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可塑性
『壹』 學生品德發展具有什麼特點
學生品德發展具有漸進性、多維性、可塑性等特點:
漸進性:學生的品德發展通常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幼兒期開始,通過教育和社會化逐步培養和形成。學生的品德發展需要經歷各個年齡段的階段性發展,從基礎的道德意識和行為規范開始,逐漸培養出更高層次的道德素養和品德修養。
品德的學生的影響
1、個人成長:學生的良好品德可以促進其個人成長和全面發展。具備正直、誠實、守信、勇敢、助人為樂等品質的學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提升學業和職業發展的競爭力。
2、社會關系:學生的品德直接關繫到在社會中的交往和相處方式。具備尊重人、團隊合作、友善待人、寬容包容等品質的學生更容易與人建立良好的關系,形成健康的人際網路,獲得人的認可和支持。
『貳』 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徵和傾向,它是(
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徵和傾向,它是後天形成的,是社會道德在個體身上的具體表現。
品德是決定個體行為的心理特質,它反映了個體對社會道德的認識、體驗和行為習慣,是社會道德規范在個體身上的具體體現。
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三個方面。其中,道德認識是指個體對社會道德規范的理解和認識,它決定了個體是否能夠依據社會道德規范行動;道德情感是指個體在行動中所體驗到的情感和情緒,它影響著個體的行為選擇和行動表現;道德行為是指個體依據社會道德規范進行的行動,它是品德的外在表現。
3、潛在性:與人的其他行為特性相比,品德更具有潛在性。它可能不直接顯現於外,而是通過一個人的行為和言語間接反映出來。
4、可塑性:盡管品德具有穩定性,但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通過教育和培養,一個人的品德可以得到提升和改善。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品德的可塑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