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自在

道德自在

發布時間: 2025-08-18 15:49:11

Ⅰ 《道德經》道出人性慾望:內心清凈滿足,才能生活自在,你覺得呢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曾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我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道德經》作為道教基本教義的重要構成之一,被道教視為重要經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視為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稱太上老君,所以應該說道教吸納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全文共約五千字,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澤光書院 計劃用81天時間,對《道德經》中的81章,每天一章節進行解析和譯文,希望能幫助大家學習理解《道德經》。

Ⅱ 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關系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

——在山東考察時的講話(2013年11月24日-28日),《人民日報》2013年11月29日

強調一下道德建設問題。梁啟超說:「國之見重於人也,亦不視其國土之大小,人口之眾寡,而視其國民之品格。」如果我們國內違背社會公德的事情比比皆是,觸及道德底線的事情不斷發生,一些人到了國外不遵守公共秩序,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還怎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啊?所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從思想道德抓起,從社會風氣抓起,從每一個人抓起。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12月30日)

法律規范人們的行為,可以強制性地懲罰違法行為,但不能代替解決人們思想道德的問題。我國歷來就有德刑相輔、儒法並用的思想。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並用。如果人人都能自覺進行道德約束,違法的事情就會大大減少,遵守法律也就會有更深厚的基礎。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2014年1月7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722頁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道德價值。如果我們的人民不能堅持在我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道德價值,而不加區分、盲目地成為西方道德價值的應聲蟲,那就真正要提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會不會失去自己的精神獨立性的問題了。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獨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獨立性就會被釜底抽薪。

Ⅲ 做人盡本分 人生得自在

老人無德,一家災殃。子女不孝,沒有福報。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女人不柔,把財趕走。 老人要宣揚家風,父母要示範家風,夫妻要掌舵家風,子女要繼承家風,孫輩要順受家風,兄弟姐妹要競比家風。 道德是天地的規律,本分是個人的規律,我們違背了規律,人就有了災難了。
在家庭中,要懂得知恩、感恩、報恩,「不看別人好不好,只管自己對不對」,對父母來說,「不管子女孝不孝,但看自己慈不慈」;對子女來說「不管父母慈不慈,但看自己孝不孝」,這樣一家人就能和諧相處了。
有道才有德,無道便無德;有德才有福,無德便無福。
老人道
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為根。「德」是擔當一家的過,和平一家的過。即家裡不管誰有錯,不管發生什麼災難、是非,都不外揚家醜。並且自己生慚愧心,認為自己當老人的沒有做好,有缺德之處,沒有把家人教育好,才發生這些不如意的事。因為家庭有問題,首先是老人有漏了。
老人性如灰,溫和無火氣,少說話,不嘮叨,不說家人長短,引領一家互相看好處。福德具足、溫和厚道叫做性如灰。知足常樂,在家頤養天命。宣揚家風,贊嘆祖德,教育子孫懂得知恩、感恩、報恩。
不要管閑事,不要過多牽掛子孫,「兒孫自有兒孫福」。子女的事不要干涉,放手讓位給後輩去當家,不擺老資格。
家裡有問題,首先是老人行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過分。家裡有問題,老人應生慚愧心:是我老人沒做好,有缺德之處,沒把家人教育好。家裡不管誰有錯,不管發生什麼災難和是非,都不外揚家醜。
不造是非,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聽是非,要擔當是非,不怕是非。調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德。一家是否發達,子孫是否興旺,與堂上老人有無善根福德直接有關。老人有德,子孫興旺;老人缺德,一家災殃,家道不興,香火衰敗。
老人如何使一家興旺呢?
