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第26章

道德經第26章

發布時間: 2025-08-21 20:09:54

❶ 帛書《道德經》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 靜為躁君

(本文由「原文譯文」和「詳細解讀」兩部分組成,「原文譯文」可了解經文大意,「詳細解讀」可深入理解經文含義。)

原文譯文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唯有環官燕處則昭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譯文: 正如物資是先行部隊的根本,無形細微的道是外在變化的現象的主宰。所以君子無論做什麼事,都如同不脫離運送物資的輜重一般不脫離道。只有如同環繞官府,安居處所一般聽從道,不脫離道,一切便能完好地運行。為何掌管天下的君王要因自身的偏好而脫離天下原本的運行方式呢?如同只重視先行部隊而不重視物資則會失去根本,只重視外在變化的現象而不重視無形細微的道則會失去主宰。

詳細解讀

一、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唯有環官燕處則昭若。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重」指輜重,用來運送物資的車輛,笨重,跑得慢,這里指物資。「輕」表示輕巧,跑得快的車輛,這里指先行部隊。「靜」表示細微、無所體現,這里指道。「躁」表示流動變化,這里指外在變化的現象。「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這句的意思表示:正如物資是先行部隊的根本,無形細微的道是外在變化的現象的主宰。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終日行」表示無論做什麼事,「不離其輜重」表示如同不脫離運送物資的輜重一般不脫離道。「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的意思表示:所以君子無論做什麼事,都如同不脫離運送物資的輜重一般不脫離道。

「唯有環官燕處則昭若」,「官」表示官府,發布指令的地方,比喻道,「環官」比喻如同環繞官府一般聽從道。「燕」通「宴」,表示安居,「燕處」比喻如同安居處所一般不脫離道。「昭」表示明亮,「若」可以理解為「然」字,「昭若」表示一切都能完好地運行。「唯有環官燕處則昭若」的意思表示:只有如同環繞官府,安居處所一般聽從道,不脫離道,一切便能完好地運行。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唯有環官燕處則昭若。」這句主要講述君子以道為根本運行事物,一切便能完好地運行。

以上兩句主要講述道才是萬物的主宰,所以君子以道為根本運行事物。

二、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身」表示自身的觀念,自身的偏好。「輕」表示跑得快,表示脫離的意思。「天下」表示天下原本的運行方式。這句的意思表示:為何掌管天下的君王要因自身的偏好而脫離天下原本的運行方式呢?

「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對應「王亦大」,表示君王治理天下也有它所遵循的規則,君王治理天下所遵循的規則就是不能因為執著自身的偏好,而脫離天下原本的運行方式。

「輕則失本,躁則失君。」這句的意思表示:如同只重視先行部隊而不重視物資則會失去根本,只重視外在變化的現象而不重視無形細微的道則會失去主宰。

以上兩句主要講述如果君王偏好自身的觀念脫離天下原本的運行方式,必將失去主宰。

總結: 這章主要用物資與先行部隊之間的關系說明外在的現象和道的關系,說明道才是內在的主宰。所以君王治理天下不能執著自身的偏好停留在外在的現象上,而是應該順應天下原本的運行方式。

熱點內容
昨晚的社會與法視頻 發布:2025-08-21 22:03:56 瀏覽:349
黨員選舉條例 發布:2025-08-21 22:02:27 瀏覽:402
提名新法官 發布:2025-08-21 22:02:15 瀏覽:457
東莞勞動法電話號碼 發布:2025-08-21 21:29:54 瀏覽:140
黑社會女人形法 發布:2025-08-21 21:20:56 瀏覽:490
司法局民法典宣講 發布:2025-08-21 21:19:49 瀏覽:293
保安服務管理條例英文 發布:2025-08-21 21:19:11 瀏覽:351
東奧經濟法誰講的有意思 發布:2025-08-21 21:15:42 瀏覽:905
條金條例 發布:2025-08-21 20:38:44 瀏覽:974
道德經第26章 發布:2025-08-21 20:09:54 瀏覽: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