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對象

立法對象

發布時間: 2025-09-05 16:12:38

❶ 一般地方立法的范圍

地方立法的范圍涉及的問題有:(1)有關地方可以立和不能立什麼形式的法;(2)有關地方可以或不能就哪些事項立法;(3)地方立法與中央立法和地方行政的界限如何確定、各種類別和層次的地方立法之間的界限如何確定。明確地方立法的范圍,才能明確地方立法的形式和地方立法調整、規范的對象和領域,才能避免出現在這幾種關繫上要麼互相爭權、越權,事無巨細都想包攬,要麼互相依賴、推脫,事無巨細都不去解決的情況。實踐中由於地方立法范圍不清帶來的結果,更多的是一方越權或侵權。這些年來,許多地方已認識到某些事項應當由立法調整,但不知是應當由法律、行政法規調整還是應當由本地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或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調整,舉步躊躇,貽誤法制事業。許多應當由地方性法規或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調整的事項,往往由政府以行政規章調整。不少人認為地方政府搞的規章就是地方性法規。政府對許多應當由地方立法解決的重大事項,不是提請權力機關以立法方式解決,而是自行解決,或是請示黨委由黨委解決,或由黨委和政府聯名行文解決。人大與其常委會內部在地方立法上各自許可權范圍也不明確或不能謹守。這種狀況嚴重妨礙著中國地方立法大局的發展。轉變這種狀況,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認真解決中國地方立法的范圍問題。
中國地方立法的范圍,在能立什麼形式的法這一點上歷來是清楚的。在這方面,地方立法與中央立法的界限、地方立法與地方行政的界限是分明的。建國初期,一般地方只能擬定法令條例或單行法規,其中大行政區、省、市擬定法令條例,縣擬定單行法規。在現階段,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地方都不能制定憲法、法律。
但在地方可以就哪些事項立法這個更具實質意義的立法范圍問題上,在立法法之前,歷來不夠明確,只有法律和法規關於授權地方權力機關制定實施細則和有關規定的規定中,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權有關省市制定單行經濟法規的決議中,明確規定了地方有權就哪些事項立法。而憲法、地方組織法等在規定地方有權制定法令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時,並沒有明確規定可以就哪些事項制定。由於未作明確、具體的規定,地方立法的范圍顯得過大。在一般地方,只要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需要,就任何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這無疑容易產生弊病。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在立法法產生之前,可以將對地方立法范圍的理解和把握,同對地方立法主體的職權范圍的理解和把握聯系起來,如有必要,一般地方立法主體可以就自己的職權范圍內的事項實行立法調整。立法法產生之後,地方立法的范圍有了基本的框架。
根據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結合地方立法實踐,中國現時期一般地方立法的范圍可以按地方性法規的調整范圍和地方政府規章的調整范圍來劃定。
地方性法規的調整范圍
根據立法法第64條的規定,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1)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2)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3)除應當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行政法規,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為有效行使地方組織法規定的有關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職權,並為具體實施立法法關於地方性法規可以規定的事項的規定,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以下具體事項作出規定:
1.關於本行政區域政權建設的某些事項。
2.關於本行政區域民主與法制建設的事項。包括在本行政區域內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上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的遵守和執行事項;聽取和審查本級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報告、本級政府和法院、檢察院的工作報告事項;監督本級政府、司法機關的工作,聯系本級人大代表,受理人民群眾對上述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申訴和意見方面的事項;改變或撤銷本級人大常委會的不適當的決議,撤銷本級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撤銷下一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不適當的決議方面的事項;保護公有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有的自主權,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婦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方面的事項。
3.關於本行政區域經濟建設的事項。包括保證國家計劃和國家預算的執行事項;審查和批准本行政區域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以及它們執行情況的報告,決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的部分變更方面的事項。
4.關於本行政區域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民政、民族工作中重大的即帶有全局性、長遠性的應興應革的事項,以及決定授予地方的榮譽稱號等其他事項。
地方政府規章的調整范圍
根據立法法第73條的規定,地方政府規章所能規定的事項包括:(1)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2)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為有效行使地方組織法規定的有關地方政府的職權,並為具體實施立法法關於地方政府規章可以規定的事項的規定,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以下具體事項作出規定:
1.執行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定和命令方面的事項。
2.領導所屬各部門和下級政府的工作;改變或撤銷所屬各工作部門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依照法律的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方面的事項。
3.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城鄉建設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務、司法行政、監察、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方面的事項。
4.保護公有財產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有的自主權;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幫助本行政區域內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依法實行區域自治,幫助各少數民族發展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建設事業;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婦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方面的事項。
5.辦理上級國家行政機關交辦的其他事項。

❷ 立法、司法、執法有什麼區別

1、司法機關僅指法院和檢察院,他們行使的是司法權;執法機關是行政機關,行使的是行政權。司法與執法 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主體、內容、程序性要求、主動性四個方面。

2、主體方面:司法,司法機關(法院和檢察院)及其公職人員;執法,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

3、內容方面:司法,對象是案件,內容是解決糾紛;執法,以國家的名義對社會進行全面管理,內容比司法廣泛。

4、程序性要求:司法,有嚴格的程序性要求,如果違反程序,將導致司法行為的無效和不合法;執法,執法活動不如司法活動的程序性要求嚴格。主動性:司法丁被動性,「不告不理」;執法;主動性和單方面性。

拓展資料:

1.司法必須獨立,公正至上,主要為被統治者服務,活動范圍狹;執法不能獨立,效率至上,主要為統治活動服務,活動范圍廣。執法不過是嚴格依法辦事,執行法律;司法則不然,職能要廣泛些,如司法審查職能、造法職能等。

2.執法實行首長負責制,司法實行法官負責制。二者適用的法律程序區別很大。司法活動要依法進行。司法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從事司法活動必須要在法定許可權內,在司法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程序法的有關規定,保證司法權正確、合法、及時地行使。

3.司法活動要有表明法律適用結果的法律文書。這些法律文書具有法律約束力,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

熱點內容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 發布:2025-09-05 20:35:46 瀏覽:561
政府機關保安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05 20:18:58 瀏覽:399
諸暨律師排行 發布:2025-09-05 20:16:01 瀏覽:716
法院執行訴訟 發布:2025-09-05 20:15:57 瀏覽:311
行政訴訟法三難 發布:2025-09-05 19:43:16 瀏覽:258
康德的道德哲學 發布:2025-09-05 19:40:02 瀏覽:473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行為 發布:2025-09-05 19:11:27 瀏覽:899
2015新婚姻法首付男方出 發布:2025-09-05 19:03:45 瀏覽:725
勞動法上的勞動者年齡 發布:2025-09-05 18:51:23 瀏覽:113
依法治疆辦 發布:2025-09-05 18:50:36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