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養的實質是什麼
Ⅰ 道德修養基本規律
道德修養的基本規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確定道德標准為核心 道德修養的核心在於確定一定的道德標准,這些標准通常體現在倫理學中的道德理想上,是追求道德完善的典範。 在階級社會中,道德理想的階級性尤為重要,其進步性往往體現在是否推動生產力發展、符合社會規律以及是否有利於大多數人的利益。
2. 自覺性在修養中至關重要 道德修養的實質是兩種道德觀念的斗爭,自覺性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它體現了個人對主觀世界的自覺改造,尤其是塑造理想人格的過程。 自覺性表現在對修養的強烈需求、主動性和徹底性上,這種自覺性是提高道德修養效果的關鍵。
3. 道德修養與實踐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強調道德修養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只有通過實踐,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才能轉化為個人的道德品質,實現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實踐是檢驗道德修養成果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個人道德品質不斷提升的動力。
綜上所述,道德修養的基本規律涉及確定道德標准、發揮自覺性以及與實踐相結合等方面。這些規律對於指導個人進行道德修養、提升道德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Ⅱ 思修道德本質的是什麼
問題一:道德的本質、功能和作用是什麼? 1.道德的本質、功能和作用是什麼?
本質: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和引導、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為社會意識的特殊形式對於社會發展所具有的功效與能力。其主要功能襪遲寬是認識功能和調節功能。道德的認識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會海實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功效與能力。道德的調節功能是指道德通過評價等方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踐活動,協調人們之間關系的功效與能力。此外,道德還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辯護功能、溝通功能等。作用:道德功能的發揮和實現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及實際效果,就是道德的社會作用。道德的社會作用主要表現在:道德能夠影響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道德是影響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階級斗爭的重要工具。
我們大一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整理的課後習題的答案,你要麼?
問題二:思修作業道德的本質、功能和作用 道德的主要功能是給你成功的人生。 這是「狹義的道德」只對人類的。「廣義的道德」是解釋宇宙的,太陽容納了很多,所以燃燒不盡,地球容納了很多,所以孕育了生命,大海容納了很多所以波濤澎湃。水最能遵循「道」了,水利萬物而不爭,它在人體內就是人的模樣,它在杯子里就是杯子的形狀,它能凍成冰、變成雪、化成霧、匯成雲、變成雨、流成河、匯成江、聚成湖海;它是柔弱的,卻有滴水穿石的堅韌;他是低調的,總把旦尺自己放得很低,卻能形成萬丈風浪,吞噬一切的能量。
問題三:思修題目,道德修養的實質就是什麼 道德修養本質上是一種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解剖的活動。道德修養是通過對自己內心世界及其行為的反省、檢查,吐故納新,培養新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
問題四:思修是什麼? 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門課通常被稱為思修,是大學里的一門公共課,從揣010年開始被列為考研公共課的一部分。
問題五:大學思修考試, 如何看待道德?請圍繞道德的本質,道德的手段,道德的評價標准,道德的作用及調節范圍,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道德雙修是人生的哲學。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告亮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的行為,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動規范的總和。道德作用的發揮有待於道德功能的全面實施。道德具有調節、認識、教育、導向等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中華傳統文化中,形成了以仁義為基礎的道德。
問題六:什麼是考試焦慮症? 別什麼什麼都往病上想~只是~人一段時間出現的問題罷了.........過了就會好~
焦慮........或許是你對成敗看的太重.......壓力大了.出現的......
不要計較得失......睡前喝些牛奶......這樣對可以緩解下壓力,關鍵看自己.......
