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立法特色
A. 我國現行立法體制的特色是:A一元一個層次。。B二元一個層次。。C一元多層次性的。。D二元多層次性的
我國現行立法體制——一元多層次: 1、中央一級 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專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屬會修改憲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及其所屬機關(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議案;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 2、地方一級 地方各級權利機關及其常設機關、地方各級行政機關 在以憲法為基礎的統一的一元化的基礎上,有中央和地方兩個大的層次,在每個層次的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內部還有不同層次的機關制定不同的效力的法律、法規或規章。
B. 立法制度三個特點
三個結合」是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鮮明特點。體現了立足現有法治基礎與全面深化法治改革的結合。十八屆四中全會秉承三中全會的務實改革作風,通篇每一個字都透著改革的氣息。與其說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不如說是全面深化法治改革的戰略部署。我們應該以改革的精神和視角看待四中全會。
體現了法治長遠目標與階段性任務的結合。十八屆四中全會既提出了長遠的法治目標,又扎扎實實立足於當前的階段性特徵,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法治建設任務舉措。長遠目標和具體任務相結合,既給人鼓舞,又給人信心。
體現了立足中國國情實際與遵循法治發展規律的結合。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爭論法治的本土化問題,爭論法治向國外借鑒先進經驗和有益做法的問題,怎麼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四中全會實現了立足國情實際和遵循法治規律的很好結合。
全會對立法工作提出「一個體系,兩個作用」的緊迫任務。四中全會對立法工作提出很多要求,比如,「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值得認真解讀。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雖是白話,卻是實話,這是本屆中央執政團隊一貫的風格。這次特別強調「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立高質量的法,立的法要站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在「立良法」前提下,我認為四中全會針對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一個體系,兩個作用」的緊迫任務。
首先,提出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為了實現這個任務,提出了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
在提出一個體系同時,四中全會特別強調了「兩個作用」:
第一,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這可以說是新時期立法工作的重要指導方針,是對立法工作的嶄新定位和高度概括。四中全會提出,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國家法治體系建設過程中應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龍頭作用,引領推動改革和發展。
第二,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立法中的部門利益、地方利益越來越突出,有必要發揮人大的立法主導作用。過去,各方面的立法積極性高,現在很多法律項目出不來,原因在於部門利益和地方利益的阻力比較大,立法協調任務十分艱巨。四中全會提出,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很多立法項目的推進,立法當中很多重大問題的協調解決,需要在黨中央領導下進行。要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充分發揮人大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國家立法機關的作用,更加積極地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包括立項、起草、決策等方面的主導作用
C. 我國的立法體制是
我國的立法體制是:一元、兩級、多層次體制。
立法體制,主要是指立法許可權劃分的制度,意指在一個國家中哪些國家機關有權制定法律,它們的立法權力之間的關系如何。一個國家的法體制如何安排,與該國的政治制度、具體國情、歷史傳統等因素有密切關系。
在實行單一制的國家裡,一般採用一元立法體制,立法權集中在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只有一個立法體系。在實行聯邦制的國家裡,一般採用二元或多元立法體制,一國之內有多個擁有自己的立法許可權的機關。
我國現行的立法體制,既不是二元或多元立法體制,也不是純粹的一元立法體制,而是綜合兩種立法體制,結合我國具體情況獨創的「一元、兩級、多層次」的立法體制。「一元」指全國只有一個統一的立法體系;「兩級」是指中央和地方兩個立法等級;「多層次」是指不論是中央級立法還是地方級立法。
立法的特點
1、國家意志性:法律是國家制定和認可的,代表了國家意志。
2、國家強制性:法律具有國家強制力,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
3、普遍約束力: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4、程序性:法律是以國家名義制定和頒布的,具有程序性。
5、強制執行性:法律具有強制執行力,可以保障其有效實施。
6、明確性:法律具有明確性,規定的內容清晰明確,不模稜兩可。
7、穩定性:法律具有穩定性,不會隨意更改,保障社會的穩定性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