就是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為子孫培德紮根,庇蔭子孫。老人托起一家的福報,創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強,福報是一代比一代興旺發達;子孫比你強,說明你有德,否則就是無德。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載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懷寬大,家庭福報就大。老人愛人愛物,家庭子孫就興旺。如果老人貪了,就將家庭的全部福報吃完了。
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為根。老人性如灰,溫和無火氣,少說話,不嘮叨,不說家人長短,帶頭緣起一家,互相看好處,還得要兜滿家。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風水,最高等的風水。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載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懷寬大,家庭福報就大。
父母道(中年道)
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為根。即以全家安樂為已任,造福一家。
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
向子女宣揚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盡孝榜樣給子女看,用感恩先輩的恩德,來啟蒙後代。不安排老人做事,他們喜歡什麼就做點什麼,但要多關心老人,常勸他們多休息。
父母是人倫之始,陰陽之道,陰為母,陽為父。陰陽和,才能萬物生長,陰陽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質一定不好,或者兒女缺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小孩是否健康與母親關系很大,有無智慧與父親關系很大,是否福德庄嚴就看父母是否經常以快樂的愛心去做事情的人。
子女不聽話,不孝順,首先要問自己是否也不孝順老人,是否有做不對的地方。對上不認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對下(子女)怎麼教育都不到位。孩子不明理等於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樹根上下功夫。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子女,因為子女的成敗也與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關,第二要考慮到自己教育方法是否有不當之處。教育孩子五部曲:養、育、教、領、導,但不許管。重點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管」是父母任著自己的性子,找兒女的錯處,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為用脾氣管兒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兒女的脾氣激起來,碰起性來,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德緣故。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化。明白他的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嬌、不溺、不打、不罵、多鼓勵,常肯定,少批評,不用物質誘惑。
正人先正已,父母要先化除稟性,涵養天性。懂得先克已,方能教化兒女。不論兒女孝不孝,但問自己慈不慈。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會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響自己家庭,大的影響社會,也有負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責任重大。
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為根。即以全家安樂為已任,造福一家。向子女宣揚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盡孝榜樣給子女看,用感恩先輩的恩德,來啟蒙後代。正人先正已,父母要先化除稟性,涵養天性,懂得先克已,方能教化兒女。不論兒女孝不孝,但問自己慈不慈。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化。明白他的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
夫妻道
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愛為根。
整個家庭的建立都是以愛為根,沒有愛無法建立美滿的家庭,愛是成家的第一條件。有緣愛一個人,首先要了解對方的本分。成全對方、完善本分。啟蒙對方發揮本分。不管束對方的自由權,應給予對方快樂,不應給予對方煩惱。相互成全,相互理解對方的生理和心理。
愛的標准:真愛無私,覺愛無(架)價,博愛無條件,實愛無成見。真愛無私:尊重對方,不給對方添麻煩。
覺愛無架(價):覺愛無架:覺愛就是明白的愛。夫妻之間有架子,一個比一個抬高,互相抬杠,那不是愛。沒有架子,把架子放在地平線上,才是愛。抬得越高摔得越重,你睡在地平線上,能摔到那裡去呢?另外,覺愛無價:愛不能當做買賣,有買賣不是愛,不要抬高身價。為什麼呢?你甘願和對方成為夫妻,還講什麼價呢?不抬高身價,不把愛當作買賣。明白對方好處,贊嘆對方好處;理解對方的難處,原諒對方的過。如對方有過,能啟蒙指導對方改過。
博愛無條件:丈夫有丈夫的道,妻子有妻子的道。各自完善本份,不要你管我,我管你。如果丈夫總是叫妻子做這樣那樣的事,或者妻子總是安排丈夫做這樣那樣的事,這就是有條件了。博愛不是誰管著誰,不是束縛對方。不管人,不束縛對方。給對方自由權。
實愛無成見:真信不疑,不要懷疑對方。
能做到這些,就會家和萬事興

