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法律與人生答案
㈠ 道德法律和人生成就的關系
社會價值 所謂人生的社會價值就是個體的人生對社會和他人的存在與發展的意義,是個體人生對社會和他人需要的實現和滿足,主要表現為個人通過勞動、創造對社會和他人所作的貢獻。可以說,勞動、創造和貢獻,是人生社會價值的基本標志。在這種價值關系中,個人對社會來說,是滿足社會需要的手段,誰對社會貢獻大,價值就大;貢獻小,價值就小;沒有貢獻,就沒有價值;如是有損於社會和他人,就只有負價值,就會被社會他人所否定。
自我價值 所謂人生自我價值,是指個體的生活活動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意義。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作為一定社會關系中活動的個人,他的人生活動必然包含了對自身存在和發展的意義。由於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自我價值也是多方面的,如個人對基本生存條件的獲得,對自我社會身份的確認和尊重,以及在知識、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自我完善等。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人所共有的追求,也是個體進步的動力和表現。
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關系 人生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既相互區別,又密切聯系、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人生價值的矛盾統一體。在人的社會生活中,「每個人是手段同時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為他人的手段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並且只有達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為他人的手段,——這種相互關聯是一個必然的事實」。個人既不單純是社會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單純就是目的,這個「必然的事實」是我們認識人生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辯證關系的基礎。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價值不僅是個體生存的前提,也為個體的發展提供條件。個體提高自我價值的過程,就是通過努力自我完善以實現全面發展的過程。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構成了個體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的基礎。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基礎,沒有社會價值,人生的自我價值就無法存在。人總是生活在社會當中,個體無法脫離社會而存在和發展。個體的人生活動不僅具有滿足自我需要的價值屬性,還必然地包含著滿足社會需要的價值屬性。人是社會的人,這不僅意味著個體物質和精神的需要必須在社會中才能得到滿足,還意味著以怎樣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滿足也是由社會決定的。一個人的需要能不能從社會中得到滿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滿足,取決於他的人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即他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