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節約
Ⅰ 從依法治國的角度,說明如何加強環境法治建設
(1)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逐步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執法力度,深入開展節能環保專項執法檢查,嚴懲浪費資源、違法排污、破壞環境的行為。
(2)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資源和環保意識,使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提高人民的環保法制觀念,自覺遵守環保法律法規,積極同浪費資源和破環環境的行為作斗爭。
(3)健全環保監督機制。貫徹落實「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監管體制,明確各自職責;發動廣大人民群眾依法行使監督權,積極揭發檢舉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行為。
(4)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加大對科研資金投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更新設備,提高資源利用率;開發可再生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1.從國家的角度:⑴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⑵堅持保護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⑶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⑷加大環保科技攻關力度,加強區域污染防治,發展循環經濟,研發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最終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⑸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要逐步完善與環保相關的法律法規,並加大執法力度,加快實施有利於節約減排的政策性措施。
2.從青少年的角度(或青少年怎樣做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踐行者?)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積極向公眾宣傳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好習慣;積極學習和宣傳環境保護的知識及有關的法律法規,嚴格依法律己,同時要敢於並善於依法同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具體說來:⑴節約資源方面:隨手關燈;隨手關閉水龍頭;節約使用紙張;節約每一粒糧食等。⑵保護環境方面:少吃或不吃口香糖;不亂扔垃圾;自備購物袋、盡量不使用塑料袋;不亂扔廢舊電池等。
Ⅱ 依法治國,如何做好降耗減排
1.完善法律框架
黨的「十七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出了精闢概括:「一個統一」和「四個制度」。「一個統一」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節能減排也必須納入國家的法律法規體系。
德國是歐洲國家中節能減排法律框架最完善的國家之一。德國的《廢棄物處理法》最早制定於1972年。日本早在1979年就頒布實施了《節約能源法》,後來又對其進行了多次修訂,最近一次是在2006年。該法對能源消耗標准作了嚴格的規定,並獎懲分明。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國,美國的法律法規就能源消耗和污染標准進行嚴格、詳細的限制,任何企業如有違規行為,該企業和政府執法部門都將面臨非常大的社會壓力,如果一家企業被判處違反節能、潔能法規,處罰將非常嚴厲,要麼倒閉垮台,要麼常年承擔清理污染責任而負擔沉重。
因此,我們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的法律法規體系,使能源消耗、廢棄物處理有法可依,而且要嚴格執法,不能讓「守法的成本大於違法的成本」。
2.加強制度建設,不僅要規定具體,而且要狠抓落實
為了有效地實施節能減排的相關法律法規,並實現其提出的相應目標,歐美各國政府先後配套出台了各種制度,使節能減排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得到切實具體的落實,並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具體來說有三個方面:第一,對能源消費總量不同的企業實施分類管理制度,即根據能源消耗多少對能源使用單位進行分類,規定不同的降耗標准;第二,對企業的節能減排管理人員實行「節能減排管理師制度」,由國家統一認定節能減排管理人員的從業資格,並加強對節能減排管理人員的培訓;第三,對用能產品(如家電)強制實行能效標識制度,所有商品房在銷售合同等文件中要載明耗能量、節能措施等,以形成企業內在的動力機制。
3.利用市場機制
為促進節能減排,歐美國家無論實行強制性政策還是實行誘導性政策,其立足點都放在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上。也就是說,歐美國家節能減排能取得重大進展,是其政府政策和市場機制相互配合的結果。
比如,歐盟成員國實行的固定價格法和固定產量(比例)法,對歐盟可再生能源發展促進特別大。固定價格法是指國家確定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上網價格(大大高於化石能源發電的價),而發電量的多少由市場決定。這些國家通常由國家與可再生能源發電生產商簽署1015年的采購協議,協議期間價格基本固定,有力地促進清潔電力的大量生產和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商追求規模經濟效益。
節能減排工作既需要有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動和支持,更需要經市場「無形之爭」的培育和考驗。
建議完善電力谷峰分時電價辦法、降低小火電的價格,實施有利於煙氣脫硫的電價政策;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利用余熱余壓、城市垃圾發電;合理調整原水和各類用水價格,推行階梯式水價,制定支持再生水、海水淡化水、雨水開發利用的價格政策等。
4.發展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以資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為目標,將清潔生產、生產和生活廢棄物回收利用、生態平衡與可持續發展等融為一體的經濟運行模式。最大特點是資源節約和廢棄物循環利用,既以單位產出資源消耗減量化為手段,實現廣義節能,而且可以從源頭和全過程預防污染產生,實現廢棄物排放的最小化和無害化。可見,發展循環經濟是從源頭實現節能減排的最有效途徑。
國外發達國家已經出現兩種層面的循環:
一種是在企業層面上建立的小循環模式,其方式是組織廠內各工藝之間的物料循環。
另一種是區域層面上建立的大循環模式,即工業園區層面的循環經濟。把不同工廠聯結起來,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合,使一個企業產生的廢氣、廢熱、廢水、廢渣在自身循環利用的同時,成為另一個企業的能源和原料。
發展循環經濟在我國農村是個重點,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政策激勵,林牧副漁各業可以在政府和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互為前提,互相利用。
5.依靠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節能減排的重要保證。計算機在1946年剛問世時,擁有8000個電子管,體積特別龐大,而集成電路技術讓它逐漸瘦身,成本也越來越低廉。節能減排同樣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需要政府扶持與市場機制相結合。
近年來,歐盟成員國依靠政策引導,開發出了一系列的節能減排技術,通過不斷改造工業制
6.改變我們的生活觀念
我們要時刻想到中國是一個人均佔有資源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國家,應盡量避免別墅建設,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適當發展城市的亮化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