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
⑴ 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作出了推進依法治國的哪些舉措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項目徵集和論證制度,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
全會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
全會提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全會提出,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
全會提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全會提出,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
全會提出,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
⑵ 十八大四中全會決議依法治國的主要內容
十八大四中全會決議依法治國的主要內容是: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六、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七、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⑶ 十八屆四中全會兩個建設是什麼
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兩個建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共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⑷ 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推進法治專門隊伍的什麼提高專業素養和專業水平
十八屆四中全來會指出全面自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隊伍,提高專業素養和專業水平。
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這就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4)解讀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建設,暢通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幹部和人才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部門具備條件的幹部和人才交流渠道;
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
⑸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的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是什麼
依法治國來的基本格局是這樣明自確具體部署的:
(1)科學立法。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法律是治國之重器,立法是法治的龍頭環節。
(2)嚴格執法。「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
(3)公正司法。「治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是司法活動最高的價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4)全民守法。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眾的內心裡。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
⑹ 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主要內容是哪些
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
一、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意義
四中全會深入貫徹了法治思想,強調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全會指出,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強調法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會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二、完善法治體系的重點任務
全會強調了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的重要性,提出了完善法治體系的重點任務。這包括加強憲法制度建設,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同時,全會還強調了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性,要求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履行職責,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四中全會明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全會強調要堅持司法公正、司法為民的原則,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加強司法保障。同時,全會還提出了完善訴訟制度的要求,推進司法公開和司法監督,增強司法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四中全會精神內容主要是圍繞全面依法治國展開,強調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完善法治體系,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等方面的工作。這些內容的提出,對於推進我國法治建設,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該深入學習領會四中全會精神,為推動全面依法治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⑺ 第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七個方面
依法治國應從七個方面做起
一,實行官員財產公開制度。如果以各種理由拒絕實行這一制度,依法治國就是假話。
二,落實民眾的各項憲法權利。如果憲法被束之高閣,那就是假依法治國。
三,在人口教育素質相對較高的一兩個大城市試點直選市長。候選人可以全是中共黨員。選舉制未必就得由多個政黨的人員成為被選舉人,被選舉人全是共產黨員也沒有什麼不好,核心是選舉,被選舉上去的官員,才更敬畏選民,從而對選民負責,而不是對上級負責。鑒於實行了很長時間的縣級以下直選已經失敗,所以,是時候改革或者廢除目前的縣級以下直選了。在大城市試點直選,是漸進式實現中國直選的好辦法,又對中共有百利而無一害,希望這一實驗能盡快展開。如果不敢或者不願試點大城市直選,那依法治國不過也是空話。
四,教育上,廢除各種容易滋生腐敗的加分制度,並由全國人大制定法律加以規制。
五,文化上,要立法容許文藝界創作、演出、播放批評執政黨和政府以及政府官員的文藝作品。如果不敢或者不願這樣做,依法治國也不過是一個虛假的口號。
六,立法保護新聞記者獨立報到新聞的各項權利。允許民間自辦報紙電視台等媒體。如果不敢或者不願意這樣做,依法治國就失去了新聞輿論的監督和支持,一切皆為空談。
七,依法治國必須先依法治黨,因此必須盡快制定一部政黨活動法,主要規定政黨活動的經費來源,任何政黨都不能從政府財政中拿錢來舉辦會議等各種活動。如果不先依法治黨,依法治國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