問題七:思修 道德的社會作用是什麼? 道德的社會作用是指道德功能的發揮和實現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及其實際效果。表現:道德影響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影響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種重要力量;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和發展有著重大影響;道德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生活的穩定,保障人們正常的生活和交往;道德能保護和破壞一定階級的政治統治。
問題八:思修考試道與德及道德本義是什麼 「道、德」,是中國非常古老的兩個詞彙,上古至西漢,「道」和「德」是兩個一字一義的詞彙,各有如下涵義:
[道],《說文》曰:「道,所行道也。」;《爾雅》曰:「一達謂之道路;道,直也。」;
《易・履》曰:「道坦坦。」。
[德],《說文》曰:「德,升也。」;《易・剝》曰:「君子德車。」;《爾雅》曰:「
,君之德也。」。
僅從中文詞義解釋,「道」有名詞,動詞、量詞、介詞之分。但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道德」中的「道」,很難定義,應該是個抽象性的名詞,其大概有兩層涵義,一是指人類知識文化領域里的根本價值體系,二是指制動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本體和社會時空的宇宙動能。中文詞義中的「德」,同樣有動詞和名詞之分,是指當事人遵照某種認識價值體系而規則言行的狀態。
「道德」的概念和本義
中國的古典文獻中,將「道」和「德」聯系起來組合成為一個詞彙,最早見於:
1,「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
;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易經・說卦傳》);
2,「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
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
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
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
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禮記・曲禮》);
3,是故聖人上德而下功,尊道而賤物。道德當身故不以物惑。(《管子・戒第》);道德
定於上,則百姓化於下矣。(《管子・君臣》)
人類對自己身心的理性認識,是通向智慧和自律的必經之道,也是一個人和一個
民族是否有道德的關鍵。「道德」,是中國獨有的一個蘊涵著道家養生修真內涵的概念,是人事先將自己身心視為是一個天人合成世界,然後再去對自己的身心進行理性認識和具體修煉實踐的結果。
問題九:大學思修道德篇1000字 1.道德本質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因此不同經濟關系下,道德表現不同。道德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2.道德功能與社會作用
主要功能:
a.認識功能(主要通過道德觀念、道德准則、道德理想等形式來實現);
b.規范功能(規范社會成員在職業領域、社會公共領域、家庭領域的行為及個人品德的形成);
c.調節功能(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功能,主要通過道德評價來實現)。
Ⅲ 什麼叫職業道德修養
對「修養」一詞,人們曾作過多方面的解說。這些解說或者認為「修」是指「切磋琢磨」,有整治、提高之意;「養」是指「涵養熏陶」,有培育、長養之意。或者說「修」是指修正錯誤;「養」是指涵養性情。或者說「修」是指學習,如自修、修業;「養」是指教育。事實上,「修養」是一個含義廣泛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們通過自覺的勤奮學習和培育鍛煉,以及長期努力後達到的一種能力或品質。
道德倫理學說或現實道德生活中「修養」一詞,即所謂道德修養,則是一定的社會或是根據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來改造自己、教育自己、鍛煉自己的道德品質,提高自己道德境界的一種道德實踐活動,以及在這一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達到的道德境界。
顯而易見,我們所謂的職業道德修養,是指個人在職業活動中自覺按照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原則、規范和理想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鍛煉的過程,以及由此形成的職業道德境界。
職業道德修養的實質,是個人自覺接受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職業道德評價和職業道德選擇能力,消除消極道德的影響,自覺按照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要求指導自己的思想行為。這一實質,規定了它與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訓練相區別的特點,這種特點主要表現為:
(1)與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訓練主體和對象彼此分離的特點相區別。職業道德修養的主體和對象是統一的,從業者個體即是這種主體和對象的統一體,職業道德修養的重點就在於個人職業道德理想、職業道德品質、職業道德行為等方面的自覺修養。
(2)與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訓練從外部進行教育、訓練,帶著灌輸性、強制性特點不同。職業道德修養是從業者自覺主動的道德活動,是一種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改造、自我鍛煉的過程,具有主動自覺的特點。
(3)作為職業活動中的一種綜合性、最深層次的活動,職業道德修養是一個認識和實踐相統一的過程,具有特別強調社會實踐的特點。這一特點有助於從業者在職業道德教育和訓練的指導下,自覺改造、主動鍛煉、反復認識、反復實踐、不斷追求、不斷完善,形成較穩固的職業道德情操和職業道德概念,達到較高的職業道德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