愛是和諧的緣起,也是和諧的總綱,沒有愛不可能建立和諧的家庭。夫妻結合有三因緣:第一,是為了生活上互相照顧,互相關心:第二,是為了生兒育女,傳宗接代,為世界留下一個好的人根;第三,是為了更好地關心和照顧雙方的父母,讓老人放心、歡喜。夫妻之間要做到相互不漏,而不是互相埋怨。本來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記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認真的把事情做好:反過來,丈夫也要這樣做。對方做不到的自己補上去。這就是互相不漏。
成家後,男人若不能把女人領到道上,不能孝敬公婆,中悌兄弟姐妹,下慈兒女,就是自己十分盡孝,老人也不放心。女子婚後若不能助夫成德,就是自己孝敬公婆,老人也不安心。丈夫多照顧岳父岳母,妻子多孝敬公公婆婆;譬如給老人買東西,應該是女婿親自送給岳父岳母,媳婦親自送給家公家婆。
男女平等是指權力上平等,享受上平等。在本分上、禮節上絕對不能平等。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陰陽各有其位。男子以剛正為本;女子以柔和為本。「剛」要性如水,「和」就要合乎理。所以剛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剛正,名詞雖然不一樣,精神卻是一樣。
夫妻鬧矛盾,一是違背天地賦予的恩;二是違背父母賦予的情:三是違背自己生命多生多劫本分的因緣。違背生命本分的因緣,生命就失去正報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夫妻道,也就是陰陽道,夫義婦順,陰陽氣順,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還能家齊,子孫昌旺。所以,男人要明男人的道,女人要明女人的道,家庭才能合樂。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諧。志界夫妻是相互感恩,絕不怨人。意界夫婦是快樂的,心界夫婦是禮儀夫婦,就會相互管轄啦!身界夫婦,是打罵夫婦,攪擾一生。
丈夫道
男子漢大丈夫要說話算數,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說到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說,說話不算數就沒有尊嚴。
男人屬陽,陽即無私。無私就是表達對一家的愛。有私心就會暗中做違背良心的事,令全家煩惱,這種不是好男人。男人要「剛」。剛不是打人罵人,打人罵人的男人是無能的男人。「剛」是不但不打人罵人,而且被罵也不回答。不反駁、不煩惱,如如不動,被罵也不動性(不發脾氣)才是剛。順逆當頭,安然自在,做到就是大丈夫。
男人分有三夫:弱夫、暴夫、丈夫。弱夫也叫懦夫,撐不起家庭。唯唯諾諾,說而不做,不敢擔當事情,把女人推到前面,專聽女人指揮。暴夫則非打即罵,不講道理。不明白自己責任所在,所以才敢胡作非為。丈夫則勇於承擔一家的責任,以理服人,一家人有過錯反過來自己生慚愧心。
為人丈夫,要從「三綱」上定住位,三綱是指性綱、心綱、身綱;不動稟性為性綱;不起私慾為心綱;沒有不良嗜好為身綱。生氣是性綱倒;罵人是心綱倒:打人是身綱倒。「綱」是領的意思,必須把女人領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兒女。男人是一家的棟梁,要能明理,有志氣,領妻不管妻。如果男人做到位,則家中少災難;如果男人做不到位,則家中多災多難。
妻子道
女人是國之母,家之婦,人之妻。女人要柔和,安祥笑容,和一家的人緣。
如水一般隨圓就方,合五色調五味,原質總是不變。隨遇而安,隨貧隨富,可高可低,如水能養育萬物,又不與萬物相爭,處於最低的地方,低矮就下,常認不是,是為女人的本分。
女人多事,男人無志;女人不柔,家財不旺。不要剛暴,不要急躁,不要啰嗦多嘴,更不要去管男人的事。應助夫不累夫。為人妻,自己要先從「三從」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三文」是指性從天理,心從道理,身從情理。怎樣才是「身從情理」?應做的事,親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兒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難。做後也不生氣、不埋怨、不後悔。「心從道理」:指除去爭貪攪擾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報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導兒女?心存全家的好處,所行之事,自然處處合道。「性從天理」:一不動秉性為主,還要化除秉性,圓滿天性,方能厚德載物。
女人有三婦:悍婦、弱婦、媳婦。女人剛暴,管著男人,精神上欺壓男人,說話像打雷一樣,非常強悍,一手遮天,叫悍婦。這種家庭陰盛陽衰,丈夫會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來的小孩也不中用。女人什麼事業不做,全部依賴丈夫、依賴父母,也叫弱婦。女人好吃懶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掃把星,悍婦和弱婦都不是媳婦。
