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國立法科學性原則

我國立法科學性原則

發布時間: 2021-01-12 19:48:54

❶ 法理學我國科學立法原則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科學是人類實踐經驗的理性總結,是人類對相對真理結論的高度概括。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和行為規則,它要為國家、社會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規范的行為模式、正確的價值選擇。因此,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原則的基礎之上。

立法的科學原則包括以下三種含義:
1、立法必須尊重客觀實際,根據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客觀需要,正確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
2、立法應合理地吸收、借鑒歷史的和外國的經驗。任何國家的法律都是一定歷史發展的產物。
3、有關科技法律的立法中應當特別注意增強科學性。

❷ 我國科學立法原則的主要要求有哪些,電大法學考試

科學是人類實踐經驗的理性總結,是人類對相對真理結論的高度概括。版法律作為一種權社會規范和行為規則,它要為國家、社會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規范的行為模式、正確的價值選擇。因此,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原則的基礎之上。

立法的科學原則包括以下三種含義:
1、立法必須尊重客觀實際,根據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客觀需要,正確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
2、立法應合理地吸收、借鑒歷史的和外國的經驗。任何國家的法律都是一定歷史發展的產物。
3、有關科技法律的立法中應當特別注意增強科學性。

❸ 我國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立法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

理性化:①法律是1種有確定性、內明確性、普遍性的行為容規范,它的制定是建立在人類能夠鑒別、判斷客觀事物真理基礎之上的一種高度自覺性的行為。②理性化是立法的基礎性和根本性要素,是科學性原則的具體體現。

2.民主性原則:

在法律制定過程中,貫徹民主原則具有非常廣泛和深刻的意義,它除了維護民主本身的價值外,還對平等、自願、自立、自由、法治奠定基礎。

3.合憲性和法制統一原則:

(主體的合憲性、內容的合憲性和程序的合憲性) (法制統一原則是立法合憲性原則的繼續,要求立法機關所創設的法律應內部和諧統一,整個法律體系內各層級法律法規之間的銜接和相互一致、相互協調)

❹ 簡述我國的立法原則

立法就是在矛盾的焦點上劃杠杠,鼓勵做什麼、允許做什麼、應當做什麼、禁止做什麼,保護什麼、懲罰什麼,令行禁止,全社會都要一體遵照執行。

要把立法的杠杠劃得准,既很重要,又不容易,是很嚴肅的事情。嚴肅立法是嚴肅執法的前提。

搞好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關鍵在於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1、憲法原則

憲法是萬法之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等級的法律,是綜合性地規定諸如國家性質、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國家政權的總任務、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這些帶根本性、全局性的關系或事項的根本大法。

其他所有法律、法規,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以憲法作為立法依據或基礎,或是不得同憲法或憲法的基本原則相抵觸。離開了甚至背離了憲法的原則或精神,立法乃至整個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就必然會紊亂。

因此,各國立法都非常強調正確處理立法與憲法的關系,強調立法應當以憲法為根據或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中國立法自然也如此。

1982年憲法明確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第五條)又規定行政法規應當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第八十九條)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據自治許可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而規定自治許可權的民族區域自治法是根據憲法制定的。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同樣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治原則

經濟上實行市場化,政治上實行法治化,是現代社會不同於以往社會的顯著標志。而這兩化都需要有法治來推動來保障。因而現代社會更為顯著的標志,就在於要求建設法治國家,實現國家生活的法治化和法治生活的現代化。

像中國這樣的有著長久的人治傳統的國家,要實現現代化,更需要丟棄人治而實現法治。立法作為建設法治國家的前提和基礎,也因此需要實行法治化,需要堅持法治原則。


3、民主原則

在現代國家和現代社會,立法應當堅持民主原則,是各國立法的共同之處,而絕不是一個新主題。

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應當實現民主化,經過二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不僅是人們久已普遍認同的常識,並且也作為制度的形式,在這個世界的越來越廣大的空間范圍內得以呈現,盡管民主作為一種國家制度在不同性質的國家和社會,事實上有很大的不同。

