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在農村
㈠ 如何在鄉村偏遠地區以工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推進《民法典》的宣傳
開展「民法典大講堂」活動、加強農村法治文化陣地建設。
1、開展「民法典大講堂」活動,向群眾普及常用法律知識。鄉村偏遠地區圍繞依法治國、法治鄉村等主題,開設「法治課堂」普法講座,重點宣講《民法典》、《憲法》、《勞動者權益保護法》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將農村熱點問題「以案釋法」深入剖析,把普法宣傳的過程變成服務群眾、引導群眾、化解矛盾糾紛的過程,在群眾中形成尊法守法懂租塵法用法的濃厚法治氛圍。
2、加強農村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營造濃厚學法用法氛圍。在村居建立標准化的雀亮司法行政服務站、法律顧問室,將《民法典》內容融入形式多樣的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游園等法治文化陣地,讓群眾在休閑娛樂中學到法律知識,使法治宣傳工作走進群眾、貼近頃型寬生活,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常態化、長效化。
㈡ 為什麼要推進依法治國 對農村的宣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這不僅是對憲法至高無上的法律地位的概括,同時也對憲法的實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憲法是治國的總章程,是治國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來源和依據,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堅持依法治國,立法是基礎,立法工作必須統一於憲法之下,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憲法是各項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和效力來源,各級人大和政府在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的過程中必須以憲法為依據,不能超越憲法的規定,不能違背憲法的基本原則。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
堅持依憲治國要求立法工作必須以憲法為最高法律規范,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把國家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按照憲法和立法法的有關規定,擴大人民民主,依法保障人民有效參與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尊重和保障人權,依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受侵犯,依法規范權力,保障權力嚴格依法運行。
堅持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堅持依法治權,保障權力在法律的制約下規范運行,防止公權力對私權利造成傷害。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而這些權利就是權力行使的邊界。各級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要認識到所有國家機關的權力都是人民通過憲法賦予的,只有按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力,保護權利,才能真正履行好職責,樹立憲法權威。
堅持依憲治國要求行政機關落實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圍繞行政決策、行政執法、行政公開、行政權力監督、行政化解矛盾糾紛等主要環節,著力規范政府行為。要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尤其要繼續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堅持依法治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建設,暢通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幹部和人才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部門具備條件的幹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增強廣大律師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堅持依憲治國要求司法機關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通過健全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證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大力推進司法公正和司法公開,滿足新時期人民群眾對司法民主和司法監督的新要求。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推進嚴格司法,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在司法調解、司法聽證、涉訴信訪等司法活動中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完善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法律制度,加強對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法律監督,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絕不允許法外開恩,絕不允許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
只有堅持依憲治國才能使改革不偏離正確的軌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的主要工作,而要減少改革的風險,避免改革的盲目性、無序化,必須樹立憲法的權威,加強憲法實施,以憲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加強頂層設計,引領和保障各項改革措施,以法治為全面深化改革護航。
憲法是判斷一切行為合法與否的依據和准則,無論是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還是社會領域里的改革,其目的都是保障人民民主權利,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因此,從根本上講,都是體現憲法的基本原則,落實憲法的有關規定。
「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這一提法不僅令人振奮,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更有現實的指導意義。事實上,無論是在我國的立法、司法,還是行政執法領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憲法實施不力,具體法律法規與憲法存在差距的現象,強調堅持依憲治國就是要從觀念解決這些問題,真正樹立憲法的權威,保障憲法全面正確實施,最終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㈢ 農業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法律分析:1.依法治農原則。依法治農原則,是指涉及農業、農村以及農民利益的活動,都應當依照憲法和農業基本法的規定進行,一切國家機關和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違背,即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依法治農原則是農業法的根本制度原則,是依法治國的體現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的基本要求,對實現農業法的基本目標和「三農」問題的解決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2.保護「三農」利益原則 。保護「三農」利益原則,簡稱「保護農益」原則或「三農保護」原則,是指農業立法、執法、監督和司法要依據憲法和農業基本法的要求,切實保護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根本利益,並給予適度的政策以及資金等傾斜性支持,該原則體現了農業經濟的基礎地位,回應了農村社會基礎薄弱以及農民處於的弱勢群體地位的現實。支持與保護「三農」利益原則體現農業法的公正價值觀,是農業法的根本價值原則或者說「維權原則」,是「依法治農」原則的必然要求和結果。3.農業經濟、生態與農村社會協調發展原則。農業經濟、生態與農村社會並行協調發展原則,是指農業經濟的發展與農業生態的維持和改善相結合,農業經濟的發展與農村自身的建設相結合,農業生態的維持和改善與農村社會的建設相結合,不單純追求某一方面的發展,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生態與社會的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4.市場導向為主,政府調節為輔原則。該原則的基本內容是,在農業立法以及農業行政活動中,應當根據市場經濟的自身規律建立農業法律制度,並按照市場的規律授權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引導、管理農業和農村建設。該原則是農業法的方法原則或手段原則。5.科教興農原則 。科教興農原則的含義是,依靠科技就是依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和科教興國的方針,堅持教育為本,把農業科技和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重要地位,增強國家的農業科技實力和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為實現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和「三農」現代化服務。為此,《農業法》第7條確立了科教興農的方針。 科教興農原則屬於農業法的手段原則或方法原則,發展與推廣農業科學技術,強化農業教育的根本目的仍然在於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三農」現代化服務。6. 社會支持,共同參與原則 。社會支持,共同參與原則基本含義是,在現今和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農業的基礎地位薄弱和農村社會發展滯後的形勢下,充分發揮我國政府、社會和個人以及國外的各種資源,共同支持和參與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建設。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第一條 為了鞏固和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深化農村改革,發展農業生產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維護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合法權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農業,是指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等產業,包括與其直接相關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本法所稱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是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企業和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