媳婦的意思是平息一家的不和,做和睦一家的吉祥使者,對人人平等、和氣,齊滿一家的福氣。媳婦當性如水,性如水要知足常樂,意為根,托滿家,和顏悅色。為一家的喜星,上孝父母,中和妯娌,下慈兒女,能助夫成德。使丈夫無內顧之憂,能報效社會,立身行道,揚名顯親。不但治家如此,即在社會工作,也能恪守本分,建功立業。才能家道長久,福祿長享。
一個家庭是否安樂,是否安靜,是否興旺發達,妻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女人能做一個性如水的妻子,定生貴子,定能助夫成德,家庭美滿。
婆媳道
家庭內的婆媳,全是自外姓來的,到同一個家裡,如同母女。
道在恩義並用,相處合道,能侍奉終身。若不合道,便婆媳不睦,鬧得家務不合分居另過,家庭分崩拆離,家道不興。婆婆就是當媳婦多年熬出來的,等到娶了兒媳,便當了婆婆。媳婦是在家當姑娘,一出閣到了婆婆家,便當了媳婦。婆婆是早來的,一切事務全都明白;婆婆就要把媳婦領到道上,待媳婦如女兒,不知道的告訴她,指導她,不得做難。
本來媳婦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揚短處,或以大壓小,用脾氣來管她,說話盡種惡因,婆媳哪能發生好感情?
每個家婆應設想到是自己的女兒嫁進這個家裡,家婆應疼愛兒媳如同愛自己的女兒。如做不到,兒媳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她以後的媳婦,造成惡性循環。說話常提兒媳長處,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兒媳如有過錯,婆婆趕快兜過來,先寬容,後再背後指教她,千萬不可與她吵鬧,媳婦自然會感恩、報恩。
當媳婦的,愛自己的丈夫必須要愛自己的公婆。明白沒有公婆就沒有自己親愛的丈夫。體恤婆母以前的奔波勞碌,費盡心力,才把兒子養大成人。不能再使婆母受累,指使婆母做事,或對婆母言行產生怨煩。
做媳婦的應該把公婆當成自己的父母孝敬。古人雲:人生都有雙重父母。所以對雙方父母都要一視同仁。
婆媳所愛之物,我當愛之;所愛之人,我當敬之。准能得婆母的歡喜心。再能理解老人的心,順老人的意,便是得了道。當媳婦的,要明理:公婆是一家真正的福報。不要煩老人,怨恨老人。不肯對老人盡孝等於自己不要福報,也不會有福報。不孝公婆,種下如此之因,待兒女長大之後,定也會受兒女不孝自己之果報。公婆如同一家之樹根,想要枝繁葉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樹根,往根上施肥、澆水、鬆土。家和萬事興,要想夫貴子賢,就要孝敬公婆,日後准能發達。否則富貴花間露,榮華草頭露,皆不能長久。
子女道
子女是一家的天貴星,以孝為根。
為人子女,年幼時,很難在生計上幫助父母,最重要的是少讓父母擔憂。不讓父母擔憂,是最大的報恩。長至成年,要盡心盡力孝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作為子女,應以盡孝為已任。能承祖業,弘揚家風,立志超過前輩。給老人物質上的滿足,那是一種義務,還不算孝。「孝」是完善自己的本分,給父母放心,不給父母添麻煩,才是真正的孝。「順」,即接受父母的言教,讓父母安樂、放心,即使父母明顯是錯的,也不當面頂撞。父母有過,不但不埋怨父母,還把父母該做的事情也完善起來,這叫做為父母補漏。父母有過,子女能為他們補漏,才真正是一家人的天貴星。若一味順從,難免陷親於不義,也不算真孝。
我們的生命降臨在這一家,等於是和這一家的生命有緣。好,是你命中的福報;壞,也是自己的緣分。有痛苦有煩惱,是這一家在成就你,磨練你,成全你自己的果報,同樣要感恩、報恩。
不管父母慈不慈,但問自己孝不孝。
想盡孝,要從性、心、身三界入手。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誠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想要真盡孝,必須清三界。「孝親必得孝親之三界」。三界指性、心、身。孝身要在父母衣食住行上留心,養父母之身。孝心要處處順父母的心,父母所愛何物,我必愛之;所近何事,我當奉行之;所親何人我當敬之。孝性務要使老人天性和樂,面無愁容,不使老人動性,含怡弄孫,以樂天年。孝分有理孝,事孝,身孝。理孝,就是要尊重理解老人(父母);事孝,就是我們盡已所能為父母提供物質方面的需要;身孝,就是我們要完善自身本分,不讓父母擔憂。給父母吃穿是孝身;讓父母順心是孝心;心存父母的志,使父母安心、快樂,不令父母操心,這是孝性(性界)。
子女不孝,就不會有福報。
子女孝順,父母自然就長壽;父母長壽子女不孝順,那就給父母一生帶來很大的煩惱,這樣的子女成了敗家星了。老人在世能令其安心、快樂,為盡孝;老人臨終能令其安祥含笑而去,算是盡孝盡到頭了。
兄弟姐妹道
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天輔星,以義為根。
「義」就是無條件的幫助,不惜一切代價。一人有難,其他人要到位幫助,條件好的應該盡量幫助條件差的。若同室操戈,同根相煎,會令祖上蒙灰,而且自己勢單力薄,孤立無援。若兄弟姐妹間不能相親相愛,父母一定憂心,孝道仍不能圓滿。所以孝敬父母,就得和睦兄弟姐妹。兄弟姐妹情同手足,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同情、相互幫助、相互補漏。得到兄弟姐妹的幫助,要懂得知恩、感恩和報恩。
