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希特勒建立法西斯專政

希特勒建立法西斯專政

發布時間: 2025-08-20 18:47:26

『壹』 德國法西斯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漸集總統和總理大權與一身,稱國家元首,在德國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
獨裁統治的表現:
(1)納粹黨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逮捕和迫害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
(2)解散一切工會,取締納粹黨以外的所有政黨.
(3)強化專政機器,鎮壓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戰士.
(4)加強思想控制,焚毀大量進步書籍.
(5)瘋狂迫害猶太人。

『貳』 20到30年代哪幾個國家建立法西斯政權

1922年義大利的墨索里尼來首先建立起自法西斯專政。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建立法西斯政權 。
1936年廣田弘毅止台,標志日本軍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1939年佛朗哥建立起法西斯專政。
回答是:
19世紀20年代一個:義大利
19世紀30年代三個:德國 ,日本,西班牙
OK?

『叄』 希特勒為什麼會實行法西斯專政

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並不滿足於在他同巴本和民族人民黨首領胡根貝格約定的范圍內行事,也不滿足於這種聯盟。他執意藉助已經掌握的權力,實現建立獨裁的目標。因而在他上台第三天即2月1日就發布第1號文告,聲稱興登堡總統宣布解散國會,定於3月5日舉行新的選舉。希特勒認為,他將在選舉中穩操勝券,這樣就能排斥聯合政府中的其他政黨,確立一黨統治的體制。2月4日又頒布《保護德國人民法》,以便廣泛限制反對黨,特別是限制德共和社民黨在競選中的宣傳活動。2月6日,解散普魯士邦議會,使普魯士代理內政部長、納粹黨的戈林得以接管了警察局,為納粹黨在普魯士奪權創造了條件。隨後由沖鋒隊、黨衛隊和鋼盔團成員組成的所謂「輔助警察」又先後接管了各地的警察部門,並在各大區建立了集中營,關押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社民黨人和其他的反法西斯戰士。另一方面,希勒特又暗中拉攏國防軍頭目和大資本家,以取得他們的支持和贏得選舉的勝利。 為了徹底打擊反對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反對納粹最堅定的共產黨,希特勒的納粹黨又一手炮製了震驚國內外的2月27日的國會大廈縱火案,並將之嫁禍於德國共產黨人,在國內掀起了空前規模的反共浪潮,致使德共的機構被全部摧毀,幾千名德共幹部被捕,並被迫轉入地下,在這一事件中,被捕人員還有社民黨人和其他著名人士。希特勒還在該事件後頒布被人們稱之為「國會縱火法」的《保護人民和國家法》,授權政府接管各邦權力。他在沖鋒隊和黨衛隊的參與下,對各邦特別是那些不在納粹黨掌握之中的邦進行自上而下的奪權。從此,各邦的主權被納入「一體化」,德國這一法制國家趨於瓦解,納粹黨的一黨統治的基礎得以基本建立了。他通過「長刀之夜」事件,鎮壓沖鋒隊,大肆鎮壓打擊及削弱黨內反對派,鞏固自身勢力。 3月5日國會大選後,納粹黨獲得了43.8%的選票,民族人民黨獲得8%的選票,這兩個執政黨雖獲得了51.8%的選票,但沒有獲得2/3的多數,這樣他們就無法保證通過有些對他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立法。於是3月23日希特勒軟硬兼施,終於獲得了他所要求的授權法。有了它,希特勒在4年任期中就擁有立法權,就可以把國會和議員們撇在一邊,不許他們問津。授權法是希特勒在權力道路上邁出的所謂「合法」的最後一步,同時也是建立他「元首國家」的基礎,希特勒有了這個授僅法以後,又頒布了一系列法規。他通過撤銷邦一級的行政區,取締納粹黨以外的政治組織,摧毀納粹運動內部的反對派,控制經濟和文化這四個方面的步驟,使各個領域進一步實行了「一體化」。就這樣,希特勒在上台後的一年多時間里基本上結束了從上到下的奪權活動,並建立了納粹黨一黨專政的法西斯極權統治。恰在這對,年邁的興登堡於1934年8月1日病逝。這可是給希特勒提供了最後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極好機會。希特勒立即頒布一項法律,把總統和總理這兩個職務合二而一,叫軍隊以及法官和官員向他個人宣誓效忠。作為元首和總理,如今他成為國家政權的單獨執掌者,把軍隊和教會之外的所有政治社會機構都一體化了。 走向戰爭之路 希特勒在政治上整肅內部時,又把全部經濟都納入受國家控制、適應政治需要、實行強制生產的軌道,以更有利於擴軍備戰。接著希特勒就開始將其計劃付諸實施。1934年9月底,希特勒下達了一個重整軍備的秘密手令,到1935年春,則公開宣布了此計劃:將國防軍由10萬擴充到30萬。這是公開違反凡爾賽和約,它立即引起西方國家的強烈反應。法、英、意都提出了抗議,並達成共同防禦的協定,但一切只不過是停留在紙面上,從未去實施,相反在其背後倒掩蓋著勾心鬥角和畏首畏尾,特別是英國還中途變卦,與德國簽訂了一項海軍協定。這也是英國「綏靖」政策的開端。這一連串的事情使希特勒確信:這里出現的又是一幫和他昔日國內政敵一樣不中用的傢伙,只要他堅決、突然地把既成事實擺在這些傢伙面前,他們勢必束手無策,聽之任之。於是,希特勒於1936年3月7日悍然宣布廢除洛伽諾公約,不顧凡爾賽和約的規定竟派出3萬德軍開進萊茵非軍事區,並沿德國西部邊界建立起防禦工事。此時,法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只要稍有動作,希特勒就會乖乖地縮回,但他們又只是滿足於提出抗議,並未採取任何切實的對抗措施,這就使希特勒更加膽大妄為,加快了向外擴張的步伐,1936年11月,德日締結反共產國際協定,1937年9月義大利又加入此協定。這樣,德、意、日三國就正式結成法西斯集團。 希特勒最終擺脫了凡爾賽和約的束縛和外交上的孤立處境,於是,他於1937年11月5日召集國防部長、國防軍三軍總司令和外交部長等頭目,向他們宣布最遲在1943至1945年之間解決德國的空間問題,要佔領與德國直接接壤的居住空間和原料基地。而征服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是他的第一個目標。這時的德國軍事力量已有了相當的規模,經濟形勢也進一步好轉。所以希恃勒自覺有了資本,就開始把他的計劃付諸實施了,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軟硬兼施,在奧地利的親德分子和納粹分子的幫助下,兵不血刃佔領了奧地利,走出了他在中歐侵略擴張的第一步。英法兩國對希特勒的這一行動又只是聽之任之。法國毫無表示,英國只是由駐德大使提出抗議了事,蘇聯政府發表聲明進行譴責,並要求召開國際會議討論制止德國侵略的措施,但遭西方國家拒絕。吞並了奧地利之後,希特勒就策劃向捷克斯洛伐克開刀。他瞄準英法等國不願為捷克斯洛伐克承擔戰爭風險的心理,利用納粹黨培植的蘇台德德意志黨人充當侵佔捷克斯洛伐克的馬前卒,通過1938年9月30日凌晨英、法、德、意四國首腦簽署的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一槍未發地又把蘇台德地區占為德國所有。1939年3月,希特勒又撕毀了慕尼黑協定,兵不血刃地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對希特勒的這一行徑,英法除了提出口頭抗議,並沒有採取任何重大措施。

