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題行政立法的原則
『壹』 簡述行政立法的原則
行政立法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行政合法性原則:
- 法律優先原則:行政立法應當以法律為准繩,不得違背現有法律規定。
- 法律保留原則:只有法律有權規定的領域,行政立法才能涉及。
2. 合理行政原則:
- 行政立法應以保護和促進公民權益為出發點和歸宿,確保行政行為符合社會公共利益。
3. 程序正當原則:
- 行政立法過程中,應保證公民的參與權利,確保立法程序的公開、公平和公正。
4. 誠實守信原則:
- 行政立法應建立在真實、准確的信息基礎之上,行政主體應保持誠信,不得誤導公眾。
5. 權責統一原則:
- 行政立法應明確行政權力的邊界,同時規定相應的責任,確保權責對等。
在我國,民主立法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 行政立法以保護和促進公民權益為出發點和歸宿,確保立法內容符合公眾利益。
2. 行政立法在程序上,應當使公民充分參與,保障公眾意見得到充分聽取和考慮。
依法立法是行政立法的核心原則之一,確保行政立法的合法性和權威性。
『貳』 行政立法的原則
法律分析:行政立法原則如下:
(一)依法立法原則
依法立法原則包括法律優先原則與法律保留原則。
1、法律優先原則。
法律優先,又稱法律優越或法律優位,是指行政行為應當受現行法律的約束,不得實施任何違反法律的行為。表現在行政立法上,就要求行政立法不得同現行法律相抵觸。因為法律優先僅僅要求行政行為不抵觸法律即可,並不要求所有的行政行為必須有
法律依據,所以是消極意義的依法行政原則。
法律優先原則表明,除憲法外,法律在效力上高於任何其他法律規范,法律的位階居於其他任何法律規范之上。法律優先原則無限制和無條件地適用於包括抽象行政行為在內的一切行政領域。
2、法律保留原則。
法律保留原則是積極意義的依法行政原則,它要求行政機關只有在取得法律授權的情況下才能實施相應的行為。表現在行政立法上,也就是說,行政立法必須具有
法律依據。就立法來說,重要的事項應由法律規定,未經法律授權,行政機關不得以行政立法代為規定。法律保留的要求顯然比法律優先嚴格。
法律保留分為絕對保留和相對保留。對於絕對保留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對於相對保留的事項原則上由法律規定,但在法律特別授權的情況下,也可以有行政立法來規定。
(二)民主立法原則
在我國,民主立法原則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行政立法以保護和促進公民權益為出發點和歸宿。民主在內容上的涵義就是對大多數人的權益的實質代表,因此民主的行政立法在內容上必然體現為對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維護。
2、行政立法在程序上,應當使公民充分參與。民主最初的含義是程序上的,即允許最廣泛的參與,最廣泛的意見表達。只有讓利益相關者的意志得到充分的表達,行政立法才能在程序上說是民主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第四條 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五條 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第六條 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法律規范應當明確、具體,具有針對性和可執行性。
『叄』 行政立法的原則有哪些是怎麼規定的
法律分析:行政立法的原則:
(一)依法立法原則
依法立法原則包括法律優先原則與法律保留原則。
1、法律優先原則。
法律優先,又稱法律優越或法律優位,是指行政行為應當受現行法律的約束,不得實施任何違反法律的行為。就要求行政立法不得同現行法律相抵觸。
2、法律保留原則。
法律保留原則是積極意義的依法行政原則,它要求行政機關只有在取得法律授權的情況下才能實施相應的行為。也就是說,行政立法必須具有法律依據。
(二)民主立法原則
1、行政立法以保護和促進公民權益為出發點和歸宿。
2、行政立法在程序上,應當使公民充分參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第四條 「立法應當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這就是我國立法的法治原則。
第五條 「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這就是立法的民主原則。
第六條 「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這就是立法的科學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