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任務是

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任務是

發布時間: 2025-08-28 09:44:08

1.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體部署和重點任務是什麼

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全會提出,念塌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項目徵集和論證制度,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

全會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

全會提出,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全會提出,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

全會提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仔手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衫老光榮、違法可恥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全會提出,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

全會提出,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

2. 把我國建設成法治國家,先要明確首要任務和基礎性的工作,那就是( )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任務有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公民的民主權利和自由應得到充分保障;
二是國家政治權力的結構民主,如國家機構內部立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在黨的領導下實行科學分工,並形成健全的監督機制;
三是國家權力的行使和公民權利的保障要有民主程序;
四是民主方法,如要實行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要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不搞一言堂、讓人講話等。從理論上講,社會主義民主是有人類社會以來最高類型的民主,這種優越的民主要真正成為現實,還要靠法制來保障,正如小平同志講的,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最基本的內容是在我們國家法制建設的過程中,根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應當遵循的依法治國、公平正義、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等這些具體理念。前提就是必須堅持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念下,不能脫離這個實際。我們各項工作要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樹立大局意識,樹立服務意識,樹立責任意識。對於審判工作,不能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最基本的客觀要求,不能單純的就審判而審判,不能把審判工作獨立與社會主義特色建設的客觀實際,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要強調調解,要強調通過調解實現和諧。
理念是指信念、思想和觀念。法治理念是人們對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實施所持有的內心信念和觀念,一定的法治理念是由一定的社會制度、法律文化和價值觀念所決定,一旦形成,便相對固化於人們的思想中,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持久性,有什麼樣的法治理念,就會表現為什麼樣的立法、執法及守法行為。因此可以說,法治理念是法治活動的靈魂,決定著法治行為及法治效果。另一方面,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樹立又具有長期性、不穩定性,需要全體政法幹警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不斷深化、與時俱進。 依法治國理念的基本內涵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違法行為都必須受到追究。二是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確立法律是人們生活基本行為准則的觀念,人人都要自覺把法律作為指導和規范自身社會活動的基本行為准則。三是嚴格依法辦事,堅持職權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
執法為民必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權為民所用。必須堅持一切依靠人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和保障人權。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政法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治國方略的認識,從執法的角度加深對依法治國豐富內涵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精神,進一步加強有助於嚴格依法辦事的各項制度建設,將對樹立和維護法律的權威,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產生積極影響。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治國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治國的基本方略,是我國總結歷史經驗後加以確立的。
1997年,根據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現狀與基本國情,「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被載入憲法,成為治國的基本方略。明確以建設法治國家為目標,標志著我們黨徹底拋棄了「人治」的執政理念,實現了執政治國理念的深刻轉變。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極大地推進了我國法制建設的進程,近年來,我國的立法日益完善,執法逐步規范,廣大社會成員參與立法、自覺守法的意識明顯提高。
實現依法治國,要依據法律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依法治國」具有豐富的內容,其中突出的一點是強調法律制度具有極大的權威。依法治國要求依據法律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而不是依個人的旨意對國家和社會進行管理;要求確立以憲法和法律為治國的最具權威的標准,而不是行政指示、領導人講話等等;要求所有社會成員都要受法律的制約,包括對各種公權力形成有效的制約,任何人、任何組織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3. 全國推進依法治國的六大任務是什麼

全國推進依法治國的六大重要任務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內法實施

容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

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4. 論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任務

