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死壽道德經

死壽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5-08-29 12:04:21

㈠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的內涵

這句話的內涵是:一個人不把精神的住所弄丟了才能長久,有信仰,精神才有依託,一直到死從來都沒有把精神的家園弄丟了,那麼這個人就能長壽。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原義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亡]丟失;喪失。 通「忘」。

[壽]本義:長壽。

[失]找不著。

[所]處所,地方。

談論人居住的地方沒有意義,因此在這里指的是精神居住的地方,如果從精神上談居住的地方這個大家就熟悉了,比如說成語「神不守舍」就是指精神不想守在自己居住的地方身體上,而是飛到外面去了。

本句的原義:「一個人不把精神的住所弄丟了才能長久,有信仰,精神才有依託,一直到死從來都沒有把精神的家園弄丟了,那麼這個人就能長壽。」

許多人認為精神居住的地方就是身體,身體既是精神吸取營養的地方,又是精神居住休息的地方,是精神的家園。一個人如果把精神的家園給弄丟了,精神就沒有吃與住的地方了。把精神的家園給弄丟了就是注意力習慣性地把身體忘了,把身體忘了就會找不到身體的感覺了。

與道家學說的聯系

1.《黃帝內經》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又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還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第一句話的意思是「使身體始終保持在心平氣和的狀態,並且使精神守在身體上,這樣就把精神世界管理好了;精神和身體分離的話,精氣就完了。」第二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的精力,就像天空和太陽,如果把精力的住所弄丟了,那麼就活不長並且萎靡不振。」第三句話的意思是「使精神向內守在身體上,那麼疾病還會從哪裡生出來呢?」道家的祖先黃帝反復強調不要把精神的家園弄丟了,這樣才能長壽。

比如說由於崔某的心思長期飛到外面去了,這樣就把精神的家園弄丟了,所以晚上找不到瞌睡的感覺了,因此晚上睡不著覺;又比如說很多人由於心思都飛到了工作上,致使的脖子長期保持在緊張的狀態但是卻從來感不到脖子和頸椎的疲勞,最終使頸椎變形從而導致頸椎病。以上都是比較嚴重的例子,最普遍的是由於心思飛到外面去了,因此就感不到身體的需要了,比如說我平時從來不會出現不由自主的深呼吸現象,但是我發現我哥的兩個兒子,他們在做游戲時,時不時地會出現深呼吸現象,這說明兒童對感興趣的事,注意力都比較集中,生理系統自我協調能力較好。不會像成年人那樣心思總是不由自主的飛到了其他的地方,不能身心合一。因此兒童能感到身體缺氧的細微感覺,所以會及時地進行深呼吸來解決身體的缺氧狀態。

2.長生久視 死而不亡。

久視:不老,耳目不衰。形容長壽。長生久視:長生長壽 ;死而不亡:精神永。在道家哲學觀中,肉體雖死而精神仍存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不朽。

與儒家學說的聯系

張載說過:「知生無所得則死無所喪」、「知死而不亡」,是一種生死一體、生死無間的觀點。

東方佛教的唯心主義「以死怖人」,教人戀生畏死地趣向永生不死的精神的「涅槃」;而近現代的唯物主義則告訴我們,死以呼吸的衰竭、脈搏的停止、腦的死亡,成為人生命不可逾越的生理的「大限」。故二者雖看似對立,卻都不約而同地為我們指向了一種生死兩判的生死觀。

而張載的觀點和本句話都極大地突破了生死之間的界限,而使二者得以內在的勾連,最終指向「死生無變於己」這一生命至極真理。

2引申

多引用本句的引申義,代指那些對人類社會有過大貢獻或者品德高尚的人,認為他們雖然死了,但是活在人心中,被人懷念千秋萬世,所以是長壽的:

理想沒有丟棄,人就會有長久的追求;人的精神不倒,肉體死亡精神也不會消失。

不失其所者久。這句可以和「死得其所」聯系起來,《魏書·張普惠傳》:「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復何恨。」其中,所:處所,地方;得其所:得到合適的地方。指死得有價值,有意義。「久」和下一句的「壽」互文,所以不失其所者久也可以理解為:處在合適的地方、沒有丟棄自己的理想、信念等等的人,他的精神就會長久。

死而不亡者壽。肉體的活不是真正有意義的活,真正有意義的活是即使自己死了,他的精神、行為也能夠影響許多人。所以說,人的精神不倒,肉體死亡精神也不會消失,仍影響著世人,是長壽的。

㈡ 白話老子《道德經》:死而不亡者壽

「死而不亡者壽」的含義是:身雖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長壽。具體來說:

  • 精神永存:這里的「不亡」指的是精神層面的不滅,即使身體死亡,但思想、精神、價值觀等仍然能夠流傳於世,影響後人。
  • 思想傳承:老子、孔子等古代哲人的思想,通過他們的著作和教誨,得以跨越時空,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這種思想的傳承,使得他們雖死猶生,實現了真正的「長壽」。
  • 價值延續:對於個人而言,如果能夠創造出有價值的作品、思想或行為,即使生命有限,但這些價值仍然可以延續下去,對社會和人類產生積極的影響。這也是一種「死而不亡」的體現。
熱點內容
轉移資產逃避債務法律責任6 發布:2025-08-29 15:43:38 瀏覽:834
m10航空法規 發布:2025-08-29 15:35:30 瀏覽:14
公司的法律結構是什麼 發布:2025-08-29 15:32:39 瀏覽:441
濟寧法院拍賣車 發布:2025-08-29 15:25:02 瀏覽:721
違反選拔任用條例 發布:2025-08-29 15:17:57 瀏覽:626
江蘇省失業保險條例 發布:2025-08-29 15:17:07 瀏覽:851
勞動法對轉崗的規定 發布:2025-08-29 15:10:15 瀏覽:66
深圳交通違章條例 發布:2025-08-29 15:08:29 瀏覽:935
小立法規范 發布:2025-08-29 15:03:41 瀏覽:861
信訪條例全稱 發布:2025-08-29 14:59:29 瀏覽: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