然而在另一方面,各國立法遵循民主原則的理由、含義、內容和方式,又總是與本國的國情密切相聯,表現出與這種國情相關聯的特色。人們應當從現代民主原則的普遍性和本國民主原則的特色相結合的角度,把握中國立法的民主原則。


4、科學原則

堅持立法的科學原則問題,也就是實現立法的科學化、現代化問題。現代立法應當是科學活動。立法遵循科學原則,有助於提升立法質量和產生良法,有益於尊重立法規律、克服立法中的主觀隨意性和盲目性,也有利於在立法中避免或減少錯誤和失誤,降低成本,提高立法效益。

所以現代國家一般都重視遵循立法的科學原則。



(4)我國立法科學性原則擴展閱讀:

我國的立法體制

我國是統一的、單一制的國家,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又很不平衡。與這一國情相適應,在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集中行使立法權的前提下,為了使我們的法律既能通行全國,又能適應各地方千差萬別的不同情況的需要,在實踐中能行得通;

憲法和立法法根據憲法確定的「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確立了我國的統一而又分層次的立法體制:

1、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2、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3、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施行。

4、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全國人大的授權決定,還可以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實施。

5、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大還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

6、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這種分層次的立法體制又是怎樣體現和保證法制統一的呢?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明確不同層次法律規范的效力。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行政法規不得同法律相抵觸。

法律、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不得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不得同地方性法規相抵觸。另一方面,實行立法監督制度。

行政法規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地方性法規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規章要向國務院備案。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規章。


❺ 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制定的原則是指立法者在法的制定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准則,它是立法的指導思想在法的制定過程中的具體化。我國現階段立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

一、科學性和民主性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立法首先應體現科學性原則。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它要為國家、社會以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一種規范的行為模式,一種正確的價值選擇,這就決定了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首先表現為它的理性化方面。法律是一種有確定性、明確性、普遍性的行為規范,它的制定是建立在人類能夠鑒別、判斷、評價和認識客觀事物真理基礎之上的一種高度自覺性的行為。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二個體現是合理化。同理性化相比,合理化則更進一步地體現了科學性原則,合理性是對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恰當界定。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三個體現,就是主觀符合客觀,法律既不是一種純粹主觀的現象,也不是一種純粹客觀的事物。是一種主觀同客觀、理性和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❻ 我國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我國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則如下:

第三專條屬: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第四條: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五條: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第六條: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❼ 制定法律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制定,又稱法律創制,法律創立,最通常的稱之為「立法」。它是指有法的創制權的國家機關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認可法律的一項專門性活動。一般也簡稱為法律的訂、修、廢活動。這種活動,是將一定的階級(階層或階級聯盟)的主張上升為國家的意志,成為規范性法律文件。

其基本原則有:

1、科學性原則。法律作為國家意志的體現,它要為國家、社會以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一種規范的行為模式,一種正確的價值選擇,這就決定了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首先表現為它的理性化方面。法律是一種有確定性、明確性、普遍性的行為規范,它的制定是建立在人類能夠鑒別、判斷、評價和認識客觀事物真理基礎之上的一種高度自覺性的行為。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二個體現是合理化。同理性化相比,合理化則更進一步地體現了科學性原則,合理性是對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恰當界定。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三個體現,就是主觀符合客觀,法律既不是一種純粹主觀的現象,也不是一種純粹客觀的事物。是一種主觀同客觀、理性和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立法的科學性原則的第三個體現是主觀符合客觀。這一特徵同前兩者有密切聯系。法律既不是一種純粹主觀的現象,也不是一種純粹客觀的事物,如同它既不是單一的經驗產物或單一的理性結果一樣,法律是一種主觀同客觀、理性和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2、適時性原則,即是指一個國家的法的創制,必須不斷地順應歷史發展和時代的變化,及時地、適時地根據這種變化,去創制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法律。適時性原則建立的依據,是由法律本身的社會屬性所決定的。