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一九八四年六月三十日)
鄧小平
我們在粉碎「四人幫」以後,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制定了正確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一系列的方針、政策。思想路線是什麼?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也就是堅持毛澤東同志說的實事求是,堅持毛澤東同志的基本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十分重要,堅持社會主義對中國也十分重要。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一個多世紀內,處於被侵略、受屈辱的狀態,是中國人民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且堅持走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道路,才使中國的革命取得了勝利。
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中國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來,中國是不是也能翻身?讓我們看看歷史吧。國民黨搞了二十幾年,中國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是不能成功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的毛澤東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把中國革命搞成功了。如果我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自己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國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國現在還會是四分五裂,沒有獨立,也沒有統一。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建國以後,我們從舊中國接受下來的是一個爛攤子,工業幾乎等於零,糧食也不夠吃,通貨惡性膨脹,經濟十分混亂。我們解決吃飯問題,就業問題,穩定物價和財經統一問題,國民經濟很快得到恢復,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經濟建設。靠的是什麼?靠的是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人們說,你們搞什麼社會主義!我們說,中國搞資本主義不行,必須搞社會主義。如果不搞社會主義,而走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的混亂狀態就不能結束,貧困落後的狀態就不能改變。所以,我們多次重申,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什麼叫社會主義,什麼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我們講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要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這就要求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所以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並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如果說我們建國以後有缺點,那就是對發展生產力有某種忽略。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更不是共產主義。
在中國現在落後的狀態下,走什麼道路才能發展生產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這就又回到是堅持社會主義還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問題上來了。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而堅持社會主義,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就不會產生貧富過大的差距。再過二十年、三十年,我國生產力發展起來了,也不會兩極分化。
我們的政治路線,是把四個現代化建設作為重點,堅持發展生產力,始終扭住這個根本環節不放鬆,除非打起世界戰爭。即使打世界戰爭,打完了還搞建設。我們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最低目標,是到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這是一九七九年十二月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來訪時我同他首次談到的。所謂小康,從國民生產總值來說,就是年人均達到八百美元。這同你們相比還是低水平的,但對我們來說是雄心壯志。中國現在有十億人口,到那時候十二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可以達到一萬億美元。如果按資本主義的分配方法,絕大多數人還擺脫不了貧窮落後狀態,按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就可以使全國人民普遍過上小康生活。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堅持社會主義的道理。不堅持社會主義,中國的小康社會形成不了。
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後變得落後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建國以後,人家封鎖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還是閉關自守,這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難。三十幾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關起門有兩種,一種是對國外;還有一種是對國內,就是一個地區對另外一個地區,一個部門對另外一個部門。兩種關門都不行。我們提出要發展得快一點,太快不切合實際,要盡可能快一點,這就要求對內把經濟搞活,對外實行開放政策。
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我們首先解決農村問題。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農村,中國穩定不穩定首先要看這百分之八十穩定不穩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沒有農村這一穩定的基礎是不行的。所以,我們首先在農村實行搞活經濟和開放政策,調動了全國百分之八十的人口的積極性。我們是在一九七八年底制定這個方針的,幾年功夫就見效了。不久前召開的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定,改革要從農村轉到城市。城市改革不僅包括工業、商業,還有科技、教育等,各行各業都在內。總之,我們內部要繼續改革,對外進一步開放。
我們開放了十四個沿海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們歡迎外資,也歡迎國外先進技術,管理也是一種技術。這些會不會沖擊我們的社會主義呢?我看不會的。因為我國是以社會主義經濟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很大,吸收幾百億、上千億外資,沖擊不了這個基礎。吸收外國資金肯定可以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補充,今天看來可以說是不可缺少的補充。當然,這會帶來一些問題,但是帶來的消極因素比起利用外資加速發展的積極效果,畢竟要小得多。危險有一點,不大。
如果說構想,這就是我們的構想。我們還要積累新經驗,還會遇到新問題,然後提出新辦法。總的來說,這條道路叫做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我們相信,這條道路是可行的,是走對了。走了五年半,發展得不錯,速度超過了預期。這樣發展下去,到本世紀末翻兩番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現在可以告訴朋友們,我們的信心增加了.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會主義理論從根本上指明了社會主義的在的框架,本質是消滅剝削,消滅壓迫,實現社會化的大生產,實現按勞分配。而實現社會主義,不僅僅需要從思想上去實現,需要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上,才能實現,在這之前我們還要不斷的發展生產力,用「科學的發展觀」發展生產力,鄧小平理論從根本上指出了我們建議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就是要不斷的提高和發展生產力,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科學技術是提高生產力的關鍵,經濟體制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國家的宏觀調控,協調經濟的發展,政治體制改革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從根本上消滅剝削,消除了兩極分化,使人民達到共同富裕的前提得到實現,則社會主義的建設才有了初步的基礎。
這一科學概括,既包括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問題,又包括了以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為基礎的社會關系問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突出地強調"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糾正了過去忽視生產力發展的錯誤觀念,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整個歷史階段尤其是初級階段特別需要注重生產力發展的迫切要求,明確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後還要通過改革進一步解放生產力,體現了在當前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動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條件下,社會主義為回答資本主義嚴峻挑戰所必須採取的戰略決策。它突出地強?quot;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目標以及實現這個目標必須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基礎,指出了我們發展生產力與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發展生產力的目的根本不同。
這一科學概括,為我們堅持公有制又完善和發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確的方向。鄧小平同志說:"在改革中,我們始終堅持兩條根本原則,一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一是共同富裕。"毫無動搖地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維護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前提。在改革中,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和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結構,歸根到底只能根據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實際要求,根據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實際進程來確定的。
這一科學概括,突破了把計劃經濟當作社會主義本質特徵的傳統觀念。鄧小平同志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這就從根本上解除了把市場經濟當作資本主義本質特徵的思想束縛,使我們明確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
鄧小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時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模糊觀念,擺脫了長期以來拘泥於具體模式而忽略社會主義本質的錯誤傾向,深化了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認識。這對於我們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推進改革,指導改革沿著合乎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方向發展,對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礪垡庖搴褪導