㈣ 法治宣傳標語
以下是一些法治宣傳標語:
- 維護法律秩序,爭做守法公民。強調每個公民都應遵守法律,共同維護社會的法律秩序。
- 遵紀天地寬,守法日月長。寓意遵紀守法能帶來長久的安寧與和諧。
-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讓人民群眾共享司法改革成果。表明依法治國的目標是為了讓人民群眾受益。
- 人生道路千萬條,學法用法第一條。強調學法用法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
- 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呼籲加強法制教育,提升全民的法律素養。
- 合法收入心安理得,非法斂財寢食難安。警示人們要合法獲取收入,非法斂財將帶來不安。
- 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概括了依法治國的核心理念和原則。
- 忽視法制吃苦頭,依法經營有甜頭。提醒企業和個人要依法經營,避免法律風險。
- 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強調在處理事務時要以事實和法律為依據。
- 弘揚法治,崇尚文明,做誠信守法好市民。倡導市民要誠信守法,共同營造文明法治的社會環境。
- 法律知識進農村,依法辦事促和諧。強調在農村地區普及法律知識,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 學法人人受益,守法處處和諧。表明學法和守法對每個人和社會都有益處。
- 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強調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有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
- 金山,銀山,法治是靠山。形象地表達了法治對於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是可靠的保障。
- 強化法治理念,共建和諧咸陽。呼籲人們強化法治理念,共同建設和諧的社會環境。
這些標語涵蓋了法治宣傳的多個方面,旨在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素養,共同營造文明、和諧、法治的社會環境。
㈤ 農村法制宣傳標語
農村法制宣傳標語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標語吧,標語是用簡短文字寫出的有宣傳鼓動作用的口號,對文化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那麼都有哪些類型的標語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農村法制宣傳標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維護合法權益,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
2、深入開展法制宣傳,大力推進依法治市!
3、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質!
4、讓法律與我們相伴,讓文明與我們相依。
5、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6、實行依法治國堅持執政為民。
7、加強基層民主,實行村民自治。
8、深入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營造優良的法治環境!
9、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
10、遵紀守法,做對社會有益的人。
11、弘揚法治精神,構建和諧社會。
12、促進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13、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4、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信用荊州」!
15、弘揚法治精神,推進依法治國。
16、加強民主政治建設,保障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17、開展法制宣傳,推進「四城同創」!
18、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推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19、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20、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力度,掀起全民學法用法新高潮!
21、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
22、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提升文明城市建設水平!
23、自覺履行公民義務依法維護合法權益。
24、堅持學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質。
25、積極開展法治建設,提高全市法治化水平!
26、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27、宣傳憲法知識,維護憲法權威!
28、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工作抓緊抓好!
29、深入開展普法教育,不斷提高法律素質。
30、青少年學生要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品德!
31、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促進社會主義法治。
32、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律素質!
33、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制觀念。
34、凈化青少年成長環境,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35、依法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利的實現!
36、開展普法教育,增強法制觀念。
37、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38、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39、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40、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全面推進法治荊州建設!
41、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權威。
42、「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學校、家庭責無旁貸」
43、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44、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要做到制度化、規范化!
45、依法行使民主權利,依法履行法定義務。
46、全面實施普法規劃,努力構建平安柯橋。
47、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48、增強憲法意識,推進依法治區。
49、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50、加強農村普法教育,推進農村法制建設。
51、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
52、法律援助在您身邊,公平正義與您牽手。
53、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54、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55、積極開展法治荊州建設,提高全市法治化水平!
56、弘揚法治精神,促進社會和諧!
57、深化法制宣傳教育,服務荊州科學發展!
58、普及法律知識,構建和諧社會。
59、以實務惠民為著力點,營造促進和保障經濟社會文化協調健康發展的法治環境!
60、法律素質高一分,全村形象高十分。
61、依法規范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62、依法治國,執政為民。
63、弘揚憲法精神構建和諧社會。
64、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
65、全面推進社會建設法治化,保障和改善民生!
66、堅持不懈地做好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67、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促進社會矛盾化解!
68、遵紀守法,利人利己。
69、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基層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