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證據法學筆記

證據法學筆記

發布時間: 2025-09-07 01:20:37

㈠ 求 行政訴訟法學 或 國際法學 的學習筆記,我是跨專業的學生,作業很多,其中一個就可以,越少越好

第一章導論
其他還有,字太多
1、國際法,亦稱國際,無法傳公法。羅馬人把這個法律部門稱為「萬民法」,它是一部國內法。荷蘭學者格老秀斯被稱為國際法之父,他的名著《戰爭與和平法》,為近代國際法建立了相當完整的體系,但他仍將此法稱之為「萬民法」。直到18世紀末,英國人邊沁將此法改稱為國際法。
2、普遍國際法是指適用普遍性國際關系的國際法;區域性國際法是指只適用於區域性國際關系的國際法;特殊國際法是指僅適用於某些特殊國際關系的國際法。一般來說,國際法這個名稱是指普遍國際法。
3、對於國際法的效力根據,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大體上分為兩大學派:
⑴自然法學派。
a、國際法上最早的自然法學家要算西班牙的維多利亞和蘇亞利茲。
b、17世紀,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國自然法和國際法教授普芬道夫。
c、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新自然法學派,主要有:
社會連帶法學派,代表人物有法國的狄驥和美國的龐德。他們認為法律的根據在於社會連帶關系。國際法效力的根據是「各民族的法律良知」。
規范法學派,代表人物有美籍奧地利法學凱爾遜。他們認為整個法律體系的最上級是國際法規范,它的效力來源於一個「最高規范」或稱「原始規范」。
⑵實在法學派。
a、這一學派的發起人是英國的邊沁,奧斯汀繼承和發展了邊沁的思想。
b、最先使用實在法學派觀點看待國際法的是荷蘭的賓刻舒克。
c、實在法學派認為,國際法效力的根據不是抽象的「人類理性」,而是現實國家的同意或共同意志。英國國際法教授奧本海就屬這一派。
⑶格老秀斯學派,即折衷法學派。
代表人物有德國的沃爾夫和瑞士的瓦特爾。這一學派一方面認為自然法是國際法效力的根據,另一方面又承認國家的同意也是國際法效力的根據。
4、新自然法學派興起的同時,出現了新現實主義學派。這個學派現今有兩種比較流行的學說:
⑴權力政治學說,認為國際法存在的基礎和效力根據是「勢力均衡」。
⑵政策定向學說,認為國際法的效力取決於國家對外政策。
5、國際法的發展與國際關系的歷史發展相適應,經歷了四個時期:
⑴古代國際法
a、公元前1296年埃及法老和赫梯國王就締結了最古老的同盟條約。
b、這一時期國際法的特點:內容的不系統性;宗教性;適用范圍的地區性。
⑵中世紀國際法
這一時期,國際法的主要發展是出現了一些海事法典,開始實行外交上的常駐使節制度。
⑶近代國際法
a、威斯特伐利亞公會是近代國際法產生的標志。會議承認了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為數眾多的邦國成為獨立主權國家。確認了國家主權和主權平等原則,這是近代國際法的最根本原則,成為近代國際法的基礎。
b、《戰爭與和平法》不但對《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完成有一定影響,而且為近代國際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c、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對近代國際法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提出國家基本權利和義務的概念、國家主權原則、國家領土主權原則、民族自決原則、不幹涉內政原則,宣布賦予「為了自由事業而被本國驅逐的外國人」以庇護權,在戰爭法中貫徹人道主義原則等。
⑷現代國際法
a、現代國際法是在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蘇維埃國家建立以後逐漸形成的。
b、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簽訂了《國際聯盟盟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世界性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通過了《國際常設法院規約》,並設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國際司法機構。