兄長是半個家長,要以身作則,助父立業,協助父母完善一切。要承父母志,繼祖先德。兄長對弟妹要像父母一樣有愛心。當弟妹的應該把自己的兄長當作長輩;兄長做不到位的要為他補上。不傳是非閑話,不怨兄長父母。活潑節儉、受命不辭,義所當為則盡力而為。發心學習全家人的德行,把優良家風發揚光大。做的到,一家就興旺。
成家後,要互相競比家風,一家比一家做的好。兄弟姐妹之間不要為家產而你爭我奪,也不要因為娶新婦後傷兄弟情誼。兄弟之道就是「悌」字,悌道不盡,累及孝道。傷手足天倫之至情,便是逆天,將來定受天罰。
姑娘道
女子是世界的源頭,欲世界好,國家好,社會好,家庭好,必從姑娘身上好。
欲當好姑娘,可得明白姑娘道。姑娘是一家之貴星,以志為根,性如棉,提滿家。以志為根,就是立志不爭不貪,立志孝雙親,敬哥嫂,愛護侄兒侄女。性如棉者,如棉花之潔白,守身如玉;如棉花之柔軟,性子不暴躁;如棉花之溫暖,待人不冷淡;如棉花之綿長,不要退志。任何事皆可做,沒有挑選,沒有分別心,這就是性如棉的道理。姑娘在家時半賓半主,要心知眾人的好處,能提起全家人的和樂精神,結一家緣。
姑娘是和諧婆媳關系的門軸。遇到婆媳不和時,要兩面勸解。在母親面前說嫂子的好處,在嫂子面前安慰她的心,體解嫂子,提到平日母親的好處。這樣在母親面前盡了孝道,在哥嫂面前盡了悌道,一家歡喜,就是提滿家了。如在家好多嘴多舌,不但不知、不會平息是非,反而擴大是非,鬧得一家不和,雞犬不寧,就成了踢滿家了,把全家人心都踢散了。在家能當好姑娘,出閣一定能當好媳婦,能助夫成道,恭敬丈夫,和睦妯娌,孝敬公婆,全家和樂,真正是喜星臨門。後來有了兒女,自然會教子成名,能為良母。老了一定會當老太太,也能兜滿家,為一家的福星。姑娘道明白了,會做了,則本正源清。
做姑娘時,預先把做媳婦的道理練習明白,才能把握將來婚姻的幸福美滿。 父母對於女兒,是至親骨肉,大多十分融洽,所以,女兒的言語行為十分自由。加上女子的天性,在自己父母面前,不免恃愛撒嬌,做父母的不忍拂逆其意,遇到事情總是順從她,免不了養成嬌惰的習性,有所要求,一不從意,便負氣使性,不達目的不止。若成家後,仍執嬌惰習性,必然導致家庭矛盾產生,自己也痛苦萬分。因而,女兒在父母跟前時,先要學會侍奉翁姑的道。
姑娘在娘家,對於經濟方面,不負責任,若貪圖享受,養成奢侈的習慣,到自己組建家庭,對於家庭經濟是負絕對或相對的責任,但由於自己奢侈浪費的習性不改,必定引起家庭矛盾,自己也受苦。所以在姑娘時期,養成簡朴的生活習慣,培養勤儉的美德,是構建未來幸福美滿家庭的基石。當姑娘時,就應練習家政,如經濟的支配、家庭的操持、子女的教育指導等等,都是將來成家後必須面對和承擔的,也是自己本分內的責任。若自己一味嬌惰迴避,父母也放任偏袒,將來吃苦受罪的還是自己。
朋友道
同道者為朋,同義者為友。君子交朋友在道義,小人交朋友為權利。
能勸善規過,是為道義之交,君子之交;交友若注重在勢力上,酒肉上,有利可求就相交,一旦失利,朋友算完,是小人之交。
利是害義的,勢力之交,斷乎不能長久。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我們要親近有仁義道德的益友,遠離只知花天酒地的損友。與朋友相處,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能得朋友之益,而不受其害。如果一味濫交,不分善惡是非,隨波逐流,就會受損友之累。
有道的人,不受朋友之累,還能明善改過。不但能改正自己,還能用道義把朋友度化過來,盡了做朋友的道。責善乃朋友之道,但責善朋友要適可而止,否則友不歡已不樂。朋友散,其疏矣。欲先正人先得正已,自己品行端正,令人信服,說話才會發生效力。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朋友相處抱道而行,彼此要留有適當的空間很重要。朋友之道,首在彼此相信,才能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四海之內皆兄弟。學道不是要求別人,而是為了完善自己。

熱點內容
興華書法官網 發布:2025-08-18 17:37:43 瀏覽:988
道德修養的實質是什麼 發布:2025-08-18 17:17:19 瀏覽:314
內蒙古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發布:2025-08-18 17:01:25 瀏覽:47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新舊對照 發布:2025-08-18 16:56:37 瀏覽:906
淄博張店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18 16:47:29 瀏覽:312
合同與合同法概述 發布:2025-08-18 16:39:07 瀏覽:446
民法總則住所地 發布:2025-08-18 16:33:11 瀏覽:417
新民事訴訟法224條 發布:2025-08-18 16:23:36 瀏覽:730
內江法院6 發布:2025-08-18 16:01:56 瀏覽:323
民事訴訟法2016全文 發布:2025-08-18 15:59:38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