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機關的普法

立法機關的普法

發布時間: 2025-08-27 03:12:38

法治宣傳哪個部門負責

法律分析:法治宣傳是主要是中央宣傳部,各級司法部門負責的,「誰執法誰普法」原則。根據法治宣傳教育相關規劃規定:1、把普法融入立法過程,在法律法規制定、修改過程中,通過公開徵求意見、聽證會、論證會、基層立法聯系點等形式擴大社會參與。通過立法機關新聞發言人等機制解讀法律問題,回應社會關切。在司法解釋制定過程中,加強相關普法工作。法律法規正式公布時,一般應當同步進行解讀。2、把普法融入執法、司法過程。制定執法、司法辦案中開展普法的工作指引,加強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相關法律規范的普法宣傳,把向行政相對人、案件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普法融入執法、司法辦案程序中,實現執法辦案的全員普法、全程普法。在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中,加強普法宣傳。在行政復議工作中,利用受理、審理、決定等各環節實時普法,引導教育申請人依法維權、表達訴求。充分運用公開開庭、巡迴審判、庭審現場直播、生效法律文書統一上網和公開查詢等生動直觀的形式宣講法律,釋法說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第二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設施,促進優秀公共文化產品的提供和傳播,支持開展全民閱讀、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藝術普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 第十一條 依法公開進行的庭審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或其他公共媒體進行圖文、音頻、視頻直播或錄播:(一)公眾關注度較高;(二)社會影響較大;(三)法治宣傳教育意義較強。

② 八五普法重要內容

法律分析:八五普法重要內容就是要切實抓好民法典實施。加強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法規制度建設,加強配套地方立法。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對照民法典有關規定,及時對執法依據、執法職權范圍等方面規定進行修改調整。加強人民法院民事司法工作,加強對涉及財產權保護、人格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民事審判和監督指導工作。加強檢察機關民事訴訟監督和民事公益訴訟工作,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保護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合法權益。加強民事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加強律師事務所和律師隊伍建設,加強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幫助群眾實現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綜合運用人民調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全方位推進民法典實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第二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設施,促進優秀公共文化產品的提供和傳播,支持開展全民閱讀、全民普法、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藝術普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活動。

③ 普法宣傳的內容

1、積極實施法治宣傳教育五年規劃,弘揚法治精神。
2、加強對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民的法治宣傳教育。
3、推進法治宣傳教育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全民法治宣傳教育的普及率≥80%。
4、司法和行政執法人員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
法制宣傳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質,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公民學習法律常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第一,學法才能知法、懂法、用法。 我國社會主義法雖然從本質上來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全體人民意志的體現,是人民自己手中的工具和武器,而且,在制定過程中,立法者也盡量注意到使法律通俗易懂。但是任何公民要真正能做到知法懂法,也還是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學習。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國家頒布的法律的數量越來越多,人們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掌握的,而且法律條文里邊包含的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也比較豐富,因此給學法者理解方面也帶來了一定困難。因此,人們要更好地做到知法、懂法,就非得盡可能地掌握法律里所包涵的豐富的科學知識,弄明白有關的術語、詞彙的基本意思不可,而要做到這一點,沒有別的途徑,只有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認真學習。 另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法律影響社會的廣度和深度都在發展,「用法」成了人們的迫切需要。然而,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需要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時候,卻不知道用法,不會用法,法律意識相當淡薄。主要原因是他們還不知法、不懂法,或知法不多,懂法不深。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只有一條,那就是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認真學習法律常識,逐步做到知法、懂法,並且學會用法。

第三,學法是做到守法的必要前提。大家知道,社會上經常發生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許多人從來不學習國家各項法律,因而也就根本不知法、不懂法,違了法甚至犯了罪,自己還不知道究竟。例如,殺害自己的孩子,砍伐國家森林,濫捕亂殺飛禽走獸,私拆別人信件,偷聽別人電話,虐待迫害部屬等等類似的違法犯罪現象,卻不認為是違法犯罪的人不在少數。
普法的對象:法治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其中重點對象是各級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職工和農民。領導幹部學法,重在提高依法執政、依法決策能力。公務員學法,重在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能力。青少年學法,重在培養法治觀念。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職工學法,重在提高法律素質和依法經營能力。農民學法,重在提高法律素質。

法律依據:普法學習的內容包括:《憲法》、《教育法》、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環境保護法》、《傳染病防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
《婦女權益保護法》、《國防教育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禁毒禁賭條例》以及與青少年教育及成長、與學校管理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工作條例、規程和國家、省、市新頒布的法律法規等。

④ 普法責任制的核心內容是

法律分析:家機關是國家法律的制定和執行主體,同時肩負著普法的重要職責。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關於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意見》是為健全普法宣傳教育機制,落實國家機關普法責任,進一步做好國家機關普法工作,就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提出的意見。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於2017年5月17日印發並實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立法活動,健全國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保障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第四條 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五條 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堅持立法公開,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熱點內容
法的本質的社會控制論 發布:2025-08-27 06:22:46 瀏覽:965
信訪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27 06:21:57 瀏覽:693
夾手指頭刑法 發布:2025-08-27 06:20:30 瀏覽:630
2015司法考試卷四第七題 發布:2025-08-27 06:20:28 瀏覽:592
勞動法員工年假天數 發布:2025-08-27 06:19:07 瀏覽:315
問責條例的意義 發布:2025-08-27 06:04:12 瀏覽:46
偽證罪律師 發布:2025-08-27 05:54:19 瀏覽:175
勞動合同法李晗 發布:2025-08-27 05:54:06 瀏覽:907
合同法司法解釋代位權 發布:2025-08-27 05:49:32 瀏覽:930
勞動法對勞動仲裁案件管轄的規定 發布:2025-08-27 05:38:35 瀏覽: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