6、1864年,清政府同文館總教習丁韙良,經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的鼓勵,把1836年出版的美國國際法學家惠頓的《國際法原理》一書譯為漢文,稱為《萬國公法》。這是第一次正式地、全面地把國際法著作介紹到中國。1839林則徐在廣州禁煙時,曾將瓦特爾的《萬國法》一書中的幾段譯成漢文,稱為《各國律例》。
7、國際法是由一系列調整國際關系的原則、規則和規章、制度組成的,這些原則、規則和規章、制度第一次出現的地方,就是國際法的淵源。
8、根據《國際法院規約》的規定,國際法院裁判案件時所適用法律的范圍是非常廣的,從國際條約、國際習慣、一般法律原則、直到作為確認法律原則補助資料的司法判例和學者學說,都可以適用。此外,經當事國同意,還可以本著「公允及善良原則」進行裁判。條約和習慣是主要的淵源,其他各項只能
第一章導論
1、國際法,亦稱國際公法。羅馬人把這個法律部門稱為「萬民法」,它是一部國內法。荷蘭學者格老秀斯被稱為國際法之父,他的名著《戰爭與和平法》,為近代國際法建立了相當完整的體系,但他仍將此法稱之為「萬民法」。直到18世紀末,英國人邊沁將此法改稱為國際法。
2、普遍國際法是指適用普遍性國際關系的國際法;區域性國際法是指只適用於區域性國際關系的國際法;特殊國際法是指僅適用於某些特殊國際關系的國際法。一般來說,國際法這個名稱是指普遍國際法。
3、對於國際法的效力根據,不同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大體上分為兩大學派:
⑴自然法學派。
a、國際法上最早的自然法學家要算西班牙的維多利亞和蘇亞利茲。
b、17世紀,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國自然法和國際法教授普芬道夫。
c、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新自然法學派,主要有:
社會連帶法學派,代表人物有法國的狄驥和美國的龐德。他們認為法律的根據在於社會連帶關系。國際法效力的根據是「各民族的法律良知」。
規范法學派,代表人物有美籍奧地利法學凱爾遜。他們認為整個法律體系的最上級是國際法規范,它的效力來源於一個「最高規范」或稱「原始規范」。
⑵實在法學派。
a、這一學派的發起人是英國的邊沁,奧斯汀繼承和發展了邊沁的思想。
b、最先使用實在法學派觀點看待國際法的是荷蘭的賓刻舒克。
c、實在法學派認為,國際法效力的根據不是抽象的「人類理性」,而是現實國家的同意或共同意志。英國國際法教授奧本海就屬這一派。
⑶格老秀斯學派,即折衷法學派。
代表人物有德國的沃爾夫和瑞士的瓦特爾。這一學派一方面認為自然法是國際法效力的根據,另一方面又承認國家的同意也是國際法效力的根據。
4、新自然法學派興起的同時,出現了新現實主義學派。這個學派現今有兩種比較流行的學說:
⑴權力政治學說,認為國際法存在的基礎和效力根據是「勢力均衡」。
⑵政策定向學說,認為國際法的效力取決於國家對外政策。
5、國際法的發展與國際關系的歷史發展相適應,經歷了四個時期:
⑴古代國際法
a、公元前1296年埃及法老和赫梯國王就締結了最古老的同盟條約。
b、這一時期國際法的特點:內容的不系統性;宗教性;適用范圍的地區性。
⑵中世紀國際法
這一時期,國際法的主要發展是出現了一些海事法典,開始實行外交上的常駐使節制度。
⑶近代國際法
a、威斯特伐利亞公會是近代國際法產生的標志。會議承認了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為數眾多的邦國成為獨立主權國家。確認了國家主權和主權平等原則,這是近代國際法的最根本原則,成為近代國際法的基礎。
b、《戰爭與和平法》不但對《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完成有一定影響,而且為近代國際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c、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對近代國際法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提出國家基本權利和義務的概念、國家主權原則、國家領土主權原則、民族自決原則、不幹涉內政原則,宣布賦予「為了自由事業而被本國驅逐的外國人」以庇護權,在戰爭法中貫徹人道主義原則等。
⑷現代國際法
a、現代國際法是在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蘇維埃國家建立以後逐漸形成的。