『肆』 希特勒是如何確立自己在德國的獨裁地位的

20世紀20-30年代經濟危機對德國打擊沉重,由於是一戰戰敗國,背負大量戰爭賠款,雖然在外國貸款和投資的拉動下,經濟迅速發展,有人稱為「黃金20年代」,但是經濟危機的爆發,外國資金的迅速撤離使德國經濟很快陷於崩潰的 邊緣,受到影響最大的當屬中下階層,他們的反抗也不斷,同時,統治階級--壟斷資本家和容克地主階級也在思考建立一種獨裁政體來代替民主制度,以達到對內控制和鎮壓中下層的反抗,對外擺脫凡爾賽合約的束縛並通過對外擴張來擺脫經濟危機的雙重目的。
希特勒的納粹主義在於強調「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主張摒棄現代民主制度,崇尚領袖崇拜和獨裁統治,同時利用德國民眾對凡爾賽和約的排除來扇動民族復仇主義。他的這種思想機成功地講國內矛盾轉移到海外,又滿足了統治階級對外擴張的慾望,遂成為德國統治階級的理想代言人。
1933年1月31日,在統治階級的要求下,德國總統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總理。
1933年2月通過國會縱火案大肆逮捕共產黨人以及國際工人運動活動家。
1933年3月,強制國會賦予行政機關立法權,立法權和行政權集於一身,從而取消現代民主制度。
此後通過取締共產黨以及其他黨派從而形成一黨專政。
1934年8月興登堡總統去世,希特勒取消總統職銜並自任國家元首兼政府總理,由此建立起法西斯獨裁專政統治。

熱點內容
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一批指導性案例 發布:2025-08-20 21:42:45 瀏覽:26
蘭州自考合同法真題下載 發布:2025-08-20 21:35:16 瀏覽:132
下列選項中不屬於經濟法實質 發布:2025-08-20 21:33:21 瀏覽:76
商主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0 21:26:29 瀏覽:585
山東青州法院 發布:2025-08-20 21:02:36 瀏覽:45
監察法院法 發布:2025-08-20 20:57:02 瀏覽:938
違憲立法審查權 發布:2025-08-20 20:49:51 瀏覽:233
行政訴訟可否審查規章 發布:2025-08-20 20:49:10 瀏覽:66
北京市法律援助補貼辦法 發布:2025-08-20 20:48:23 瀏覽:556
合同法不履行合同時間 發布:2025-08-20 20:42:37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