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全面依法治市第四次會議講話

全面依法治市第四次會議講話

發布時間: 2025-09-01 15:03:30

1. 中共中央為什麼要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研究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作出如下決定。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必須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全黨同志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向著建設法治中國不斷前進。

2.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哪些基本原則

四中全會《決定》:實現依法治國總目標要堅持五個原則

中新網10月28日電內 據新華社消息,《中容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今日發布,《決定》於2014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

《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資料來源 :

四中全會《決定》:實現依法治國總目標要堅持五個原則--時政--人民網

資料鏈接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28/c70731-25926001.html



3. 四中全會指出什麼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律分析:法治成為治國理政基本方式

法律依據:《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重大部署,強調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

主要議程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4.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基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括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備的黨內法規體系五個子系統。具體內容包括:

1、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充分的規范供給為全社會依法辦事提供基本遵循。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在內的社會規范體系。

2、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1)要認真研究如何使法律規範本身具有可實施性.

(2)要研究法律實施所必需的體制以及法律設施。

(3)要認真研究法律實施所需要的執法和司法人員的素質與能力。

(4)要研究法律實施的環境因素。

(5)要研究如何克服法律實施的阻礙和阻力。

3、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1)要科學配置權力,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

(2)要規范權力的運行,為權力的運行設定明確的范圍、條件、程序和界限.

(3)要防止權力的濫用,為權力的行使設定正當目的及合理基準與要求.

(4)要嚴格對權力的監督,有效規范黨內、人大、民主、行政、司法、審計、社會、輿論諸項監督,並充分發揮各種監督的獨特作用,使違法或不正當行使權力的行為得以及時有效糾正。

(5)要健全權益恢復機制,使受公共權力侵害的私益得到及時賠償或補償。

4、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統一招錄、有序交流、逐級遴選機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職業保障制度。

5、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要在對現有黨內法規進行全面清理的基礎上,抓緊制定和修訂一批重要黨內法規,加大黨內法規備案審查和解釋力度,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為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5. 什麼是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簡稱十八屆四中全會)於2014年10月20日至日在北京召開。本次四中全會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
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研究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作出如下決定。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我們黨高度重視法治建設。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取得歷史性成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司法體制不斷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
同時,必須清醒看到,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6. 全面依法治國是在黨的哪一次會議上提出來的

治國方略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專
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屬領導下的人民群眾;[13]
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14]
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新方針:「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六、行政機關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七、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7.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的權威解讀

專家普遍認為,在「依法治國」方略提出17年之後,黨的全會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無疑為未來中國建設法治國家描繪出新的路線圖。中國走向法治國家的腳步越來越清晰,進程也必將加快。 全會指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專家解讀: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行政法學教授馬懷德認為,我國在憲法中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全會把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闡述的非常清楚,應該明確的是,推進依法治國將加強黨的領導,不是削弱黨的領導。 全會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專家解讀: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認為,「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是法治建設的重要推進,是依法治國更深入、更透徹的體現。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遵守憲法不僅是公民的義務,更被融入為執政黨的執政理念,這是此次全會的亮點之一。 全會指出: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專家解讀: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姜明安認為,這次四中全會公報不僅強調了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還首次提出了將黨內法規體系納入法治體系建設,這是黨踐行法治理念、堅持依法執政、實現黨的執政方式領導方式法治化現代化的重大抉擇,也是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實踐。 全會指出: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專家解讀: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姜明安指出,國家行政機關直接和群眾打交道,大部分的法律、法規都是由行政機關來執行,用法治精神來建設現代政府尤為關鍵。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還需要完善行政組織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責任法。以制定政府職權清單與負面清單保障公民權利為核心,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行政職權配置法治化;建立健全行政決策程序,增強政府執行力;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嚴格公正文明規范執法;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健全嚴密規范的行政責任制、過錯追究制,才能提高行政監察效能,增強政府公信力。 全會指出: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專家解讀: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表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體制機制的改革,本質上是法律的改革,只有改革與法律同步才能避免沖突。改革要有所突破,必須先進行法律的修改,不能先破後立。 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專家解讀: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治發展與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徐漢明認為,全會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目標,要求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五個體系,這對於加快法治中國建設具有劃時代意義。 全會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
專家解讀: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行政法學教授馬懷德表示,公報提出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在黨的文件中還是第一次,這一制度應該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 全會指出:基本完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定不移反對腐敗。全會確認了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給予李東生、蔣潔敏、楊金山、王永春、李春城、萬慶良開除黨籍的處分。
專家解讀:馬懷德表示,這次全會的召開將使得治理腐敗步入法治化的『新常態』,『打老虎』與『拍蒼蠅』將在各個領域縱深推進,監督制約體制機制也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還應加強反腐立法建設,加快權力公開、黨務公開等相關方面立法進程,從源頭立法,約束「一把手」的權力。

熱點內容
華東政法大學上證法治 發布:2025-09-01 18:34:23 瀏覽:66
安遠律師電話 發布:2025-09-01 18:30:49 瀏覽:433
羅馬法學者 發布:2025-09-01 18:15:16 瀏覽:818
張英全法官 發布:2025-09-01 18:10:23 瀏覽:195
榆林律師事務所的電話 發布:2025-09-01 17:59:09 瀏覽:571
法院執行工作建議 發布:2025-09-01 17:36:20 瀏覽:700
南師輔修法學 發布:2025-09-01 17:36:05 瀏覽:202
民法典與刑事檢察工作 發布:2025-09-01 17:34:40 瀏覽:614
法律援助律師的收入 發布:2025-09-01 17:28:47 瀏覽:593
高要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01 17:26:06 瀏覽: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