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觀念與法治中國
㈠ 如何深刻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內涵要求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1、這是歷史的深刻啟示。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較好地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相反,一些國家陷入這樣那樣的「陷阱」,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門檻,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有關。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不少國家沒能解決好法治和人治的問題,沒能跳出「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從我們自己來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既吃過破壞法治的苦頭,也嘗到了法治昌明的甜頭。歷史深刻啟示我們,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要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秉持法律這個准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
2、這是現實的迫切要求。當前,中國正經歷空前深刻的社會變革。要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保持穩定的秩序,在各方競逐的市場領域維護公平的規則,在意見碰撞的觀念世界堅守文明的底線,必須織密法治之網、強化法治之力。「以律均清濁,以法定治亂。」只有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才能順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3、這是長遠的戰略謀劃。現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5年時間,只要國際國內不發生大的波折,經過努力,這一目標應該可以如期實現。但「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後,我們還要向著「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前行,還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還將應對可能更為復雜的局面和問題。之後的路該怎麼走?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長期執政?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只有靠法治,才能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我們黨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民族復興籌、為子孫後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五個深刻內涵。
1、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
憲法作為根本法,對於整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具有統帥作用。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 依法治國核心是黨依法執政。
在我國,治國理政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更加註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實施依法執政。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具體表現,就是依法執政、依憲執政。
3、 依法治國重要內容是政府依法行政。
依據我國憲法規定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國務院及其下轄的各級政府行政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執行機構,從屬於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通過行使立法、重大事項決定、重大人事任免、監督權力來體現人民當家作主。各級行政機關通過執行人民大會立法、決定來體現執行人民意志。換句話說,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立法、重大事項的決定,都要通過國務院及其下轄的各級政府行政機關付諸實施。這樣行政機關就成為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意志得到貫徹實施的關鍵。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使政府真正依法履行各項職能。
4、 依法治國要確保司法獨立。
法治國家要求司法機關擁有獨立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及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都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5、 依法治國要全社會樹立法治觀念。
如果說一個國家的權力機構的立法活動、政府的執法活動、司法機關的司法活動是一個國家法治大廈本身的話,那麼,一個國家的全體成員的法治觀念、守法意識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礎。
㈡ 建設法治中國的主要內容
建設法治中國的主要內容
一、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是法治中國建設的核心。要實現依法治國,首先要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使國家的各項事務都能有法可依。同時,法律的實施要嚴格,確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偏袒、不歧視。
二、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各級行政機關必須依法行使權力,不得濫用職權,更不能以權代法。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確保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
三、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法治的重要保障。要實現司法公正,必須加強司法獨立,確保司法機關在審理案件時不受任何外部干擾。同時,要推進司法公開,讓司法活動在陽光下進行,增強公眾對司法的信任。
四、法治宣傳教育
法治宣傳教育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基礎工作。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特別是要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法治教育,培養他們的法治觀念,使其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五、加強法律監督
法律監督是確保法律實施的重要手段。要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等多種形式的監督,確保權力在法治的框架內運行。同時,還要加強社會監督,鼓勵公眾參與法律監督,形成全社會共同維護法治的局面。
建設法治中國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通過以上各方面的努力,才能真正實現法治中國的目標,實現社會的公正、公平和和諧。
㈢ 法治的中國是什麼意思
「法治的中國」是中國政府一直以來倡導的目標,也是中國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標志。它包括依法治國、公正司法、尊重權益、保護自由、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在法治的中國,法律規則是治理社會的基礎和准則,所有人都必須遵守法律,包括政府官員在內。只有依法治理,才能有效維護人民的利益和權益,促進社會發展進步。
在法治的中國,公正司法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司法機關獨立於政府及其他組織,行使獨立公正的司法權,維護國家法律的權威和尊嚴,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法庭公正是法治社會的關鍵,堅持公正司法原則能夠推動社會進步和穩定發展。
實現法治的中國還需要我們全民參與,共同建設。在法治的中國,人民的各項權利和自由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大力推進依法治國建設、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增強公民意識、切實維護自己的利益和權益,有助於完善法律制度,發展社會文明和進步。我們必須弘揚真善美的社會價值觀念,探索自己的職責和義務,並積極參與公民權利的實踐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