b、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簽訂了《國際聯盟盟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世界性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通過了《國際常設法院規約》,並設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國際司法機構。
6、1864年,清政府同文館總教習丁韙良,經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的鼓勵,把1836年出版的美國國際法學家惠頓的《國際法原理》一書譯為漢文,稱為《萬國公法》。這是第一次正式地、全面地把國際法著作介紹到中國。1839林則徐在廣州禁煙時,曾將瓦特爾的《萬國法》一書中的幾段譯成漢文,稱為《各國律例》。
7、國際法是由一系列調整國際關系的原則、規則和規章、制度組成的,這些原則、規則和規章、制度第一次出現的地方,就是國際法的淵源。
8、根據《國際法院規約》的規定,國際法院裁判案件時所適用法律的范圍是非常廣的,從國際條約、國際習慣、一般法律原則、直到作為確認法律原則補助資料的司法判例和學者學說,都可以適用。此外,經當事國同意,還可以本著「公允及善良原則」進行裁判。條約和習慣是主要的淵源,其他各項只能認為是次要的或輔助性的淵源。
9、國際交往中形成的慣例如被接受為法律,就成為「國際習慣」,或「習慣國際法」。國際習慣的形成有兩個要素:
一是慣例的產生,這是「物質因素」。慣例來自國家在相當長時期內反復和前後一致的實踐,這里包含時間、數量和性質三個內容;
二是這慣例能不能被接受為法律,這是一個「心理因素」。如國家認為這種規則是國際法所必需的,便相約接受他的拘束。這在國際法理論上被稱為「法律確信」或「法律的必要確信」。
10、能夠證明慣例是否存在和是否被接受為法律的證據,可以從各國政府的文件、政府官員講話、國際法院和國內法院的判決、新聞報導,以及各種外交文書、國際會議和國際組織的決議等材料中找到。
11、國際習慣是最古老的國際法淵源,習慣規則佔主要地位。19世紀後,習慣規則有逐漸成為成文規則的趨勢。
12、P一般法律原則,是各國法律體系所共有的原則,各國法律體系有很大不同,但畢竟還有一些共同的原則,例如:時效、善意、定案、禁止翻供等原則。一般法律原則在裁判中通常被作為補充淵源適用,不是一項獨立的法律淵源,或者說,它在國際法的淵源中僅居於次要地位。
13、法院裁判案件時可適用作為確定法律原則補助資料的司法判例和權威最高的公法學家的學說。
14、確定法律原則的輔助方法有:
⑴司法判例主要是指法院和國際仲裁法庭所作的判例,不是法律淵源,但國際法院是聯合國主要的司法機關,它的法官都是世界各大法系的權威法學家,它的判決對於認證和確定法律原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⑵權威法學家的著作,本身並非法律,但其涉及整個國際法領域。概括說明了國際法大量的原則、規則和規章制度,可以為這些原則、規則和規章制度的存在提供證據。
⑶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的決議及宣言,不是直接的國際法淵源,屬於建議性質,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但作為確定法律原則的補助資料和輔助方法,其地位應置於判例與公法學家的學說之上。

收藏1 分享0 支持1
國家司法考試中心提醒:戒除浮躁心態,務實,務實,再務實!踏實做好每一件事情,成就光榮與夢想!

熱點內容
行政法時間口訣 發布:2025-09-07 06:11:40 瀏覽:520
法律援助工作站宣傳信息 發布:2025-09-07 06:10:48 瀏覽:309
中級經濟法怎麼記憶 發布:2025-09-07 06:09:13 瀏覽:435
人窮道德高 發布:2025-09-07 05:58:42 瀏覽:2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結婚之夜 發布:2025-09-07 05:57:48 瀏覽:443
律師收取費用 發布:2025-09-07 05:49:35 瀏覽:644
京東司法網拍 發布:2025-09-07 05:29:09 瀏覽:217
開庭前能找法官嗎 發布:2025-09-07 05:25:42 瀏覽:98
疫情下的法治安全 發布:2025-09-07 05:24:54 瀏覽:961
經濟法課程改革 發布:2025-09-07 05:12:06 瀏覽: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