5. 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任務是什麼

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任務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權、完善法治體系、推進依法行政、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以及加強法治宣傳教育


1.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法治國家的核心在於確保社會公平正義,通過法律手段調整社會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2.保障人權。法治國家高度重視保護公民權利,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確保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3.完善法治體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提高立法質量,確保法律法規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加強法律監督,確保法律的有效實施。


4.推進依法行政。法治國家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履行職責,保障行政權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5.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制度,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確保司法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6.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


總之,法治國家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通過不斷完善法治體系,提高法治水平,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與持續發展。

6.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任務是:
1、以提高立法質量為中心,全面加強立法
2、以依法行政為標准,嚴格執法
3、以維護司法公正為目標,推進司法改革
4、以增強法治觀念為基礎,加強法律教育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1)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就是要立法,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法律。
(2) 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含義是指一切國家機關、政黨、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武裝力量和一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及公民,都必須嚴格依法辦事、嚴格遵守法律、而不得違背法律。要求嚴格依法辦事、嚴格遵守法律;有法不依是藐視法律,是踐踏法律,會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嚴重後果。
(3) 執法必嚴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含義是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在執行法律時,必須嚴格、嚴肅,做到認真准確,不枉不縱。要求不詢私情,不冤枉遵紀守法的人,也不姑息縱容違法犯罪行為。
(4) 違法必究是依法治國的保證,是指對一切違法行為都必須追究法律責任,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要求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如不履行法定職責,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機關、部門、單位的行為若超越法律許可權,必須承擔法律責任;任何人只要違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
5 我國一切機關都是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組織和建立起來的,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都必須依法行使職權。
6政府必須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前面四個是基本要求

熱點內容
2018婚姻法解釋二24條 發布:2025-08-28 12:30:22 瀏覽:160
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問題及建議 發布:2025-08-28 12:28:28 瀏覽:303
商丘律師事務所電話 發布:2025-08-28 12:27:50 瀏覽:295
法官用槍 發布:2025-08-28 12:16:05 瀏覽:601
征拆法規 發布:2025-08-28 12:13:33 瀏覽:7
廣場舞行政法 發布:2025-08-28 12:13:27 瀏覽:520
八大進化法規 發布:2025-08-28 12:07:23 瀏覽:859
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b 發布:2025-08-28 12:01:39 瀏覽:774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最根本的保證 發布:2025-08-28 11:51:49 瀏覽:527
長沙縣律師事務所咨詢 發布:2025-08-28 11:50:25 瀏覽: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