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所理解的法治

我所理解的法治

發布時間: 2025-09-04 11:21:17

1. 談一談你對法治的理解和認識

1996年3月17日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准了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確立了「依法治國 ,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治國方針 ,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標和要求.這一方針的確立 ,必將對我國政治、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深遠的、全方位的影響 ,從而極大地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並精闢闡述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與法制建設目標.這標志著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理論日益走向成熟,社會主義依法治國實踐邁入更高階段.對於我們切實實行和堅持依法治國,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偉大理想,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方略的確立. 依法治國,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略與法律文化,是社會進步、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一種與市場經濟、民主政治、相當發達的社會文化共存亡同興衰的社會現象. 社會主義國家不僅應當是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民主國家,而且也應當成為真正實行依法治國的法治國家.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必然是而且應當是人類歷史上全新的、最高歷史類型的依法治國.
二、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為一種理想的治國手段,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都可運用的治國方略.但作為一種現實的政治制度,社會主義依法治國與資本主義依法治國有著根本的不同.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依法治國,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法律保障.社會主義依法治國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依法治國,是實現人民民主的基本保證.
三、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一)具備完備的法律體系. 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這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國的首要環節.有法可依是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需要法律調整的領域和方面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據和遵循. (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三)執法必嚴. 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執法,難點和重點也在執法.執法必嚴,是指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另外司法獨立是法治社會的內在要求,對保證司法裁判的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秩序,滿足社會成員對效益的需求,真正做到依法治國具有重要的意義.(四)違法必究.違法必究,就是要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是法律威嚴的重要體現.當前,在違法必究這個問題上,我們要堅決反對幹部搞特權、有責不究、重犯輕罰.鄧小平同志曾強調:「越是高級幹部子弟,越是高級幹部,越是名人,他們的違法事件越要抓緊查處,因為這些人影響大,犯罪危害大.」
求求你,打字挺累的!望採納,謝謝!嘻嘻!thanks!

2. 法治觀後感

關於法治觀後感

法治觀後感怎麼寫,法治之理想需要以理想之法治加以充實,而理想之法治只有在法治理想的驅動下才能得以實現,法治理想與理想法治。以下就是我整理的法治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一、法治—社會主義現階段的重要理想目標

所謂法治應是社會控制的一種模式,是指人們通過或主要通過法律對國家的治理而求理想社會的實現。① 法治是一種理性的辦事原則,是一種民主的治理模式。與法治相對應的是德治,其乃是指人們藉助或主要藉助道德的作用對社會進行調節和控制而求理想的實現。② 法治之理念起源於西方,其根源於古希臘的理性文化和基督教之人性惡論。柏拉圖在其著作《法律篇》中就提出了「服從法律的統治」的理念,而隨著社會關系的契約化,人們更以追求事實上的平等和獨立為目標;而基督教哲學的人性惡理論促使西方人優先選擇客觀公正的法律而非主觀性強的道德作為社會的治理准則。古代中國的先秦哲人也曾提出過「法治」之思想,但縱觀中華歷史,人治乃為主流。因為傳統儒家 以「禮法結合,德主刑輔」為其法律哲學,同時其認為只有道德高尚的君主才能治理好國家。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人治的結果是專制,是社會運作的極度混亂和低效,因為個人的命令主宰了一個國家全體人民的命運,因為整個社會缺乏一套統一的治理規則。

那麼德治呢?德治之「德」是個人之「德」還是社會整體之 「德」?若為個人之「德」,那麼其本質上就是一種人治,其與中國傳統人治理念毫無本質差異,只不過於現今社會其有一套相應的選拔機制更加保證了德治者具有高尚的道德,這與世襲制相比顯有進步,但難免百密一疏,而且人在不斷發展變化,今天的我還是明天的我嗎?德治之「德」若為社會整體之「德」,也即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具有高尚之道德情操,那麼可以說這種德治是全體社會成員道德的統治,應該說這是一種很好的治理模式,因為每個人都知道他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且他們知道自覺的去遵守相應的規則,這比法治要進步的多,但這未免太過理想化了,法學論文《法治理想與理想法治》。於現實看來,中國不具有這樣的大土壤,這種德治畢竟離我們太遙遠了,其只不過是我們的最終理想,而法治才是理想的現實。

如果說共產主義是我們的最高綱領,那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是我們的最低綱領。與此相對應,德治(全體社會成員的道德統治)就是我們的最高綱領(理想目標),而法治就是我們的最低綱領(理想目標)。因為共產主義社會雖然仍然有「公共生活的起碼規則」(筆者註:即一種全體社會成員公認和共同遵守的道德),但它不是法,因為它沒有法所特有的階級性,就像原始習慣一樣,只是一種公共生活的社會規則,而作為體現國家意志的法將與國家一起消滅在共產主義的實現過程中③;因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育、完善,需要民主政治體制的建立,而這一切都必須與法治社會的構建為基礎,必須與法治模式的完善為契機。因此應該說法治是我國社會主義現階段的重要理想目標,但它不是我們的終極理想目標。

二、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法治?——理想的法治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那麼該如何理解法治的.內涵呢,也即我們理想的法治是什麼樣呢?對於法治有兩種根本不同的理解。一種把法治看作實現國家秩序或社會治安的手段(筆者註:東方法治觀),另一種認為法治的核心內容是基於保障個人自由和權利的需要而對國家權力施加必要的限制(筆者註:西方法治觀)。④

我們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法治模式,因為我們有著自己的社會現實;我們亦不可因西方思潮的大舉「入侵」而產生一種逆反心理,以維護民族特點為借口而一概否定西方文明的科學合理性。我們只有在強調自我或本土的經驗基礎的同時也強調他者或域外的經驗以及雙方的互動關系,以保持自我在與他者相遇時的精神結構上的彈性和開放


;
熱點內容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民商事案件若干問題 發布:2025-09-04 14:16:52 瀏覽:517
道德行領導 發布:2025-09-04 14:13:35 瀏覽:377
單位口頭停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04 13:56:41 瀏覽:9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買賣合同法解釋 發布:2025-09-04 13:56:01 瀏覽:854
加權表決制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9-04 13:52:24 瀏覽:592
科創條例 發布:2025-09-04 13:35:31 瀏覽:798
2019徐金桂行政法視頻百度雲 發布:2025-09-04 13:35:29 瀏覽:172
碾盤張法官 發布:2025-09-04 13:21:38 瀏覽:99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條之規定 發布:2025-09-04 13:20:32 瀏覽:795
馬雲打假經濟法分析 發布:2025-09-04 13:16:44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