3、民主化原則。在一個國家的法的創制中,貫徹民主化的原則具有非常廣泛和深刻的意義。它除了維護民主自身的價值外,還對其他的一些法的價值諸如平等、資源、自理、自由、契約乃至法治等都奠定一個基礎性的條件和保證。

4、合憲性原則,即是指在法的創制過程中,必須同憲法相符合,包括職權的合憲性,內容的合憲性,程序的合憲性等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三條 【立法原則】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

第四條 【法制原則】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第五條 【民主原則】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

第六條 【實際與科學原則】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

❽ 我國科學立法原則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科學是人類實踐經驗的理性總結,是人類對相對真理結論的高度概括內。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容和行為規則,它要為國家、社會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規范的行為模式、正確的價值選擇。因此,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原則的基礎之上。

立法的科學原則包括以下三種含義:
1、立法必須尊重客觀實際,根據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客觀需要,正確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
2、立法應合理地吸收、借鑒歷史的和外國的經驗。任何國家的法律都是一定歷史發展的產物。
3、有關科技法律的立法中應當特別注意增強科學性。

❾ 法理學 我國科學立法原則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科學是人類實踐經驗的理性總結,是人類對相對真理結論的高度概括。法律作為一回種社會規范和行為規則,答它要為國家、社會及普通公民確立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規范的行為模式、正確的價值選擇。因此,法律必須建立在科學原則的基礎之上。

立法的科學原則包括以下三種含義:
1、立法必須尊重客觀實際,根據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客觀需要,正確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
2、立法應合理地吸收、借鑒歷史的和外國的經驗。任何國家的法律都是一定歷史發展的產物。
3、有關科技法律的立法中應當特別注意增強科學性。

❿ 我國民法典的編纂是如何體現立法自身的規律性的

1、秉持「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的程序法理。

2、立法步驟上,先制定單行民版事法律。

3、立法模式權上,採取「民商合一」、「民知合一」、「民行銜接」。

民法典在民法和商法這一部門法中,處在最為基礎、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地位,但絕不只靠一部民法典包打天下。民法典之外,調整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法律關系的單行法,公司法、海商法、票據法、保險法、破產法等商事領域的單行法,都會在民法典之外繼續存在。而且,即便民法典正式施行,我們仍然可以根據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制定一些單行法律,去回應那些需要去做出回應的具體問題。

(10)我國立法科學性原則擴展閱讀:

這部民法典具有中國自己的鮮明特色,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的法治表達。不論是體例、結構還是具體內容,都不同於任何一個國家的民法典。這是改革開放至今積累的經驗總結,遵循了民事立法的基本規律。

改革開放之後,如果沒有及時制定民法通則,就不能保證有今天的社會進步。而民法典是社會、經濟和生活的法治基礎,沒有民法典,就無法進一步實現法治社會。所以民法典正式出台,必將開啟法治社會建設的新篇章。依我所見,我國民法典是最具有時代精神特徵的民法典。

熱點內容
遼寧省大連市勞動法 發布:2025-05-10 13:11:56 瀏覽:626
2020年婚姻法登記 發布:2025-05-10 12:53:05 瀏覽:46
道德賴以 發布:2025-05-10 12:51:40 瀏覽:516
新民事訴訟法修改內容 發布:2025-05-10 12:46:23 瀏覽:434
司法所接收 發布:2025-05-10 12:39:45 瀏覽:378
3x公共法律服務 發布:2025-05-10 12:32:51 瀏覽:985
如何規避道德風險 發布:2025-05-10 12:31:17 瀏覽:597
怎樣完善立法 發布:2025-05-10 12:29:31 瀏覽:255
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17 發布:2025-05-10 12:24:04 瀏覽:621
銀行貸款連帶責任法律條款 發布:2025-05-10 12:01:27 瀏覽:901