宗偶然的「椰子奪命案」發生後,從此,卻使夏威夷的椰樹們改變了命運。

原來那一天,一名美國遊客正心曠神怡地躺在沙灘上曬太陽,忽然,一陣大風吹來,把一個熟透了的椰子從20多米高的樹上吹落,不偏不倚,直擊那遊客的天靈蓋,居然一命嗚呼,魂歸天國。

死者的弟弟,是華盛頓州一個精通民事訴訟的大律師。他突然接到哥哥的死訊後,就匆匆飛赴夏威夷辦理後事。在事發的海灘上,他到處打聽:這椰樹的主人是誰?當許多人告訴他,這片椰樹是屬於州政府的時候,他就作出了一個決定——控告州政府!一紙訴狀入稟夏威夷州法院。這宗「椰子奪命案」終於轟動了新聞界。三個月後,法院開庭,據說當時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擠滿了旁聽席。

在法庭上,死者的弟弟提出了起訴州政府的理由:夏威夷旅遊度假海灘,是公共海灘。海灘上的椰林,也就屬公共的物業。對這個公共娛樂場所的一切公共設施如沙灘、泳場、道路、溝渠、路燈、廁所、籬笆以及椰子樹等一切花草樹木,負直接管理責任的,是夏威夷州政府。凡因這些公共設施的失修、失管而導致遊客的人身傷亡事故的,夏威夷州政府都有不可推卸的管理失職責任,都要承擔對死傷者進行經濟賠償的義務。而生命何價?生命本來是極寶貴的、無價的,況且死者本是個成功的商界人士,生前經營著一項很大的生意,所以,要求州政府向死者家屬賠償一個天文數字——1億美元。

被告人——夏威夷州政府的代表律師在反駁原告時,據說曾用了一句中國的古語:「天災人禍,各安天命」。第一,州政府在處處椰林都豎立有警告牌,警告遊客要小心椰子,對遊客已經仁至義盡。第二,此次事故純屬偶然,某時某地某人,躺在某個熟透了的椰子底下,剛剛好又有某陣海風吹來,種種自然現象綜合作用下,產生了一種無法預見的「不可抗力」。按慣例,從來沒有任何人要為「不可抗力」造成的傷害承擔責任,因此,州政府一分錢也無須對死者賠償,要怨,便只有怨天。

原告人即刻反駁:州政府單方面豎立的警告牌,完全是侵犯公民的權利和自由。遊客花錢來旅遊,這里不準近,那裡不準游,這消費者的權益何在?遊客的自由何在?至於辯方律師的「不可抗力」說則更荒謬。所謂「不可抗力」,是指無法預見或即使預見了也無法對抗的自然力量,如火山、地震、颶風等等,而椰子由高空墜落的力絕對不屬於「不可抗力」。夏威夷遍地是椰林,遍地是遊客,日日有海風,日日有椰子墜下,時時刻刻都有搞出人命的危險。州政府豎立警告牌,這就證明他們已經預見到了這種危險,並非什麼「無法預見」。問題就在於,州政府雖已預見到了危險,但並沒有盡職盡責地積極去清除這個危險,而是採取限制遊客自由的消極方式去敷衍塞責。花大量廣告費招來了大批遊客,而又任由千千萬萬個「椰子炸彈」懸掛在他們頭上,出了傷亡事故,就以「早已警告」4個字而將責任一推六二五。這不是玩忽職守,漠視公民的生命、權利、自由,又是什麼?

中國的法律是成文法,美國的法律既有成文法又承襲了英國的判例法。成文法的特點是「按條條判」,而判例法的特點則是「遵循先例」。但這宗「奪命椰子」的案件,卻是美國史無前例的案件。既然無任何先例可遵循,那就惟有憑法官的良知去處理、去「自由裁量」。在這里,法官的學識與良知對法律的影響真是舉足輕重。他的屁股是坐在「官」一邊,還是坐在「民」一邊?還是不管官與民,只坐在自由、正義。

熱點內容
律師實務音頻 發布:2025-08-16 06:24:13 瀏覽:275
未走紙質流程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16 06:24:11 瀏覽:558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19年修改了哪裡 發布:2025-08-16 06:20:07 瀏覽:956
民法在途 發布:2025-08-16 06:16:37 瀏覽:628
華政民商法學 發布:2025-08-16 06:15:51 瀏覽:491
離婚律師好看么 發布:2025-08-16 06:15:13 瀏覽:168
法律碩士非法學教程錄音有必要買嗎 發布:2025-08-16 06:10:51 瀏覽:777
擁護司法 發布:2025-08-16 05:59:06 瀏覽:493
婚姻法108條 發布:2025-08-16 05:50:49 瀏覽:762
湖南省水資源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16 05:47:05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