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公共服務立法

公共服務立法

發布時間: 2025-09-06 20:19:31

❶ 公眾參與立法的具體方式有哪些

公眾參與立法的具體方式有信息交流、咨詢、參與、協作、授權決策。

1、信息交流(Information)。信息交流包括提供信息和收集信息。信息交流的方法包括:信息包、小冊子、傳單、情況說明書、網站、展覽,電視和廣播,調研、問卷調查、焦點小組(focus groups)等。

2、咨詢(Consultation) 。咨詢通常針對更加具體的計劃和政策,讓公民參與其中、各抒己見,而不是像調查一樣做各種選擇題。咨詢的方法包括:研究、問卷、民意調查、公共會議、焦點小組、居民評審團等。

3、參與(Involvement)。參與的形式是互動工作小組、利益相關人的對話、公民論壇和辯論等。

4、協作(Collaboration)。協作是讓公眾積極參加、同意分享資源並做出決定。 協作參與的方法是:顧問小組(Advisory Panels)、地方戰略夥伴和地方管理組織等。

5、授權決策(Devolved decision-making)。授權決策是參與的最高階段,是一種權力從其掌控者手中轉移的合作參與形式。決策者與參與者交換各自資源和意見,使原本的參與變成了由決策者與參與者共同作出決策。參與的方法是地方社團組織、地區座談小組、社區合作夥伴。

(1)公共服務立法擴展閱讀

公眾參與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1、第一是立法層面的公眾參與,如立法聽證和利益集團參與立法;

2、第二是公共決策層面,包括政府和公共機構在制定公共政策過程中的公眾參與;

3、第三個層面是公共治理層面的公眾參與,包括法律政策實施,基層公共事務的決策管理等。

❷ 公共法律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公共法律服務主要內容包括:
1、為全民提供法律知識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動;
2、為經濟困難和特殊案件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3、開展公益性法律顧問法律咨詢、辯護、代理、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
4、預防和化解民間糾紛的人民調解活動等。
公共法律服務是指由政府主導,司法行政部門統籌提供,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權利,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所必需的法律服務。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范體系。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法律依據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
第三十條
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應當加強資源整合,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充分發揮統籌服務功能,為公眾提供書報閱讀、影視觀賞、戲曲表演、普法教育、藝術普及、科學普及、廣播播送、互聯網上網和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等公共文化服務,並根據其功能特點,因地制宜提供其他公共服務。

熱點內容
中國旅遊業宏觀政策法規 發布:2025-09-06 23:34:42 瀏覽:560
刑事訴訟法迴避胡解釋 發布:2025-09-06 23:25:12 瀏覽:687
行政訴訟法第12條理解 發布:2025-09-06 23:12:30 瀏覽:600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建立情況 發布:2025-09-06 23:07:28 瀏覽:58
廣西高院楊光毅二審法官 發布:2025-09-06 23:03:01 瀏覽:365
法律援助工作者感悟 發布:2025-09-06 22:45:13 瀏覽:727
依法治國的重要性例子 發布:2025-09-06 22:31:17 瀏覽:195
山大法律碩士復試真題 發布:2025-09-06 22:14:22 瀏覽:581
民法典通過的重大意義 發布:2025-09-06 22:09:56 瀏覽:993
普法依法治理專題會議 發布:2025-09-06 22:09:45 瀏覽: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